爸爸不聽,媽媽的話就會去到孩子耳朵里

已有19萬+父母訂閱了尖叫童年

相比輸贏,我們更在乎孩子童年是否快樂!

ID: jjtongnian

尖叫君語:早前「史密斯夫婦」離婚一事被大家談論得沸沸揚揚的,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兩人因育兒觀念不同,走向了婚姻的盡頭。這同時也引發了大家思考,究竟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在之前的文章「史密斯夫婦」因育兒理念不同離婚?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你自己的問題」中給出了答案:孩子的問題其實也是夫妻兩人的問題,在對待育兒的問題和態度,也是夫妻相處藝術的一環。同時,不少研究也表示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所以,當父母相愛,家庭融洽和諧,孩子就會在愛中長大;反之,親子關係也會出現危險。

作者 | 周沖

授權自自微信公眾號「周沖的影像聲色」(ID:fuck_your_dick)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

年少時,父母爭吵,最弱勢的那一方,是我們心裡最想保護的一方。

比如說,母親一天到晚尖聲大叫,歇斯底里,髒話頻出,令人如耳穿針,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同情父親,然後站在父親的位置上,替代父親攻擊母親。

同樣的,如果父親對母親冷落,不以為然,貶低、打壓、嘲弄、忽略,甚至家暴母親,那麼,你就會自然而然地,站在母親一方,深切地痛恨自己的父親。

因為,孩子是絕對自戀的。

大多數家庭里,父母都會對孩子寵愛有加,他的一喜一怒,都會導致家庭氛圍的變化,那麼,他會認為,家庭這個小世界,一切都是由他掌控的。

因此,父母關係僵化時,他會想維持秩序,重新恢復平衡。

誰弱,他就幫助誰;

誰強,他就排斥誰。

這就產生了一句流傳於心理學界的金句:爸爸不聽媽媽的話,媽媽的話就會去到孩子耳朵里。

反過來,同樣成立。

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通過幾十年的研究發現,許多孩子出現的問題,都與父母沒有遵循好家庭運行法則有直接關係。

當夫妻關係失衡,或者位置模糊的時候,孩子潛意識裡,就會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弱勢的一方,使之恢復平衡。從而親子關係逆轉,導致孩子發生認知錯位,成長出現障礙,沒有心思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說,我曾經看過一個案例。

講的是一個丈夫有了婚外情,長期不回家,孩子面對著委屈、失落,同時對他充滿依賴和控制的母親,又想保護,又想逃離。

長大之後,親密關係果然出現問題,幾次戀愛,對象都是年長的有夫之婦。

因為,童年時期,被伴侶忽略的母親,把對伴侶的需求和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希望孩子能安慰她,能保護她,能理解她,能支持她,能不離開她,她會對著孩子哭泣:「你爸爸辜負了我,你不要拋棄媽媽,媽媽只有和你相依為命了……」

但是,這不是孩子的責任,而是配偶的責任。

這種認知錯位,也會使孩子在潛意識中認為:保護不被丈夫看見的女人是我的責任。

因此,成年後的兩性關係,就不自覺地複製與母親的模式。

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就是成年後與他人的關係。

當父母怎麼對待他,他就會怎麼選擇自己的伴侶,對待自己的伴侶。

海靈格提出:真正健康的家庭,一定會遵循這個法則——家庭之中,先出現的關係,要優於後出現的關係。

也就是說,夫妻關係,要重於親子關係。

因為,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當父母相愛,家庭融洽和諧,那麼,孩子就會在愛中長大。

反之,親子關係也會出現危險。

許多人有了孩子,全副身心都在寶寶身上,對伴侶疏忽,並覺得這理所當然。

因為,「孩子那麼小,當然需要全身心照顧!」

但是,這是本末倒置的。

伴侶被忽略,就會愛匱乏,長此以往,就會引發家庭危機,比如婚外情,或者引發強烈的負面情緒,破壞家庭氛圍。

這當然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而將全副精力投注到孩子身上,也會在潛意識中,將對配偶的期望投射上去。孩子會不堪其累,會想逃離,或者發生關係認知的扭曲。

每個人都應該認清自己的位置,並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父母關係才是家庭關係之軸,你們的相愛,你們的親密,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堅實基礎。

如果一對夫妻,把做好爸爸、好媽媽的需求,看得高於一切,卻疏忽了夫妻關係的建設,那麼,這種努力的結果,很可能是:孩子得到一份不完整、不健康的愛,他會終其一生地,嘗試著去整合它們。

最好的方式,是先愛自己,再愛伴侶,然後一起愛共同的小孩,

這才是健康的家庭運轉法則。

沒有人能在匱乏中給予,沒有人能在愛缺失狀態下去愛他人,沒有人能在不被看見時,去真正看見孩子。

只有感覺到自己被愛,我們才會內心情感流動,身心愉悅,才會不吝嗇地付出,不委屈地堅持,真正地厚待身邊每一個人。

也就是說,夫妻的恩愛,必然會賜福給孩子。

父母的相愛,必然會積極影響到他們的子孫。

我們都曾經是一個孩子。

在還是孩子的時候,最大的願望,不是父母中的哪一個,瘋狂地愛我,另一個卻被冷落。

相反,我們最大的需求,就是父母相親相愛,彼此連接,不審判,不指責,相親相知相互扶持,創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成為我們共同的、溫暖的歸屬。

只有這樣,每個人才會各得其所,充盈幸福。

簡介:周沖,80後的老女孩,自由寫作者。2015年離開體制,現定居於廣州。一個人,一支筆,過一生。微信公號:周沖的影像聲色。


推薦閱讀:

孕媽媽需牢記 別把流產看太輕
沒有美顏相機的媽媽
媽媽我想對您說
少問「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結婚時,婆婆說了不近人情的話,現在我卻特別感激她

TAG:孩子 | 媽媽 | 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