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的問架與動力
2006年10月18日,我第三次到北京中意武館跟姚承榮老師學習意拳,有如下體會: 站樁為何能改變人的體質,使之從壞變好,從弱變強?這事我想了頗久。我對此的答案是站樁補充人體的精力多,消耗少,而且能滋補腎臟.益壽延年。我認為打拳太多,消耗體力大,而且能扇動心火,使人脾氣變壞。站樁補充多,消耗少,而且還能滋潤腎水,於人身心有益。要是兩者各半,便水火相濟,陰陽平衡,人體會健康,心情會和平,精神也飽滿。 站樁對技擊更為重要。不站樁便沒有功力,推手或實戰也不濟於事。要增長功力,每天最少要站一小時。可以說站樁是健身與技擊之本。沒有站樁,便一切全無。還有,有人說站樁是立禪,與道家和佛家的坐禪並論。我想站樁也是道。我們每天站樁也是在修道,因為站樁能凈化人的身心,使其健全。王薌齋說:「不站樁的人是不要命的傻子。」可我見過很多中老年的人,他們食不知味,睡不安眠,而且百病纏身,喜亂投藥石,卻寧死也不肯站樁。我只能眼光光看著他們的身體日益走下坡,嗟嘆他們與道無緣。天下傻子何其多! 要把拳練好,先要把間架做好。意拳間架不外是:頭往上領,胯向後坐,膝微曲,胸徽內含,松肩墜肘。其中頭兩項要求最為重要,原因是:如果我們的胯能後坐,腿便有力,腳會有根,也能蹬出勁來,(發力時腳蹬不出勁是因為胯沒坐好。1因而站樁,試力,走步,發力等會有所依據。頭往上領能把身體拉長拉直,腿部的力也能上到上半身,如此全身從頭到腳都能得力。我想用走步來說明這點。從技擊樁開始,我們後腳一蹬把重心移到前腳。這時,前胯要坐好以便迎接移過來的體重。如果前胯後坐不好,我們的腿便沒力,身搖擺不定,我們就舉步維艱了。如果我們前胯坐得好,前腿有力支持體重,身穩定,加上頭往上領,我們能很容易用後胯把後腳提起來,移近前腳,再往前移踏實。再上步時也重複此動作。可以說頭不上領,胯沒後坐是做不好走步的。進一步說,頭不上領,胯沒後坐,站樁,試力,走步,發力等都不會做得好,使我們的鍛煉變成白費時間。頭往上領比較容易做。我們只需記得把下含內收,頭頂往上提便可以了。胯向後坐比較難。我們得多多練習才能做好。 我們站樁時不會像石頭一樣,孤立不動,而是微微地前後搖動。那我們身軀隨意念前後搖動應怎麽做呢?站平步樁時,我們首先要像上面所講過的頭往上領,胯向後坐,擺好撐抱樁或扶按樁的間架。當我們意念想迎著沖我們來的水而身往前去時,我們頭領,腳蹬,胯與膝微微往內合,身便會很自然地微微地往前傾。當我們的胯與膝微微往外開時,我們的身便會返回原位。做渾元樁時,後胯往後坐,前腿膝蓋前指。這樣兩胯兩膝是開。當我們把樹往前推時,頭往上往前領,前腳踩,後腳蹬,兩胯兩膝合。當我們把樹往後拉時,頭往上往後領,前腳蹬,後腳踩,兩胯兩膝開。可以說在頭領,腳蹬的前提下,胯與膝的開合便是 我們身軀前後移動的動力。站樁,試力,發力時也是如此,因為後兩者是站樁動作的放大與加快1。我們鍛煉主要練的是胯與膝的開合。 「以手帶身」還是」以身帶手」我們做平推或扶按試力時,姚成榮老師常叫我身不要動,要手先動。做拳法,掌法時,老師又說要以身帶手。那末,到底是「以手帶身」還是「以身帶手」?經過老師解釋後,我才明白手向前推時,如果身先動,我們的間架便癟了,手不能發出力. [page] 如果手先動,身跟著上,手就能發出來。做掌法,劈法或拳法時,手要先動,但是身要立刻同時跟上,帶領手做。總之,不論是以手帶身或以身帶手,我們一定要身手一致,力量才能完整。 弄明白站樁的間架與動力後,我們鍛煉時還要做到舒適得力。這話姚老師講課時常常提到。我以前不太明白而把它忽略。我站樁和試力時太過刻意而用僵力,結果是容易疲倦,影響鍛煉效果。經過姚老師的指正後,我放鬆很多。鍛煉時我經常檢查自己精神和全身是不是放鬆,督促自己站樁和試力時不太過刻意,我也常問自己是不是舒適得力。這樣,鍛煉效果好了不少。 |
推薦閱讀:
※炫彩三月優勢展現 BMW X5讓你更強勁有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
※醫療創新的動力和方向
※博海拾貝:評論不過千,沒動力。。。(2014-06-15)
※安立志:農民起義是歷史的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