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焦慮、機會主義和道德義務_方流芳
06-02
——中歐法學院法律職業倫理課演講(2014年10月17日)方流芳同學們,在前兩節課,我們討論了有關道德、特別是法律職業道德的一些基礎概念。今天,我們將探討法律職業倫理與現實之間的衝突,以及面對衝突的選擇。1.1. 成功焦慮與邊緣化在座各位也許知道,美國律所是按律所和合伙人律師的創收能力排名的,律師行業的成就,無論機構還是個人,都用金錢衡量[1],掙錢代表實力、成就和領導力。成功渴望驅動各行各業的人追逐類似的排名。與渴望成功相對應的是擔心失敗,我們擔心被主流邊緣化,擔心成為窮人,擔心丟掉飯碗,擔心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怕輸,怕成為受人嘲笑的失敗者(loser)。成王敗寇,贏者通吃的叢林規則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生存法則,不擇手段的機會主義逐漸演化為一種本能。這是一個充滿了焦慮的時代,而對於法律職業或其他職業而言,這種焦慮會與職業倫理髮生怎樣的衝突,以及在衝突面前如何抉擇,成為一個現實的問題。1.2. 成功焦慮與機會主義渴求成功與一個人的道德義務有時會發生衝突,成功有時是以放棄道德義務為代價的。現在流行一句話,「英雄不問來路」。為什麼不問來路?因為英雄一路走來,往事不堪回首。許多「英雄」當年都曾像韓信一樣忍受胯下之辱,這樣一段人生秘辛,不僅不願與人分享,甚至不願被人提醒。例如:許多商人曾經歷過九死一生的相互「敬酒」,拒絕敬酒是不給別人面子,承認不勝酒力是自己丟面子,為了硬撐門面,不知有多少「英雄」酒精中毒倒地,甚至直接從餐桌送到醫院急救。不僅經商人士,初入職場的求職者中也不乏為獲取工作機會而在酒桌上拚命表現者(插圖:鳳凰網新聞:重慶大學生為工作醉倒街頭,嘴裡念英文簡歷)[2]。又如:在法律職業江湖,不少成功律師都曾經和法官一起打牌、吃飯、洗桑拿、卡拉OK、陪著笑臉爭搶買單。成功之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