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揮的技巧

一、指揮的基本姿勢

指揮站立要穩,身體有控制的放鬆,垂肩而立,雙腳分開,背部形象舒展、高大,感覺舒適而自然;面部表情豐富而自然;眼睛明亮而富於表達。指揮的雙手蘊涵著豐富的合唱藝術語言,每一個動作都表達著一定的意圖。手是合唱指揮的主要工具。手的基本姿勢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1、常用姿勢 手指自然彎曲,掌心向下,形狀似放在排球上的感覺。擊拍點位於中指的掌指關節處,擊拍時手腕一定要保持穩定,千萬不能上下擺動。右手掌心永遠向著下方、前下方;左手掌心也可向著側內方、側內下方及側內上方,除極特殊需要,掌心不應向正前方。2、手握空拳 表示強而有力,強收拍時經常使用。3、拇指和食指輕捏,表示弱,弱收拍時也經常使用。4、手掌自然伸張,表示柔和、抒情。5、左手掌心向側內方、側內上方,稍呈緊張狀態,表示強而有力。手臂逐漸向上抬起則表示漸強。指揮線條由手來完成,小臂附著於手的運動,大臂則跟隨小臂運動。當手向中央收攏時,小臂收回,大臂逐漸靠近身體;手向側前方運動時,大臂則逐漸離開身體兩側。指揮的基本姿勢須結合擊拍動作經常練習,是指揮者必不可少的功課。一定要一絲不苟,嚴格要求。

二、指揮的擊拍動作

擊拍動作是指揮者進行指揮活動最重要的基本動作。這個動作的正確與否、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指揮工作的成敗。擊拍動作包括兩個部分:1、擊拍 是由肩部發力並帶動大臂、小臂,手自上而下的一個擊打動作。感覺與拿鎚子釘釘子相似。這個動作的最低點力量最大,被指揮理論稱為「拍點」。2、反射 是由擊拍後自然產生的一個反彈動作。感覺與擊鼓後的反彈動作相似。認真體會:點前加速、肌肉緊張;點後減速,肌肉放鬆是掌握擊拍動作的要領。擊拍是指揮的基本功,業餘指揮要下一定功夫練習。

三、指揮的擊拍技巧

為了適應音樂速度、力度、情感等不斷變化的需要,就要調整擊拍與反射角的大小和擊拍過程的速度、力度,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擊拍技巧類型。一般規律是:快速、跳躍、節奏強的音樂,擊拍的速度快、力度大、反射角度小;慢速、柔和、節奏緩和的音樂,擊拍的速度慢、力度小反射角度大。基本指揮法大致有以下幾種:1、直線型 擊拍線條為自上而下的直線,拍點十分清晰,反射角為銳角,擊拍點前後的加速和減速十分明顯。直線型是擊拍動作的基本形態,多用來表現中速和較快、快、很快速的音樂及非連音、跳音〔頓音、斷音〕的唱法。2、斜線型 擊拍線條為斜線,拍點清晰,但反射角不如直線型尖銳,擊拍點前後的加速和減速明顯。適用於表現適中的速度和力度,以及非連音為主的唱法。3、弧線型 反射線條為較大斜線,擊拍線與反射線呈弧線連接,拍點只在內心的速度感覺中存在,幾乎沒有擊拍點前後加速和減速的感覺;適合表現慢速、抒情、力度較弱的連音唱法。指揮法是在指揮者的指揮實踐中不斷創造和總結出來的,指揮者可在指揮實踐中正確、靈活、綜合使用和創立不同的指揮方法。

四、指揮的動作技巧

指揮法帶有很強的技巧性,學習者必須通過經常、認真地練習方可獲得。練習時應注意以下亊項:1、認真體會有關理論和技術要領;2、保持正確的姿勢;3、注意雙手動作的範圍;4、手腕支撐著手的動作,不要上下擺動,掌心要始終向下或前下方;5、雙臂抬起自然,不要高舉在胸前,雙臂不要夾緊;6、雙肩放鬆,不可隨擊拍動作上下聳動;7、肘部放鬆、自然下垂,不要夾緊,也不能過分向外撐出;8、擊拍線條要始終在前面的縱平面上,上下左右進行,萬萬不可揮向合唱團;9、基本的擊拍練習,是指揮者的必練功課。這種練習簡單而枯燥,但必須熟練掌握。

五、設計指揮圖式的原則

指揮圖式是按照節拍的強弱規律設計的,節拍的強弱無非有強拍、次強拍、弱拍三種情況。生活實踐告訴我們,自然用力的方向大都是自上而下的,重心向下、離心向上才符合物體運動的力學規律,設計指揮圖式也須遵循這個原理。

於是,就產生了以下原則:擊拍動作方向:強拍由上向下,次強拍由內上向外下,弱拍由外上向內下。反射動作方向:反之。以上是設計指揮圖式總的原則。 偶而弱拍的方向會和次強拍的方向重疊,雖然方向相同,但線條的長短、拍點的高低是截然不同的。1、強拍 自上而下的直線;2、次強拍 自上而下由內向外的長斜線;3、弱拍 自上而下向內或向外的短斜線。反射線總是於擊拍線方向相反,並用直線、斜線、弧線使擊拍線連結起來。 指揮圖式並沒有統一規定,也不是每個人的指揮圖式都必須完全一樣。指揮圖式是可以自己設計的,只要符合音樂中節拍的強弱規律,符合物體運動力學原理,遵循指揮圖式設計原則,指揮起來舒服、自然就是合理的。有的合唱指揮在其著作中認為:弱拍是自下而上的托舉動作,我是不贊同的。弱拍的擊拍怎樣托舉?不能理解。我認為:在基本的指揮圖式中,只要是擊拍線,無論是強拍、次強拍還是弱拍總的趨勢都應是自上而下的。因為擊拍動作是需要發力的,只有這樣才符合「重心向下」的原理。只是為了區彆強拍、次強拍和弱拍,有上下線、上下長斜線和上下短斜線的細微差別。我們知道:反射線總是與擊拍線的方向相反的,反射動作是需要放鬆的,反射線才符合「離心向上」的原理。有一些初學者在指揮過程中,常出現「反拍」現象,就是違背了指揮圖式設計原則的原故。

六、常用拍子的指揮圖式

樂曲的拍子有三種:1、單拍子:每小節只有一個強拍的二拍子、三拍子。2、復拍子: 每小節不止一個強拍同類型單拍子的序列。3、混合拍子:每小節不止一個強拍不同類型單拍子的序列。常用基本拍子的指揮圖式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其它拍子的圖式都由這三種圖式演變而成。圖式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擊拍線(實線)、拍點(位於擊拍線末端,擊拍線與反射線的交匯點)、反射線(虛線)。1、單拍子a、二拍子 二拍子的樂曲最為常見,指揮圖式也是最基本的。常見的拍號有:四二拍、二二拍。 圖式中,第一拍的拍點在腰帶處,第二拍的拍點可稍高。圖式均表示右手圖式,練習時,可用雙手同向

對稱進行。b、三拍子 常見的拍號有:四三拍、八三拍、2、復拍子復拍子的圖式不能用重複的單拍子的圖式來表示,如:四拍子圖式並不是兩個二拍子圖式的重複。因為,復拍子的每一小節中只有一個強拍,如果用兩個二拍子的圖式來表示,就出現了兩個強拍的情況,會影響作品表現上的平穩、連貫,甚至會使人弄不清拍子的具體位置,而使演唱出現混亂。a、四拍子 由(2+2)組合而成。每小節有四拍,第一拍為強拍,第三拍為次強拍,其它為為弱拍。常見的拍號有:四、四拍。b、六拍子 由(3+3)組合而成。每小節有六拍,第一拍為強拍,第四拍為次強拍,其它為弱拍。常見的拍號有:八六拍、四六拍。c、九拍子 由(3+3+3)組合而成。每小節有九拍。第一拍為強拍,第四拍、第七拍為次強拍,其它為弱拍。常見的拍號有:八、九拍。d、十二拍子 由(3+3+3+3)組合而成。每小節有十二拍,第一拍為強拍,第四拍、第七拍、第十拍為次強拍,其它為弱拍。常見的拍號有:八、十二拍復拍子中的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由於強拍出現的周期較長,前進的動力受到緩衝,所以樂曲多為較慢的速度,常表現平靜、柔和、抒情的情緒,指揮線條也要平穩、連貫。如果樂曲的速度較快,指揮圖式則要簡化。圖式的簡化將在以後的內容中介紹。3、、混合拍子a、五拍子 由(2+3)或(3+2)組合而成。每小節第一拍為強拍,下一個重音為次強拍,其它為弱拍。常見的拍號有:四、五拍。b、七拍子 由(2+2+3)或(2+3+2)或(3+2+2)組合而成。從混合拍子的定義來看,七拍子不會是(3+4)或(4+3)的結構,明確了七拍子的拍子結構,才能正確的設計出七拍子的指揮圖式。每小節有一個強拍,兩個次強拍,其它為弱拍。常見的拍號有:四、七拍。

七、起 拍

起拍是指揮的第一個動作,是指示伴奏或合唱團從預備至開始的指揮過程。在起拍動作中,要暗示合唱歌曲開始時的速度、力度和基本情感。因此,起拍是指揮的一個重要步驟。起拍動作包含三個部分:1、預備眼睛首先環視合唱團,以集中合唱團員的注意力,面部表情堅定而自信,眼睛裡充滿著合唱作品中的情感和對合唱團成功演唱的期待。雙手緩緩抬起並回落,回落後要保持相對穩定、靜止狀態。右手稍高,雙手距離約二十公分,高度在胸部以下。肩部和手臂放鬆、自然。 如果合唱有前奏,伴奏是鋼琴一件樂器,可只用右手做預備動作,左手則在引進合唱時加入指揮動作。如果伴奏是一個較大的樂隊,則需要雙手做預備動作。指揮在排練時,不要養成在預備動作中講話的不良習慣。因為,指揮在做了預備動作後,合唱團員注意力都處在高度集中的狀態,隨時準備吸氣演唱,預備時間過長就會使大家鬆懈。久而久之,預備動作會失去集中注意力的作用。2、吸氣吸氣是起拍過程中關鍵的動作。它的動作要領是:吸氣前的預備動作雙手必須是靜止狀態,位置在起拍前一拍的拍點上。然後明確、果斷地做出吸氣動作,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吸氣動作實際上就是已經練習過的反射動作。指揮在做吸氣動作的同時,自己也要和合唱團一起吸氣。吸氣是合唱作品的一部分。因此,吸氣的速度應和歌曲的速度、律動一致。吸氣動作開始於起唱前一拍的拍點並與起拍動作相連,吸氣動作的方向一定要準確。否則,就不能正確聯結到指揮圖式中起唱的第一拍而導致混亂,吸氣與起拍是一個連續動作的兩個部分。3、起拍吸氣之後擊出的第一拍稱起拍,並從這一拍開始進入指揮圖式,合唱團在拍點上進入演唱。由於歌曲開始拍可以處在小節內的不同位置,所以,又有正規節奏起拍和非正規節奏起拍之分。正規節奏起拍:即在小節線後第一拍、強拍處起拍;非正規節奏起拍:是指在非強拍處起拍。無論哪種起拍,預備動作總是在圖式前一拍的拍點後,吸氣動作則是在這一拍反射線上。起拍就是合唱作品的第一拍,第一個音符要在拍點上唱出。下面說明幾種常見的起拍圖式:強拍起拍進行曲、歡快情緒的起拍:動作要乾脆、有力。拍點清晰,反射動作輕快。抒情曲、委婉情緒的起拍:動作要柔和、連貫。拍點清楚,反射動作緩慢。b、弱拍起拍c、分割拍起拍:即單位拍的後半拍。分割拍起拍的指揮圖式與以上圖式並無不同。所不同的是:整拍起拍時,吸氣在指揮吸氣動作的同時進行,起唱在擊拍點上;分割拍的起拍時,吸氣在拍點後的前半拍進行,起唱則在後半拍。指揮要特別注意的是:分割拍起拍的吸氣動作,要分成兩個部分進行:1、把原來的吸氣動作做為吸氣的預備動作;2、把原來的擊拍動作想像成吸氣動作。起拍時,吸氣預備動作的範圍和力度一定要小於吸氣動作。

八、收 拍

收拍是指揮一首合唱作品的最後一個動作,與起拍有著同樣的重要作用。有時,合唱作品的結束給人留下的印象,比開始還要深刻,它表現了音樂形象的完整性。指揮的收拍動作,一定要把合唱作品的意境演繹得盡善盡美,切不可草率從亊。收拍動作包括兩個部分:1、預備這個動作與起拍的吸氣動作相同,在歌曲最後一拍的反射線上,只是稍快、稍高於正常的反射線。預備動作的大小,要根據作品結束時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預備與收拍同樣是一個連續動作的兩個部分。2、收拍這個動作指示著合唱團聲音的停止,收拍動作的設計也要根據作品結束時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並無像「標準件」一樣的統一規定。 收拍點理論上總是在結束拍下一拍開始的地方,這樣才能準確表達作曲者作品結束時的意圖。收拍點要清晰。由於歌曲結束拍的時值、速度、力度和情感表現不同,收拍動作也有所不同。強而有力的收拍,可以在收拍點上有力的握拳,從指揮正常手形到握拳至收拍點,要有一個自上而下、小而有力的回落過程,來表示合唱作品的力量。短促而跳躍的收拍,可單用右手,預備動作後由外上向內里再向外劃一小圈,收拍點只需用拇指與食指輕輕一捏。漸強、延長的收拍,右手在延長拍上做保持動作,左手上舉暗示漸強,延長結束前雙手做較大的預備和握拳收拍動作。關於延長記號的時值,很多人主張延長原音符時值的一倍,並嚴格按拍進行的觀點我是不贊成的。音樂理論這樣定義延長記號:可按作品風格、演唱者的意願任意延長。因此,我認為:1、只延長原音符時值的一倍是不妥的;2、延長中不應有以拍為單位的節奏感。如果規定時值並帶有節奏感,就與「任意延長」相悖了。漸弱、延長的收拍,右手在延長拍上做保持動作,左手下拉暗示漸弱,延長結束前雙手做較小的預備劃圈後拇指與食指相捏收拍。 收拍動作,不是幾個模式可以概括的,要靠指揮者在指揮實踐中細心體會並精心設計。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僅供參考。收拍不同於起拍。起拍是從無聲到有聲,情感從自然到投入;收拍所停止的音樂,雖然是聲音停了、但合唱團員的表情、指揮的姿勢、合唱作品的意境不要變化,而使聽眾的思緒繼續遐想。收拍後指揮要保持靜止狀態片刻,再慢慢放鬆,從作品的意境中出來。

九、長音、切分、附點節奏的指揮方法

長時值或帶有延長記號的音,左手通常以保持動作表示,右手長音時正常擊拍,延長音則與左手共同保持。保持動作:是指手停在擊拍點上。這時手部肌肉稍感緊張,在所保持音最後一拍的反射動作突然放鬆,預示下一拍的進入。1、長音 保持動作適用於長音。2、切分節奏 切分節奏的擊拍,也可以採用保持動作,這裡的保持是瞬間的。在切分音上保持時,小臂和手在反射動作中,有瞬間的保持並使肌肉緊張,這時的反射線比正常的長些。3、附點節奏 附點節奏的擊拍,也可以採用保持動作。這裡的保持是短暫的、瞬間的。

十、呼吸與休止指揮方法

呼吸是音樂的重要表現手段,它不僅僅只是歌唱中的換氣,還起著音樂的分句和感情表達的重要作用。作曲者並非都把它明確的標記在樂譜上,需要指揮來設計和安排。休止是音樂進行當中的停頓,有長有短,是節奏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音樂的表現手段之一。作曲者大都在樂譜上明顯標記,指揮要用動作傳達給合唱團員。休止時,往往可以安排呼吸,但呼吸並非都在休止時進行,常常需要指揮在動作上明確提示呼吸,但也不是每次呼吸都在指揮提示下進行。1、呼吸合唱的呼吸,猶如文章中的標點符號對於文章的重要性一樣,是指揮不可忽視的。音樂中如果沒有恰如其分的呼吸(分句),不僅給演唱者帶來演唱上的困難,也會影響音樂形象的刻劃而使聽眾感覺不完美。指揮提示吸氣的動作與起拍動作中的吸氣相同,只是在樂句間進行。在合唱的聲部進出時,吸氣動作也可包含「連收兼吸」的用意,它是指揮常用的一種方法。2、休止音樂中的休止符,表示聲音到這裡有節奏地中斷。休止符是組織節奏的一種手段,此時雖然歌聲有短暫的停頓,但音樂實際上還在進行,所以指揮也要準確地予以提示。a、一拍以上的休止這時要在休止處收拍,可連吸帶收。b、一拍及一拍以下的休止如果休止符恰在分句處,指揮要在休止符上提示吸氣;休止符不在分句處,擊拍正常進行。

十一、合拍與分拍的指揮方法

前面已知的指揮圖式,是在適中的速度下應用的。根據音樂速度的變化,在很快或很慢的作品中,指揮圖式可以進行簡化或細分。1、合拍合拍是指對基本指揮圖式的簡化。合拍的原則是:每小節只擊出強拍、次強拍。如此,二拍子、三拍子就簡化成一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可以簡化成二拍子,九拍子則簡化成三拍子,拍子簡化後避免了繁瑣的圖式和複雜的擊拍動作。重要的是合拍指揮動作更有利於合唱作品的表現,尤其是單位拍小於四分音符、較快速的作品。也可以把每兩小節視為二拍子,用二拍子指揮圖式。並不是每個作品從頭至尾都可以單一組合,需要指揮從語句和旋律結構上精心設計,做出正確組合。2、分拍分拍是指將基本圖式中的基本拍細分。細分的原則是:在保持原指揮圖式的前提下,將一拍分為兩拍進行。通常在慢速的作品中應用。有時歌曲速度較大幅度漸慢時,也可靈活使用分拍的指揮法。很多作品終止時,往往漸慢結束,也可局部採用拍細分的指揮法。合拍與分拍的指揮方法,可以獨立、綜合、整體、局部使用,指揮者可根據具體作品精心設計、靈活運用。

十二、力度與速度的指揮方法

1、力度的對比力度的變化是合唱藝術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力度的對比,可以使作品的風格、意境、情感、色彩更好地演繹。指揮對力度變化的提示,主要靠動作的大小和手臂肌肉的緊張度來實現。

a、指揮動作的範圍一般的規律是:弱時,手臂動作幅度小、位置低;強時,手臂動作幅度大、位置高。指揮動作的範圍:高至眉,低至腰。漸強、漸弱的變化,指揮用手上舉與下拉的動作來暗示。b、指揮動作的緊張度一般的規律是:弱時,手臂肌肉鬆弛,但不能鬆懈,要有一定的負重感覺;強時,手臂肌肉緊張,但不要僵硬,要有較強的負重感覺。漸弱時,手臂肌肉由緊張變為鬆弛,負重的感覺逐漸減小。漸強時,手臂肌肉由鬆弛變為緊張,負重的感覺逐漸加大。特強時,可握空拳表示;很弱時,可僅用手指的細微動作表示。2、速度的對比速度的變化也是合唱藝術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作曲者一般都對作品的速度給予明確的標記,指揮者也可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對速度做出相應的處理。速度變化時,指揮應注意做到:a、預示清晰,以使合唱團一目了然、心中有數。b、擊拍果斷,以使合唱團統一速度、完美演唱。十三、指揮雙手的分工

指揮擊拍基本動作的練習,大都是雙手對稱的同步動作,這在指揮者開始學習時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指揮者提高自己的指揮水平時,一定要掌握雙手分工的指揮技巧。指揮的工作早已不僅僅是「打拍子」的概念了。指揮是通過擊拍的方式來指示節拍、節奏、速度和力度;同時,還要啟發和帶動合唱團演唱時的情感、表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刻劃作品的意境。因此,雙手分工,各負其責就成為指揮工作的必然選擇。法國當今著名合唱指揮大師貝赫納,在2002年赴我國開辦合唱指揮大師班時,談到指揮雙手的意義時說:「在合唱藝術的世界裡,指揮的左手是天、右手是地。」指揮的雙手間蘊涵著整個合唱藝術的天地。他以大師的思維,形象、深刻、精闢、準確的定義了指揮雙手的作用,使人敬佩至極。雙手具體的分工大至是:1、右手 主要擔負著指揮圖式的擊拍動作,並通過圖式的線條和準確的拍點,來提示合唱音樂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大家知道這些都是合唱音樂的基本要素,我想,這也就是貝赫納大師把右手比喻成大地的緣故吧。2、左手 則主要負責提示合唱音樂旋律線條的起伏、情感的抑揚、聲音的剛柔、音量的大小、音色的明暗等。這是一片合唱藝術可以創造、想像的天空。指揮的雙手在指揮活動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指揮圖式的擊拍、聲部的進出等,是雙手都可以參與的。指揮的工作除了必不可少的技術性動作外,更重要的是:意境、情感、速度、力度、呼吸及唱法上關鍵性的預示,而這種預示能力大小,是衡量一個指揮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指揮在合唱藝術的天地中是自由的,指揮者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衝破禁錮,創立有自己特色的指揮藝術風格,這應該是合唱指揮者畢生的追求。


推薦閱讀:

國標舞基本功技巧剖析之二之三之四
一件高領毛衣,五大穿搭技巧!
乾貨:教你省錢10000元以上(買車)!
祖墳風水如何看旺衰?了解墳地選擇技巧
讓你胸部豐滿的技巧〔必看〕

TAG:合唱 | 技巧 | 指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