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養成教育工作計劃,工作方案大全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結合本班實際,特擬訂養成教育計劃:

一、 指導思想

養成教育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範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指導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通過激勵評優樹立典型,帶動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引導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結合經典誦讀內容)

①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葯,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中高年級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慣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⑨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五、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丑」。

1、充分利用班隊、思品、經典誦讀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三別」、「四帶」、「五無」。「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2、每月第一周召開一次班幹部會議,明確班幹部職責,安排當月工作,提醒班幹部應注意的問題,突出重點,明確目的。

(二)結合本班實際和學校安排組織各種班隊活動,落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鉤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鉤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鉤來。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麼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麼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注重班級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辦好黑板報、做好班務日誌記錄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

3、寓「小學生常規」訓練於各種活動之中。參加大型的學校隊活動,是訓練學生行為規範的好時機,活動中除要求學生排隊出場、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紙屑、認真聽講、有禮貌地鼓掌致謝外,對隊員的敬禮、站立、以及紅領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規定。

(三)開闢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結合本班實際,特擬訂養成教育計劃:

禮儀習慣:

①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葯,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中高年級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慣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⑨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過早到校,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繞路,不貪玩,不在路上打鬧——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校園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三年級養成教育實施方案

柳巧雲

一、指導思想。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就是說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學生行為規範的養成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雖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是學校德育中的重要環節。如何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班級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結合本班學生思想實際及德育工作現狀和特點,擬訂本方案。二、內容要求: 1.會唱國歌,升降國旗時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尊敬老師,主動問好。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正確教導,不任性。 3.待人有禮貌,未經允許不進入他人的房間、不隨意翻動他人的物品,講普通話。 4.誠實守信,不說慌,知錯就改,考試不作弊。 5.按時上學,不早退,不曠課,有病有事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 6.課前準備好學慣用品,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按時完成作業。 7、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睛保健操。 8.坐、立、行、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9.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乾淨。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棄物。 10.愛護花草樹木,損害東西要賠償。 11.拾到東西歸還失主或交公。 12.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13.珍愛生命,防觸電、防溺水、防火、防中毒,不做有危險的遊戲。 14.閱讀和觀看健康有益的圖書、報刊和音像。三、活動實施的方法: (一)實施思路 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這個重點,抓課堂教學研究。課外注重研究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堅持正面正確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創設形式多樣的導行氛圍,使學生在形象生動中受到教育,認識自我,規範自我,完善自我。「糾錯」要與「導行」相結合,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習慣。 (二)實施方法 1、嚴格約束,規範訓練。 2、個別接觸,個別談話。 3、採用強化辦法。 4、對於不良行為的學生要採用科學的矯正方法。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教育階段 1、班主任負責制定方案,組織實施。 2、結合本班實際,尋找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重點,製造出適合本班實際的《養成教育要求》,做到統一要求,統一布置。 3、印發《養成教育要求》組織學生學習,利用板報、宣傳欄等廣為宣傳。 4、發揮德育網路的作用。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習慣表現,共商習慣教育的方法; 5、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讀並知道《養成教育要求》中的內容要求。 第二階段:實施操作階段 (一)組建"偵察隊",制定實施計劃 1.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發動學生從公共衛生,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習,並以班級為單位召開主題隊會,選出急需克服的前3個陋習。 2.指導隊員們學習《小學生守則》、《沙河中心小學學生十個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等文件,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自己的"作戰計劃"(克服這些陋習的具體措施) (二)、引導隊員以實際行動向這些陋習發起挑戰 1、發出「作戰令」——印發《低年級段養成教育要求》組織學生學習,利用板報、宣傳欄等廣為宣傳。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寓教於樂。開設好習慣養成示範課,可以有演示、競賽、評比、演講、故事、兒歌、小品、啞劇、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隊員熟記自己當前最應當克服的陋習和最急於養成的10條好習慣。 3、設立解決問題信箱,請班主任老師和優秀的隊員,為"陋習"會診,幫助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4、全班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殲滅戰",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克服排查出的"陋習"。 5、培訓學生骨幹,自覺執行《低年級段養成教育要求》,對部分較差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6、典型引路,定點、定服務對象,為好習慣教育活動提供實踐的機會;二是以校歌、校訓、校規、校史、校服為教育系列,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提高執行好習慣的自覺性。 (三):檢查督導,進一步鞏固「戰果」 1、成立「告別陋習養成好習慣」小隊,在學校、社區、家庭中爭做小宣傳員,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監督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小隊為單位,進行「克服陋習好辦法對對碰」活動,比比誰的辦法好。 3、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為主題,進行故事比賽。 4、班級組織優秀隊員負責調查,對學生進行口頭、情境設置的抽查。 5、班級設立執勤崗,及時糾正學生違反好習慣的行為。 6、與家長常溝通,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第三階段:進行總結,評選表彰 1、評選 「好習慣養成小標兵」。 2、推動好習慣教育活動向縱深發展。由養成生活好習慣推向養成學習好習慣和社會好習慣,把學生的好習慣進一步推廣到家庭、社會。

一、指導思想

以少年兒童生理和心理階段的新的劃分所提示的特徵和規律為理論依據,以新課程標準和理念為準則,探索小學階段好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通過採取各種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凸現個性,培養一代新人。

二、小學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的目標

所謂小學生好習慣的養成教育,一般是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教育。從廣義上說,小學生好習慣養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礎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包括思維方式、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生存能力,健康體魄的培養和教育。狹義的小學生好習慣養成教育單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特別是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包括好生活習慣、好學習習慣、好學校習慣、好社會習慣等。

三、實施的方法:

(一)實施思路

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這個重點,抓課堂教學研究。課外注重研究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堅持正面正確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創設形式多樣的導行氛圍,使學生在形象生動中受到教育,認識自我,規範自我,完善自我。"糾錯"要與"導行"相結合,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習慣。

(二)實施方法

1、教師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方法

(1)嚴格約束,規範訓練。(2)個別接觸,個別談話。(3)採用強化辦法。(4)對於不良行為的學生要採用科學的矯正方法。

2、與家長共同探討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方法

(1)塑造好家長自己的形象;(2)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居高臨下;(3)家長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4)家長對孩子要加強引導;(5)讓孩子做有限的選擇;(6)適當採用自然懲罰法;(7)培養執行好習慣的技能。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實施操作階段

1、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發動學生從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要克服的陋習,各班主任教師要在班內廣泛吸取學生的建議,找出班內最突出的問題所在,並制定出相關的改進措施和方法,要具體到「存在問題——問題原因——改進方法」,並結合我校星級班級評比,做到天天檢查、天天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指導學生們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小組為單位,在班內要切實加強學生們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班級將統一進行監督檢查並進行評比,以促進各班將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落到實處,做好養成教育的第一步。

(二)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向陋習發起挑戰

1、結合《養成教育目標體系》,組織學生學習,並利用板報、宣傳欄、廣播等方式進行宣傳,做出統一要求、統一布置。

2、根據學生的特點,以點帶面開設好習慣養成示範課。在小組內開展各種交流活動,可以有演示、競賽、評比、講故事、小品、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熟記自己當前最應當克服的陋習和最急於養成的幾條好習慣。

3、全班上下開展一次 「陋習殲滅戰」將統一進行比賽,各組要評選出1-2名良好習慣養成進步最快的學生進行演講、評比,對全體學生起到一個榜樣、促進、激勵的作用。

4、緊密結合我校特色「教育生活化」,利用我校的圖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有關青少年良好行為習慣的先進事迹、故事等書籍,並定期出手抄報,組織參加「爭做文明小學生」手抄報評比活動。

5、班級將定期進行小組好習慣評比,選出習慣最好的小組和學生,結合班級榮譽超市進行獎勵。

(三)檢查督導,進一步鞏固「戰果」

1、班級成立「告別陋習養成好習慣」小隊,在學校、家庭中做小宣傳員,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監督同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向組長或班主任彙報。

2、開展「好習慣成就好人生」主題班會

3、設立督導崗,設立執勤崗,從好生活習慣、好學習習慣、好學校習慣、好社會習慣等方面進行檢查。監督哨同學要做到一天一檢查,並結合我校星級班級評比相關方案進行評分,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4、充分利用教師博客這個交流平台,與家長及時取得聯繫、溝通,並聽取家長的意見。

(四)及時總結,評選表彰

1、評選「文明小標兵」、優秀小組等。

2、開展好習慣教育活動情況彙報會和經驗交流會,並評選出優秀好習慣標兵。

3、表彰優秀小組和個人,推動好習慣教育活動向縱深發展,把養成生活好習慣推向養成學習好習慣和社會好習慣,把學生的好習慣進一步推到家庭、社會。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三年級所有老師向各位家長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5月12日,一個觸目驚心的日子,不禁讓我們想起兩年前的今日,我們經歷的那場地動山搖的災難。緊張、悲痛或牽掛、感動,多種情感在那時彙集心中。也是兩年前,我們的孩子剛剛從託管的幼稚園跨入小學一年級,在滿眼都是好奇的新鮮事物中,卻身臨這場天災,不懼怕、坦然相迎,順暢地經歷了入學後的第一個過渡期的適應階段。兩年的小學生活,培養了孩子們一定的學習習慣與行為習慣,升入三年級後,卻由於個體的生理、心理素質差異、不同的家庭教育、老師不同的關注程度等諸多方面原因,學生在發展上出現了很多不平衡,很多家長也出現了方方面面的不適應。在和家長日常都溝通中,家長就有很多這樣那樣的疑問,如"我的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總是考90多、100分,學習也不費勁。現在三年級了,怎麼成績一下到了八十多分,甚至六七十分"、再比如,"我的孩子一二年級還比較聽話,學習熱情也比較高,怎麼到了三年級,作業常常拖拉,有時候還和父母頂嘴,脾氣也不好."等等。這些現象有的可能是偶然發生的,但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三年級是小學階段尤為重要的一年,是從一名兒童成長為一名少年的過渡期,所出現的種種困惑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中必經的坎。

今天我就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從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自理能力的加強等三個方面具體談談。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家長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須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家長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在9-10歲,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變化,開始從被動的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個性差別大:三年級的小學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在接受老師、家長或外界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學習或做事勢頭高漲,感覺非常陽光;有的則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沾沾自喜,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於成績不良或某個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級同學的歧視,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對自己失去信心,繼而產生自卑或厭學情緒。 2、情緒不穩定:三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陌生、嚴肅、衝突、恐怖、約束、遭受指責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的壓力,這樣就容易使他們的心情變壞。比如,今天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了,回家又不能對父母講,所以稍有不如意,脾氣就暴躁。他們喜歡與夥伴共同遊戲、學習,但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衝動,常為一點小事面紅耳赤,而且情緒變化極大,並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壞大多數從臉上一望便知。所以就需要家長常常和孩子溝通,及早、及時疏導不穩定的情緒。 3、自控力不強: 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得到發展,情緒表現的方式和強度與低年級孩子相比,其適宜性更高,一般較少出現忽哭忽笑的現象。但此時會出現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慾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徵中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不讓家長放學來接,強烈要求和同學自由去玩)。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外部控制的依賴性逐漸減少,但是內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發展起來,還不能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為。 同時,三年級孩子是培養學習能力、意志品質、自理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經過正確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轉折,從此踏上成功之路。

三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期

相對於智力而言,學習能力對孩子的影響更直接。學習能力是後天形成的,隨著經驗和知識的積累而不斷提高,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學習能力不斷增強。三年級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強了,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更持久,由15-20分鐘提高到20-30分鐘。書面語言水平逐步增強。

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孩子的學習任務與活動範圍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低年級有了顯著的變化,學習活動的遊戲性特徵減少,學習過程的組織性、認知過程的規範性、嚴謹性更強。三年級課程似乎一下子變得難了,機械、記憶性的東西不再是學習的主要內容了,隨之增多的是思維、理解性的問題,但就語文來說:一二年級主要是字詞的識記,而且很多知識在幼兒園、學前已經掌握,像拼音、生字等。所以孩子在進入一年級後,學習就感到很輕鬆,很容易。到了三年級,內容一下子增多變難了,語文訓練出現了許多新的知識點,如:各種句式、閱讀題的理解,正式作文的起步等,感覺三年級比六年級教學還累。一、二年級的時候,有的孩子比較聰明,不太認真學習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然而到了三年級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稍有馬虎,學習成績就有可能滑下來。這一年又是兩極分化的開始,由於學習內容多了,難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馬虎的話,成績很容易大幅下滑。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學習興趣也開始分化,他們對於不同學科的學習動機出現了差別,學科偏愛開始出現。但是只要家長和老師密切配合抓住這關鍵的一年,培養孩子養成踏實、勤奮的學習態度,一般成績不會下滑,而且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績的話,小學階段以後幾年的學習會變得更加順利。

內在動機開始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動力,但是外在激勵仍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動力。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多用拇指別用食指。表揚和鼓勵也要注意方式,應該多精神的、少物質的,盡量不要用錢去賄賂孩子。如今,有的家長會在孩子取得高分時給50元或上百元的獎勵,可能會取得一些效果,但是提醒家長注意,此刻你所培養的不是孩子的進取精神,學習態度,而是讓孩子的自我教育目標蛻變為50元錢,這是一種教育的短視行為。畢竟,讓孩子高興的是50元,而不是你對他成績的認可。當孩子學習馬虎時,我們要及時督促,嚴格教育,更不能聽之任之,過於遷就,溺愛孩子。「一切讓給孩子,一切為了孩子」,在傳統觀念中,這無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現代教育理念中,這卻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有位成功的父親曾這告誡人們:「愛他,就不要抱他」。為人父母,我們有責任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要對自己負責;為人父母,我們也有責任讓孩子懂得,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間是獨立的,人與人之間在追求事業時、在享受人生時、在給予和接受愛的時候都是獨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過自身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來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愛。不要圍著孩子轉,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慾望。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三年級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的關鍵期。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學習的「永動機」,是孩子學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英國教育家洛克說:「習慣一旦養成之後,便用不著藉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事實確實是這樣的。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著,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從習慣養成的特點來看,三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由於低年級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確定性和易變性,孩子在中低年級以前形成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改變,而四年級以後,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養成的學習習慣很難改變。所以如果在中年級未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缺乏特別教育的情況下很難明顯改進原來的習慣,那種認為「樹大自然直」的觀點是不可取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內容很多,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至少要養成下面五種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小學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後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閑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段時間裡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電器、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書包弄得太臟、文具放得不整齊,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著提醒、叮囑和責罵了,他們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2、教育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對孩子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家長若不加指導,孩子自己是很難做到的。由於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勝心強,孩子們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兒,一邊玩一邊做作業,許多孩子甚至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這樣肯定難以優質高效地完成作業。家長要從具體的時間安排抓起,不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來後做操、晨讀,下午放學後遊戲、複習功課、做作業,晚飯後看電視、讀書等等,都應該給孩子規定一些具體任務,並使這些活動為孩子接受,逐漸成為習慣。

3、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是加深知識理解、鞏固教學所得的主要方式,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學習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具有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一個好學生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但是,有些孩子不願下工夫自己做作業,要麼在校抄襲他人做的作業,要麼在家裡纏著家長替他解答、替他檢查,因為現在家長素質提高了,能幫助孩子解決作業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業也是很難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有位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約法三章,推薦給各位家長:

1、練習中通過自己努力能做出來的,不要問別人;不要給孩子養成長久的依賴感。

2、練習時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複習概念,再看例題,接著自己思考,爭取獨立完成;

3、對於自己實在難以獨立完成的題目也要認真思考,在請家長講解時先說清自己對於題目的理解,說清自己在哪個具體地方不理解。家長的輔導主要在「導」:通過對疑難問題的「診斷」,從孩子的思維障礙出發,一個一個地加以排除,啟發孩子從中悟出道理。

4、養成複習和預習的好習慣。首先,複習是為了防止遺忘,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其次,通過複習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溫故而知新」。另外通過系統複習可以使知識系統化,把先後學得的知識連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指導孩子複習,就要把握住這三個方面,引導孩於掌握正確的複習方法,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預習一定要充分,隨著年級的增高,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語文的生字詞在課堂上的講解會越來越少,課文一定要提前熟讀理解大意,課堂只做疑難點撥。

5、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孩子不讀科普讀物、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各種書籍,不讀各種兒童讀物和報刊,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書什麼書也沒讀過,那麼他的學習會越來越槽,最後變成個落後生。有人說:「正課還學不好呢,去讀那些雜書豈不是耽誤功夫?」好像只有學有餘力的孩子才能看課外書,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孩子越是感到學習困難,就越是應該多讀各類書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學習需要一個廣泛的基礎,孩子讀的書越多,他的知識面就越廣,思維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躍,學習新知識就會變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盡自己的能力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引導孩子認真閱讀,養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是一輩子的財富。希望這些好的習慣能一直伴隨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成為經驗和財富。

自理才能自立自強——三年級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關鍵期

對於孩子的智力培養來說,家長願意也捨得付出太多時間、精力、財力,只要孩子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自己再苦再累也甘願。西方人更重視孩子獨立性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家長都是上班不忙,回家不累。家裡大的孩子都是生活自理,小的呢都是滿地爬。而中國的父母,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家務之外,會「小心翼翼」侍奉在孩子們的身邊:孩子上學了,父母每天要背著書包接送,儘管距離學校很近,也不經過馬路;孩子寫作業,陪在旁邊,削鉛筆、灌墨水,用橡皮擦去寫錯的字,隨時解決疑難問題;寫完作業,替他們把書包收拾得整整齊齊;孩子自己會洗紅領巾、手絹、襪子,父母不讓他們洗,全由父母代勞。現在,許許多多的孩子什麼事都不用他們自己動手,一切全都由父母「承包」了。孩子過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難怪有人稱他們是「小皇帝」。家長偶爾有事,沒有股得上,孩子就會手忙腳亂。經常可以看到傳達室師傅每天上下四樓送書、作業、文具、餐盒等等每天上學必備的東西。上課未帶書、作業,問其原因,孩子們會理直氣壯地回答:「我媽沒給我裝!」(結合在班級中的口頭問卷調查進行)

  50年前,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針對父母對孩子照料過度的現象說了這樣一句話:「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

  趙忠心教授針對這種狀況指出,在現代社會,人們不需要「皇帝」,即使是皇帝也要自立。孩子在家裡是「小皇帝」,到社會上都要成為「平民百姓」。平民百姓都要生活自理,連自己的生活都不能料理,就難正常生存。孩子在小時候,父母心甘情願地侍候這些「小皇帝」,父母年輕力壯,有精力侍候他們;但孩子從小過慣了「小皇帝」的生活,沒有學會生活自理,到他們長大了,離開父母,問題就嚴重了。

《中國教育報》曾有過一個這樣的報道:一個18歲的碩士研究生由於成績優秀,被指定為留法預備生。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語言學院學了半年,就休學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馬上就要到國外去,離開了父母生活怎麼辦?」他就失眠。結果身體越來越差,最後只得休學。當你們聽了這個故事後,有什麼感想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這裡面就存在著一個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問題。 先看看,「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幼年和少年時期過著無憂無慮、心滿意足的生活的年輕人,在他們剛剛跨進獨立的勞動生活時,往往會感到精神頹喪,對前途失去信心。」同樣,有這樣一個故事發人深省:一隻虎皮鸚鵡被主人養在鳥籠中,每日衣食無憂。後來,主人看見其他的鳥兒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覺得虎皮鸚鵡整天被關在籠子里很可憐,於是就打開籠子將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為鸚鵡從此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沒想到,幾天後鸚鵡卻死於饑寒交迫。因為它既不會築巢也不會尋食。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科學技術、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也是人類自身競爭最為激烈的時代。孩子長大後,要在這個時代中生存、發展,獲得成功,而不被時代所淘汰,就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不斷學習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則,他們就會像那隻虎皮鸚鵡一樣難以適應。 2.「自理」是創業的基本前提。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在日本,從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產省合作在小學實施「就業與創業教育」。日本小學有個「早起會」,督促孩子們很早起來,利用早上課前二三個小時搞勤工儉學,給人送報紙、餐飲,這既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對將來創業的一種準備和嘗試。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3.「自理」是獨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來越讓我們擔憂。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飯和排泄的能力,著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飯的能力,保護自己身體的能力,上街過馬路、買東西的能力等等,一個人如果不具備這些基礎的能力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了。因此,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是當今獨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是「五自」的基礎。依據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江澤民同志為少年兒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兒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學、自律、自護、自強。今天的少年兒童能否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中學會生存與創造,能否駕馭生活,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國未來的合格建設者,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自理是少年兒童的一個必備素質,做到「五自」,起點應當是「自理」,只有學會了自理,才可能逐步達到「五自」要求。因此,學會「自理」是「五自」的基礎。只有自理才能自立自強。 其次、掌握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在家庭勞動中培養。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精神,擺脫依賴心理,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應該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從而鍛煉孩子的獨立性。(李雨晨風買菜、自己管理錢物的例子) 2、 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在美國,多樣的小型活動是寓教於樂的手段。如組織縫紐扣、洗衣服、刷鞋,疊被子等各種比賽;會同家長讓孩子「當一天家,理一天財」;還可利用節假日開展活動,如在迎接新年時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賀年片、動手包餃子等。這些都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增添生活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孩子的能力。 3、在鼓勵中培養。有人說:「孩子為讚賞而生存。」家長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讚揚,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蹟也就創造出來了。如果孩子掃地掃到鞋子上,拖地把髒水潑到衣服上,家長就大聲訓斥,孩子的興趣被打消了,今後他還會再做嗎?自理能力又怎麼能提高呢? 4、培養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自理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自立問題。如果一個孩子想自立了,那麼他就會去努力地自理,就會積極地嘗試,去培養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強的奮鬥精神、自立精神,那麼,孩子就會有這種精神。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所以,我想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並不是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僅關係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適,也關係到孩子有沒有自信心。具備生活能力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會做,什麼事情都難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會很強。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會做,處處有困難的孩子,不僅生活上會遭受許多磨難,還會逐步滋長自卑心理,以至在學習和工作中也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  

當孩子還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時候,父母應在生活上給予照料,做父母的有這種責任和義務。但父母還應當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適、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過程中教孩子逐步學會生活自理,進而掌握自立的能力。如果做父母的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辦代替,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腳、動腦,就等於把孩子的手腳、腦都束縛起來,孩子將什麼都不會做,將來孩子長大,離開家庭、父母,進入社會,獨立生活,就不會有生活自理的能力,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或工作,甚至有可能因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非送他們的錦繡前程。

三年級是孩子各方面習慣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可能會有家長說,孩子現在還小,大了什麼都會了。對此,我想說:早期的習慣培養就像一粒種子,絕不能等到要收穫的季節才匆匆忙忙想到播種,而是要趕在生命的春天裡就有意識有計劃地培土,撒種,並堅持不斷地施肥,灌溉,才能使它及早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在人生成功之路上結出累累碩果。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思考能力一定是要從早培養,越早教導孩子,對他的幫助越大。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用我們踏實的足印,一起努力!最後,祝各位家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謝你們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養成教育措施實施方案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縣局有關文件精神,為了加強德育工作的實施性,最大限度提高養成教育的實效,依據我校實際,結合行為規範月活動,特制定我校養成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如下:一、組織機構及職責:1、成立養成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孫福民副組長:李志傑成員:樊煥虎張玉芳冀玉山白英民高宏張曉偉各班主任2、職責:組長:孫福民(校長)全面負責養成教育工作,檢查、督促各項工作開展。副組長:李志傑(副校長)具體負責養成教育工作開展,督促各處開展養成教育工作。成員:樊煥虎(副校長)制訂養成教育相關方案制度,活動計劃,並負責檢查及組織活動。張玉芳:(副校長)主抓一年級養成教育的開展,在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冀玉山:(政教主任)主抓二年級養成教育的開展,在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高宏:(工會主席)主抓三年級養成教育的開展,在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白英民:(後勤主任)主抓後勤工作為學校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服務。張曉偉:(團支部書記)將養成教育滲透於團的各類活動中,制定相關計劃,檢查落實。各班主任:依據學校計劃,制定各班養成教育計劃,負責本班檢查落實及組織有關活動。二、開展步驟:1、制定計劃:①組織動員全體教職員工,學習有關理論,參加各項內容的培訓,記寫適量學習筆記,明確養成教育內容,規範自己行為,做學生楷模;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作用,養成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及工作生活中。②定時召開各班主任工作總結及經驗交流會,提高班主任對養成教育內涵的認識及相關工作方法,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形成養成教育骨幹力量。③規範養成教育內容,制定具體活動開展計劃。學校以《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為綱,《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依據,有計劃、有步驟開展「四項教育」活動,各班要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內容,建立校園文化,表揚與批評相結合的教育機制,從小事做起,規範行為小舉止,並適時小結,形成良好氛圍④組織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路,建立「家訪制度」適時召開家長會,組織同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勞動,不定期上門或邀請「關工委」等社會各界及學生家長意見,依據學校實際,促進養成教育工作開展。2、檢查落實:①各組織成員做好本職工作,盡職盡責,並將每周檢查情況匯總報有關領導。②每周值周老師將每周檢查各班養成教育開展情況,以量化形式報有關領導。③各專職管理員將每周管理情況及存在問題等及時匯總報有關領導。④各有關領導將每周情況匯總後開碰頭會,確定情況是否屬實反映了《工作總結》和《班務工作通報》,要求具體到某人,某生,某事,何原因等,周一升旗後通報。⑤每周出現的問題下周重點檢查,督促改正,如無改正,依據有關條例加重處罰。⑥每周活動開展各處要言明在先,計劃、實施、總結到位,做到公開、公平、公正。3、總結情況:①各種活動開展後,各組、各班、各處要及時總結,表彰先進,督促後進。②學校要將各個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最後匯總,各年級各班進行比較,總結得失,改進方法,開展工作。③各項總結要存檔保留,將養成教育常抓不懈。活動安排:⒈儀容儀錶,精神風貌檢查。⒉校園清潔從我做起。⒊青年自願行動。⒋學規範、用規範、比規範活動。⒌宿舍整理—我是生活的小主人。⒍「三個一」活動。⒎「養成教育經驗」交流。⒏關於公委報告。⒐警校共建。⒑心理健康教育。⒒法制報告。⒓總結表彰。
推薦閱讀:

看了《特勤精英》讓我們熱血沸騰,講一下怎麼樣?哪個讓你印象深刻?
風尚圈:餘生很長,別慌張,別失望
豬,與野豬
熱衷於教學而並不太熱衷於科研的人,在大學做老師真的沒前途嗎?
怎樣是無條件的愛,怎麼與縱容區分?

TAG:教育 | 工作 | 方案 | 養成 | 工作計劃 | 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