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擺脫尷尬而又不失風度

面對詰責怎麼不失體面地回應在社交場合,有時會遇到別人有意無意搶白你,奚落、挖苦、譏諷你,你該怎麼辦?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能調動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使尷尬煙消雲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有利、有節,有禮貌而巧妙地回敬對手,針鋒相對,「原物」頂回。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同周總理談話時,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就帶著幾分譏諷的口氣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何還要用我們美國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莊重而又風趣地答道:「提起這支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位朝鮮朋友抗美的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這支鋼筆。」如果有人用過於唐突的言辭使你受到傷害,或叫你難堪,你應該含蓄以對,或裝聾作啞、拐彎抹角、閃爍其詞,或順水推舟、轉移「視線」、答非所問,談一些完全與其問話「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用這種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駁對手,定會取得奇特的功效。孔融10歲那年,有一次到李膺家做客,當時在場的都是些社會名流,孔融應答如流,得到賓客們的稱讚。但有一位叫陳韙的大夫卻不以為然,譏諷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也聰明。」孔融立刻回答道:「我想先生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孔融採用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的語言形式,以問作答,把對方射過來的「炮彈」又原樣給彈了回去。作答的語言一般都帶有明顯的嘲弄味和諷刺味,通常是由對方出言不遜、諷刺挖苦所引起的,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一般出現在不友好的兩方之間,是答方對不禮貌的問方以牙還牙式的回敬。口語交際中,有時會遇到難以解答的提問,出乎意料的申斥,氣勢洶洶的責難,蓄意的諷刺、挖苦……這時,你非常想找一句巧妙的話來使自己擺脫尷尬。恰當的語言表達形式和高超的語言藝術常常能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使窘迫的場面變得自如,使危急的形勢得到緩和,把被動變為主動。專家建議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練就隨機應變的語言表達功力很重要,但切不可主動進攻、出口傷人。而且,防衛仍要注意有禮貌。碰到語言困境如何「撤退」古人云: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意思是說:在我方處於不利地位時,有降、和、走三種可供選擇的方式,只有主動地、有計劃地撤出,才是最上策。這對我們很有啟示意義。在談話的時候,無論多麼小心,也有失策的時候,何況在許多時候我們又都是有口無心。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造成更大的失誤。所謂「走為上策」,就是在非常不利的情況下,如果一味地糾纏不休,就會越陷越深,無法挽回,不如採用簡單明了的方法,及時地避開,走為上策。只要找準時機,採取主動撤出的方式,就不至於陷入被動。在談話中,如果因為我們自己的難堪,造成整個氣氛的不和諧,可能會有知趣的人站出來,及時替你解圍,這時,就應該抓住時機,順著他人的解圍及時撤出。小明喜歡和他人詭辯,並且以此為樂事。一天將近中午吃飯時分,小可深有感觸地說:「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得慌。」小明接著說:「這句話就不對了,據科學分析,人是可以餓7天的。」小可說:「那你餓7天看看。」小明接著說:「這句話,你又錯了,你也可以餓7天的。」小可說:「我才不那麼傻呢。只有瘋子才幹這樣的蠢事。」小明又說:「歷史上,很多當時被認作瘋子的人,後人把他們看成是偉人。」小明就這樣無限地推演下去,哪知小可的個性淳樸,不喜歡這樣饒舌,後來就有點無法忍受了。這時小明的好友小冬見狀,湊過來說:「我們的小可最大的"優點』,就是說錯了話還不承認。」小可接過話頭說:「小冬真是了解我。」說著對小明一笑,走開了。讓人下不了台的事大多發生在人們料想不到的時候,但是,只要能及時轉換角度,巧說妙解,不但能給自己找個台階,甚至能為生活增添某種樂趣。有一對夫妻因小事爭執不下,在家吵鬧不休。正當妻子向丈夫作獅吼狀時,有一位朋友來訪,丈夫尷尬得無地自容。好在妻子也顧及到丈夫的面子,看朋友到來連忙改口,但對丈夫來說,終究一時無法從窘境中擺脫。朋友見狀,笑著說:「聽你倆交流還挺熱烈,我來得可真不是時候啊!」此話一出,其妻先紅了臉,無語離去。丈夫馬上調侃地對朋友說:「打是親罵是愛,我們剛才是在打情罵俏呢!別看她剛才那麼凶,其實正表示她對我的關心,不信你問她。」這時他妻子從裡屋出來也與朋友打哈哈,爭吵便化為雲煙。丈夫的「打是親罵是愛」,把他和妻子的爭吵說成是一種「親」和「愛」,朋友自然不會信以為真,但這樣轉換了角度,給自己找了一個台階,也似乎多了一些生活情趣。想來,朋友走後,他們也不會再爭吵了。在談話中,當我們需要撤出時,還可以主動要求對方打住,雖然這等於在向對方認輸,但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輸。我們要記住,跟我們談話的並不時時刻刻都是我們的敵人,對方不會因此而窮追不捨的,而我們的心裡也不會留下「輸」了這個既成事實的陰影,也可算是一個妙招。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見面總喜歡相互打趣,甚至互揭老底兒,口無遮攔。有一次,徐君去參加一個會議,沒想到在會議上,出人意料地遇到了兩位多年沒見的老同學——陳君和田君,他們也是應邀來參加會議,大家都格外高興。會議結束後,大家坐到一起閑聊,說著說著,就說到了當年在校時的是是非非。其中有一件事,徐君至今還沒弄清楚,本來也不在意,可是經老同學東扯西拉,舊話重提,徐君就問另兩位:「你們清楚吧?那是怎麼回事兒?」另兩位都參與了此事,而且田君還在其中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因此陳君就沒接話茬,是田君開口解釋,說到後來,就說到自己身上,不好再往下講,就對另兩位說:「這話就說到這兒,就此打住吧!」徐君也意識到再說下去,田君就有點不好看了,主動將話題一轉,又高興地聊了起來。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你陷入困境時,切記不要死撐。有時,退是最好的策略,退一步海闊天空。專家建議在談話時,如果我們不得不撤出時,也可以採用低調的方式退出。所謂「低調」,就是自己明知要走了,就不要故作高昂的姿態,甚至可以自我解嘲。自己貶低自己是聰明的做法,等到被別人貶低,就會非常尷尬。及時拿自己開把涮當你陷入窘境時,逃避嘲笑並非良方,也不是超脫。相反的,你殫精竭慮地力圖反擊,很可能會遭到對手更多的嘲諷,不如來個180度大轉變的超脫。這種超脫既能使自己擺脫狹隘的自尊心理束縛,又能使兇悍的對手「心軟」下來。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十分傲慢的麥克阿瑟將軍。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煙斗,裝上煙絲,把煙斗叼在嘴裡,取出火柴。當他準備劃燃火柴時,才停下來,對杜魯門說:「抽煙,你不會介意吧?」顯然,這不是真心地向對方徵求意見。杜魯門討厭抽煙的人,但他心裡很明白,在面前的這個人已經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自己粗魯和霸道。杜魯門看了麥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杜魯門總統以自我解嘲的形式來擺脫難堪的境況,而他的自嘲還包含著深深的責備和不滿,無形中給了傲慢的將軍以含蓄的訓誡。置身於難堪境地時,如果過分掩飾自己的失態,反而會欲蓋彌彰,弄巧成拙,使自己越發尷尬。而以漫不經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說幾句取悅於人的話,卻可以活躍氣氛,消除尷尬,還顯得自己心胸豁達。有的人玩笑開慣了,就不太注意分寸。開玩笑本是娛樂,可偏偏有人開玩笑帶有挖苦的意味。如某人脫髮快成禿子了,有人很可能挖苦他是「電燈泡」、「不毛之地」。在這種情況下,不可惱羞成怒,傷了和氣,卻也不必忍氣吞聲。最好是一笑置之,幽默兩句:「好呵!這才是聰明"絕頂』呢!沒聽說嗎?熱鬧的小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這樣答覆,話題未轉,內容卻引申、轉折了,既表現出豁達大度,又擺脫了窘境。以趣消窘法之所以能自成一「法」,主要是幽默起了決定作用。因為一打趣,人們便在趣味享受的一瞬間,把你的窘態忘得一乾二淨了。所以,以趣消窘的巧用,既可以使自己在眾人中平添風采,又能使自己的語言在幽默、風趣、令人愉悅的情況下,取得皆大歡喜的結果。某作家寫作太累,在開會時睡著了,漸漸地,他的鼾聲大震,逗得與會者哈哈大笑。他醒來發覺眾人在笑自己。一位同事碰了一下他的胳膊,並用話逗他:「你的呼嚕打得太有水平了。」「這可是我祖傳功夫,高水平還沒有發揮出來呢!」結果,在眾人的一片鬨笑聲中,這位作家反倒解了圍。置身於難堪境地時,如果過分掩飾自己的失態,反而會弄巧成拙,使自己越發尷尬。而以漫不經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說幾句取悅於人的話,卻可以活躍氣氛,消除尷尬。延伸閱讀在處於窘境時,機智的妙答常常會使你柳暗花明,絕處逢生。宋朝大文學家石曼卿,人稱「石學士」。一日酒後乘馬車去報國寺遊玩,突然馬受驚亂跑,將石曼卿從馬上摔下來。只見石曼卿站起來,拍拍身上塵土,拿起馬鞭,然後風趣地對圍觀者說:「幸虧我是"石』學士,要是"瓦』學士,一定要摔破了。」石學士把自己的姓作了另外一種解釋,妙語解頤,為後人稱道。話不投機,趕緊轉彎話不投機有多種情況。其一,某種言談舉止使人為難,那就要及時轉換話題,協調氣氛。兩個青年去拜訪老師,在談話中提到:「老師,聽說您的夫人是教英語的,我們想請她指教,行嗎?」老師為難地沉默了片刻,說:「那是我以前的愛人,前不久分手了。」「哦?對不起,老師……」「沒什麼,喝點水吧。」「老師,您的書什麼時候出版?快了吧……」這樣轉換話題,特別是提出對方很願意談的話題,就會使談話很快恢復正常,使氣氛活躍起來。其二是雙方意見對立談不攏,但問題還要解決,不能迴避。這種話不投機的情況就需要繞路引導。在找對象的問題上,母子有矛盾。兒子不願也不能和母親鬧僵,只好等待時機再說。這天吃飯時,母親又嘮叨起來:「你這孩子,怎麼就不聽媽的話呢?人家局長的女兒,人長得不錯,又有現成的房子,你為什麼不和人家談,偏要……」「媽,快吃飯吧,菜涼了不好吃……」兒子先迴避話題,意在繞路引導。聯繫工作,洽談生意,也可能話不投機,陷入僵局。只要還有餘地,就可提出新的話題,繞彎引導。如甲方推銷四噸卡車,而乙方不要四噸的,想要兩噸的。這時,甲方若硬著頭皮爭執,只會越談越僵,不歡而散;如能轉移話題,繞彎引導,從季節、路途、載重多少與車輛壽命長短等各種因素來促使乙方考慮只用兩噸的弊病,或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開闢新的途徑。第三種情況是在說話過程中,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觸到我們心中的隱痛、忌諱或者自己不願回答的問題時,如果一時沒有好辦法應答,那麼,就乾脆避而不答;或者沉默不語,表示無聲的抗議;或者轉移話題,使在場者的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挪開。問話者見我方對其問題不予理睬,在尷尬的同時會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和無禮,從而不再追問。某單位一女工結婚,在單位散發喜糖,剛巧該單位有一位尚未談到對象的33歲的大齡女青年。大家吃著糖,突然一位中年科員笑著對那位女青年說:「喂,什麼時候吃你的喜糖?」大家都望著那位女青年。那位女青年臉微微一紅,把臉轉向鄰近的一位女同事,然後指著那位女同事身上的一件款式新穎的上衣問:「咦?這件上衣什麼時候買的?在哪個商店買的?」兩個人便興緻勃勃地談起了那件衣服。在大庭廣眾之下問大齡女子何時結婚確實是件很不禮貌的事情。女青年碰到這個尖銳的問題時處境十分尷尬,回答不好可能會引起大家的閑話,再說這事也沒必要讓大家來參與。於是她立刻把話題轉移到同事的衣服上,藉以迴避對方的無聊問題。問者受到毫不掩飾的冷落,自然也認識到自己的失禮,就沒有理由責怪女青年對自己的置之不理。話不投機的情況有的是由他人造成的,有的是自己造成的,但無論起因於誰,你都應該主動轉移話題,使自己快速從尷尬中擺脫出來。專家建議在談話時,由於話題不定性,而且有可能從一個話題又轉入另一個話題,誰也不會想到,談著談著,就與當時的氣氛格格不入,這時也應及時「轉彎」。嘴上耍點小「糊塗」當遇到窘境的時候,不一定要採取一些很複雜的擺脫方式,你只需要佯裝糊塗,就能輕鬆下「台階」了。實習期間,一位實習老師在黑板上剛寫了幾個字,學生中突然有人叫起來:「老師的字比我們李老師的字好看!」真是語驚四座,幼稚的學生哪能想到:此時后座的班主任李老師該多麼尷尬!對這位實習生來說,初上崗位,就碰到這般讓人難堪的場面,的確使人頭疼,以後怎樣同這位班主任共度實習關呢?怎麼辦?轉過身來謙虛幾句,行嗎?不行!這位實習生靈機一動,裝作沒有聽到,繼續寫了幾個字,頭也不回地說:「不安安靜靜地看課文,是誰在下邊大聲喧嘩!」此語一出,后座的李老師緊張尷尬的神情,頓時輕鬆多了——尷尬局面也隨之消除。這裡的實習老師巧妙地運用了「裝作不知道」的技巧,避實就虛,避開「稱讚」這一實體,裝作沒有聽清楚,而攻擊「喧鬧」這一虛象,既巧妙地告訴那位班主任「我根本沒有聽到」;又敲打了那位學生的稱讚興緻,避免了學生誤認為老師沒有聽見可能再稱讚幾句,從而再次造成尷尬的局面。「裝作不知道」,就是指對別人的話裝作沒有聽到或沒有聽清楚,以便避實就虛、猛然出擊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它的特點是:說辯的鋒芒主要不在於傳遞何種信息,而是通過打擊轉移對方的說辯興緻使之無法繼續設置窘迫局面,化干戈為玉帛,能夠寓辯於無形,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唯有具有豐富閱歷的人方能達到這種效果。在人際交往中,這種方式的使用場合很多。在人際交往中,有許多場合都可以使用「裝作不知道」的辦法,躲開別人說話的鋒芒,然後避實就虛、猛然出擊。其技巧關鍵在於躲閃避讓的機智,雖是「裝作」,正如實施「苦肉計」一樣,卻一定要表演得自然。裝糊塗是一個常用而又十分奏效的辦法,無論是面對自己還是別人製造的窘境,我們都不妨不動聲色,假裝不明白事實是怎樣,從而抽身而出。專家建議當別人準備傷害你,用刻薄的語言對你說話,你也可以採取佯裝糊塗的方法,裝作沒聽懂他的意思,反給對方一個莫名其妙的回答,這樣,對方打算傷害你的企圖也就告吹了。左右為難的問題如何答很多時候,問令人左右為難的問題的人總是別有用心,話中有話,要回答這種問題,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該如何選擇,是個難題,尤其當問題來自於你不能得罪的人,或者在公眾場合被問到,更會讓你的回答難上加難。下面就針對一些情況介紹幾種處理方式。●迂迴出擊法有一回,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以考驗著名才子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曉嵐:「紀愛卿,"忠孝』二字當做何解釋?」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你怎麼辦?」這實在是不好回答的問題,若回答不去死,則屬違抗聖旨;回答去死,未免太冤。怎麼回答呢?紀曉嵐靈機一動,有了主意,說道:「臣領旨!」「你打算怎麼個死法?」「跳河。」「好吧!」乾隆當然知道紀曉嵐不可能去死,於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紀卿何以未死?」「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紀曉嵐回答。「此話怎講?」「我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裡向我走來,他說,"紀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要死呢?你應該先回去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乾隆聽後,放聲大笑,連連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啊!」這裡,乾隆是根據紀曉嵐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之論叫他去死,此令順理成章,紀曉嵐怎樣回答都很難,於是聰明地採用了迂迴出擊的辦法,到最後,反把難題留給了皇上。乾隆當然不能承認自己是昏君,所以,紀曉嵐很自然地把自己從「死」中解脫出來。這一招,既沒有損害乾隆面子,又點出了他的無理之處,還博得了皇帝的誇獎。現實生活中對於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難題或者無理的要求,不要急於做正面的反擊。可以採取迂迴的技巧,避免與對方正面衝突,在抓住對方漏洞的前提下,再不動聲色地反擊,從而反敗為勝。●迴避正題法一個美國客人在毛澤東主席的故鄉韶山參觀後,在一家個體戶飯店吃飯,老闆娘的一手正宗湘菜讓美國遊客吃得津津有味。他在付錢時,看到老闆娘家境富裕,突然問道:「老闆娘,如果你的老同鄉毛澤東還在,會允許你開店掙錢嗎?」這擺明了是明知故問,美國客人的用意就在於讓老闆娘做出「不會允許開店」的回答,來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如果老闆娘這樣回答了,正中他下懷,如果老闆娘回答「會允許開店」,又明顯與歷史不符。總之,無論是肯定回答還是否定回答,都不妥當。只聽老闆娘略作思考後,回答道:「沒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早就餓死了,還能開什麼店啊?如今,鄧小平接了班,黨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過越美好!」好一個令人折服的回答。老闆娘迴避了正題,使用了模糊的語言,巧妙回答了美國人的問題。一方面沒有怠慢外國遊客,另一方面又維護了毛主席的威望,同時還讚揚了如今的富民政策。這種迴避正題的模糊回答,比較適合用於那些不宜完全根據對方的問題來答話的場合,它的關鍵在於,巧妙避開對方問題中的確指性內容,讓對方感覺到你沒有拒絕他的問題,但又不是他期望的答案。●巧妙對比法中國和以色列建交後,以張賢亮為團長的中國作家代表團應邀首次訪以。其間,以色列僅有的兩家電視台同時以直播的方式對張賢亮進行了採訪。眼看節目就要順利結束時,主持人突然問道:「張賢亮先生,你是一名共產黨員,近來你以作家的身份走訪過很多西方國家,請問,經過比較,你究竟是認為資本主義好還是社會主義好?」好一個突如其來的刁鑽問題!面對這種「選擇疑問句」的問題,如果斷然拒絕或反唇相譏,則有失禮儀;如果正面回答,則不論是說資本主義好還是說社會主義好,要麼就是有損中國人形象,要麼就會激起對方國民的反感。張賢亮稍做思考,答道:「這個問題對一個共產黨員來說不成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者不會做這種比較。因為我們共產黨人認為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流程,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以後是奴隸社會,奴隸社會以後是封建社會,當封建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被資本主義社會所代替。同樣,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高度發展以後,就會自然地出現社會主義社會。這就像春天以後是夏天,夏天以後是秋天,秋天以後是冬天一樣。你能比較到底是春天好還是夏天好,或說是秋天比冬天好。每個季節都有它的好處和特點,不管人認為好不好,每個季節都必然要來臨,你也必須去適應它,度過它。」主持人聽了還不罷休,又問:「請問,你是個共產黨員,這如何解釋?」面對對方的緊追不捨,張賢亮款款而言:「不錯,共產黨員還是個資本家,這是由我們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的。譬如說我在冬天的時候,必須在身上多穿一件衣服,可是到了春天,不需別人說,我自己就會把衣服脫掉一件的。」在這個左右為難又非常敏感的問題前,張賢亮以其超人的睿智和處亂不驚的應變能力渡過了難關。他有關「自然流程」的釋疑,簡明扼要地道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而兩個精到的類比,將社會發展規律與四季更換以及「穿衣」、「脫衣」這些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聯繫起來,真可謂精彩。他始終沒有正面回答對方的問題,但又用這種巧妙的比喻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有些問題,如果直接回答,無論是哪種答案都不妥,這時,巧用對比不失為一個解脫的辦法。最好能選用一些人們熟悉的事物對比,重要的是這些事物還恰恰能包含或說明自己的觀點或態度。不宜說法1.反唇相譏的話——對方問這種問題,固然有失妥當,但如果你反唇相譏(尤其是在公眾場合),將有失風度。2.非「左」即「右」的話——如果你在對方問題所提供的選擇中做了單一選擇,無論是「左」還是「右」,都正中了對方的「圈套」。
推薦閱讀:

話說男士風度
魏晉風度其實是名士們精神出了問題
餐桌上的中國文化:如何讓自己在宴席上風度翩翩?
做個有風度的老年人
謙遜敬賢 詩仙李白的風度

TAG:尷尬 | 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