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貴妃死亡之迷

楊貴妃,名玉環,華陰人,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為唐玄宗第18子壽王之妃,唐玄宗愛其美色,幾經周折,召入宮內,天寶4年封為貴妃,從此楊家門第顯赫。天寶15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皇出逃。途經馬嵬坡,將士們認為楊家是禍國殃民的罪魁,怒殺楊國忠,威逼唐玄宗殺死楊貴妃,貴妃自縊身亡,時年38歲。對於楊貴妃之死,眾說紛紜,撲朔迷離,至今似乎沒有定論。白居易《長恨歌》詩云:「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晚唐詩人羅隱在平亂返長安途徑馬嵬坡時作詩:「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輿幸蜀歸。泉下阿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唐朝詩人感嘆楊貴妃之死,可見她真的死了。清人趙長令有詩云:「不信曲江信祿山,漁陽鼙鼓震親關;禍端自是君王起,傾國何須怨玉環。」這位清人為楊玉環之死抱不平,可見他也認為貴妃自縊身亡。那麼楊貴妃到底是怎樣死的呢?據《唐書》上記載,天寶15年6月13日,安祿山造反,潼關失守,皇帝攜同楊貴妃、皇子皇孫及部分大臣,帶領官兵倉皇出逃。唐玄宗到了咸陽連飯都吃不上了,高力士從街上買了一點芝麻蒸餅給皇上吃,那時將士們吃飯成了問題,「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大事,於是有人以為造反的時機到了。最想造反的當然是太子,他想乘機篡奪皇位,於是鼓動將士們殺了楊國忠,也殺了楊貴妃的姊妹。楊國忠的媳婦逃出了這個是非之地,跑到寶雞也被殺了。士兵把楊家全殺了,楊貴妃還在皇帝身邊,儘管楊貴妃說她不問朝政,總覺得楊貴妃對他們是一種威脅,心裡感到不安,於是要求唐玄宗處死楊貴妃,否則不走。萬般無奈,唐玄宗只好忍痛割愛,賜楊貴妃自縊。據日本藍皮書記載:「高力士將貴妃從寢室中叫出,於廟堂前樹下縊死,叫六軍代表陳玄禮驗看,確認貴妃已死。」這與《唐書》記載出入不大,有人說,陳玄禮強迫皇帝處死楊貴妃,實在有損皇帝尊嚴,是對皇帝的大不敬,是犯上,他心裡明白,自己做的這件事違背皇帝意願,皇帝肯定不高興,所以他很膽怯,當時四軍將士聞楊貴妃死訊,皆歡呼,唯陳玄禮免甲胄而拜。他把軍裝內的甲胄脫了,向皇上請罪,這不是膽怯又是什麼呢?依據以上所言,楊貴妃是死了。但她的死也是疑團重重,是自縊而死還是別人縊死?楊貴妃真的死了嗎?在當時的情況下,陳玄禮很有可能沒有驗看楊貴妃的遺體。試想,殺死楊貴妃已是對皇上大不敬了,哪裡還敢驗看楊貴妃的遺體?再說,作為臣子他也不敢看娘娘的屍體!還有,是誰縊死楊貴妃的?是高力士嗎?不可能,他是楊貴妃的忠實奴才,他不會忍心縊死楊貴妃。在逃亡途中根本找不到縊死人的儈子手,或許是內侍把她勒死的?問題是,勒死一個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勒就死了,更何況內侍手無縛雞之力,加上膽戰心驚,即使勒也不見得能勒死,很可能楊貴妃只是昏迷而沒有死。再說,當時將士們和唐玄宗急急忙忙地走了,誰還有心管楊貴妃的死活,所以很有可能楊貴妃慢慢她蘇醒了,要是她蘇醒了,誰也不會再去勒死她。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楊貴妃確實沒有死。楊貴妃「死而復生」並非無稽之談,因為楊貴妃蘇醒之後,周圍只剩下處理殯葬的內侍和宮女,楊貴妃沒有死,其理由是:首先,楊貴妃平時待人非常寬厚,所謂的「禍水」是人強加於她的,內侍和宮女肯定不這麼認為,大家對她是有感情的,誰也不願她死;其次,在逃難的過程中,壽王李瑁協同唐玄宗處理軍隊以及各方面的關係,李瑁是楊貴妃的前夫,愛妻遇到這樣的事情,他能不管嗎?他肯定要幫一把;第三,高力士和楊貴妃的關係不一般,是他設計讓楊貴妃先當女道士,再改嫁唐玄宗,他不可能把死而復生的楊貴妃再勒死;第四,楊貴妃的侄子楊暄沒有死,他是駙馬,是萬春公主的丈夫,官居鴻臚卿,是唐朝的外交部長,在隨行的隊伍中有遣唐使,楊暄和遣唐使們的情誼非常深厚,外交部長的姑姑出了這樣的事,這些遣唐使們不會坐視不管,有他們相助,也是情理中的事。不過,楊貴妃復活之後,她到哪裡安身?唐朝再也沒有她的安身之處了,只有東渡日本避難。楊貴妃要到日本必須有船,她又怎麼到了海邊呢?她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楊貴妃逃亡到陝西周至,到了周至她不可跟在皇上後邊走,那樣太危險了;她也不可能回到長安去,那時長安一片混亂,她所走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走周至的儻駱道。儻駱道從周至縣的駱驛口進山後穿越秦嶺,從陝西洋縣穿出來。這條蜀道修建的最早,而且最近便,那時所有的蜀道都是在山谷里沿著河谷穿來繞去,唯有這個儻駱道是遇山翻山,遇水過河,直上直下,所以說,楊貴妃很有可能沿著這條儻駱道從駱驛口進來,再從洋縣出去,沿著漢江南下到了長江,再往南到海邊,然後東渡日本。據說,時至今日,日本境內還有許多楊貴妃的遺迹,現在日本有供人觀賞和憑弔的楊貴妃之墓,京都車站附近的湧泉寺,那裡有人們供俸的上等檀香木雕成的楊貴妃坐像。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稱「我是中國楊貴妃的後代」,據此說,楊貴妃確實沒死,而是東渡日本,隱名埋姓,在日本終其天年。關於楊貴妃之死,還有種種說法,不妨輯錄如下:有人說,楊貴妃可能死於佛堂。《舊唐書》中《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絕後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於佛室」。《資治通鑒》中《唐紀》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唐國史補》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此說見於唐詩中的描述:杜甫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祿山佔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並非被縊而死。還有人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流落於民間。俞平伯先生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嘩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決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說楊貴妃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說唐玄宗迴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值得注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後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更有一種離奇的說法是楊貴妃遠走美洲。台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中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時,楊貴妃在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一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惜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上海附近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並在日本終其天年。綜上所述,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楊貴妃之死的傳說愈來愈生動,離開史實也愈來愈遠。民間傳說楊貴妃死而復生,反映了人們對她的同情與懷念。蔓珠沙華圖書館歡迎您蔓珠沙華個人圖書館精品收藏

美麗絕倫美文欣賞百家雜談幽默搞笑養生保健天籟之音電腦知識書海無邊美圖美景名家美文處事之道社會萬象家庭醫生美麗音畫博客製作精品大全名勝古迹情感驛站茶餘飯後生活百科健康飲食詩詞歌賦在線視頻思維遊戲花鳥魚蟲人生哲理社會觀察經典推薦經絡穴位感動心靈資源素材兩性天地蔓珠沙華圖書館所有圖文摘自網路
推薦閱讀:

喬任梁死亡相關的消息有哪些?
請問人死過一次的感覺是什麼?那種死而復生的感覺呢?
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
我的無助,想為你鋪出一條開花的路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TAG:死亡 | 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