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郝少如老師講授的話(二)
(三)
練習太極拳不能不講究身法,身法共有十三條,並非十三勢。可以先練前八法,如:涵胸。拔背。松肩。垂肘。提頂。吊襠。氣沉丹田,護肫等等,身法即常講的內形,內形要與外形拳架統一,要求做到精。氣。神寓於拳架之中,還要做到有知覺,如此方有意境。
身法就是組織,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乃是組織的方法,各有一定的用處。目的是節節貫穿,不頂不丟,節節貫串,為的是能通達全身,使全身通氣,也是為了勁整。
涵胸有左右兩胸,兩胸是在鎖骨以下二。三寸處,亦即肋骨微含包圍兩胸往下沉。從鎖骨到心不可彎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兩者同時進行,即一個動另一個要相應動,先空後松,用松肩垂肘來幫助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壞,與此同時後肋及扇骨往下插,這叫做「氣貼背」,背後的機關很多,不可忽視。松肩垂肘要求兩處關節鬆脫開來,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後才能佈於兩膊,開於手指。因為放鬆才能貫氣,氣貫於手指,一定走膊的里半邊,這樣是為了有勁。有敏感性。
提頂(頂勁)和吊襠,提頂要外形幫助,它是虛的,不是實的。頂勁。不伸臉。不低頭,並不在中間起吊襠作用,要拎尾骨同小腹和頂中心成一條直線。吊襠也要有外形幫助。吊襠:即尾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識上可遠到幾尺。幾丈。吊襠,要由兩臂兩膝幫忙,不可各不相關,要相互配合,幫助吊襠,這就叫做裹襠。護肫如不恰當,它能破壞空松,及支撐八面。護肫是在兩肋下邊軟襠處不能匾掉,要保護它,猶如一個口袋中間匾了氣便被阻礙不能下沉到丹田,亦即無護肫,無護肫即無氣沉丹田。一定要叫口袋上下相通無阻。騰挪和閃戰也是剛柔結合,松肩結合,是內四外也四,即柔是四寸包住剛四寸,剛柔不分,似動不動,這就是騰挪。要周圍一寸,處處都是一寸,是精神中產生,也是陰中產生,如從精神上衡量,即實腿同肱部通過松肩結合成一體,閃戰者即方向也,實股是陰,陰可向任何一面滾即:是閃戰,亦即一個圓體隨便向那一端冒出一股氣來。左胸同右臀連繫在一起,也是八個合一來應用,不可一個一個地分開來用。以前所講的一個一個用是可以的,但身法不可缺一,仍是完整的,所以要幾講搓合在右合攏,合後的手開是豎掌成八字形,手指高不過肩。提手上勢的左手向前上方張開,右手要劃大圓圈,意識射向遠前方,匯成一個焦點。白鵝亮翅是丁字形,右手上升為橫,左手下推為豎。
氣沉丹田,可以譬喻潛水艇潛在水下,外不露形。內動為內形,又稱身法。加上外形的拳法,並配以胸中腰間運化等,就是所有各個兵器我都有了,只是用時須要靈活,不可硬強強地為好。
太極拳要做到右腿可以放在左腿的左邊,這就是靠擺法,即我的腳不可象放方桌或放圓桌那樣,都是四隻腳擺平,而成雙重,要求兩隻腳放在一根樁子,一根樁子在三虛(兩手和一條虛腿)之內,實腿是一根樁子,它叫精神,另兩手和一條虛腿叫做神氣,神氣要活,要隨屈就伸,動若江河。叫精神的這隻實腿要靜,要靜如山嶽,它不可外露,即不可隨便亂動,實腿是深入地下的,而頭頂又是升騰空際的,兩者尺寸都是相等的(以上都是指動腦筋用思想)。以上幾點可概括為三虛包一實。
拳可以不放在身上,動作全在靜中產生,不靜則不專心。此外八條線都要存在,方能自身有主,推向前面時要顧到後面,也要顧到左右兩面,方能立身中正,八不依靠。
(四)
略談一招一式,如白鵝亮翅的手法,兩膊做成丁字形,左手先一豎,右手一橫,在這兩膊中就包括著剛柔。空松。並在臂。肘。肱。腕。手的每一寸或數寸間,包涵著棚。捋。擠。按等用法。又如下勢的退步,在收前腳的同時,也附帶有剛(骨)的拔高,和柔(肉)的下降,一升一降,兩者同時進行,不可有先後。參差,拳可以不放在身上,所有動作,全在心靜中產生。心不靜則不專心,拳便散亂,一散亂便身不由主,欲要自身有主,必須保持八條線都存在,一舉動就要照顧四面八方。因此,打拳不能離開意識,以意領拳,拳才能不放在身上,從而最後達到忘形。
啟:啟是啟。承。開。合一個節序的開端。啟,就是起勢,也就是拳的開頭。一起勢即要有聚。聚,就是各個身法的組合搓和成一個整體,不可那先那後。但聚是有些」尚氣」的,這不妨事,因為它同時在心靜和腹部放大(氣沉丹田),一起進行。這樣一靜一松就成為「空」(關節脫開),一空便和「尚氣」相抵消。因此,可以使氣沉丹田即存在著聚。聚,包括身聚神聚。要做到聚,切不可散。
在練拳運動中,不要剛不離柔,柔不離剛。剛代表精神,先把精神掌握好,由分開。統一。再分開。剛是先動,同時必須保持柔的跟動。打拳時不可時起時伏。時升時降,像波浪形,必須保持一定的高低水平線,還要保持空。松。一開始練拳,便保持立身中正安祥,兩膊兩腿都要保持一定的弧度。摟膝打掌,後腿不可蹬直,兩上膊不可伸直,為了符合」動宜曲蓄而有餘」的要求。
做身法總是要受意念的支配,沒有它便做不成功,所以在身法之外,的確還存在著意念這個東西。比如身前要豎起一根直線,從頭到腳在垂直線中產生橫的一寸一根,和兩寸間距的一根根前伸線,從上到下,都是同一個尺寸,上中下都是一個枰,猶如身前豎著有刺的屏風。又如,眼視前面遠方目標時,而自己的身。手。腰。腿也要完全一致地向著這個目標發去等等,都是在用意念,這是屬於虛的一面。那麼實的一面又是什麼呢?實的不言而喻就是拳法,拳的勢法。內形又叫內因,外形就是動作,,內外相合,就是有虛有實,有陰有陽,有表有里,而合乎太極原理了。再就」開合」來說,合是收,開是放。1。要合中有開,即外形在合時,有放鬆,又有意念放出而不丟,這就是合中寓開。2。開中有全。就是手腳開大,意念放遠而放鬆,內中有含蓄,就是開中寓合。3。開中寓開。就是在形的放大中再求放鬆沉氣,就是開中寓開。4。合之再合。即在外形合攏時,內中再緊湊含蓄,便是合之再合。
不論怎樣,都是意在外,神在內,主要在蓄勁,勁發於腳跟,形於手指,最終氣沉丹田為根本,用意非用力。
合:合勢是手腳八條線的縮短,不可一條腿落後而拔長,因為拔長便聚不圓了。如要八條線不知用哪條線,搭手不嘵得他的剛還是柔,是不行的。
這一講同前三講為四合一,成為一個整體,練拳可以先練慢,後練快。慢可以細細體會,快可以使眼。手。身。步各法靈活,但需要慢而不呆,快而不亂,首先要求形整。如形缺,可以意補,而意缺可以神補,達到身法完整,完整而後勁整,在勁整的基礎上揣摩和用法上的變換活動。
固然,拳的設計和它的理論,要在外形上表現出來,但又要把身體練好,藝術提高,還在分形和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實際在即能派實際用場也。每人要用一把尺量一量,已和老師講的話相差多少?缺多少必須趕上多少。若說身體難做好,並不是人人做不好,也不是人人都能練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則不行。所以然,即本身的反應合不合規矩。因此說入門須口授,功夫來自勤學多練,你不來問我,我無法幫我。因此,學者還需要多問,以教拳的來說,要因人施教,根據各人的程度及接受能力而定。
推薦閱讀:
※擺盪的真諦----馮彬老師傾情詳解
※根塵老師講《四聖心源》(十六)
※馬洪剛老師為您詳細揭秘:玩紙牌一些常用的千術手法!
※大千老師講《氣道中醫》之九
※紫微精論2011辛卯流年愛情運BY善存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