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24)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請掀開經本,請看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凈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相,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隨意見諸佛國願。願文的意思是這樣的:如果我成佛的時候,我所住持剎中的菩薩,隨著他的意願,想見十方無量無邊莊嚴清凈的佛土,隨著他的念頭,當下都能見到,於國中七寶樹中皆悉照見十方剎土的情景。所見到的清晰程度,就好像手拿著一面明鏡,睹見自己的面像一樣,如果這一願不能成就,便不取正覺。這一願跟前面第三十一願凈國照見十方願,有它相似的內涵,但所表述的角度不一樣。第三十一願主要是談凈土的功德,這一願的主體是國中菩薩能夠見到。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考察他方世界,雖然也有些剎土清凈,映現十方,但是國中的聖眾水平不一,不能都能徹見,所以就發願,縱然他方世界有種種高妙的情境,我剎中所有的往生者,隨念都能在寶樹當中了了見到他方無量剎土的情景。這種功德就不是往生者本身具有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你看經文,隨意欲見,就指凈土的菩薩,具有著大自在的能力。他想見就能見到,所見到的國土面是八方上下,無量無邊的嚴凈佛土。這裡所想見的國土,廣大無邊,取出莊嚴清凈的國土,實在它也包涵著穢土。十方凈土、穢土都能見到,由於往生者他願樂見的側重在凈土,所以就把嚴凈佛土表達出來。應時如願,應時就是他動念就不需要隔時間,應時,當下的意思,說明速度很快。無論是凈土還是穢土,或一佛剎、二佛剎,無量佛剎,或者東南西北上下的佛土,都能隨著國中菩薩的念頭,如願現前,應時如願。那麼舉出於寶樹中皆悉照見,這是表彰所見的地方,在哪兒見。西方凈土都是遍布七寶樹的剎土,寶樹或者由一種珍寶構成,或者二寶三寶,乃至七寶相互合成。七寶樹裡面,能廣為做佛事,眾生見色聞聲觸光,憶念寶樹功德,都能夠消除無明,開發智慧。寶樹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它以一法攝無量法。寶樹它是很狹小一個的地方,然而他能夠映照無量無邊他方剎土的境界,這就像一面鏡子能夠見到千里的影子,顯現千里的影子。這裡寶樹舉出一法,一個所彰顯的地方,他不僅僅只指寶樹,他含攝著比如像宮殿、樓閣、羅網,都能夠見到他方世界所有的情景,這裡於寶樹中是以這個來作為代表標顯的。這樣寶樹就顯得很微妙了,就好像一個屏幕,我們看彩電的屏幕,你的念頭一轉,馬上屏幕上的就顯現他方世界你想見的所有的東西,而且見的清晰度,就好像拿一個明亮的鏡子,照見自己的五官面相一樣的清楚。那裡是不是高科技?這裡我們用高頻率的彩電,還得要用一個遙控的電鈕,那裡不需要這些機械性的東西,念頭遙控,隨念迴轉。這樣就讓大家生起稀有心,為什麼能夠如照明鏡,睹見面相,明鏡就代表寶樹,照見面相就是他方世界所有的情景。這就具足著事事無礙法界,在華嚴十玄門裡面,有第二玄門叫廣狹自在無礙門,廣就是十方剎土,狹就是寶樹,在狹小的寶樹空間裡面,能夠映照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他就自在了。十方剎土這麼廣袤的情景,放在這裡,他沒有縮小,寶樹這個狹小的空間也沒有放大,但是能夠圓融無礙,都能夠包攝,這就表明法性的不可思議。猶如明鏡,照見面相,明鏡在佛法當中,常常表明是大圓鏡智。我們在法相唯識裡面了解到阿賴耶識,他是染凈和合的一個深層次的,染有污染的,有清凈的,如果把污染的轉為清凈的,第八的阿賴耶識,就可以稱為是大圓鏡智,轉識成智。有的經典當中,也表述一轉的話可以另外安名字,第九識庵摩羅識。這樣就是實相法性的表現,他就超越了,然後照見現象界的一切,他就了了照見,海印三昧。也就在這個境界當中,不僅照見現象界,九法界的情景,而且一切音聲,九法界眾生一切念頭,也都完全知道,如來悉知悉見。這個玄門,它就一法含攝一切法。因為法無定性,正因為這個一,你不能固定他是一,多也不是固定他的多,一和多可以轉化的,一和多是可以相互滲透的,因為法性是融通的,理和事是可以無礙的,所以一棵寶樹這個事相,他含攝著法性在裡面,是實相的表達,是阿彌陀佛的大圓鏡智的功能顯現,所以它就事事無礙了。《華嚴經》常常講,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一切法門,就是微塵數的法門,無有窮盡的智慧之海,他可以收攝在一法裡面,在一個道場裡面,一多相即,廣狹無礙。就像這個寶樹,一棵寶樹裡面,就可以含攝無量無邊的剎土的情景。這樣他能夠幫助國中的菩薩來修行,當他看到種種凈土,諸佛如來講經說法,菩薩修行,種種榜樣,他會見賢思齊,他會去神往之,作為榜樣去學習。如果他在寶樹當中看到穢土,為什麼會有穢土呢?就是那個世間眾生貪瞋痴,種種的惡業,看到不善,他就明白不善之因,導致劇苦之果,他馬上就警覺,不能去造這個惡,見不善如探湯,見到不善就都好像手放在高溫的水裡面,馬上要縮回來,你不能再伸進去,伸進去要燒爛了。寶樹當中顯現的東西,就像放電影,這就叫以影像做佛事,在佛門裡叫,有的以光明做佛事,寶香做佛事,羅網做佛事等等,這裡是以影像做佛事。我們這個世間,也依稀彷彿也有近百年發明的電影,電影,影視,作為大眾傳媒的主要的渠道,作用社會人心的力量越來越大。但這種作用,這種工具,這種科技,如果他能夠去傳播道德,傳播正法,他對眾生就是很幸運的。但如果他不是文以載道,不是去傳播道,而是傳播五欲六塵,殺盜淫妄,他就不是以影像做佛事,那就是以影像做魔事,引發大家的慾望心。

  好,這是第四十,請看下面: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一願,聞名諸根具足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無數國土的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從信心引發開始,直到最終得成佛果,在這個全過程當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能具足,長相不醜陋,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便不取正覺。好,我們來看這一願,阿彌陀佛對所有眾生種種的情況都考慮得非常周全,連修行人六根是不是具足,長相是不是莊嚴,都要在大願裡面設置好。他為什麼要設置呢,這也是悲心所致,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見到有些修行人雖然也在修菩薩行,但是六根不具足,被人輕慢,教化眾生的效果出不來,內心也常常自卑,所以阿彌陀佛要護念這些修菩薩道的人,就發願,如果這些人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號的法力,就頓然可以消除無量劫以來的業力,所導致的六根不具足的這樣的業力,六根可以完備具足,長相清凈殊妙,他發了這個願。這個願對我們凡夫眾生還是很重要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個人長相怎麼樣,也是跟一個人的福報有關係的,也是人修來的。我們長相不好,或者六根不具足,原因在自己身上。《地藏菩薩本願經》談閻浮提眾生的業因果報,他談到你為什麼會沒有舌頭,無舌,長瘡,口裡長瘡,是你前生誹謗他人。人家沒有的事情,你來誹謗,你就沒有舌頭。你為什麼長相那麼醜陋,是由於你原來傲慢,瞋恨,動不動發脾氣。你為什麼精神、神經不健全,精神病,這是你原來去打獵,去燒毀山林,山林由於你的燒毀,山林的眾生飛禽走獸迷狂逃生,進入死地,你造了這惡業,你今生自己的神智就不清楚了。你為什麼會成為瞎子、聾子、啞巴,這是由於你誹謗佛法僧三寶,佛法僧三寶開人的智慧眼睛,你卻竟然把它毀謗掉,讓大家不相信,那你自己的眼睛就瞎了。佛法讓人耳根圓通,聞性圓通常,你讓大家不聽聞,不相信,你自己就是聾子。這些報應都是很對應的,這都是閻浮提眾生身口意三業所造惡的習所導致的果報。這種惡業的果報百千萬種,錯綜複雜,裡面他那種對應報應是真實不虛的。想一想我們自己,無量劫以來身口意造了多少惡業?乃至於學佛過程當中還天天誹謗他人,所以我們是造了許多六根不具足的惡業。六根不具足,今生我們大部分還能夠覺得,還沒有瞎子、聾子、殘疾,還算幸運的。我有次到孤兒院去看,它收養的都是一些青少年的六根不具足的,到那兒一看,真的害怕至極,缺耳朵,缺鼻子,一看真恐怖。通過參觀,才對自己六根還沒有缺殘,原來以為沒什麼,大家都一樣,實際上不一定,很多是不一樣的。所以你看阿彌陀佛在這一願裡面,他是這樣的慈悲,你就是具有六根殘缺的業力的人,你只要聞信我名號的功德,我用佛力用我果地上的福德之力給你消除,給你解決。這裡就談到諸根缺陋,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屬於殘疾了,特別是那個意,意根出問題了,精神病,那就更苦了,精神分裂症。所以六根如果不具足就叫缺,缺了一根兩根。陋是長得醜陋,不好看,面目猙獰。這些都是不受歡迎的,如果在世間六根缺陋,他想找對象成家都很困難,他屬於這樣的。你連生存都有問題的人,你說去修菩薩道,去教化眾生,那就更免談了。一個長相很醜陋,六根不具足的人,你怎麼去教化眾生?在出家法裡面,六根不具足的人是不能出家的。《四分律藏》裡面,有一百四十種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殘疾是不能出家的,為什麼?出家人是人天師範,是荷擔如來家業的,你搞得一到僧團一看,都是這個瞎子,那個聾子,那個啞巴,那個瘸子,那你怎麼住持如來佛法?人家跑都跑不及,說這是收容所。實際上現在要對佛法負責,對這種有殘疾的是不能剃度出家的,所以我們要聽佛的話,要有自覺地維護僧團形象的責任心。現在我們教內都在反省一個事情,目前佛教發展,從政治社會海內外形勢非常好,現在倒是覺得我們教內的僧團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把佛法興旺起來。一談起這個問題很多人就覺得底氣不足,我們的持戒,我們的道德,我們的僧才在什麼地方?連阿彌陀佛都是為這些修菩薩行的人,要這樣的護念,他是完全從一種佛法的形象和救度眾生的功能去著手的,不是跟哪個人去搞什麼關係的。聞名,聞這個名字就能得到六根具足,他是完全真實的。我們看到古往今來很多念佛行人,他六根殘缺,然後通過念佛解決問題了。大家看《凈土聖賢錄》里很多,隨便點個例子。宋代有一位姓梁的女居士,她是瞎子。瞎子有兩種,一種是生來就瞎,一種是中途得病瞎,失明,她是生來就瞎的瞎子,然而她念佛,聽聞到念佛法門,她開始念佛,念了三年她眼睛好了,復明了。往生那一天,見到虛空當中垂下幢幡和寶蓋,阿彌陀佛帶著觀音勢至接引她往生,這是一個瞎子。還有念佛他的駝背好了。因為阿彌陀佛在名號光明裡面具足使這個六根殘缺的人恢復他的健康,包括精神病患者,尫狂者皆得黠慧。所以我們說現在對心因性治療及對精神病的治療,念佛絕對有好處。我們希望一批有志於這方面的人助成這方面的事。這是阿彌陀佛願里有的東西,即四十八大願發的,他是真實存在的,一定會有這種功能。

  好,請看下面: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此名字,皆悉逮得清凈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二,悉得清凈解脫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無數國土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都能獲得清凈解脫三昧,住在清凈解脫三昧中,一動念頭,就能夠供養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且在供養的過程中,不失去三昧禪定之意,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便不取正覺。這是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薩,在定中供養諸佛,止觀並運,寂照一如。一般國土的菩薩,雖然也有禪定,但有時候止觀不能並行。當他入到止,心寂靜的時候,他不會產生繁興大用,如果出來做種種事情的時候,心又散亂,不能寂定。如果定下來,他容易昏沉,動起來容易掉舉,凡夫總是在昏沉掉舉兩頭搖擺。動靜,止觀,寂照不能並用,難以得到修行上的利益。這一願就是加持,縱然是新發心的菩薩,只要聞到阿彌陀佛的名字,他的止觀、定慧、寂照就能夠相入相即,得到殊勝的妙用。好,我們來看一下願文,我們注意看一下清凈解脫三昧是什麼意思。西方凈土的他方佛剎的菩薩,聞信阿彌陀佛的名字,皆悉,就是沒有一個例外,都能得到清凈解脫三昧。什麼叫清凈,離開一切煩惱系縛,叫清凈,解脫就是能在清凈裡面生起它的照用,止觀無礙,寂照平等,就叫解脫。這種三昧實在就是念佛三昧的另外一個表稱,在阿彌陀佛名號裡面有無量壽,無量壽的寂定不以萬法為侶,孤明歷歷,就是清凈。名號里有無量光,這個光是般若智慧,就是解脫。所以有無量光壽,就是清凈解脫,就能除一切煩惱,解脫生死的繫纍,所以就叫清凈解脫三昧。住在這個三昧當中,一發意頃,意就是意念,就是指你在一念之間,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這表明他所供養的對境非常廣大。尤其是不失定意,就是你在供養無數諸佛的過程當中,止中起觀,就是供養,供養不失定意,就是觀中有止,照中有寂,表明他的止觀寂照是融為一體的,是不二的,是無礙的,表明聞信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的希有難得。清凈解脫,就是《金剛經》講的無住生心,無住,離開一切法的系縛,就是清凈,清凈裡面你不能僅僅是在枯定裡面,要生起利益眾生之妙用,要生心,生心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光就是無住生心。我們這個世間也有些修行人,也都能夠以他的大福德,大善根利感召到這一願的加持。在我們凈土宗歷史上,有一個我們要注意的一位祖師大德,他儘管不是凈土宗的祖師,他是禪宗的祖師,然而他跟凈土宗非常有緣份,是明代的梵琦楚石大師。他早年是參禪的,在元叟老人座下開悟,也是開堂接眾,弘揚禪法。但他從小的時候,這個人很有善根,他從小就了解念佛法門。就開始念佛,出家以後,即便參禪,他也每天保持十念法,他住持很多叢林,等他退居以後,他就築了一個修行的地方,又叫西齋,專門念佛。他在西齋室裡面安了一個小床,他就結跏趺坐,在那裡默觀自心。他怎麼念佛呢,他念佛能夠得到念佛三昧,他默觀自心,過去,現在,未來,這種三際的時間,把它空寂下來,然後觀想八方上下,十方的空間,也把它空寂下來,時空都空寂下來,它就出現了蓮華,蓮華上就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放出熾盛的光明,光明當中有樓閣、欄楯,等等這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左右兩邊,西方聖眾圍繞。他常常一坐下來就出現這個景象,而且他見到的還是很殊勝的報身。這樣他的智慧就涌流一樣的開發。他寫很多的詩詞,偈子,他寫了兩三千首,這可不是第六意識吭吭哧哧去想出來的,自性裡面流出來,寫了很多。在《凈土十要》選了一部分,微小的一部分,就這一部分,你看蕅益大師的讚歎也是無以復加,蕅益大師讚歎說「稽首楚石大導師,即是阿彌陀正覺」,讚歎他是阿彌陀正覺。讀《西齋凈土詩》,一讀二讀就能消塵念,三讀四讀就能開智慧,到了百千萬億遍,你身體就在蓮華上坐著,他這樣鼓勵大家去讀。你看《西齋凈土詩》寫得很好,很有意境,也很美,我這裡給大家念一首,看看他是怎麼去理解見阿彌陀佛的。他在凈土詩裡面有一首這樣的「要觀無量壽慈容,正在如今心想中。坐斷死生來去路,包含地水火風空。頂分肉髻光千道,坐壓蓮華錦一叢,處處登臨寶樓閣,真珠璀璨玉玲瓏。」他是表明他見阿彌陀佛怎麼見的。首先要觀阿彌陀佛慈悲的容貌,你不要向外觀,就在我們的念頭裡面,盡在如今心想中,這跟觀經講的,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入到眾生的心想中,是一致的,所以觀心。坐斷死生來去路,坐斷就是要在時間這種空性方面進入,包含地水火風空,這個界,世和界,世是指時間,界是指空間,界的方位是由地水火風空組成的,所以要坐斷時間、空間,這樣就能見到阿彌陀佛的肉髻,三十二相之一,就能放出百千萬道光明,阿彌陀佛坐在蓮華座上,周邊處處都能登臨七寶的樓閣,它的樓閣上又有寶網,種種摩尼寶珠,是那樣的璀璨,那樣的玲瓏。這些詩,都是他自性流現出來的,也是他現量所見到的,諸如此類充滿了他的凈土詩的內容,意境非常美,而且很符合佛理。梵琦楚石大師他等於是禪凈雙修,臨往生的時候,自己寫了個偈子,「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真性圓明,本無生滅,這是他證到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向上一著,就是這樣本無生滅,但是他不停在這個境界裡面,如果前面是無住的話,後面就生心了,木馬夜鳴,西方日出。寫完之後,他有一個同參道友,他就告訴同參道友,叫夢堂噩公,他說師兄,我要走了。那個師兄就說,你要去什麼地方啊?楚石大師說西方,他師兄就說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他可能認為楚石大師很執著,怎麼執著西方,難道東方就沒有佛嗎?對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楚石大師也不說什麼,對他大喝一聲,厲聲一喝,就走了。這很有意思。楚石梵琦大師,就能夠得到這樣一個三昧,在三昧當中就能夠見到阿彌陀佛,能見阿彌陀佛就等於見了十方一切佛,因為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所以這個三昧是修行當中非常重要的三昧,是一切三昧中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文殊師利菩薩告訴他,你根本智開發之後,一定要廣參善知識,才能得一切智智。於是給他指出的第一個善知識,就是德雲比丘,他在勝樂國妙峰山。這個名字就是那個修念佛三昧的,在殊勝快樂的國家,在微妙的山峰頂上。善財童子很恭敬去尋訪,尋訪七天見不到,見不到德雲比丘,結果在第七天在別峰見到了,德雲比丘正在那裡經行。善財童子趕緊向他頂禮,表明聖者,我已經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未知如何修菩薩道,圓滿菩薩行,快速圓成菩賢行,來恭敬請問。德雲比丘給他講的就是入佛境界,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這個三昧,就這個三昧就入到佛的境界了,在這種三昧當中,他想見哪尊佛就能見哪尊佛。由於這個三昧,他的寄位是寄在初住,歡喜住,破無明。所以德雲比丘也表明他在這樣三昧當中可以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他能見佛,當然他能供佛,顯示這樣的聞名功德稀有難得,而且是真實不虛的。

  好,請看下面: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三,聞名生處尊貴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剎土的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壽終之後,就能生到尊貴之家,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就不取正覺。你看阿彌陀佛每一願都是細緻入微,對修菩薩道的人是這樣的護念,由於他在因地見到有的國度裡面,有菩薩具有大悲心,想要游化三界廣度眾生,但由於宿世的業力所致,往往生到下賤之家,受到世人的輕慢。比如一個弘揚佛法的人,你本身都生在乞丐之家,你怎麼去弘揚?所以利益眾生就很難,所以就發願,聞信我阿彌陀佛名字的力量,能夠消除他的業障。為什麼我們會生到下賤之家,是由於我們有下賤的業,所以讓我們消除這樣的業障,然後阿彌陀佛把他所修到的福報賜予給我們,令他方世界修菩薩道的行人生生世世都能夠投生到富貴之家。他方國土諸菩薩眾,這一願所加持的當機者,是指初發心的乃至信位的菩薩,他們的業力很重,很有可能生到卑賤之家,但如果到了十住以上,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些菩薩依照自己的福德之力,他都沒有生到下賤之家的風險,他都能生到豪貴之家,除非他是特別的示現。像有的菩薩特別示現一個他原來宿世的父母如果在下賤之家或者助他之力,那是特例,一般按照他的這種業力,都能夠投生到豪貴之家。所以他方國度諸菩薩眾,是指這樣的一個地位。生尊貴家,何為尊貴家,在印度原來是四種種性,階梯非常分明,兩個尊貴之家,第一是剎帝利,作為國王的位置,有權有勢。再一個就是婆羅門,他是精神貴族,有智慧。那麼這兩個都算尊貴了,再加上還有一種是富有,非常富有,大富長者。如果生在這樣的有權有勢,有精神貴族的地位的,他起點就很高,受到社會的尊重。聞名生到尊貴之家,也確實是真實不虛的,因為這個名號太殊勝了,是阿彌陀佛他已經證到這樣的尊貴,所以令我們這些凡夫也能夠現成接納這樣的尊貴,這是非常重要的。有這麼一個公案,佛世,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波斯匿王的夫人,叫茉莉夫人,大家也許聽到過,茉莉夫人以後成了佛教的大護法。但是她原來可是一個婢女,下賤的婢女,她就守園,叫茉莉花園,她在守園作為婢女,她有一天看到佛入舍衛大城乞食路過,她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很歡喜。所以就至誠的去做供養。做完供養之後,她就發了一個願,希望自己擺脫這種下賤婢女的身份,成為一個國王的夫人。因為她深刻覺得婢女的位置太被人輕賤,發了願之後,果然有一個機會,波斯匿王帶了一批人去打獵,打獵回來的時候口喝了,疲乏了,就進入了這個園,茉莉這個婢女一看到國王來了,就顯出非常的殷勤,鋪上坐的地方,然後趕緊端來水、飲食。然後請國王在那裡躺著給他按摩,這個過程做得非常細微,讓國王產生了很大的歡喜心,覺得這個女人很聰慧,再加上茉莉夫人,原來叫黃頭,象黃毛丫頭,不好看。她由於見到佛的相好光明,產生了很大的歡喜心,憶念佛的功德,她慢慢的長相也比較好看了,再加上她又這麼體貼入微,波斯匿王就很喜歡她,把她帶回了皇宮,為什麼叫茉莉夫人呢,就是從茉莉園帶過來的夫人,以後還真的讓她做到皇后。這就是當生改變她卑賤的地位,成為一個皇后。所以,很多的女同胞要改變自己的地位,要變得尊貴,好好念佛啊,觀想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你以後能夠生在尊貴之家,今生都能改變自己卑賤的地位,卑賤的地位是由於自己有卑賤的性格,有卑賤的業力。包括我們說跟上面那一願的六根缺陋也是相關的,陋就是長相不好看,我們聞信彌陀的名號,來稱念彌陀的名號,就能使我們的長相好看,這一點可能很多人不會注意。實際上他包含這個意思在裡邊,大家都希望自己長相莊嚴,特別是女同胞,她為什麼要用種種化妝品,無非是愛美,讓更多的男同胞多看她幾眼,回頭率高,她就很自豪。你看這麼多人回頭看我,如果大家都不瞅她一眼,她就很失落。女同胞心理,她看到男人過去了,她表面裝做挺生氣的,如果這個男人一走,心理又很後悔,怎麼他又走了,怎麼不多呆一下。所以她喜歡,她有這種心理,女人心裡希望大家注意她。但是希望注意你,你如果長得太醜陋,人家看一眼,不敢看第二眼就不行了。所以你自己要長相莊嚴呢,也不是化妝品能解決問題的,這化妝品實際上最終反而是適得其反,你塗得太厚的化妝品,皮膚越來越粗糙了,到時候你一化妝,忽然出點汗,把化妝的地方又搞個大花臉,那反而不好。要從內心去念佛、觀想佛,你相貌像佛的一樣的相貌,而且容光煥發,是從內心產生出來的,一個女人不化妝,能夠容光煥發才叫真美,所以她能夠改變長相不好看的情況。我們也確實看到不僅女同胞,就是男同胞修行人如果念佛念進去了,他的長相都會變得莊嚴。如果我們一直是念了若干年佛,還是面目猙獰,還是身心憔悴,還是讓人看著半恐怖分子,我們就是念佛不得力,應該是幾年以後人家刮目相看,你怎麼大變樣子了?又有福報,又有那個,它一定會變化的。

  請看下面: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剎土的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產生歡喜踴躍之心,發心修菩薩行,具足眾德的根本,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便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在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見到有些菩薩,生生世世精勤修行,但是效果不是很大。發心修行的人多,最終到家的很少,其原因就是不能快速圓滿他的菩薩行,不能在一行裡面具足所有行的功德。所以就發起大悲誓願,他方國土的修行人,聞信我的名號功德,他就能夠在稱念一個名號當中,具足種種的德能,在稱念六字洪名裡面,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所謂不用三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不需要去修眾多的無益的苦行,也不需要經過多生多劫的勤勞修行,就能夠頓然圓滿道業。他是發這麼個願,這個願發得也是很殊勝,也是看到我們這些凡夫眾生修行這種辛勞、艱難,而又很難得到進展,往往還是進一退九,得不到圓頓的法益,所以阿彌陀佛就要在我們凡夫眾生不會修行的這個身份上,讓我們圓滿一切功德,根本地達成。所以我們說修行希望得到加持,我們修行希望得到快捷、圓頓、速成,在這一願裡面就能體現出來。所以他的對境,對機的是他方無量佛土諸菩薩眾,從初發心菩薩,到上位的菩薩,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只要聞名了,歡喜踴躍,再他這就是信心歡喜之相了,心懷喜悅,他肯定相信了。而這種喜悅可以表現在他的形貌上,所謂手舞足蹈。如果一個人聞信彌陀的名號他的功德,他能高興壞了,手舞足蹈,這下終於能解決問題了。他發自內心這樣說的,那這個人就有點歡喜踴躍的樣子了。如果聽到以後無動於衷,甚至還說,真的嗎?那就麻煩了,這就是疑根了,煩惱了。所以深心的這種愉悅之貌,這就是十八願講的,至心信樂,你有至心信樂欲生的這樣的心理狀態,你只要十聲乃至一聲都能解決問題,現在我們念了很長時間,念的沒有感覺,越來越麻木,是歡喜踴躍的心起不來,煩惱太重,信心上不來。所以歡喜踴躍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凈土法門他不走苦行的道路,你一歡喜踴躍他是快樂的,是安樂的,是在這種歡喜踴躍當中跟阿彌陀佛互動、接納,然後這時候他自覺的發起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怎麼理解這兩句話,修菩薩行,具足德本,從通途教理來看,我們說修六度,六度是通途教法非常重視的,修六度是成就佛果的因本,因地修行的根本,沒有六度行是不能圓成佛果的。一個信心歡喜的念佛行人,他也會自覺的修菩薩的六度,來具足他這種通途教法的成佛的功德之本,這是一種理解。那麼從凈土宗本有的理念來看,修菩薩行,具足德本,就是執持名號,單刀直入,為什麼呢?由於這六字洪名叫萬德洪名,是清凈法身無為智慧,實相,從實相裡面就能流出六度萬行,就是一切眾德的本源,所以稱為德本。對於這點圓頓的道理,我們中國凈土宗祖師不斷地在詮釋這個問題,從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蓮池大師有一個開示,這都成了名言了,大家可能很熟悉,但我們要去相信他,蓮池大師開示,我們只要至誠一心念佛,身心世界他自然就會舍,不相干,因為你在念佛,萬緣放下,這就是布施波羅蜜,全都布施。你一心念佛,就攝心為戒,你連念頭都在佛號當中,當然就不會身口意三業去造惡了,惡業自然就止息了,這就是持戒波羅蜜。你一心念佛,佛號裡面有無量光跟我們的心光互動,我們的心就柔軟,心一柔軟,他就能夠忍一切,忍辱。如果你念佛念得很得力的時候,這時候別人罵你一句,你會覺得這是一個物理現象,如果你不念佛的時候,罵一句,你馬上拍桌子了,就跟他幹起來了。你念佛心智柔軟,這就是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佛號傳達不斷光,因為我們凡夫心都會斷的,都會放逸的,都會波動的,有不斷光下來,就能使我們精進,就不會退轉,就不會懈怠,就不會墮落,這就是精進波羅蜜。一心念佛,以一念替代百千萬億個妄想,心就不會攀緣在五欲六塵,因為這時心是攀緣在六字洪名裡面,所緣緣。所以五欲六塵的念頭不會生起來,他就是禪定波羅蜜。一心念佛就是無住生心,在無量壽的寂定當中有無量光,光能夠使我們這個佛號靈明不昧,孤明歷歷,這就是般若波羅蜜。一心念佛推到極至是一心,介爾一心為能念,這介爾一心具足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的體相用,一切善法都在這裡面,所以就是萬行具足。那麼萬行具足,一個是從我們能念的心具足萬行,一個是從所念的佛號,也具足萬行,就是阿彌陀佛無量劫積功累德已經完成的菩薩萬行,都已經圓滿究竟了,凝聚的一個佛號。所以光修念佛之一法,就能具足一切法的功德。這就是一多相即,這就是叫萬德洪名,名以召德,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它就是圓頓的教理在裡面,所以修行念佛一法,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與片言,就是由於這樣的原理所決定。但往往通途教理的人,他對這段話不相信,我們有時候看得很奇怪,我也常常看些通途教理的人,還專門對蓮池大師這段話加以批判,這這是陳義太高,不符合事實。實際上他真的不了解凈土法門不可思議的心性上和彌陀這種成就的果實跟凡夫眾生互動的關係,他不在這個層面上加以領會的話,他一看這個話,他會反感,他會不相信。別說其他,原來我在支提山教的同學裡面,寫作業他都拿這段話進行批判,你看這膽大妄為。所以別人說什麼,我們不要聽,我們還是聽阿彌陀佛的話,聽蓮池大師的話,蓮池大師本身就不是一般人,他是從西方凈土過來的人,他都能夠跟文殊菩薩有一個那麼精妙對話的水平的人,所以我們要仰信。儘管有時候看到跟我們凡夫的知見有很大的距離,怎麼念佛就能具足六度?蕅益大師也說念佛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也具足六度,你不相信,你怎麼就跟這些祖師來抬杠呢?所以《無量壽經》後面會講到:一切善,最高的善是什麼?是念佛,你可以不做任何事情,你去念佛是最高善,但是我們不是走極端,光念,我們還要講究凈業三福,你靜則念佛,動還要萬善齊修,也修點凈業三福,所以這樣理和事,我們也不是打成兩橛,也不會把它搞得水火不相容。但是我們做任何的善事,凈業三福,等等的六度,我們要建立這麼一個圓頓的知見,這很重要,這就是圓頓的知見。

  請看下面: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五,皆得三昧見佛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他方無量國土的諸菩薩眾,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字,都能獲得普遍平等的三昧,叫普等三昧。住在這普等三昧之中,直到成就佛果的全過程,都能恆常見到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就不取正覺。好,這一願的加持也是很殊勝的,阿彌陀佛在因地考察他方國土,一些修行的菩薩,菩薩他也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內心有一種渴望,就是希望常常能夠遇到佛,在佛的座下修行,就好像一個嬰兒不能離開他的母親一樣,離開了,可能會渴死,會餓死,會掉到坑裡,有生命危險。然而菩薩想見佛可不是很容易的,常常有個比喻叫:盲龜值木,一個修行在因位的菩薩想碰到佛就像那個瞎眼的烏龜在海裡面,每一百年伸個頭出來,正好伸到一個木板的圓孔裡面一樣的艱難,所以就有種種的沮喪,就像我們現在也是掛名,也受菩薩戒了,初發心菩薩,就見不到佛,百千萬劫都難遭遇,如優曇花,稀有難遭。或者有些菩薩,雖然見到,但很快佛就涅槃了,或者善根深厚一點,也遇到一些佛,常隨佛去游化,去聽法,但是見到的是卻是一尊,不是很多等等,就有他不完美的時候。所以他就發出這一願,這個願往往是考察他方世界的國土的殘缺以及修行人內心的一種不如意,而去滿足他,滿一切眾生的願樂。願就是他的願望,需要,為什麼他有這種需要,是由於有匱乏,那麼滿足了這種需要,他就快樂了。所以念佛法門自始至終是種安樂法門,讓一切眾生安樂。所以這個願也是這樣的,菩薩有這樣的遺憾、惆悵,不滿意、不滿足,所以發願聞到我的名號,就能得到念佛三昧,就能夠在今生乃至未來生的修行的全過程,到成佛的過程當中,常常能見到十方諸佛。所以這裡所對境的是他方國土諸菩薩眾生,聞信我阿彌陀佛的名號,都能獲得普等三昧。普等三昧,這是什麼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或者叫齊等。在這三昧當中,於十方微塵數佛剎,沒有不普遍見到的,於無量的諸佛示現也能平等見到,無論是凈土還是穢土,所以普等三昧,普遍平等三昧也就是念佛三昧的另外一個指稱。在這個普等三昧普見諸佛,他是怎麼見的?是什麼原理,這些我們也要不斷的深化了解,我們來看看善財童子他五十三參的第五參善知識是解脫長者,解脫長者他也是契入念佛三昧,他開始所示現的境界就能夠在他的身光裡面現出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剎,現出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示現的八相成道,種種諸佛修菩薩行的全過程,以及他方菩薩種種的形狀、種種的壽命、種種的眾生,都能在他的身體裡面見到。剛才我們說在西方世界的寶樹能見到,現在這解脫菩薩在他身體里能見到,所以他的身體也是轉識成智的,一法具足一切法,法性。所以他所證到的叫入出,入就是進入,出就是可以出來,入和出是自如的。不能說進來一個境界,進去不能出來,或者出去了不能進去,那都不自在了,一定是入出自在,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他是得到這個三昧,得到這個三昧就能見到十方諸佛,包括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念頭一動,想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見到。這一切十方諸佛都能見到,想見,當下見到。是怎麼見的?是不是當下他發了個信號給很遙遠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到這信號趕緊跑過來呢,然彼如來,不來至此,就是這些如來沒有到這來,我的身體也沒有前往到他那兒去,但是卻又見到了,從這個現象他就了知,知道這裡面見佛的一個奧秘,知道現前的一切佛以及我能見的心,都是如夢,沒有實際,如夢。知一切佛現前都像影象,自己心就像面鏡子,它顯出的影象。或者說有時候比如自心是水,有水月亮就現出它的影子。所以知道一切現前的佛的相好光明以及自己的心都是如幻,都是如響。所以所見到一切諸佛,都不是外面來的,皆由自心。這個原理我們來理解,阿彌陀佛這一願,這些他方世界聞信彌陀名號的功德,他在普等三昧當中能夠見無量無邊的諸佛,他這一願還包含了什麼意思?就是很多修行人,對這種超然存在佛的境界,他總是心存懷疑的,一般的修行人懷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們受業力的制控,就在四維時空區裡面出不去,對時空以外的這種超然的,或者一真法界的情況,如果我們不能親自現量證到,我們心理總是產生懷疑。但我們的業力為什麼佛法很多人都不相信,就是因為業力制控像花崗岩似的你就見不到,他就相信不了這個至道的、至妙的佛境界。在這裡阿彌陀佛就加持,就是這些菩薩靠自己的業力還進入不了這樣的三昧,也就見不到十方諸佛,於是就用阿彌陀佛在佛的果地上加持,令他得到這個三昧,在這三昧當中突破他業力的時空態,超越時空,他就能見到時空之外的十方一切諸佛。當他在三昧已經見到了他內心,而且能夠像解脫長者,了解見到的佛和自心這樣的一種關係,他就得到了佛的智慧,佛的知見。從普等三昧來看,也就表明念一佛功德就等於念一切諸佛的功德了,見一尊佛就等於見一切諸佛。因為都是普遍平等,這個普遍平等是建立在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法性上的。能夠得到普等三昧,他就能夠轉一切境界,就好像一切眾生他的身體上的顏色沒有什麼很光亮的顏色,如果他在須彌山旁邊,須彌山都是黃金色,這個眾生的身也跟須彌山同等的顏色,為什麼?這由須彌山巨大的勢力,能夠轉他旁邊的眾生的業力。就好像大海,江河湖泊各有它的味道,但是如果入了大海,都等同大海的味道,鹹味,為什麼能這樣呢?是由於大海的這種力量能夠轉百川水的味道。如果能得到普等三昧,也是這一樣的,普等三昧的力量,就能夠使見一佛功德等同於見一切諸佛的功德。這些都是對他方世界菩薩的種種殊勝、超越而又真實的加持,令他方世界菩薩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這個親見佛性,快證佛果。好,南無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zhuan 海濤法師:短期出家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正果法師:三事共勉
凈慧法師:《大般涅盤經》略釋(十三)
海濤法師《修行六法》
傳喜法師談邱陽創巴仁波切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