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臨床常用檢查方法

分享日誌熱門日誌轉載——骨科臨床常用檢查方法分享轉載——骨科臨床常用檢查方法來源:葛郁龍Dr. Ge的日誌腕管綜合征I.屈腕試驗:將腕掌屈,!司時壓迫正中神經I-- 2min o若手掌側麻木感加重,疼痛痛加劇並放射示指、中指,即為試驗陽性,提示有腕管綜合征。2.叩觸診試驗:又稱Tlnel征。輕叩或壓迫腕部掌側的腕橫韌帶近側緣中點,若出現和患側手指刺激及麻木異常感覺加劇時,即為試驗陽性提示有腕管綜合征。3.舉一手試驗:患者仰卧,將患肢伸直高舉,若出現上述兩項表現,即為試驗陽性,提示有腕管綜合征。4.壓脈帶試驗:與測量血壓的方法相似,僅需將血壓升至收縮壓以上。若出現上述表現即為試驗陽性,提示有腕管綜合征。5.中指試驗:囑患者肘、腕及指間關節伸直,掌心向下。令其中指的掌指關節做背伸活動,檢查者施以阻力。若在肘屈紋以下兩橫指處(即撓側腕短伸肌的內側緣處)有疼痛,則為陽性,提示為腕管綜合征。(腕)類風濕性關節炎手鐲試驗:以手握尺撓骨下端時,可引起疼痛,為陽性,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月骨無菌性壞死芬斯蒂夫(Finstever)征:當月骨無菌性壞死時,第三掌骨頭在緊握拳時不隆突。撓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芬克爾斯坦(Finkelstein)征:又稱握拳試驗。先將拇指屈曲,然後握拳將拇指握於掌心,同時將腕向尺側傾斜,引起撓骨莖突部銳痛,提示撓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拇指肌勝斷裂拇指肌腱斷裂的檢查:拇長屈肌健斷裂時,拇指末節不能自動屈曲。拇長伸肌腱斷裂時,拇指末節不能自動伸直。檢查時,固定拇指近節,囑患者自動伸屈末節。拇短伸肌鍵斷裂時,將末節伸直,患指不能主動伸直拇指腕掌關節。拇短屈肌腱斷裂時,末節伸直狀態下不能自動屈曲近節。若拇指長短肌腱完全斷裂,則拇指的近節、末節的主動伸屈活動功能完全喪失。示、中、環、小指屈指肌性斷裂示、中、環、小指指深屈肌腱與指淺屈肌腱斷裂的檢查:指深屈肌腱斷裂,該末節不能主動屈曲。指淺屈肌腱單獨斷裂時,該指末節在伸直位狀態下,不能主動屈曲中節。固定傷指的近則指骨,若近側、遠側指間關節均不能主動屈曲,則表示指深屈肌腱、指淺屈肌腱均有斷裂:,示、中、環、小指伸指肌腌斷裂指伸肌腱斷裂的檢查:掌骨區斷裂時,指間關節能主動伸直,但掌指關節不能主動伸直。指骨近節區中心腱束斷裂:近側指間關節不能主動伸直。指骨中節區或指伸肌腱止點四周斷裂或撕裂或撕脫骨折:手指指末節不能主動伸直,患指出現錘狀指畸形。躬狀肌損傷酬狀肌損傷的檢查:綳狀肌或者指深屈肌腱在卿狀肌起始點的近側斷裂時,該指的掌指關節不能主動屈曲。若掌指關節處在屈曲狀態一下,硯指問關節不能主動伸直『。在指間關節伸直狀態下,掌指關節不能主動屈曲。手內在肌癱瘓貝烏爾征:單純的手內有肌癱瘓,可引起爪形手畸形。當檢查者用手指在爪形指的近節骨背側基底施加抗過伸之阻力時,遠近兩指間關節隨即伸直,畸形消失為陽性。手內有肌癱瘓伴有皮膚、肌鍵、關節囊等攣縮引起的複合型爪形一手,此試驗陰性。髓合部疾病l .黑爾(Hare)試驗:此試驗主要用於區別髓關節疾病與上骨神經痛。患者仰卧,檢查者將患肢膝關節屈曲,躁部放於健肢大腿上,再將膝部下壓抵至床面,如為坐骨神經痛可放置自如,而髓關節疾患側不能抵至床面。2.「海一特」征:髓關節病變時,X線顯示患側閉孔變寬。3.髓關節撞擊試驗:關節叩診時令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檢查者一手將患肢稍抬起,另一手握拳叩擊患肢足跟部,如髓關節有疾患可出現明顯的傳導叩痛,又稱撞擊試驗。4.大腿滾動試驗:參見股骨粗隆間骨折。髓關節不穩1.望遠鏡試驗:又稱套疊征、杜普頓(Dupuytren)征、巴洛夫(Barlove)試驗。患者仰卧,助手按住骨盆,檢查者兩手握住患者小腿,伸.直骸、膝關節,然後上下推拉患肢,若患肢能上下移動2-3cm,即為陽性。另一種一方法是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抱住患肢大腿或環抱患服膝下、使髓、膝關節稍屈曲,將大腿上推下拉,反覆數次,如有股骨一卜下過度移動之感即為陽性,說明髓關節不穩定或有脫位等:,2.特倫德蘭堡(Tretidlenh)urg )試驗:又稱臀中肌試驗、單腿獨立試驗。囑患者先用健側』下肢單腿獨立,患側下肢抬起,患側骨盆向上提起,該側臀皺上升為陰性。再使患側下肢獨立,健側下肢抬起,則健側骨盆及臀皺下降為陽性。此試驗檢查關節負重,檢查關節不穩或臀中、小肌無力,任何臀中肌無力的疾病這一體征均可出現陽性。3.巴勞(Barlow)試驗:為Ortolani試驗改良方法,亦用於檢查1歲以內嬰兒有無先天性骼脫位。患兒仰卧,檢查者首先使患兒雙側髓關節屈曲900,雙膝關節盡量屈曲。雙手握住患兒雙下肢,雙手拇指分別放在患幾大腿內側小粗隆部,中指羚於大粗隆部位,輕柔地外展雙髓關節,同時寸,指右大粗隆部位向前內推壓,如聽到響聲表明脫位的髓一關聲泛位、股骨頭滑入髓臼。第二步檢查是拇指在小粗隆部位勺外推嘆,若聽到響聲,表明股骨頭滑出髓臼,此試驗陽性。假如拇指放鬆壓力,股骨頭即複位者,說明髓關節不穩定,以後輕易發生脫位:髓關節脫位1.歐特拉尼(Ortolani )試驗:患兒仰卧,髓、膝屈曲各90度,檢查者手掌扶住患側膝及大腿,拇指放在腹股溝下方大腿內側,其餘手指放在大粗隆部位,另一手握住對側下肢以穩定骨盆。檢查甘寸光用拇指向外側推並用掌心由膝部沿股骨縱軸加壓,同時將一大腿輕度內收。如有先天性髓脫位,則股骨頭向後上脫出並發出彈響,然後再外展大腿,同時用中指向前內頂壓大粗隆,股骨頭便複位,當它滑過髓臼後緣時又出現彈響,此試驗陽性,適用於6個月至1歲以內的嬰兒先天性髓脫位的早期診斷。2.蛙式試驗:又稱雙骸外展試驗,用於嬰兒。患兒仰卧,檢查者扶持患者兩側膝部,將雙側靛、膝關節均屈曲900,再作雙髓外展外旋動作,呈蛙式位,如一側或雙側大腿不能平落於床面即為陽性,說明髓關節外展受限。先天性髓關節脫位患兒,此試驗陽性。3.直腿屈曲試驗:患兒仰卧,檢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使髓關節盡量屈曲,膝關節伸直。若有先天性髓關節脫位時,患肢可與腹胸部接觸,其足可與顏面部接觸,表明脫位髓關節創健側縮短或延長。9.內拉通(Nelaton)線:又稱骼骨、坐骨結節連線。患者仰卧,由骼前上棘至坐骨結節畫一連線。正常人此線經過大粗隆的頂部,若大粗隆頂部在該線上方或下方,都表示有病理變化。記錄大粗隆上移的長度,若高出此線Icm以內者,不能視為病理現象。10.阿蘭一多德(Alna--Todd)試驗:檢查者面向患者作半蹲位,然後將兩側拇指各放在一側骼前上棘上,而中指放在大粗隆的頂點。將無名指放在大粗隆的後方兩側比較,即能測出大粗隆移位情況。11.休馬克(Shoemaker)線與卡普蘭(Kaplan)交點:這也是一種測量大粗隆是否上升的辦法。患者仰卧,兩髓伸直放在中位,兩側骼前上棘在同一水平,分別從兩側大粗隆尖部經側延長線應在臍部或臍以上交叉,兩線的交點稱Kaplan交點。如一側大粗隆向上移位,則此點位於對側或臍下,說明股骨頭、股骨頸有縮短性病變,如股骨頸骨折等。12.卡普蘭征:在新生兒髓關節脫位的X線平片上,髓臼緣失銳利,股骨上端與髓臼間空隙增寬,股骨上端離髓臼窩向側方移位,即卡普蘭征。13.馮羅森征:雙側大腿外展45"並內旋,攝包括兩側股骨上段之骨盆正位片,作雙側股骨幹中軸線並向近側延長,此即為馮羅森線(Von Rosen )線。正常時,此線藉過髓門外上角。脫位時,該線通過骼前上棘,即稱馮羅森征陽性。這在股骨頭骨化中心未出現時,可作為診斷參考。股骨粗隆間骨折1.大腿滾動試驗:又稱高芬(Cativain)征。患者仰卧,雙下肢伸直,檢查者以手掌輕搓大腿,使大腿間內外旋轉滾動。若系該髓關節疾患並引起髓四周肌肉痙攣,則運動受限、疼痛,並見該側腹肌收縮,即為陽性。主要檢查髖關節炎症、結核、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等。2.中立位試驗:亦稱掌跟試驗。股骨頸骨折,因骼股韌帶鬆弛,不能保持足的中立位。檢查時,患肢伸直位,『檢查者用掌心托住患肢足跟,若足呈外旋位為陽性。3.阿爾斯伯格角:通過股骨頭關節面基部的線,與骨幹長軸延長線所成的角,正常為41. 50。此角減少為髖內翻,此角增大為髖外翻。4.奇恩試驗見髖關節脫位。髓關節結核腰大肌孿縮試驗:又稱過伸試驗。患者取俯卧位,患肢屈膝900,檢查者一手握住踝部將下肢提起,使髖關節過伸,若骨盆隨之抬起為陽性,說明髖關節後伸活動受限、腰大肌膿腫及早期髖關節結核,此試驗可出現陽性。髓前軟組織攣縮 托馬斯(Thomas)征:又稱髓關節屈曲攣縮試驗。患者仰卧,盡量屈曲健側大腿貼近腹壁,使腰部緊貼於床面,克服腰前凸增加的代償作用,再讓患者伸直患肢,如患肢不能伸直平行於床面即為陽性,說明該髓關節有屈曲攣縮畸形。患肢大腿與床面所形成的角度即髓屈曲畸形的角度。望遠鏡試驗(45)艾利斯征(70)骼脛束攣縮歐伯(Uher )試驗:又稱骼脛束攣縮試驗。患者側卧,健肢在下並屈靛屈膝,減少腰椎前凸。檢查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躁部,屈膝到90「,然後將髓關節外展後伸,再放鬆握躁之手,讓患肢自然下落。正常時應落在健服後側,若落在健肢前方或保持上舉外展姿勢,即為陽性。此試驗陽性說明骼脛束攣縮或闊筋膜張肌攣縮,並可在大腿外側摸到攣縮的骼脛束。如小兒麻痹後遺症骼脛束攣縮,有此體征。臂肌攣縮臀肌攣縮征:站立位,兩足兩膝靠攏,囑屈髖、屈膝下蹲,正常小孩臀部可觸及足跟。當臀肌攣縮時,患兒不能完全屈靛、屈膝一「蹲,並可在臀部可觸及緊張束條。臀上、小肌無力1.特倫德蘭堡試驗:見髖關節不穩部分。2.菲爾普(Phelps)試驗:患者俯卧位,膝關節屈曲,大腿盡量外展,檢查者握住躁部逐漸將膝關節伸直。若股薄肌有攣縮時,在伸膝過程中大腿發生內收,即為陽性。下肢縮短艾利斯(A 1liS)征:又一稱下肢短縮試驗。患者仰卧,雙髖雙膝漪平放於床面上,正常者兩膝頂點應該高在同一水平。如一側膝低於對側膝即為陽性,說明患肢有短縮(股骨或脛、排骨短縮)或有髖關節脫位。膝關節疾病布雷格加德(Braggard)征:患者半屈膝時,關節間隙有疼痛,旋轉小腿時疼痛加重,即為陽性,表示膝關節有病變。膝關節積液浮骸試驗:正常膝關節內有約sml的滑液起到潤滑關節、緩衝力的作用、營養關節面軟骨。當關節內有大量積液時,關節腫脹明顯,一望而知。但少量積液或中等積液時,需進行浮髕試驗測知。一般積液量10m1浮髕試驗即可呈陽性。試驗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膝關節伸直,股四頭肌鬆弛。檢查者一手手掌在骸骨上方壓擠骸上囊,並且手指擠壓骸骨兩側,使液體流入關節腔,然後用另一手的示指輕輕按壓骸骨。若感到骸骨撞擊股骨前面,即為陽性,說明積液量較少。若骸骨隨著手指的按動而出現浮沉的現象,表示積液量較多。(2)病人豎立時,骸上囊的積液自然流到骸骨後方。假如股四頭肌鬆弛,骸骨自然離開股骨滑車,這時兩個拇指分別推動兩側髕骨對此兩側感覺。假如骸骨被關節積液浮起、推動時有骸骨和股骨撞擊感,即為陽性。關節內積液性質:如急性外傷則可能為關節內積血,如急性感染則可能為積液。一般腫脹多為滲出液,通過關節穿刺即可識別。膝關節慢性炎症膝上皮膚皺襞試驗:膝關節慢性炎症或上石膏後膝上皮膚水腫,用手捏起時,有皺襞增厚感,皺紋不明顯,為陽性(需兩側對比)。髕骨脫位1.費爾班克征:向外推動髕骨時,病人立即企圖保護膝部為陽性,見於外傷性髕骨脫位。2.骼脛束牽拉征:病人在伸膝位內收髖關節出現骸骨半脫位,外展時複位。3.研磨試驗:參見膝半月板損傷。4.膝衝撞試驗股骨髁剝脫性骨軟骨病威爾遜征:是剝脫性骨軟骨病的一種體征。若病灶在股骨外髁,當伸膝1500(鄰肢法)被動內旋脛骨,誘發疼痛為陽性。若病灶在股骨內髁,則表現相反,病人常採取脛骨外旋位行走,以使脛骨棘內側隆起與股骨內髁外側病灶區不接觸。骸骨軟化症1.骸骨摩擦試驗:又稱索一霍(Soto-Hall)征。讓患者自動伸屈膝關節,骸骨與股骨髁間凹部(骸股關節)摩擦而發出摩擦音及疼痛,即為陽性。2.單腿半蹲試驗:患肢單腿獨立,逐漸屈膝下蹲時出現膝軟、疼痛即為陽性。若髕下出現摩擦音亦為陽性,本試驗主要用於檢查骸骨軟化症。膝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分離試驗:又稱側方擠壓試驗、側副韌帶緊張試驗和波勒(Bohler)征。患者仰卧,膝關節伸直。檢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端,將小腿外展,另一手按住膝關節外側,將膝向內側推壓,使內側副韌帶緊張,如出現疼痛和異常的外展擺動即為陽性,則表示內側副韌帶鬆弛或斷裂。必要時先封閉壓痛點,然後極度外展使內側關節間隙加大張開的情況下,X線透視或拍片作進一步診斷。此檢查同時擠壓外側關節面,如有外側半月板損傷,則關節間隙感到疼痛。反之,用同樣方法可以檢查外側副韌帶的損傷。膝交叉韌帶損傷1.前十字韌帶試驗(前抽屜試驗):膝關節屈曲600} 900位,患足靠在檢查台上,然後將脛骨放置在三個不同旋轉位置,即外旋15。位、中立位、內旋300位,將脛骨推向前方,以觀察有無異常向前活動。脛骨向前移動可分三度:I度指向前移動5cm,II度移動5 - 10mm,IQ度移動大於l Omm "(1)脛骨外旋150位檢查:如脛骨內髁比外髁有明顯的向前移位,表明前內側結構鬆弛,則有明顯的前內旋轉不穩定。(2)脛骨中立位檢查:只有當前十字韌帶缺陷,同時伴有前內結構,即包括側副韌帶、內側半月板鬆弛,前抽屜試驗陽性。(3)脛骨內旋300位檢查:脛骨300內旋位時,骸脛束、膝外側結構,後十字韌帶處於緊張狀態。在這位置上檢查前抽屜試驗,如脛骨外髁有明顯的向前旋轉移位,表明上述結構發生鬆弛,即前外旋不穩定。Jerk試驗即是檢查前外旋不穩定的方法之一。病人仰卧位,膝關節屈曲400位,檢查者一手抓住足踝部並將小腿內旋,另一手在脛骨上端後外側向前擠壓,同時帶有膝外翻傾向,當膝關節逐步伸直至100^-20。位時,可出現脛骨外髁忽然向前移位,同時病人也能感到有一滑動。2.後十字韌帶試驗:與前十字韌帶試驗一樣,膝關節屈曲600- 900,脛骨在不同旋轉位上檢查後抽屜試驗,觀察脛骨向後移位情況。(1)脛骨外旋150位檢查後抽屜試驗:如脛骨向後外移位,脛骨前面出現凹陷,表明膝後外側結構鬆弛,即外旋轉不穩定。另一檢查方法即外旋反彎試驗:兩膝伸直,同時抓住兩足足趾並向上提,仔細比較兩側小腿。如有後外旋轉不穩定,可出現患肢脛骨反彎,脛骨結節呈現外旋。(2)脛骨中立位檢查後抽屜試驗:若此試驗為陽性,表示膝後十字韌帶及膝後外側結構損傷,此時外旋150位抽屜試驗不會出現陽性體征。膝後外抽屜試驗之所以會出現陽性,是因再對另一膝關節進行同樣的試驗以作對比。當單獨交叉韌帶撕裂時,外脛骨平台在伸膝開始時,將出現稍微半脫位或在股骨踝上向前滑移。更須引人注重的是,當膝關節放鬆至屈曲位置時,脛骨外側平台滑回複位的位置。9.膝衝撞試驗:與麥克英托(Mac Jntosh)試驗基本相似,但從屈膝到伸膝,先造成半脫位,然後屈曲至200- 400位時,有「忽然一動」感,半脫位自然複位為陽性,表示前交叉韌帶失效或外側關節囊韌帶中1/3鬆弛。膝半月板損傷1.麥克馬瑞(McMurray)試驗:又稱半月板彈響試驗、迴旋研磨試驗。利用膝關節面的旋轉和研磨動作來檢查半月板有無損傷。本法有兩個動作,每個動作包括三種力量。操作方法:囑患者仰卧,先使膝關節最大屈曲,右手固定膝關節,左手握足,儘力使脛骨長軸外旋,左手在腓側推擠使膝關節外翻,在此外旋外翻的力量繼續作用的同時,慢慢伸直膝關節。假如內側有彈響和疼痛,則證實內側半月板有破裂。按上述原理做反方向的動作,即在膝關節內旋內翻的同時伸直 膝關節,如外側有彈響和疼痛,則證實外側半月板有破裂。以 上是麥克馬瑞試驗的基本檢查方法,但實際操作時疼痛和彈響的位置與此相反,否則內翻再加伸直往往是內側半月板疼痛, 反之則使外側半月板疼痛。但也有時不管向內或向外,只要關節面有研磨和旋轉,其疼痛始終固定於一側膝關節間隙。其他方法是: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握膝,放在關節間隙 內側或外側觸診,另一手握足或小腿下端,將膝關節盡量屈 曲,然後使小腿內收外旋,同時伸直膝關節,如有彈響,說明 內側半月板有破裂。反之,小腿外展內旋同時伸膝,如有彈響, 說明外側半月板可能有破裂。膝關節極度屈曲時發生彈響,可 考慮破裂。至於前角破裂,原則上應在膝關節伸直位時發生彈 響,但麥克馬瑞認為本試驗只能測知后角中心部破裂,對前角不能測定。應注重鑒別骸骨摩擦或肌腱彈撥所發出的響聲。在 外傷早期,至少3周內作此試驗沒有意義,因為膝關節傷後周月軟骨內緣薄條撕裂。 4.斯邁利(Smillie )試驗:在上述麥克馬瑞試驗中,除響聲外並伴有明顯疼痛者則為斯邁利試驗陽性,意義同麥克馬瑞試驗。5.盧因(Lewin)試驗:患者站立使足跟及足趾緊貼地面,用力屈伸膝部,健肢運動自如,但有半月板損傷的膝關節不能伸直,膝部常呈屈曲位置,伴隨或不伴隨疼痛,此檢查可以主動進行也可被動進行。6.克里斯蒂安尼(Chrestiani )試驗:囑患者膝關節屈曲同時內旋股骨及骨盆,後伸膝,如有內側半月板損傷,常引起疼痛和壓痛。7.特納(Turner)征:內側半月板損傷刺激隱神經的皮下支,在關節內側產生感覺過敏或痛覺減退區,如有此癥狀則為陽性。8.凱洛格一斯皮德(Kellogg-Speed)試驗: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拇指壓在膝關節內側或外側間隙(前角部位),另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部被動伸屈膝關節,如有固定壓痛為陽性,可能有半月板損傷。9.梯布爾一費舍(Timbrill-Fisher )試驗:患者仰卧,患膝屈 曲,檢查者一手拇指壓於患膝內側或外側關節間隙上,另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做內外旋活動,如感到有一個條索狀物在拇指下移動(有時伴有疼痛和小的響聲)為此征陽性,可能是撕裂的半月板移動。10.膝關節過伸試驗:又稱Jones征。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向上提,將膝關節過度伸展,使半月板前角受到擠壓,如有疼痛可能為半月板前角損傷或肥厚的骸下脂肪墊受到擠壓所致。11.下蹲試驗:又稱鴨式搖擺試驗。病人站立,然後做中蹲動作,使膝關節極度屈曲,同時患者前後左右搖擺,擠壓半月板后角,如有后角撕裂,即可引起膝關節疼痛和不能完全屈膝或關節後部有尖細響聲和不適感。12.側方擠壓試驗:又稱麥格雷戈(McGregori)征。患者仰卧,患膝伸直,檢查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的遠端作內收或外展,如膝關節側方關節面有固定擠壓痛,則表示半月板中1鄺可能有撕裂。13.研磨試驗:又稱阿波來(Apley)試驗、膝關節旋轉提拉或旋轉擠壓試驗。患者俯卧,檢查者將膝部放於病人大腿的後側,兩手握持患肢足部,向上提拉膝關節,並向內側或外側旋轉,如發生疼痛,表示韌帶損傷。反之,雙手握持患肢足部向下擠壓膝關節,再向外側或內側旋轉,同時屈到最大限度再伸直膝關節,發生疼痛,則表示內側或外側半月板有破裂,並依疼痛發生時膝關節角度來判定半月板破裂的部位。屈曲最大限度時疼痛,應疑為后角破裂;屈曲呈900時為中心破裂,伸直是為前角破裂。14.重力試驗:適於檢查盤狀軟骨,盤狀軟骨均在外側。方法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方法側卧於健側,患肢外展,自動屈伸患膝;第二種方法側卧於患側,其骨盆下墊一枕,使患腿離開床面,助手扶住健肢,自動屈伸患膝,有彈響或疼痛。本試驗還可能幫助測定半月板損傷的側別:第一法,若患肢膝關節內側彈響及疼痛,可能為內側半月板損傷;第二法,可能是外側半月板損傷。15.絞鎖征:患者活動膝關節時,忽然在某一角度有物嵌患者慢慢伸屈膝關節,「咔噔」一響,「絞鎖」解除又能活動。膝盤狀軟骨髕下脂肪墊肥厚1.膝關節過伸試驗:參見膝半月板損傷。2.彈跳征:患者仰卧,在主動伸屈膝關節時,膝關節發生彈跳,小腿顫抖並出現較大的響聲,有時伴疼痛,此為盤狀軟骨的重要體征。胭繩肌攣縮菲一貝試驗:本試驗是Thomas試驗基礎上,保持膝關節、髖關節的屈曲,然後外展髖關節,再伸直膝、髖關節,此時大腿內收,並可觸及內胭繩肌攣縮。股骨骨折克利門(Cleeman)征:股骨骨折重疊時,在股骨前上方皮膚有皺襞。踝關節損傷跟骨叩擊試驗:檢查者握拳叩擊跟骨,如有疼痛發生說明踝關節損傷。踝關節骨折、脫位基恩(Keen)征:若內、外踝橫徑增大,為此征陽性。如波特(Pott)骨折(踝關節外展型骨折)脫位時,兩踝橫徑增大,基因征陽性。足外翻赫爾本(Helbing)征:正常站立時,跟腱長軸應與下肢長軸 相平行。足外翻時,跟腱長軸向外偏斜,偏斜程度和外翻程度成正比。扁平足、躊痛病、莫頓病腸骨頭擠壓試驗:檢查者一手握患足跟部,另一手橫行擠壓5個腸骨頭,若出現前足放射樣疼痛者為陽性,可能為腸痛病、扁平足、莫頓(Morton)病等。前足弓炎症斯特倫斯克(Strunsky)征:患者仰卧,檢查者握患肢足趾,使之迅速屈曲,如前足弓有炎症可發生疼痛。蹂內、外側韌帶損傷足內、外翻試驗:將足內翻及外翻時如發生疼痛,說明內側或外側韌帶損傷。跟勝斷裂提踵試驗:患足不能提踵30「(踝跖屈600)站立,僅能提踵60。(踝腸屈300)站立,為試驗陽性,說明跟腱斷裂。因為300提踵是跟鍵的作用,而600站立是脛後肌、腓腸肌的協同作用。小腿三頭肌痙攣踝背屈試驗:檢查時,足置於內翻位,鎖住距下關節,使所有背屈動作都在踝關節。若膝關節屈至90「時,踝關節不能背屈則為比目魚肌痙攣。若膝關節於伸直位,踝關節不能背屈,則為胖腸肌痙攣。若膝關節屈曲和伸直時,踝關節都不能背屈,則比目魚肌與腓腸肌均痙攣。頸椎病1.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又稱Eaten試驗。此試驗之機制是使神經根受到牽拉,觀察是否發生患側上肢反射性痛。檢查時,讓患者頸部前屈,檢查者一手放於頭部病側,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牽拉,如感覺患肢有疼痛、麻木則為陽性。若在牽拉的同時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稱為Eaten加強試驗。2.頭部叩擊試驗:又稱「鐵砧」試驗。病人坐位,醫生以一手平置於患者頭部,掌心接觸頭項,另一手握拳叩擊放置於頭頂部的手背。若病人感到頸部不適、疼痛或上肢(一側或兩側)痛、酸麻,.則該試驗為陽性。3.椎間孔擠壓試驗:又稱Spurting試驗。讓患者取坐位,頭部微向病側側彎,檢查者立於患者後方,用手按住患者頂部向下施加壓力,如患肢發生放射性疼痛即為陽性。原因在於側彎使椎間孔變小,擠壓頭部使椎間孔更窄,椎間盤突出暫時加大,故神經根擠壓癥狀更加明顯。4. Jackson壓頭試驗: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和後伸位時,檢查者於頭頂部依軸方向施加壓力,若患肢出現放射性疼痛,癥狀加重者,稱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5.肩部下壓試驗:患者端坐,讓其頭部偏向健側,當有神經根粘連時,為了減輕疼痛,患側肩部會相應抬高。此時檢查者握住患肢腕部作縱軸牽引,若患肢有放射痛和麻木加重時,稱為肩部下壓試驗陽性。6.直臂抬高試驗: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手臂伸直,檢查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扶其患側肩,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並向外後上方抬起,以使臂叢神經受到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性疼痛即為陽性。可根據出現放射痛時的抬高程度來判定頸神經根或臂叢神經受損的輕重。此試驗類似於下肢的直腿抬高試驗。7.頸部拔伸試驗:檢查者將雙手分別置於患者左、右耳部並夾頭部,輕輕向上提起,如患者感覺頸及上肢疼痛減輕,即為陽性。本試驗可作為頸部牽引治療的指征之一。8.轉身看物試驗:讓患者觀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貿然轉頭或轉動全身觀看,說明頸椎或頸肌有疾患,如頸椎結核、頸椎強直、「落枕」等。9.頭前屈旋轉試驗:也稱Fenz試驗。先將患者頭部前屈繼而向左右旋轉,如頸椎出現疼痛即為陽性,多提示有頸椎骨關節病。10.伸肘試驗:參見肘關節脫位、撓骨小頭半脫位及尺骨鷹嘴骨折。頸椎結核1.拉斯特(Rust)征:患者常用手抱著頭固定、保護,以免在行動中加劇頸椎病變部位疼痛。頸椎結核患者此征為陽性。2.轉身看物試驗:參見頸椎病。頸肋深呼吸試驗:又稱阿德森(Adson)試驗。患者端坐凳上,兩手置於膝部,先比較兩側撓動脈搏動力量,然後讓患者儘力抬頭作深吸氣,並將頭轉向患側,同時下壓肩,再比較兩側脈搏或血壓。若患側撓動脈搏動減弱或血壓降低,即為陽性,說明鎖骨下動脈受到擠壓,同時往往疼痛加重。反之,抬高肩部,頭面轉向前方,則脈搏恢復、疼痛緩解,主要用於檢查有無頸肋和前斜角肌綜合征。肋鎖綜合征1.壓肩試驗:檢查者用力壓迫患側肩部,若引起或加劇該側上肢的疼痛或麻木感,則表示臂叢神經受壓,主要用於檢查肋鎖綜合征。2.挺胸試驗:患者立正站立、挺胸、兩臂後伸,此時若撓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臂和手部有麻木或疼痛,即為陽性,用於檢查有無肋鎖綜合征,即鎖骨下動脈及臂叢神經在第一肋骨和鎖骨間隙受壓迫。3.肋鎖綜合征試驗:病人坐位,兩上肢向下牽拉使雙肩向?下、向後伸,如撓動脈減弱或消失、同時在鎖骨上、下聽到動脈雜音,即為陽性。另一方法是病人立正位、挺胸、兩臂後伸,如手麻木或疼痛、撓動脈減弱或消失,即為陽性,表明臂叢和鎖骨下動脈在挺胸時壓在第一肋骨和鎖骨之間。胸廓出口綜合征間歇運動試驗:患者兩上肢屈肘90。,兩肩外展、外旋900,令手指做I申屈動作、記錄時間並觀察上肢位置的變化。如病人在lmin之內出現前臂疼痛或上肢因不適無力而逐漸下垂為陽性,見於胸廓出口綜合征。超外展綜合征超外展試驗: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將患肢被動從側方外展高舉過肩過頭,若撓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即為陽性,用於檢查鎖骨下動脈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壓迫,即超外展綜合征。前斜角肌綜合征1.前斜角肌加壓試驗:檢查者雙手拇指在鎖骨上窩偏內,相當於前斜角肌走行部加壓。若上肢出現放射痛及麻木感為陽性,提示下頸段頸椎病或前斜角肌綜合征。2.深呼吸試驗:參見頸肋。腰背部軟組織損傷1.普魯卡因封閉試驗:以0.5%一1.0%普魯卡因10-20m1,做壓痛點封閉,有助於對病變作粗略地定位診斷。若注射於皮下疼痛即消失,多為筋膜韌帶疾患。若注射於椎板,疼痛消失,則多為肌肉疾患。假如經上述注射疼痛如前,則多為椎管內疾患。2.氯乙烷致冷麻醉試驗:距皮膚表面30cm處,用氯乙烷直接噴射,噴射線與皮膚成銳角,並逐漸轉動方向,每次噴射持續時間不得超過30s,以免凍傷。表面麻醉後,仍有壓痛點,往往表示有深在的器質性損害存在。亦有人應用這種方法治療 運動員比賽期間的軟組織損傷。3.背伸試驗:患者俯卧,兩腿併攏,兩手交叉於頸後,檢 查者固定雙腿,囑患者主動抬起上身,檢查者再於背部適當力 壓,患者抗阻力背伸,有肌肉和椎間關節疾患時,可發生疼痛 即為陽性。棘上韌帶損傷棘上韌帶損傷試驗:患者取俯卧位,於腹部及骨盆下放四個枕頭,以使棘突間部裂開,如發現棘突間有一凹陷,說明棘上韌帶有損傷或鬆弛。肋骨骨折壓胸試驗: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檢查者站於側方,一手抵住其脊柱,另一手壓迫胸,輕輕地相對擠壓。若在胸側壁上某處出現疼痛,說明該處肋骨骨折,是診斷外傷性肋骨骨折的重要體征。椎體壓縮性骨折屈頸試驗:參見腰大肌膿腫。胸段脊髓受壓比弗爾(Beevor)臍征:患者取仰卧位,讓患者抬頭坐起時,注重肚臍眼位置有無移動或偏向某一側。正常人臍眼位置不變,若Tio-ii脊髓節段損傷或受壓迫等,則下腹壁肌肉無力或癱瘓,在坐起時臍眼向上移動;若一側腹肌癱瘓或無力,臍向健側移動,這種現象稱Beevor臍征。腰椎疾病1.拾物試驗:多用於小兒腰部前屈運動的檢查。患兒於地上拾物,患兒屈膝屈髖而不彎腰為陽性,表示患兒脊柱有功能障礙,多半為脊柱結核。2.體位改變試驗:又稱阿莫斯(Amoss )征。患者取仰卧位,囑其坐起,若腰椎有病變時,患者多以手置於身後檢查床上,藉力支持方能坐起。背伸試驗:參見腰背部軟組織損傷。訓2.拾物試驗:參見腰椎疾病。腰大肌膿腫1.腰大肌攣縮試驗:參見腰大肌攣縮試驗。2.直腿抬高試驗:又稱拉賽格(Lasegue)征。患者仰卧,兩腿伸直,分別作直腿抬高動作,然後再被動抬高。正常時,兩下肢同樣抬高800以上並無疼痛。若一側下肢抬高幅度降低,不能繼續抬高,同時又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則為陽性,說明有坐骨神經根受壓現象,此時記錄兩腿抬高度數。由於直腿抬高時,坐骨神經更加緊張,從而加劇了神經根的壓迫程度,這一試驗是各種坐骨神經緊張試驗的基本試驗,但需排除胭肌和膝關節後關節囊受牽拉所造成的影響。3.直腿抬高背屈踝試驗:又稱布瑞嘎(Bragard)附加試驗、西卡(Sicads )征、西蓋爾(Cukaps )試驗。同上述直腿抬高試驗,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但尚未引起疼痛的一點,在患者不注重的情況下,忽然將足背屈,此時坐骨神經受到忽然地牽拉更為緊張,而引起患肢後側放射性的劇烈疼痛即為陽性,藉此可以區別由於骼脛束、胭肌或膝關節後關節囊緊張所造成的直腿抬高受限。因為背屈踝只加劇坐骨神經及小腿腓腸肌的緊張,對小腿以上的肌筋膜無影響。4.懸吊試驗:雙手握住單杠的橫杆,身體懸空。數分鐘後軀幹肌即完全放鬆。若患腿疼痛減輕即為陽性,見於椎間盤突出症幼弱型。因椎間隙開大後,突出的椎間突回縮,減輕對神經根的壓力。若為成熟型,突出物不能因懸吊而回縮,此試驗則呈陰性。另外,通過懸吊試驗,可鑒別姿勢性與結構性脊柱側凸。5.月國窩壓迫試驗:仰卧位,髖、膝各屈90「,一手穩住膝部,另一手托踝,使膝關節伸直到一定角度,引起放射痛時,扶膝手之拇指按壓胭窩(壓迫脛神經),放射痛加重者為陽性,見於腰椎間盤突出症。6.健肢抬高試驗:又稱法捷茲坦(Fajerztain)試驗。做健肢直腿抬高試驗,患側產生腰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即為陽性,中心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此試驗常為陽性。住行第二步試驗。(2)患者仍保持挺腹試驗,深吸氣後停止呼吸,腹部用力 鼓氣,約305,患肢有放射性疼痛者為陽性。(3)在挺腹姿勢下,用力咳嗽,有患肢放射痛者為陽性。(4)在挺腹姿勢下,檢查者用兩手加壓兩側頸靜脈、若患 肢有放射痛為陽性。以上操作依次進行,一旦出現陽性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檢 查。11.腰椎間盤突出運動試驗:本試驗可幫助判定腰椎間盤突出物與脊神經根的位置關係。(1)突出物尖端位於神經根之前,站立位腰前屈幅度越大, 腰痛越重。假如偏向健側方向,前屈或側屈疼痛更加劇烈。若 偏向患側方向,前屈或側屈則疼痛減輕或正常。(2)突出物位於神經根內側,站立位前屈並向健側旋轉時, Oco痛加劇。反方向運動時神經根不受牽拉,則疼痛減輕或緩解。(3)突出物位於神經根外側,疼痛反應與突出物位於神經根內側者相反。腰椎滑脫1.烏爾曼線:在正常人腰椎側位片上,自骶骨上關節面前緣畫一垂線,L5椎體前下緣應在此線之後約1一3mm。如L5椎向前滑脫,則其前緣位於此線上,或在此線之前方。2.加蘭征:腰椎正位X線片上,L5椎體前下緣在Un-mann線上或在其前方為陽性,表明有脊椎滑脫。3.髂間及粗隆間連線:參見髖關節脫位。坐骨神經痛1.屈髖伸膝試驗:又稱克尼(Kernig)征。患者仰卧,檢查者使,髖關節盡量屈曲,先屈膝再逐漸伸直膝蓋,如此可使坐骨神經被拉緊,如出現坐骨神經放射痛,即為陽性。2.弓弦試驗:令患者坐位伸腿或卧位直腿抬高時,術者以手指擠壓胭窩部,如疼痛加重並有放射痛者為陽性,見於坐骨神經痛。3.床邊試驗:又稱弓弦試驗、坐位伸膝試驗。讓患者坐於床緣或凳上,頭及腰部保持平直,兩小腿自然下垂,然後囑患者將患肢膝關節逐漸伸直或檢查者用手按壓患肢胭窩,再將膝關節逐漸伸直,如有坐骨神經痛即為陽性。此試驗等於卧位直腿抬高試驗。4.坐位壓膝試驗:又稱別赫節列夫(Bexmepeb)征。囑患者坐於床上兩腿伸直,坐骨神經受累之腿即自然將膝關節屈曲,以減少坐骨神經的緊張程度。假如將膝關節向後壓被動伸直時,坐骨神經痛加劇即為陽性。5.費恩(Fanne)試驗:按壓坐骨神經走行的部位均會發生疼痛,在腓骨頭處捻壓腓總神經,亦會產生疼痛,即為陽性。6.鞠躬試驗:又稱奈里(Neri )試驗。讓患者站立作鞠躬動作,如患肢馬上有放射性疼痛並屈曲,此試驗為陽性。7.起坐屈膝試驗: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多自行屈曲,而肢仍伸直,如兩側均有坐骨神經痛,則兩膝均屈曲,即為試驗性。本試驗可在多數患者中出現陽性,因為屈膝可緩解對坐骨經根的牽拉。8.林納爾(Lindner)征: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兩腿伸工使坐骨神經處於十分緊張狀態,然後被動或自動向前屈頸,如現患肢疼痛即為陽性。9.邁納(Minor)征:讓患者由坐位到站立位姿勢時,患常以一手置於身後,患肢膝關節屈曲,健肢膝關節伸直支持重,維持平衡,患肢如出現疼痛為此征陽性。10.萬捷特(Vanjetti)征:坐骨神經痛時,雖有脊柱側弓但骨盆保持水平位。11 奈里(Neri )拾物試驗:囑患者俯拾地面物體,可見.先屈患肢,然後再彎腰拾取物體,同時訴患肢串痛,即為陽檔股神經受損1.展髖試驗:患者取健側卧位,兩下肢伸直。將患側下)抬起使髖關節外展,如大腿前側疼痛,即為陽性,亦提示股神受損。2.屈膝試驗:患者俯卧位,兩下肢伸直。檢查者一手按其骶髂部,另一手握患側踝部並將小腿抬起使膝關節逐漸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若出現腰部和大腿前側放射性痛,即為陽性提示股神經損害,並可根據疼痛的起始位置以判定其受損的雀位。3.股神經緊張試驗:又稱瓦色曼(Wasserman)征。患者公卧,檢查者一手固定患者骨盆,另一手握患肢小腿下端,膝關節伸直或屈曲,將大腿強力後伸,如出現大腿前方放射樣疼痛,且為陽性,表示可能有股神經根(L,、L3-4神經根)受壓現象。2.梨狀肌緊張試驗:患者仰卧位,將患肢伸直,並作內收、內旋動作,如坐骨神經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隨即緩解即為試驗陽性。或讓患者取俯卧位,屈曲患側膝關節,檢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握持患肢小腿遠側,推動小腿作髖關節內旋及外旋運動,若發生上述反應,即為試驗陽性。肋骼撞擊綜合征肋骼撞擊征:令患者軀體向一側彎曲,當最下肋骨與骼骨接觸時,若出現疼痛即為陽性。股直肌、骼腰肌攣縮股直肌攣縮試驗:髖關節屈曲畸形可由骼腰肌或股直肌痙攣所致。區別的方法是:病人俯卧位、屈膝,若臀部翹起,則為股直肌攣縮;如臀部仍平放,則為骼腰肌攣縮。骶髂關節疾病1.骶骼關節分離試驗:又稱髖外展外旋試驗、盤腿試驗、「4」字試驗、派崔克(Patrick)試驗。病人仰卧,健肢伸,患肢屈膝,把患肢外踝放於對側膝上大腿前側,檢查者將一手扶住對側骼嵴部,另一手將膝向外側按壓,盡量使膝與床面接近。因為患側大腿外展外旋,這時骼骨上部被大腿前側和內側肌群牽拉而產生扭轉並向外分離,若骶骼關節有病變則發生疼痛,但事先應排除髖關節本身病變。2.愛來(Ely)征:患者俯卧,一側膝關節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正常者骨盆前傾,腰前凸增大。若骶骼關節有病變,則骨盆離開床面被提起,表示骶骼關節活動受限或髖前軟組織攣縮。3.內奧霍洛(Nacholos)征:患者俯卧、過度後伸大腿、屈膝,如引起骶骼關節及下肢疼痛即為陽性,表示骶骼關節有病變;如腰部疼痛,則為腰骶關節病變。4.足一嘴試驗:患者站立,雙手捧起一足並儘力向嘴的方向上舉,若出現腰骶部疼痛並稍偏向抬足側,說明腰骶關節可能有疾患;若對側骶骼關節後部疼痛,可骶為對側骶骼關節疾患。本試驗為腰髖關節屈曲和骨盆旋轉運動。5.分腿試驗:又稱床邊伸髖試驗、蓋斯蘭(Gaenslen)試驗、骶骼關節扭轉試驗。檢查方法:(1)患者仰卧,臀部靠近床邊,先將健側髖膝關節盡量屈曲,貼近腹壁,患者雙手抱膝以固定腰椎,患肢垂於床邊,檢查者一手按壓健側膝關節,幫助屈膝屈髖,另一手用力下壓患肢大腿,或檢查者雙手用力下壓垂於床邊的大腿,使髖關節盡量後伸,則髖骼關節轉動發生摩擦,若在該側骶骼關節出現疼痛則為陽性,說明骶骼關節有疾患。(2)患者側卧,健側在下,將健腿極度屈曲並固定骨盆,檢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躁部,使膝關節屈曲900,再將患肢向後牽拉,使髖關節盡量過伸,另一手將骶部向前推壓,則骶骼關節便向後轉動,若出現疼痛即為陽性。6.骨盆分離與擠壓試驗:患者仰卧,兩手置於身旁。檢查者兩手按住兩側骼峪內側將骨盆向外側做分離按壓動作,然後兩手掌扶住兩側骼前上棘外側並向內側對向擠壓;或讓患者側卧,檢查者雙手掌疊置於上側骼峪之外持續向對外側按壓,同法檢查對側。前者使髖骼關節分離,後者使其受到擠壓。另外,還可以進行恥骨聯合壓迫試驗,試驗過程中,若骶骼關節出現疼痛即為陽性,但此試驗陽性發現者較少。此試驗還可用於檢查骨盆部是否有骨折,若有骨折則可以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使疼痛加重。7.提腿試驗:又稱伸鏡試驗、吉里(Gillis)試驗、姚曼(Yeoman)征。患者取俯卧,檢查者用手掌壓住骼骨,手指觸及受累的骶骼關節,另一手將患肢大腿向後提起,使髖關節盡量後伸,此時股四頭肌緊張。該側骼骨發生前傾和旋轉動作,骶骼關節受到牽拉,如該關節出現疼痛,即為陽性,表示有骶骼關節病.8.眼p筒柄試驗:又稱斜攀試驗。先試驗健側,檢查者一手握住小腿,充分屈曲髖膝關節,另一手按住同側肩部,固定軀幹,然後將大腿及骨盆向對側推送,使腰骶部及骶骼關節發生旋轉。用同樣方法再試驗患側,兩側對比,若骶骼關節出現疼痛,即為陽性,說明疼痛側骶骼關節有病變。9.骨盆旋轉試驗:患者坐於小椅子上,檢查者面向患者,以兩大腿內側夾住患者兩膝穩定骨盆,再用兩手分別扶住患者兩肩,將軀幹做左右旋轉活動。骶骼關節有疾患時,病變側出現疼痛,即為陽性。10.單腿跳躍試驗:先用健側後用患側做單腿跳躍,假如腰椎無病變,健側持重單腿跳躍應無困難。患側持重作單腿跳躍時,若有明顯的骶骼關節部位疼痛或不骶跳起,即為陽性,應考慮患側骶骼關節可骶有病變,但要排除髖關節、脊柱和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n.卧床翻身試驗:骶骼關節炎症的患者,常喜健側卧位下肢屈曲,向患側卧時多引起病變部位疼痛。翻身時病變部位疼痛加重,故常以手扶持臀部保護或請旁人幫助才骶翻身。12.髖骼關節定位試驗:患者仰卧,檢查者抱住其兩腿膝後部,使髖關節屈曲至90「位,小腿自然地放在檢查者右臂上。檢查者左手壓住膝部,使骨盆緊靠檢查台,患者肌肉放鬆,然後以雙大腿為槓桿,將骨盆向右和向左擠壓。一側受擠壓,對側被拉開,骶骼關節疾患時,向患側擠壓時疼痛較輕,而向對側擠壓時患側被拉開疼痛較為劇烈。13.斯佩(Smirg-peterson )試驗:又稱葛征維(Goldth-wait )試驗。患者仰卧,檢查者一手放於病人腰部,做直腿抬高試驗。如腰椎部未動即出現疼痛,則病變位於骶骼關節;假如腰椎活動後始出現疼痛,則病變多在腰骶關節。14.拉瑞(Larrey)征:患者坐於扶手椅或板凳上,用手撐起軀幹,然後忽然放手坐下,患側骶骼關節因震動而引起疼痛,即為陽性。15.史密斯一彼特遜(Smith-Peterson)試驗:患者豎立,將脊柱向左或向右側傾斜,若一側骶骼關節有疾患,脊柱傾向健側的動作多有障礙。16拉格爾(Laguere)試驗:患者仰卧,髖與膝關節同時屈曲,然後鏡關節外展外旋,骶髂關節若有病變,便可出現疼痛,州2.二點辨別試驗:用兩腳規分別以一腳或兩腳接觸皮膚, 看患者能否辨別是一點還是兩點刺激,另外還要測定患者感知 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正常兩點辨覺的最小距離:指尖3N 8mm,手掌8 - 12mm,手背30mm,前胸40mm,背部40、 70mm,上臂及大腿75mm。3.體表圖形試驗:用筆桿在患者皮膚上劃三角形或圓等幾 何圖形或數字,詢問患者是否能辨別出來。4.實體試驗:讓患者觸摸放於手中的物體,說出物體的形 狀、大小及名稱。5.重量試驗:以體積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體置於患者於 中.,iF:qN,者指出何者輕或重,以測定辨別重量的能力。中樞運動區損傷1.骸陣攣: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檢查者以手指按於骸骨上緣。2.踝陣攣:患者仰卧,檢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胭窩,膝關節半屈曲位,另一手推住前足底,迅速而驟然推足背屈,並維持適當推力。於是踝關節便出現有節律的伸屈動作,稱為踝陣攣陽性,為錐體束損害表現。3.巴彬斯基(Babinski)征:用鈍性物或骨針劃足底外緣, 由後向前直到母趾下,引起母趾背屈,其餘各趾呈扇形分開,並 向跖屈為陽性,僅母趾背屈為弱陽性,此試驗用於檢查錐體束損 害。4.貢達征:用力扭轉或下壓病人第3或第4足趾,引起與 巴彬斯基征相同的反應。5.腓骨反射:用圓形筆桿等物,沿腓骨表面向下划過。若 引起反射性的母趾背伸動作,即為反射陽性,其意義同巴彬斯基征。6.拉米斯特斯(Raimistes)足征:患者仰卧,雙下肢伸直井損害。10. Gordon征:以手用力擠壓腓腸肌並快速鬆手,引起研趾背屈者為陽性體征,表示上運動神經元損害。11.彈指反射征:患者腕略伸,指微屈。檢查者以左手托住病人腕部,右手拇、示二指挾住其中指,用拇指快速地向掌側彈拔其指甲。陽性者,各指向掌側屈曲。因少數正常人可出現陽性,故明顯陽性或雙側不對稱時,方具有臨床意義,表示上運動神經元損害。12.羅索里摩(Rossolimo )征:急促地叩擊足趾的跖面引起足趾跖屈,為陽性,表示上運動神
推薦閱讀:

執業醫師考試: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知識點
診斷男性不育症做7個檢查
類白血病反應的實驗檢查
心慌胸痛相關檢查正常 頸胸椎小關節錯位
男性生殖健康如何檢查,需要提前準備哪些東西?

TAG:方法 | 骨科 | 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