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以練導學」的生本課堂
06-02
觀點闡述
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反覆的訓練。傳統的閱讀教學非常重視訓練,但對訓練的意義理解,價值認識,功能開發是有局限的,習慣把訓練僅作為檢測講讀結果,鞏固講讀知識的手段,既「以練固學、以練測學」,致使訓練沒能發揮最大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為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服務。訓練作為檢測、鞏固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手段,當然十分必要,但應發揮更大功能。「以練導學」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閱讀教學學導方式,努力擴大訓練功能,把訓練作為一種載體,改傳統的「以練固學、以練測學」為「以練促學、以練引學」,最大限度地把全體學生組大語文學習的場中,引導學生更高效地進行語文學習.採用「以練導學」學導方式進行教學,習慣採用「訓練前置法」,既把訓練放置在導教過程的前面,如此訓練就成了一段展開的教學流程,通過這段流程去推進學生的學習。採用前置式訓練,學生通過嘗試訓練,暴露學情,為教師的「導學」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便於教師找准學生的學習起點,使導學過程落點準確、對症下藥、行之有效。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是雙向互動的過程,「導」為「學」服務,「導」引領、提升學生的「學」,「學」反過來又促進教師更有效的「導」,在這個相互推進、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教」借「學」勢,越燒越旺,「學」攀「教」欄,越攀越高。「以練導學」的過程,是用訓練替代講讀之學;用訓練促進言意融合;用訓練引導學生學路;用訓練推進教學流程的過程。採用「以練導學」學導方式進行教學,要有語文化教學視野,自主化學習理念,板塊式框架建構,活動化學習路徑,情趣化學習方式。努力做到「訓練板塊清晰明了」、「訓練內容指向語文」、「訓練方式追求情趣」、「導學過程相互推進」。練是載體,導是路徑,學是落點。在導練、導學的過程中,化教為學、以學定教,實現多學少教。「以練導學」學導方式既依循傳統,又刻意創新;既是回歸,又是前行,是語文教學的新走向,新視野。「以練導學」,可以撼動乃至撬動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使語文教學呈現嶄新的面貌。使教學走向高效、生本,最終直抵教學相長、主客相生的和美之境。案例呈現 《半截蠟燭》(五下)教學片斷 盛新鳳/執教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讀一個發生在二戰時的故事。題目叫什麼? 生:半截蠟燭。 師:這是一個劇本,課前你們讀過這個故事了吧,我們先來理一理。這個故事的前面有一個舞台說明。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師:地點在哪兒? 生:法國伯諾德夫人家中。 師:這個故事當中有這些人物,分別是誰? 生:伯諾德夫人,法國的一名家庭婦女;傑克,伯諾德夫人的兒子;傑奎琳,伯諾德夫人的女兒。三個德國軍官,一個少校,兩個中尉。 師:這些少校、中尉都是軍銜。少校相當於一個營長,中尉相當於連長級別。故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開始的時候寫了伯諾德夫人把情報藏在半截蠟燭里,接下來就寫母子三人保護蠟燭。你覺得這兩部分,哪一部分精彩一些? 生:保護蠟燭。 師:這節課重點來讀這部分課文。 師(響起敲門聲):你們聽,隨著一陣粗暴的敲門聲,三個德國軍官闖進了伯諾德夫人的家中,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打響了。那麼這母子三個是怎麼想盡辦法保護這半截蠟燭的呢?把書拿起來,快速默讀保護蠟燭這一部分課文。讀完之後我們要補充完成一張情節圖。 (PPT出示情節圖) (生默讀,教師巡視觀察,提醒讀完的同學將情節圖補充完整。) 師:好,把筆停一下。看看這位同學寫的情節圖。第一處他寫的是「端起」。除了這個「端起」,還有不同的寫法嗎? 生:端走。 師:可以。後面這個括弧,他填的是「奪回」。還有不同的填法嗎? 生:被奪回。 師:哪一個更合適? 生:奪回,因為上面一橫填的都是敵人怎麼做。 師:看來你不僅讀懂了課文,還讀懂了這張圖。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做一回導演,說一說戲。願意嗎?媒體推出「導演說戲」。 生:願意。 師:請你看著這張情節圖,向劇組人員簡單地介紹一下劇情的發展。自己看著屏幕練一練吧。 (生練說) 師:導演,請問你貴姓。 生:我姓李。 師:哦,李導。我們請李導簡單向劇組人員介紹一下劇情。 生:伯諾德夫人先點燃蠟燭,後來德國佬來了,又把蠟燭給吹滅了。但是德國佬說屋子裡太黑了,又把蠟燭點燃了。 師:等等,這個蠟燭倒底是誰吹熄的? 生:伯諾德夫人。 師:對,要把「誰把蠟燭怎麼樣了」交代清楚。你可不能亂導。 生:三個德國軍官來檢查,嫌屋子裡黑,點燃了那支藏有秘密的蠟燭。伯諾德夫人拿出一盞油燈,她說還是油燈的光亮,就把蠟燭吹熄了。德國軍官說多點幾支蠟燭也好,這樣就更亮了,於是又點燃藏有秘密的蠟燭。傑克說那麼生點火吧,可是柴房裡比較黑,想把蠟燭給端走。可是德國軍官不讓他把蠟燭拿走。最後,傑奎琳對德國軍官說,晚上了,天黑,想拿這支蠟燭上樓去睡覺。 師:好,你還把「母子三人分別找了個什麼借口把蠟燭怎麼樣了」都交代清楚了。請問你貴姓。 生:姓陳。 師:跟大導演陳凱歌同姓,了不得。但是我覺得說得太複雜了。能不能說得再簡潔一點? 生:首先是由德國軍官點燃蠟燭,接著伯諾德夫人借口油燈更亮把蠟燭吹熄。可是德國軍官又點燃了蠟燭,傑克找了個想到柴房搬柴火的借口想把蠟燭端走,但是被德國軍官奪回。最後是傑奎琳借口想上樓睡覺把蠟燭端上樓。 師:既清楚又簡潔,還加上了一些恰當的聯接詞,把情節發展中的幾個波折也交待得非常清楚,不錯!貴姓啊? 生:我姓胡。 師:你沒有胡導,你導得非常好。 (生笑) 師:這個故事的情節就是這樣,通過母子三人輪流跟敵人的交鋒、衝突,把劇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聽著導演的介紹,你想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這個故事。 生:一波三折。 生:層層推進、有驚無險。 師: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劇本,就是這樣,通過對話,一步一步地推進了故事的情節。這是劇本的第一特點。(師板書:對話 推進情節) 《跨越百年的美麗》(六下)教學片斷盛新鳳築執教 師:那就讓我們鎖定課文的第3段。這一段主要寫了居里夫婦發現並提煉鐳的過程。接下來,請你快速地讀讀這段課文,讀完之後,請你完成一個批註作業,(出示課件)找一找有幾個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好,開始吧。 (生默讀,師巡視。) 師:有些人讀到了三個原因,有些人讀到了四個原因。不管是幾個原因,這都是你自己的讀書收穫,非常不錯。 師:我們停下筆,把目光聚焦到屏幕上,來交流交流。你能寫出幾個就寫幾個。我們先來看看老師寫的這個例子。先來讀一讀這第一句話。 (生齊讀。) 師:盛老師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他們當時的工作量大。我讀出來的這種感覺準備這樣用朗讀來表達,你聽——(師範讀: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你從哪個詞中聽出了他們的工作量大? 生:一噸。 師:這樣讀才讓人感覺到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來,你們也像盛老師那樣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下邊兒的課文,你從哪句話中讀到了什麼? 生:「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 師:你的批註是什麼? 生:我認為他們的工作十分繁瑣。 師:不用說那麼多話,你寫的是什麼就說什麼。 生:工作繁瑣。 師:四個字,夠簡潔吧?有不同嗎? 生:工作複雜。 師:和他的差不多。還有嗎? 生:工作程序多。 師:意思也差不多,可以的。還有嗎? 生:工作嚴謹。 師:這是你的感覺,和他們的都不一樣,也可以的。請你讀讀這句話,把他們的工作嚴謹給讀出來。 (生讀。) 師:「溶解、沉澱、分析」,你這麼一拉長,速度一放慢,就讓我感覺到了他們工作的嚴謹,非常好!盛老師填的呀,和剛才這些同學英雄所見略同,(出示批註)是「過程複雜」。 把你讀出來的用朗讀表達出來。一起讀這個句子。 (生齊讀。) 師:你看,你們讀的時候也是這樣讀的,「溶解、沉澱、分析」,過程複雜嗎?態度嚴謹嗎?這些答案都可以。你還從哪個句子中讀出什麼呢?繼續說。 生:「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從這句中我讀出她的工作環境差。 師:「工作環境差」,他用5個字來概括。還有不同的嗎? 生:我讀出了她的工作是夜以繼日的。 師:那你填的到底是什麼? 生:夜以繼日。 師:「夜以繼日」這個詞寫出了什麼?寫出了——(生接:工作時間長。)還有不同的填法嗎? 生:我讀出了她的工作辛苦。 師:你從哪個詞語中讀出來的? 生:「煙熏火燎」。 師:你們還讀出了什麼? 生:環境惡劣。 生:工作艱辛。 師:工作艱辛。寫得比較籠統。我寫的也是環境惡劣。(出示批註)誰能把「環境的惡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生讀。) 師:誰再來讀,突出環境的惡劣? (生讀。) 師:要是讓盛老師來讀的話我準備這樣讀。(師範讀,強調「廢棄的破棚子」、「煙熏火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齊讀。) 師:你還從哪個句子中讀出了什麼? 生:「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於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在這句話旁邊,我填寫的是「工作時間長」。 師:她填的是五個字。還有不同填法嗎?看來大家填寫的都一樣,我也和你們填的一樣。(出示批註:充滿危險、時間漫長)誰能用朗讀突出時間的漫長? (生讀。) 師:在他朗讀的時候,你們從哪個詞中聽出了時間的漫長?(生齊答:三年又九個月。)那是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啊。還從哪個詞中體會出了時間的漫長?(生齊答:終於。)真是好不容易啊。就這樣讀,我們一起讀這個句子。 (生齊讀。) 師:還有上面這一句,盛老師填的是「充滿危險」,你們還有不同的填法嗎? 生:我填的是「傷痕纍纍」。 師:這四個字很形象。還有嗎? 生:我填的是「工作危險度高」。 師:你們覺得是我寫的高明還是他寫的高明?(生:老師的高明。)不是說我的一定高明,而是我的更概括,是不是?能用四個字表達的不用五個字六個字,越簡潔越概括越好。當然,你填寫的也很不錯,作為獎勵,請你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看,通過剛剛我們給這段話寫批註的方式,我們找到了這麼多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分別是——工作量大、過程複雜、環境惡劣、充滿危險、時間漫長。最後,終於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 專題研討 (盛新鳳特級教師工作室學員) 安曉偉:盛老師對「練」進行了重新定義,並對其功能進行了延展。練不再僅是教師檢測學生、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而是變為承載學生語文學習的一種載體,被賦予了診斷、導向、推動、替代、實踐等多種語用功能。 孟 麗:的確,就如盛老師說的,採用「以練導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要有語文化教學視野,自主化學習理念,板塊式框架建構,活動化學習路徑,情趣化學習方式。我覺得《半截蠟燭》的教學就是對這一理念的完美詮釋。用「導演說戲、演員演戲、編劇續戲、觀眾評戲」這四個板塊來架構整堂課的教學,使教學由淺入深,步步為營,學生在說、演、續、編的言語實踐活動中,輕鬆愉快地了解了劇本的特點,體會了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品質,並遷移運用了劇本的語言。情趣化的學習方式還增強了學生對劇本這一特殊文體的興趣。 董 翱:提到「練」,人們往往以為是動筆,其實「練」應該是包括聽說讀寫在內的一切言語實踐活動,比如《半截蠟燭》中「演員演戲」中的感情朗讀是「練」,「編劇續戲」中的寫是「練」,「導演說戲」、「觀眾評戲」中的說也是「練」。 盛老師說,「以練導學」既依循傳統,又刻意創新;既是回歸,又是前行。對此我的理解是:和過去的相比,當下的「練」應該是一種隱藏了訓練意圖的「練」,應該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練」,應該是一種在整體語境與課境中的「練」,應該是一種融入了學生情感體驗、自身積累和必要的語文知識的「練」,即一種藝術化的教學手段。 吳 燕:從這個理解層面上講,我認為不應再稱之為「教學手段」,而應改名為「學教」方式,或「學導」方式,即先學後教,先學後導。 施國強:我們要用「語文化的視野」看語文,語文課堂上處處都要彰顯語文的內容。語文課堂的每個細節,都要有「練」的意識。而且「練」也不單純是「訓練」,某些意義上,它還是「演練」、「鍛煉」、「習練」等等。「練是載體,導是路徑,學是落點」,「練」成了教師教的媒介,學生學的手段。某種意義上說,練的功能是否強大,就決定了學生學的空間是否寬裕。 徐 虹:怎麼「練」才能讓「學」達到理想的效果呢?我覺得精心選取課文中的「點」為練習材料,把語言形式的運用等和文本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和諧運行很重要。 安曉偉:我同意。以練導學除了關注練什麼,怎麼練之外,我認為還必須關注和首先關注「拿什麼練」,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體裁,不同的年段,就應該有不同的練習點。比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二、三學段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作為一個訓練點,我認為絕對不能像現實教學那樣僅以「說說主要內容」「談談學習體會」潦草了事,應該先提供一個可供操作的方法。 董 翱:對於把握主要內容不能草草了事,我非常贊同。但對於安曉偉「應該先提供一個可供操作的方法」的說法我表示不認同。因為這仍舊把教學視為一個「先教後學、師授生受」的過程。讓我們再來看看盛老師《半截蠟燭》案例中整體感知這個板塊吧。整個板塊,盛老師並沒有事先傳授、引導任何學習方法,而是出示了一張「情節圖」的填空練習。對於這個練習,一般老師往往會止步於交流反饋、梳理情節的程度,可盛老師卻依託該練習以一個富有情趣化的「導演說戲」的語文活動引導學生介紹劇情、把握內容,在學生講述期間通過穿插點撥,使學生的表述漸次達到清楚、明白、簡潔。最令人叫絕的是,戲劇劇情一波三折這個形式秘密,在學生筆練和口練之後,由他們自己和盤托出。整個流程學生行在前,教師輔在後,完美地體現了「練是載體,導是路徑,學是落點」的理念。 孟 麗:一個小小的情節圖填空練習,就為學生創設語言運用的機會。《跨越百年的美麗》課例中批註這個練習環節,也很巧妙地創設了語言運用的機會。 施國強:我也認為這個板塊的設計很有亮點。我們平時只注重批註的結果,但盛老師更注重指導做批註的方法。盛老師將寫批註的過程展開得很充分,先讓學生自己讀書,自讀自悟,在了解學生起點的基礎上,盛老師通過示範教會學生方法,再讓學生在原有批註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並進行個性化的交流,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語文教學真正為學生的未來生活服務。 吳 燕:我認為語用訓練不是簡單地讓學生習得言語表達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就夠了,它承載著更多的功效。比如盛老師執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非常重視批註指導,這樣做批註,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效指導了批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 徐 虹:2011年版課標中就強調要引導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習慣,如:邊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盛老師讓學生「做批註」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著眼於學生習慣的養成,從長遠意義上來說,還為學生今後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 董 翱:我覺得不僅僅是指導方法和培養習慣那麼簡單,「批註練習」還有其他深遠的意義。比如,它將原先每個學生內在的、隱形的感悟理解以筆練的形式顯性化,使之成為一種有形的存在,凸顯了語文課程「實踐性」、「運用性」的特點。又比如,對批註的結果進行反饋、交流、點撥,進而對文本語句的感情朗讀等,融語言的理解積累、概括能力的培養、個性化解讀、情感態度體驗等多方面於一體,這些又凸顯了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綜合性」的特點。 徐 虹:是的,「以練導學」能幫助學生從教師手裡搶時間,以限制教師的「講」來擴大學生的「寫」,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推薦閱讀:
※李涵辰課堂講義4
※四柱課堂:第83章 調侯舉例說明 2
※3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課堂實錄
※乾貨!「微課堂」筆記整理分享:《肩關節損傷》
※四柱課堂:第109章 論化氣格的爭合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