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科學與信上帝有衝突嗎?
先要弄清有關的概念。什麼是科學?簡單地說,科學就是人類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因為有了這種認識,人類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物質世界,為改善自身的生活服務。時至今日,科學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並且還不斷向深度和廣度邁進。科學的成就巨大地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科學有它的貢獻,不過我們也看到,正因為科學令人驚異的成就,許多人對科學有了不正確的態度,有人喜歡自稱為科學的「崇拜者」,不少人甚至以為,相信科學與接受宗教是相對立的。這種態度,是因為並沒有搞清科學的本意。
科學是研究在時間和空間範圍之內的一切事物的,它向人描述物質世界運動的規律,它研究的是物質的種種現象,它不能回答為什麼會這樣,這些現象的背後告訴我們上帝創造的奇妙。
如我們知道,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但有誰能夠想像,在一滴水裡面,竟然有超過全世界總人口幾百萬倍的分子,而每一個水分子,又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而成,並且每個原子又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組成,更奇妙的是,這些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一個原子,又遵循一種嚴格的運動規律。從整個宇宙來說,科學又告訴我們,宇宙是由無數星系組成的,它們都以各自的軌道旋轉運行。
再看我們人自身,人的頭腦不過約2斤來重的一團漿糊樣的灰白色組織,卻擁有約300億個神經原和5至10倍於此數的神經膠質細胞,是人一切活動、感受、思想和情感的總指揮,是人的個性、反應、智能、聽覺、味覺、觸覺的總樞紐。但科學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它不能解釋分子中電子的運動能力從何而來,它不能解釋宇宙為何如此有規律,更不能解釋為什麼由物質組成的人腦的運動會產生非物質的情感、思想等「產品」。所有這些都不是科學的範圍。現在越來越清楚,人腦正如一台超級電腦,但是是誰設計了它的運轉程序,答案只能指向上帝。靈魂是什麼?他就是那操作這台超級電腦的人裡頭的真我。
20世紀天文學又相信宇宙是由大爆炸起源,但科學家只能解釋一些現象,如愛因斯坦稱宇宙爆炸前有一個「奇點」(幾乎是無),但是,這個點從哪裡來?爆炸的能量又從哪裡來?這些就只能通過聖經上帝對世人的啟示去給予解釋。難怪愛因斯坦說,當他面對宇宙時,心存敬畏。他的名言:「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愛因斯坦文集》卷三,182頁)。「科學的盡頭,就是宗教的開始」。人除了物質的需要,人還有心靈的求知。我們需要通過信仰知道,人為什麼要活在地上?宇宙基於何種需要而產生的?我們的確應當承認,科學並非萬能。因此科學不但沒有與相信神有矛盾衝突,科學反而幫助我們認識上帝創造的奇妙,這就是許多著名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被上帝智慧的創造設計所折服,驚嘆之餘,產生對上帝的敬畏。
據統計,近現代西方科學的奠基人中,絕大多數都是基督徒,正是對上帝的信仰,激發他們去研究被造的世界,並找到其中的科學規律,科學發現又轉過來堅定他們對上帝的信仰。
牛頓就是著名的例子,他看上帝是世界一切運動的第一推動者,發明家愛迪生只承認自己是發現者,把榮耀歸給上帝。
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聖經告訴人們,上帝是個靈,上帝是無限存在,他不受物質所具有時間、空間特性的局限,所以說,科學沒有法子「研究」上帝。世人遠離創造自己的上帝,並不是正常的現象,耶穌到地上來,沒有向人類證明上帝的存在(這不必證明),他告訴人的是:這位愛的上帝渴望與人同在,他呼籲人離開自己的罪、悔改歸向這位上帝,並且成為上帝的兒女。
因此科學與信仰的分工不一樣,科學是以人的理性為立足點,需要的是數據、推理、測量等等,而我們不能用這些冰冷的辦法來面對親人,如人人都用DNA科學原理鑒定自己的爸媽是否真實會如何?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對上帝也一樣。這是因為人除了有屬物質的我之外,還有一個精神的、非物質的我(前面電腦的比喻)。如果說,科學需要通過理性,親情需要通過感情,那麼通向上帝屬靈的領域則要通過理性+感情(體驗)+信仰,而信仰是根本的方法。當我們面對上帝時,我們面對的是超自然的領域,人的理性是非常有限的。
保羅說:「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人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他還說:「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上帝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2:4,10)基督教信仰絕沒有反對科學,相反它推動了我們去認識上帝創造的奇妙,但上帝的存在超越科學,不僅用理性,更要用我們的靈魂去認識和把握!
本文刊於《艾潔信箱—208個基督徒信仰與生活難題解答》(一)基本信仰篇第26--28頁。2013年2月3日14:16掃描,2013年3月14日09:21審核校對。
推薦閱讀:
※俄媒:湄公河為中國,與越泰等國衝突埋下隱患
※夫妻恩愛深卻在婆媳衝突中潰敗
※香港反內地組織上百成員與愛港團體激烈衝突
※【官道】與性格相衝突領導者的相處之道
※孩童衝突家長幫打回去:或助長孩子報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