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薇·紀蓮,世界芭蕾舞壇身價最高的巨星
希薇·紀蓮是眾多編舞家心中的「繆斯」,是神一樣的存在。她特立獨行,被稱為「被寵壞的明星」、「法國的問題人物」,而她卻是當今世界舞壇身價最高的女星,從古典芭蕾到現代舞,她的舞台魅力無人能及。她的身體好輕,在舞台上伸展、彈跳,好似一片溫柔的雲。在古典芭蕾里,她像一尊女神,全身心去破解人物的心理密碼,在嚴格的規範和結構形式中去表達自由的聲音;在現代芭蕾里,她用變化萬千的形體動作釋放複雜的情緒,狂放中有收斂,爆發中有克制……這就是希薇·紀蓮。1965年生於法國,11歲時由體操轉而學習芭蕾,19歲便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被晉陞為首席。在事業頂峰的1989年,因與舞團藝術總監努里耶夫的分歧,她毅然離開巴黎,加盟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任客座首席藝術家。在問鼎芭蕾女王之時,她又進軍現代舞領域,成為許多大牌編舞家的繆斯。目前,她在倫敦賽德勒斯·威爾斯劇院擔任聯合藝術家。其代表作包括芭蕾舞劇《吉賽爾》,魯道夫·努里耶夫版《天鵝湖》和《堂吉訶德》等。叛逆的「不小姐」1965年,希薇·紀蓮出生在巴黎,母親是體操老師。童年起,希薇就開始接受母親的體操訓練。「不是我選擇了芭蕾,是芭蕾選擇了我。」希薇·紀蓮講到,她10來歲時被時任巴黎歌劇院舞蹈學校校長的克洛德·貝西發現,芭蕾舞台吸引了她,留住了她。從巴黎歌劇院舞蹈學校畢業後,她進入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開始了她的芭蕾事業。
傳奇芭蕾舞演員魯道夫·努里耶夫在成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後,在新劇《雷蒙達》里給希薇留了一個小角色,希薇的表現征服了努里耶夫。之後,她擔綱的角色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要。1984年,19歲的希薇成為舞團的首席舞者,更是努里耶夫欽點的明星演員,是努里耶夫版《天鵝湖》中的主演。就在事業頂峰之時,希薇選擇離開了巴黎歌劇院,前往倫敦發展。原因是巴黎歌劇院不願意更改合同,同時限制她的出國演出機會。希薇的決定讓整個巴黎嘩然。《費加羅報》以頭版頭條稱希薇的出走是「國家的災難」。1988年,紀蓮加盟英國皇家芭蕾舞團,擔任首席客座演員,同時以更自由的姿態不斷嘗試其他演出機會。在爭議聲中,她堅持尋找更廣闊的芭蕾舞台,探索舞蹈的更多可能性。由於她總是不斷地叛逆、離開、嘗試,因此獲得了「不小姐」(Mademoiselle Non)的綽號。隨著事業版圖的拓展,希薇開始對現代舞編舞產生興趣,並開始了一些實驗演出。她首先利用德國表現主義先驅瑪麗·魏格曼的兩部獨舞《夏日之舞》和《巫婆之舞》,進行了大膽的表演試驗。1998年,希薇又對經典劇目《吉賽爾》進行改編,推出了自己的個人版本。2001年,希薇獲首屆「尼金斯基世界最佳舞蹈女演員獎」。尼金斯基獎是外界公認的芭蕾舞權威獎項,但「不小姐」卻批評此類獎項不過是「超市文化」。但在希薇·紀蓮看來,芭蕾沒有古典和現代之分,只有「好的舞蹈」和「壞的舞蹈」之分。無論是古典芭蕾還是現代芭蕾,都給予她的舞蹈豐富的支持。希薇的叛逆甚至影響了流行文化。2001年,紀蓮登上法國版《Vogue》封面,全裸、不化妝,甚至布置好相機,自己給自己拍照。她說,不想讓時尚雜誌的攝影師們把自己拍成一般的雜誌模特,沒有人比她自己更能捕捉到自己。希薇說,這才是自由和自主。她回顧年輕時決絕地出走巴黎時,用努里耶夫來舉例,說他其實也追求自由:「我好像不太適合在巴黎歌劇院巴黎舞團工作,雖然這個地方的人都非常好,尤其是像努里耶夫,非常棒。但是他自己本來也並不把那個地方當成自己的家,他在全世界都可以走動,他要去看不同的東西,要去看不同的劇,嘗試不同的舞蹈。我非常喜歡這樣的一種自由精神。」「不小姐」當然知道自己的外號:「我經常說不,我經常從知名的芭蕾舞團走人。實際上,我並不喜歡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空間當中。我自己要滿足我個人的這種好奇。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己做決定,自己去選擇。舞蹈演員的生涯是非常短暫的,我不想花所有的時間去完全服從別人叫我做的。」國家大劇院,再塑經典2012年10月24日,國家大劇院舞蹈節開幕。希薇·紀蓮帶來現代舞作品《六千英里之外》和古典芭蕾作品《瑪格麗特與阿芒》兩部風格迥異的經典作品。這也是希薇·紀蓮時隔13年後再度來華演出。其中《六千英里以外》,是去年希薇·紀蓮在英國倫敦賽德勒斯·威爾斯劇院首演的新作,由當今芭蕾舞台最著名的3位編導——威廉·弗賽斯、馬茲·艾克和依利·基里安創作的《排列組合》《再會》和《27分52秒》組成。威廉·弗賽斯擁有「古典芭蕾的救世主」的美譽,他的編舞特色是將芭蕾肢體語言拆解再造,還嘗試將舞蹈與新媒體藝術、互動裝置等結合。作品《排列組合》有著針尖般的配樂,舞台呈現冷色調,希薇·紀蓮在其上冷峻地起舞。他們二人是「老搭檔」了,20多年前在巴黎歌劇院第一次合作。講起過往趣事,希薇·紀蓮興奮起的說:「威廉·弗賽斯排舞自由開放,像在玩一樣,他自己也像小孩子。在演出前,有些舞蹈內容還沒固定下來,演員都好緊張,大幕快要拉開,還有人在問『這裡、那裡怎麼辦』。」馬茲·艾克的《再會》是為希薇·紀蓮創作的作品,講述一個女人的故事。「她在不斷地審問、審視周邊的東西,她在思考、想像自己的未來。」希薇·紀蓮認為,馬茲·艾克的作品情感豐富、音樂很酷、主題明確,總能把握住內心最深刻的情感,「給你最想要的舞蹈」。《27分52秒》的編舞依利·基里安是荷蘭舞蹈劇場的靈魂人物,這個作品考驗舞者的舞蹈控制力和表現力。與其說希薇·紀蓮演繹的是3部偉大的芭蕾作品,不如說她呈現的是「芭蕾的全部」,讓觀眾發現芭蕾的無限可能性、肢體語言的想像力。「古典芭蕾是在已有的東西上發展,就像化妝;現代芭蕾是創造沒有的東西。二者不是矛盾的,都是有意思的探索。」希薇·紀蓮說,威廉·弗賽斯、馬茲·艾克和依利·基里安都是在經過古典訓練之後,去創造發展新的舞蹈語彙。「用與不用古典芭蕾語彙,都是一種選擇。古典好比一劑良藥,吃藥是有好處的。」希薇·紀蓮的第二部作品是1963年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原團長弗雷德里克·阿什頓爵士創作的古典芭蕾名作《瑪格麗特與阿芒》,它講的是茶花女的故事,雖然原著小說很長,這部舞劇作品卻創造性地用半小時講完了整個故事。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前任團長、編舞大師弗雷德里克·阿什頓在1963年創作了這部作品,由英皇芭蕾舞團歷史上最著名的搭檔瑪戈·芳婷和努里耶夫共同演出,作品深入人心。女主角芳婷辭世後,觀眾難以接受第二版演繹,這部作品一度在舞台上銷聲匿跡。努里耶夫連續邀請自己的愛將希薇三年,希薇才答應重新出演瑪格麗特。紀蓮回憶,自己對這個決定很猶豫:「盛名之下,很難重新詮釋,英國人有自己的獨特期待。但這部作品真的像舞台上的精美首飾,各方面都非常好,音樂、編舞,整個時間線也非常緊湊。」「希薇·紀蓮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舞者。」這是世人給予紀蓮的所有讚美中最具概括性的一句。11月12日晚的中國國家大劇院里,當希薇·紀蓮的最後一場獨舞《再會》結束,幕布緩緩落下時,經久不息的掌聲和紀蓮多大6次的謝幕再次詮釋了這句話。尋找舞蹈的價值紀蓮是芭蕾界當之無愧的頂尖女王。由於紀蓮叛逆的性格和勇於嘗試各種新事物的先鋒意識,人們總是拿她和現代舞之母鄧肯的經歷相比,特別是在她逐漸放棄表演古典作品將更多精力和熱情投入到現代和實驗作品中的時候。事實上,經歷過反感古典芭蕾的叛逆期,現在的她,反而希望找到古典芭蕾真正的價值。「我們傳承古典劇目的方式脫離了常規:機械地表演,沒有感情,沒有邏輯,沒有意義,一味遵循如今毫無含義的陳舊密碼。我覺得很遺憾,無聊、缺乏激情和智慧正在蠶食古典芭蕾。」紀蓮這樣說道。與其說她是一個顛覆者,倒不如說她是一個探索者,一直在尋找舞蹈的價值才是她真正的追求。努里耶夫、馬茲·艾克、威廉·弗賽斯、莫里斯·貝嘉、阿庫·漢姆、林懷民這些舞蹈界頂級的編導都曾經與紀蓮合作,甚至為她專門創作。她不斷嘗試全新的東西,那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訓練體系的身體語言,如印度的卡塔舞、中國的武術,總能讓她湧起一股衝動,想要去嘗試。她太喜歡和這些藝術家共同探索未知。「舞者經常會遇到不同的編舞家,我個人喜歡通過自己的姿勢、節奏、身體去跟公眾交流。一旦站到舞台上,我跟公眾的交流就完全是一種自然的狀態。這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展示在公眾面前的「我」是不同的「我」,也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我」與不同的人物不斷進行著一種複雜的組合,最後呈現出一個藝術的狀態。」2012年6月,希薇·紀蓮現代作品《六千英里之外》在第八屆威尼斯國際當代舞蹈節上獲得金獅獎終生成就獎,這讓她更加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我跳舞不是為了獲獎。威尼斯金獅獎終生成就獎一般頒發給電影大師,現在舞蹈也被考慮進去。這個獎給舞蹈藝術賦予某種特別的意義。」轉身之間,希薇·紀蓮已經在世界芭蕾舞台上堅持了近30年。她是芭蕾界不多的還活躍在舞台上的六零後,是當今世界舞壇身價最高的女星。她的肢體技巧極為高超,能夠輕而易舉的擺出「12點55分」的旁腿,身體控制靈活而又遊刃有餘,動靜之間流暢轉換,令人嘆為觀止!是什麼讓她如此努力地從事芭蕾事業呢?對此,希薇·紀蓮的回答很簡單:「推動我的是激情,我很幸運,因為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感興趣的事情。」在巴黎歌劇院的日子裡,她與「偉大的舞者」日夜相伴,一起工作。「舞台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所,我會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不需要很費勁,就能進行下去。」
推薦閱讀:
※中國羊年把全世界的英文媒體搞瘋了...你們究竟是鬧哪「羊」啊
※【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毒的蛇,你知道多少?
※世界被官僚統治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世界十大最著名手錶排行榜
※世界上最兇猛的14種猛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