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從眾之惡與直接施暴同樣可怕

校園欺凌,從眾之惡與直接施暴同樣可怕

范娜娜

  隨著一審宣判,浙江省溫嶺市的王女士,終於把對自己進行長達10年霸凌的校園施暴者送進了監獄。王女士在上高三時因為一個杯子的戲言而被同學誤解為炫富,在學校貼吧上被不間斷攻擊,被編造賣淫、強姦、用網路圖片偽造「約炮圖」,變成全校公敵。原本成績很好的她最後只上了專科,還因此患上抑鬱症,數次試圖自殺。從網上到網下,這種欺凌前前後後持續了近十年。忍無可忍的她,近日起訴了一個帶頭誹謗者。最終,溫嶺市法院以誹謗罪一審判決被告蔣某三個月拘役。

  據了解,其實不僅是施暴者,讓王女士更加難以釋懷的,還有是在一旁譏笑、附和、落井下石的校友。在王女士的自述里,她這樣寫到:「我與他們無怨無仇,甚至絕大多數猛烈圍攻我的校友與我素未謀面,但這群人抱團在一起向我散發的惡意,令我不寒而慄。」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嚴懲施暴者時卻常常忽視了那些躲在暗處的隱形施暴者。從眾的人比施暴者更可怕。那正是漢娜·阿倫特筆下的「平庸之惡」。

  美國社會學家霍弗在《狂熱分子》中寫到:「當我們拋棄自我,成一個緊密團體的一部分時,我們不僅拋開了個人利益,同時也拋開了個人責任。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恐懼,猶豫,懷疑和是非感,他會變得有多殘暴和冷酷,令人不敢想像。」這也是為什麼王女士的校友僅憑道聽途說的謠言就來排擠她,因為群體的庇護,能夠讓惡平庸化,能夠避免自己被當做異己,甚至會產生一種歸屬感。

  於是,大部分同學都投身於傳謠排擠孤立王女士的陣營之中,成為烏合之眾,自以為自己在懲惡揚善,殊不知自己早已加入行惡的大軍。

  對被同學們孤立的學生來說,本該是尋找夢想的學校,卻成為了束縛自己的牢籠;原本是脈脈溫情的同窗情誼,卻變成暴力的惡言惡行相向。而對從眾的人來說,不過是對道聽途說的傳言添油加醋,發現錯了之後,也可以用「只是轉發」來為自己解脫,輕巧、省力,又毫無心理負擔。

  《狂熱分子》中如此寫到:「當我們在群眾運動中喪失了自我獨立性,我們就得到一種新自由—一種無愧無疚地去恨、去恫嚇、去撤謊,去凌虐,去背叛的自由。在群眾運動中,我們獲得了『干下流勾當的權利』。」

  古人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雖然從眾嬉諷嘲笑、落井下石的人或許會覺得自己很無辜,因為自己並沒有直接施暴,何罪之有?畢竟對於其來說不過是添一把柴、加一點火,反正不是自己引燃一切。然而,對於被欺凌者來說,這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籠罩在心頭一生都難以驅散的陰影

  不必懷疑人性之善,但也不能忽視人性之惡。整治校園欺凌不僅要對施暴者動用法律,嚴加懲罰,同樣也不該縱容那些從眾之惡。

來源:光明時評

推薦閱讀:

輿論里的晚清:從眾聲喧嘩到千夫所指
從眾:我們最終成為了體面的普通人
人要先學會從眾,再學會與眾不同

TAG:校園 | 從眾 | 校園欺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