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瑞士鐘錶製造聖地
2012年Baselworld期間,來到有著豐厚製表淵源的浪琴錶位於索伊米亞(Saint-Imier)小鎮的大本營,還有歐米茄位於格倫興(Grenchen)的現代化流水線,抑或大都市日內瓦湖畔的宇舶表「未來工廠」。鐘錶愛好者們彷彿漫步穿越時光的河流:世代傳承的瑞士製表的手工藝。
鐘錶名城日內瓦
對所有人而言,從瑞士巴塞爾小城出發到納沙泰爾(Neuchatel)、汝拉山區(Jura)、伯爾尼汝拉山區(Bernese Jura)、日內瓦(Geneva),無論夏季或冬季,都是遠離乏味日常生活的旅行目的地。在湖畔酒窖里、高山乳酪工場或山村小木屋之外,它們另有特殊身份,被視為瑞士手錶製造業的聖地。
浪琴錶
索伊米亞:浪琴一直在這裡
從巴塞爾向南驅車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索伊米亞(Saint-Imier)小鎮,錯落在坡地上的木質房子、古舊的教堂、天空如藍寶石般澄凈,偶然還能聽到牛鈴的聲音。這個地區,遊客罕至,一派原生態的瑞士特色田園風光。
一下車,來到浪琴工廠門口,就聞到了鄉村特有的牛馬糞的味道,一條清澈的小溪自浪琴門口流過,和180年前浪琴建立時沒有什麼不同。
儘管索伊米亞的人口才有4000多人,該地區的製表歷史明顯地扮著領導的角色,穩定地於跨越三個世紀的歷史中留下印記,並繼續成為其中一股強大推動力。「很多人未曾留意到索伊米亞以前是不扣不折的製表工匠僑民的家鄉,很多瑞士名表,如浪琴錶,還有蕭邦、豪雅、百年靈及寶珀都在這裡邁出了第一步。」同行的資深鐘錶人康威凱介紹。
在18世紀,該地區試驗製造業模式,率先試辦機械化及全套一體化的製作模式。當年浪琴錶力求將生產系統改革,終於成為19世紀末該地最具規模的公司,其它的公司也相繼仿效。浪琴錶是少數繼續在當地發展至今的品牌,更是今日當地最大的鐘錶生產商。
在維修古董浪琴錶的車間內,更看到先人留下的整盒整盒的零配件,從夾板、齒輪到最細小的螺絲,方便後人們在數十年甚至百年後維修時使用。除了生產線,最值得參觀的當屬開設的浪琴博物館。
800多本厚厚的手寫紀錄擺在浪琴博物館內的陳列室,靜靜地記錄了從1867年到1960年代末,浪琴賣出的所有1500萬塊腕錶中每一塊的完整出生紀錄——這種震撼難以言喻。「如果有人有幸擁有一枚1867年的浪琴懷錶,在這裡,他一定可以翻查出當時替該表進行速率測試製表師的名字。」浪琴錶中國區市場總監葉青峰介紹。
自品牌創立180年,浪琴錶共生產了約3500萬枚腕錶。每一枚腕錶都表現了當代時計生產的發展,包括設計特徵、生產技術(當中部分是浪琴錶研發的技術)及當代的潮流品味。令人咋舌的是,這3500多萬枚的每一枚的數據都清楚地記錄在案(早期手寫,後期電腦錄入),出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一樣的生產技術,記錄著在不同的情況及限制下,漸漸演進的製表理念。
5年前,浪琴為了慶祝品牌175周年,特別在博物館設立了34個展櫃,以慶賀這3400萬枚腕錶的誕生。每生產100萬枚腕錶時便設立一個展櫃,浪琴錶挑選了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以作展覽。每一個展櫃都代表著當時製表業的概況,清楚地說明該100萬枚腕錶的生產年份,更陳列一些當代的圖像及文獻,為浪琴錶的製表事業帶來全新的啟示,值得細細參
歐米茄腕錶
格倫興:現代化歐米茄生產線
從索伊米亞往西行,來到坐落於比爾和索洛圖恩之間瑞士製表重鎮格倫興(Grenchen),歐米茄開設了一條全新的機芯生產線,專門用以生產歐米茄自產 9300/9301同軸計時機芯。此款機芯以歐米茄獨有的同軸擒縱系統裝置為核心而製造,首款搭載有該裝置的機芯於1999年一經發布便宣告了機械製表領域的重大變革。
位於格倫興的歐米茄專用機芯工廠建築面積達1000平方米。進入生產車間之前,參觀者們需按規定穿戴好防塵服、發帽和鞋套。防塵服的嚴格使用與高性能的空氣過濾系統,極大程度確保了車間室內環境的清潔。
「要知道,一枚歐米茄自產9300/9301同軸機芯擁有336個元件,將這些元件最終組裝成一枚機芯所需要的超凡的精準操作,人力因素不可或缺。儘管是機芯裝配,但很多步驟依然需要手工完成。」《周末畫報》劉麗莉參觀錶廠後說。
無卡度遊絲擺輪的調校過程體現了手工與機械的相互結合,在裝配過程中,團隊專業人員使用高科技工具來實現對四枚微型螺絲的手工調校。每一枚機芯在下線時都已經過預先調校,每天誤差僅有3秒左右,這裡生產的每一枚同軸機芯均獲頒瑞士官方天文台認證(COSC)。
此機芯工廠採用了歐米茄所在的斯沃琪集團合作夥伴ETA內部研發的最新科技成果,它的電動線性軸具有極強的靈活性。高度自動化生產意味著空前的監控和數據收集水準,同樣保證了每一枚機芯都可被追蹤。
格倫興歐米茄機芯工廠高效的自動化操作流程,以及技藝嫻熟的製表師展現出來的工作自豪感,會令前來這裡參觀的每個人都為之動容。「一個多世紀前,歐米茄以自產機芯名來命名品牌,技術創新對於每款腕錶來說都至關重要,腕錶製作背後的專業人員始終都是品牌的核心與靈魂。」歐米茄全球總裁歐科華(Stephen Urquhart)在採訪中表示。
宇舶表
日內瓦:宇舶表「融合的藝術」
轉來到瑞法邊境的國際大都市,日內瓦(Geneve),也是瑞士鐘錶業的起源之地。 宇舶表工廠大樓坐落於風景旖旎的日內瓦湖畔和阿爾卑斯山脈,歷經短短4年建設時間,擁有6000平方米廠房和300位員工的宇舶表工廠在3年前便正式投入運營,這樣高速高效構建過程在製表行業中同樣史無前例。
在一大片金黃色的向日葵田的映襯下,孤零零在一片曠野上的宇舶表大樓更顯得現代工業感十足。工廠內部主要設有機芯研發、材質研發、色彩研發和產品設計部門等。從腕錶的設計,機芯各個零部件的製造,到腕錶的組裝等整個過程都在這個寬敞而明亮的宇舶錶王國中完成。早在2008年宇舶表工廠大樓舉行封頂儀式之時,當時的宇舶表CEO,現任宇舶表董事會主席Jean-Claude Biver提出,「期待自產機芯的年產量在2012年能夠達到20000枚」,而這個願望的確在今年將成功實現。
「區別於普通機芯的流水線式組裝方式,每一枚高複雜機芯都是由一位技藝高超而經驗豐富製表師獨立完成,平均耗時2個月。」宇舶表中國區市場經理胡可介紹。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組裝工序,而是需要強大而豐富的製表經驗作為支撐——各個細小配件需要逐一經過製表師的檢驗,以確保配件之間的完美契合,愈是經驗豐富的製表師,愈能憑藉自身對於配件和機芯的感覺和了解,在最短時間內確認各個配件是否為上佳之選。
正如宇舶表一直秉承的理念「融合的藝術」,宇舶表並沒有止步於三問、陀飛輪等傳統、高複雜功能的研究,而更加註重於著眼未來和創新。在工廠內設有專門的材質研發部門。製表業通常是從其他行業引入高科技材料,但是自己發明材質卻十分罕見。
宇舶表碳纖維以其材質純粹和富有質感區別於其他製表品牌的碳纖維,採用近似於一級方程式賽車和航空航天採用碳纖維相似的標準。還有新開發的「魔力金」——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協助下,經過六個月的可行性研究,最終誕生了將黃金與陶瓷結合以獲得一種全新的防磨損的18K金。目前,魔力鉑金、魔力銀、魔力鋁等材質正在積極的研究過程中。
正如製表大師Matthias Bullet(現任宇舶表研究開發部總監)所言:「每一枚腕錶的誕生都是一段製表師與腕錶從"芯"交流和融合的過程,並不僅僅是精工細作的嚴謹,更需要精力和熱忱傾注於每個工序和細節。」
除了高科技大機器和傳統製表工作台和諧並存的畫面外,宇舶工廠內居然還設有全天候照顧員工幼兒的託兒所。小宇舶人專享一個特別的單獨通道,可以在木製品裝修的花園裡安全玩耍。當家人Biver曾許諾,「無論未來錶廠如何改變,這個幼兒園將永遠存在。」即使作為一個僅有30多年歷史的年輕品牌,也在以另一種方式體現對傳承的「責任」。
推薦閱讀:
※蘇黎世老城區有哪些藝術愛好者不能錯過的地方?
※瑞士留學最常見十大問題
※瑞士滑雪最文藝丨溫根小鎮,滑雪度假也可以如此小清新?
※800萬人口小國再度成諾貝爾科學獎大國,什麼原因?
※瑞士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