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之後嫌隙漸生,袁崇煥獨當一面,努爾哈赤抑鬱而亡

(之三):八年來首挫八旗軍,覺華島上慘烈的大屠殺卻讓勝利大打折扣

袁崇煥(之四)

三月,朝廷決定設立遼東、山海巡撫,由袁崇煥出任。又開始在各邊鎮派駐監軍的太監,魏忠賢直接插手,派出心腹太監劉應坤、紀用等人前往山海關監軍。

朝中許多大臣極力反對,他們引用唐朝故事,認為內臣監軍弊端太大:「威令出於朝廷,而耳目寄於中貴。畏譏彈者將逢迎以避禍,工煽惑者又將挑激以生情,即內臣不掣而自掣者。」

袁崇煥也反對太監插手軍事事務,他認為:「兵,陰謀而詭道也,從來無數人談兵之理」,軍機大事,呼吸存亡,核心的機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現在一下子來了好幾位監軍的太監,讓人無所適從。

這種反對無法改變成命,袁崇煥終是無奈。

四月,將經略改為督師,由王之臣出任,負責遼東、薊鎮、天津、登萊等處軍務。同月,遼東巡撫袁崇煥在一份疏文中提到自己的設想,就是以山海關、寧遠為靠山,步步為營,逐步恢復國土,「戰則一城援一城,守則一節頂一節,步步活掉,處處堅牢,守關與復地不得分作兩截。」

最早提出這種設想的是孫承宗,袁崇煥在其基礎上,加以因襲和拓展。

朝廷對寧遠大捷敘功封賞,袁崇煥加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照舊巡撫。魏忠賢和太監劉應坤、胡良輔、紀用、陶文等人獲得豐厚的獎賞,朝中的幾位大學士包括已經離職的孫承宗、兵部尚書王永光等人也都得到獎賞。滿桂、趙率教、左輔、朱梅、祖大壽等人也都陞官得賞。

勝利之後,老問題很快出現,就是大臣之間的猜忌與分歧。這種不和諧首先出現在滿桂和趙率教之間。滿、趙二人原本是好朋友,寧遠被包圍時,趙率教率兵駐守在前屯,派了幾員部將率軍增援寧遠,來得又比較慢。滿桂大為不滿,甚至不讓援兵進城,幸虧袁崇煥從中調解。

和許多能臣一樣,袁崇煥的排他性也極強,他首先和大將滿桂生出摩擦,又因為滿桂和督師趙之臣發生矛盾。

(努爾哈赤)

此時,朝廷的態度非常堅決,一切以袁崇煥為重,無法配合他、無法與他順利合作的人,一律撤換。先是讓王之臣和袁崇煥分別負責山海關之內和山海關之外,又把滿桂調回,由趙率教駐守寧遠,統領關內外軍隊。後來乾脆把趙之臣和遼東經略這個職位一塊拿掉,只設一個巡撫。

至此,山海關內外的軍務全部由袁崇煥一個人負責。惟一不同的是,如今他的身邊有了幾位監軍。

大明天啟六年八月,也就是後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努爾哈赤病亡,時年六十八歲。

於左歷史著作:皇帝的家事兒之《該死的親王》 ¥21.80 京東 購買

有記載稱,寧遠大戰時,明軍的西洋大炮擊中了城外的一頂大帳,擊傷後金的大頭目,八旗將士們用紅布包裹著抬走,一邊大哭。《石匱書》中就有類似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裨王。北騎謂出師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

有觀點認為,努爾哈赤就是在寧遠城下被大炮擊傷。不知道這種觀點是否正確,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寧遠之戰的挫敗,既使沒有傷到努爾哈赤的肉體,對他的精神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袁崇煥在一份奏文中就引用遼民的說法:「奴酋恥寧遠之敗,遂蓄慍患疽,死於八月初十日。」

●未完待續

於左 撰 人物誌


推薦閱讀:

崇禎為何非要置袁崇煥於死地?原來他才是加速明朝滅亡的推手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黑袁崇煥、岳飛,吹捧崇禎趙勾甚至秦秦檜?
袁崇煥真死得冤嗎?
文史宴|袁崇煥的圖森破(一)

TAG:抑鬱 | 袁崇煥 | 努爾哈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