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少林禪醫:菱形肌肌群損傷易筋法

我有一個很要好的醫生朋友,原來在基層做婦科大夫,因為不願意值夜班,所以趁著還年輕就又考了一個影像學的研究生,後來分到醫院裡面做B超,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醫院效益好的不得了,一天下來光是操作儀器就累得要吐血,最要命的是後背肩胛骨和脊柱之間有一個部位痛得很難受。中藥、膏藥、中頻等等用了個遍,不見好轉。

那麼這是什麼奇怪的疾病呢?這就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上菱形肌肌筋膜炎」。整多見於天天坐在辦公室里,長期固定姿勢與不當姿勢重複使用,造成的累積性傷痛。它是所有頭頸部肌源性疼痛中最常見的一種,其實菱形肌是相當大的一塊肌肉,伸展於自後腦勺經背部至上腰部的區域,位於斜方肌深面,起始於第6頸椎棘突至第4胸椎棘突,抵止於肩胛骨的脊柱緣。該肌受肩胛背神經支配,收縮時牽拉肩胛骨向脊柱靠攏。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因為肌肉纖維走向的不同,其機能各有特色,十分多樣化。

人類從四肢著地的動物進化成兩腿直立行走,雖然因此提高了視野,並空出兩隻手來使用工具.然而卻也因此付出代價,其中除了大家熟知的腰椎疾息外,頸、肩、上肢的設計也暴露了一項天生的弱點:那就是人類整個上肢的重量,自肩胛經上臂,前臂至手,缺乏骨性關節的直接支撐,得完全仰仗頸肩部肌肉的懸吊,也就是說,頸肩部肌肉的工作量加重,極易因肌力無法負荷而致傷致痛。

上菱形肌上端固接於後腦枕骨及頸椎,往下經過頸部、肩膀,下端則外展固接於鎖骨外端三分之一,因此上菱形肌可以與其它肌肉一起,負責鎖骨、肩胛骨及上肢的懸吊、固定及運動。如果以鎖骨、肩胛骨為固定處,這條肌肉可控制頭頸部的轉動及伸屈,幫助維持頸部的姿勢,所以辦公室工作族群長期習慣於頸部前伸的工作姿勢,正是過度操勞這條肌肉的元兇;相對的。如果以枕骨、頸椎為固定處,這條肌肉可提拉鎖骨、肩胛骨,幫助負荷上臂重量,因此同樣容易因上臂在無依託狀態下長期工作(如辦公室工作族群長期的文書工作或鍵盤操作)或提、拉重物,而引發這條肌肉的肌筋膜炎。

疼痛主要分布在兩個區域:如果是頸部工作姿勢不良.主要疼痛點是在從耳後至後腦勺的區域,往下沿著頸椎兩側延伸,病患常受苦於間歇性、或是突發的頸部僵硬、後腦勺及頸根部疼痛、頭部轉動困難,嚴重時會有暈眩感,疼痛甚至會放射至一側或兩側太陽穴附近,致使病人誤以為是患偏頭痛;另外如果是肇因於上肢過度懸吊(不論是姿態性或荷重過度),主要疼痛點常是在肩膀外上端,介於肩峰與鎖骨之間的區域,病患者常受苦於陣發性的肩膀酸痛、僵硬,睡眠時亦常感翻身不易,嚴重影響生活、睡眠及工作。因常在清晨睡醒時產生,病患者常以為是肇因於睡姿不良,或枕頭支撐不足,其實,此病原因就在於平時的肌肉傷害,因此不論預防或治療都應從平日做起。(見下圖)

這種病發作的原因最主要是不良的身體坐姿。在缺水缺氧的環境中,維持單一姿勢時間過長,尤其是上半身前傾的「含胸」坐姿,這在伏案工作者中最為常見。含胸在醫學上稱為「上交叉綜合征」,實際上屬於一種肌肉不平衡;胸大肌過緊及縮短,相對的肌肉———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則被拉長及軟弱,直接影響脊椎正常生理彎曲,使胸椎向後彎曲更多,這樣很容易造成下背痛。嚴重的還會導致肌肉痙攣,也是菱形肌扭傷的表徵,即一般人所經常感到的背部肌肉痛。您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介於脊椎骨與肩胛骨之間的菱形肌是最容易扭傷的肌肉,也是上半身易向前傾長期累積的結果,嚴重的不僅會導致椎間盤突出,背痛難忍,甚至會壓迫神經,連帶影響到頸痛。長時間重複同一動作,如敲滑鼠、開車打方向盤也會造成同樣的問題。

其次個體生理機能退化也是引發腰酸背疼的一大「殺手」。隨著年齡增加,肌肉韌帶纖維化、鈣化引發了骨質增生,相伴而生的病兆還有退化性關節炎、僵直性關節炎、脊髓管道狹窄、脊椎滑脫、脊柱側彎等。這類情況多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空調也是隱形殺手之一。辦公室、飛機、計程車都是長年使用空調、冷氣的封閉空間,極容易成為寒濕性弊病滋生的溫床。

少林易筋治療法:

拉筋法:

1、交叉雙手,將其抬起使其與肩齊平,將手掌面向你。彎曲膝部,輕輕內收尾椎。深呼吸,在呼氣的時候將雙手外撐,低頭頷胸,將肩胛骨拉開,重複10次。主要用於菱形肌的拉伸。(見下圖)

2、將雙手交叉在一起,背在身後,向前彎曲身體。保持這個姿勢,呼吸5次。(見下圖)

3、將雙手交叉在一起,背在身後,向前挺胸。保持這個姿勢,呼吸5次。(見下圖)

抻筋法:

1、將雙手放在一起,背在身後。如果將雙手交叉在一起感到很困難,可以使用帶子或者毛巾。彎曲雙膝,微微內吸尾椎。不要過分弓背。深呼吸,在呼氣的時候將雙臂向後轉動,並將精力集中在胸肌的拉伸上。保持這個姿勢,重複5次。

2、將雙手高舉在頭部以上,如果有必要,在雙手之間拉一塊毛巾。彎曲膝部,向側邊彎曲身體。將注意力集中在肋間肌和體側。保持這個姿勢,呼吸1次。然後切換至身體另一側,以同樣的方法重複前面的過程5次。

3、菱形肌的功能是使肩胛骨內收和內旋。患者雙手叉腰,做肩胛骨向後合攏動作,檢查時將手指伸入肩胛骨脊柱緣下,可觸及菱形肌收縮。對菱形肌和斜方肌中下束做針對性鍛煉尤為重要。主要的抻筋動作是坐姿划船。端坐於床上或者墊子上,上身保持豎直,緊腰,挺胸,收腹。沉肩,使左右肩胛骨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雙肘緊貼兩肋向後拉動,直至上臂與小臂呈90度停止,如此反覆。每次3組,每組8~12個。

  提醒:做好該動作的關鍵是用力過程中保持腰部緊張狀態,這樣才能讓力量平衡集中於菱形肌上。

4、一隻手伸直,另一隻手扳住其肘關節,向屈曲手方向牽拉,可以明顯感覺到菱形肌受拉。(見下圖)

5、告訴家庭婦女一個解決的方法,就是跪著擦地板,以頭上出微汗為宜,雙腳跪坐,雙手按壓地面,手掌平行向前推,以能維持平衡的距離為宜,定住動作30秒。(見下圖,手注意要平行,而不要分開)

理筋法:

治療原則:舒筋通絡,散瘀止痛。理筋手法操作: 滑按推理舒筋法:病人取俯卧位。術者立於健側,用雙手順菱形肌纖維方向(由內上向外下方)滑動按壓數遍;而後,雙拇指施推理手法數次,以舒順該筋肉組織。(見下圖)

按摩俞穴痛點法:病人取坐位。術者立於後方,用一手固定肩部,另手拇指揉、壓風門、肩中俞、天宗及局部痛點各1分鐘左右,指壓缺盆穴半分鐘,以達到通絡止痛之目的。撫摩按揉背部法:病人取俯卧位。術者立於健側,用雙手大、小魚際部撫摩傷側脊柱與肩胛間區數分鐘;而後,用雙手拇指按揉菱形肌損傷處2分鐘左右,以達到散瘀通絡之目的。按壓痛點頓拉法:病人健側取卧位。術者立其後方,雙拇指呈「八」字形按壓損傷之痛點;助手立於床頭,雙手托握傷肢腕部,先活動肩關節數次。趁其不備,迅速向病人傷側太陽穴方向頓拉一次。注意事項:注意局部保暖,減少肩胛骨外旋活動。
推薦閱讀:

少林脫打八法/史明
少林 | 少林護手鉤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經 非12式易筋經(圖文)
少林 | 正宗少林金剛圈
少林八極拳實戰擒拿技法之背後被抓腋下反擊

TAG: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