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網路倫理建設

推進網路倫理建設作者:李萍 《光明日報》( 2015年12月23日02版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要加強網路倫理、網路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路空間、修復網路生態。」這為我們指出了網路倫理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只有持續加強網路倫理和網路文明建設,才能最大化網路對人類的正麵價值,同時最小化網路對人類的負面作用,最終實現網路空間的持久清朗。

一、網路倫理是什麼

20世紀中葉以來,倫理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新生產生活方式,對既有的倫理規範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倫理學對經典問題的關注度在下降,而不斷出現的新生活空間和新活動方式都迫使倫理學不得不介入其中、作出回答,從而催生了應用倫理學的異軍突起。網路倫理就是其中一個突出代表。

網路倫理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回答人與智能機器(計算機、電腦以及未來的智能生命)的關係中應當如何的問題,這涉及人對自身行為應當如何的考慮,也涉及人對自身有著怎樣的理想寄託的考慮,前者就表達為各種形式的網路倫理規範,後者則是網路倫理德性,換句話說,網路倫理規範解決人在網路世界行為的善和道德價值的問題,網路倫理德性則要解決人在網路世界自我認同的德和人格統一性的問題。完整的網路倫理不僅包括由一系列內涵明確、簡單易行的行為要求組成且具有一定的行為規約性的倫理規範,還要有每個網路使用者對自身內在觀念的反思,激起他們的獨立精神訴求,產生網路倫理德性,才能保證網路倫理進腦、入心、化為行動,成為自覺的自我約束。

網路倫理的內在根據深藏於人的道德需要之中。道德是人的自主意志的體現,每個正常人都有在道德上的需要。人的道德需要其實是人的社會性特徵或者說集體記憶的留存,道德對社會秩序和集團生活的意義被牢固地刻印在人們的心靈上,通過歷史故事、小說、父輩言傳身教等在人的幼年階段就築底生根。各種社會倫理,例如職業倫理、公共生活倫理等之所以能夠發揮作用,正是源於它們有效回應並精緻總結了深藏於人心中的道德需要。網路倫理就是要發掘並提升內在於網民心間的樸素道德需要。要相信,絕大多數網民上網瀏覽網頁、收發郵件都是規規矩矩的,如果他明確知道有什麼規矩的話。網路倫理的任務之一是要在充分了解互聯網特點和網民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簡單易記的網路倫理規範,之後要廣而告之,以看得見的方式知曉每個網民。此外,還應大力提倡網民自髮結成的各種文明監督小組,自主學習和相互糾錯,促進網路倫理意識深入人心。

二、網路倫理的社會功能

任何社會都需要一定的秩序,維持秩序的手段通常包括風俗、輿論、宗教、道德、法律等。在現代世俗化社會,一種值得嚮往的良好秩序主要依靠法律和道德。在法律和道德的關係問題上,法律涉及的主要是涉他行為,它是對社會通行的基本道德價值的堅守。網路治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網路並非法外之地」,網路治理的更高原則是「網路是人們平等分享技術進步和順利獲得社會交往樂趣的空間」,後者就需要引入網路倫理。

網路倫理的一個功能就是調解作用。它通過輿論評價和個人反省自檢,喚起人們主動對照網路倫理規範的要求,確認當下行為的對錯,找出其間的差距。道德調解是一種觀念性的思考和內心世界的返照,它強調的是當事人要嚴於律己,對有爭議的話題或要求,願意與他人理性討論,彼此尊重,用道德理由解釋自己的行為和判斷,與對方尋求共識。在流動化時代和高匿名性的網路空間,道德調解是極具建設性的。

網路倫理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教化規約作用。離開了道德教化,社會就是一盤散沙。中國古代大一統國家之所以能夠維持兩千餘年,靠的就是「綱常名教」這樣的道德教化。西方國家的現代文明秩序也得益於各種社會組織參與其中的廣泛社會教化。在西方,道德教化被包括在社會教化之內,以文化、道德、宗教等古典人文學及其精神來教育、養化國民,都被視為「教化」。其實,人的社會化過程同時就是接受社會教化、以獲得完整人文素養並能夠自如地與同胞共處的過程。我們要充分吸收全部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按照各部類學科的特點加以總結和提升,在網民中推進道德教化。

網路倫理的再一個功能就是激勵引導作用。道德給出了理想性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符合值得追求的善的目標的,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但實際上又沒有做到的,因此,在道德要求面前,我們必須變得謙虛和謹慎,知道自己還要不懈努力。放棄不道德,遠離惡,相對比較容易,但在追求更加道德、至善的路上卻沒有終點,為此不得不付出終身的持續努力。在這樣的無窮無盡的求善過程中,人會逐漸變得內心圓滿,無所外求,因為道德上的日積月累所帶來的心理充實和精神愉悅是任何外在物質都換不來的,一個努力追求道德成長的人,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完人的人,他被崇高的道德理想所激勵引導,他因自身的克己自省也成了其他人效仿、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網路倫理在今天還有一個無法替代的意義,那就是它可以用更加精確、更具有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的行為準則來確立、重建當代中國人的觀念共識和價值認同。網路倫理因其生活化的要求和歷史性的銜接更容易深入人心,網路倫理的普及將有效突破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人為割裂,打破二者的虛假對立。總之,網路倫理褒善抑惡訴諸的是人的理性和良知,讓人生起榮譽感和羞恥心,這是其他任何社會制裁手段所不具備的。可以相信,網路倫理建設將使每個網民受益,通過澄清網路空間,可以增大網民在網路世界馳騁的自由度,落實網民個人信息存取、流動的安全性,最終提高網民因網路帶來的便利、高效而獲得的幸福感。

三、如何開展網路倫理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對網路領域有害信息開展集中清理整治活動,將一些嚴重擾亂網路秩序、造謠中傷的人繩之以法,利用網路違法獲利的行為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垃圾郵件和信息大量減少,淫穢色情信息被及時清理,網路空間變得日漸清朗起來。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更無法持久,一旦管制鬆弛,就可能造成反彈。網民也有內心向善、自主約束的要求,現實世界的道德同樣可以延伸至網路世界,網路倫理應成為網路治理的重要力量。

注重教育、注重道德教育,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優勢所在,要充分挖掘傳統道德的積極內容及教育方法,並對某些具體道德要求結合時代使命做出創造性轉換。例如,按照受教育者的接受水平分出蒙學、小學、大學;依據難易程度分出行為、學文、求道;主張性善論這樣的基本道德教育原理;堅持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實踐;將道德要求分解、融匯到其他各個社會領域和國民的所有人生階段等。

確立和構建網路倫理,也離不開社會力量以各種方式踐行、檢驗和修正。要充分發揮各個主體的作用,特別要為包括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加入網路倫理建設提供更開放的渠道和平台。任何一種站得住腳的道德要求都要有持久和廣泛的日常生活基礎,在無數次試錯後,才能最後得出合理的道德體系。

網路倫理建設還要注重國際合作。各國政府應擱置紛爭,拋棄偏見,採取務實的態度,積極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符合所有國家利益的共贏式合作。各國的政治家們應當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各國知識分子和主流的意見群體都應發揮積極的作用。全球性的網路命運共同體要達成包容彼此的基本共識,在網路使用、信息傳播、新聞報道等方面確立共同信守的底線要求,只有這樣,人類的尊嚴、自由、秩序才能在互聯網世界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推薦閱讀:

黎汝勝:保障房建設是又一次大躍進?
權威有料!關於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設,北京確定這麼干
打造黨內法規研究和制度建設的高端智庫
加強黨規建設 依規管黨治黨
于波:中國基層胸痛中心建設探索中努力前行

TAG:倫理 | 建設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