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崇禎跑馬」錢管窺明末社會生態

明朝末年,朝廷對外要抵抗後金的進攻,對內要鎮壓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急需花錢的地方很多,籌餉卻是非常困難。政府出了一個招,即通過固定在市面上流通的主要貨幣白銀和制錢的比價,使得銅錢的作價大大高於它本身的實際價值,鑄錢成了增加餉源的一個途徑。為了獲取鑄利,天啟、崇禎兩朝都是大量鑄錢。

2001年,在河南西華縣一家廢品收購站里,我曾幸運地一次購得十幾斤明代的銅錢。西華縣歷史上曾是黃泛區,這批錢一個個沾了一身黃泥巴,像泥猴似的。回去後,經我反覆淘洗,從中揀選出一枚好錢。 這枚錢幣正面(圖1)楷書「崇禎通寶」四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順讀,看去和普通「崇禎通寶」錢差異不大。唯一不同的是背面(圖2)穿下鑄一馬形圖案,昂首揚尾,似在奔跑,這即是泉界名氣很大的「崇禎跑馬」。

「崇禎通寶」是明毅宗朱由檢16歲登基後不久就開始鑄造的。崇禎是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在位17年。他從他哥哥、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手上接過的,是一個內憂外患、千瘡百孔、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爛攤子。明朝經過正德、嘉靖、萬曆、天啟四朝,「最高領導人」的胡作非為、不謀正事,嚴重摧毀了大明王朝的精氣神,大家信仰全喪,操守和職業道德也跟著土崩瓦解,社會上充滿了坑蒙拐騙、傷天害理、損公肥私、假公濟私、化公為私、結黨營私。 這麼一個精神狀態卻要應付內外那麼多性命攸關的難題,《明史》說:「明自世宗而後,綱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矣。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崇禎登基後,可以說是一個對當時局勢有著非常清醒認識的皇帝。他勤儉自律、清心寡欲,付出全部的精力試圖挽大廈於將傾,在鑄幣方面也有表現。《續文獻通考》載:「天啟七年十二月,戶工二部進崇禎新錢式,帝令每錢一文重一錢三分,務令寶色精彩,不必刊戶工字樣。」 可惜回天無力,最後鑄行流通的「崇禎通寶」錢,卻是種類繁多,背文繁雜混亂,有記重、記天干、記局、記地、記局兼記值、吉語錢等,舉不勝舉,輕重沒有什麼規律,但給人的總體感覺是沒有宋錢、前期明錢的厚重踏實,反映出崇禎時期財政的拮据和規章制度的混亂。 另外,我從網購渠道收集的眾多「崇禎通寶」錢中,還有一種背文為滿文的(圖3、4)。據說為清兵入關時所鑄,也有人懷疑可能是民間私鑄錢。

崇禎錢珍品不多,跑馬錢算是其中的特色品種。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官家鑄造的錢幣中,鑄有動物圖像的十分少見,當時民間就有關於這枚錢幣的種種趣說。 一種說法是把此錢與推翻明王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聯繫在一起。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破北京,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在太監王承恩伴隨下來到煤山(今景山公園),自縊於一棵大槐樹上。 因李自成號稱「闖王」,闖王的「闖」字是門中一馬字,當時坊間穿鑿附會說「崇禎跑馬」預示著「一馬入門,門下有馬」,滅明朝者必為一名字中帶馬字的人。崇禎制此錢,是預示著要把江山拱手相讓給號稱闖王,名中有馬的李自成。 直到今天,泉界朋友還有人開玩笑,說崇禎皇帝鑄了一個「崇禎跑馬」錢,把自己的江山鑄沒了,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另一種說法,是把「崇禎跑馬」錢和明末另一個重要登場人物聯繫在一起。崇禎自縊於煤山後,福王朱由崧在馬士英等擁戴下繼位於南京,改年號為弘光。朱由崧重用馬士英,任命馬士英為東閣大學士,但馬士英在危機關頭,卻不積極抗清,反而結黨營私,起用閹黨阮大鋮,排斥抗清名將史可法等,專權誤國,最終導致南明小朝廷的垮台。人言「崇禎跑馬」錢意味著「一馬亂天下」,馬士英便是南明滅亡的罪魁禍首。 明末天下大亂,人民怨聲載道,當出現異樣的錢幣在市面流通時,就會有人借題發揮,把「崇禎通寶」錢上的「馬」與明末清初的兩大政治事件巧妙地聯繫起來,並加以渲染,於是乎就有了這樣的政治性民謠。從中也可窺見百姓的想像力是多麼的豐富。

說明來源:收藏快報,作者:王貞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明末
明末幾事之心得丨十年一夢
如何看待統治階級民族所屬對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影響?
朱棣搶侄子皇位後限制藩王,誰料明末不是王的宗室都來搶皇位
明末流傳著什麼樣的讖語?李自成和張獻忠政權都起名叫大順!

TAG:社會 | 生態 | 明末 | 崇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