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崔玉濤:警惕三個兒童醫療誤區

這條音頻說的是,崔玉濤對兒童醫療誤區的解讀,以及他對2017年的展望。

崔玉濤是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也是崔玉濤育學園的創始人兼董事長,應得到知識新聞工作室的邀請,他為我們獨家提供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一位兒科醫生,在2017年初想說的話》,下面我們就把他的總結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做兒科醫生,到2016年已經整整30年了。大家最近都在說醫療行業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行業,就是醫生幾乎掌握了全部的信息,比如醫療的知識、經驗等等,但患者對這些幾乎都一無所知。所以,我從15年前起,就利用各種業餘時間來做兒童健康知識的科普工作。開始是用傳統的方式,在雜誌上開專欄,到各個城市做講座;後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的科普效率也越來越高,可以在新浪微博上解答用戶問題,2015年又和團隊一起做了「育學園」App。

但是我發現,其實家長們對這些信息的了解,只是從一無所知逐漸進步到了一知半解。很多家長對醫療與兒童健康,還有許多的誤區。

首先,最大的誤區就是,很多家長會把某個醫學的結論當成100%的真理。其實,醫學結合了自然科學、哲學、社會學、法學、藝術等多個領域。從醫學目前發展的階段來看,我們對疾病、對人體還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因此醫學是從0%到100%之間找可能性。如果把它當成真理,就會遇到很多問題,也是現在醫學和醫生受到大家質疑的一個根本原因。

第二個誤區是,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家長會把自己作為主體。家長會把自己思考事情的角度和對世界的認知,強加在孩子身上。比如,按照成年人的健康飲食標準,覺得孩子應該少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菜;如果孩子手腳冰涼一定是穿少了;當孩子第一次撒謊,或者拿了幼兒園的東西時,會認為孩子「學壞了」等等。其實,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和家長的認知非常不同,我們理解和教育孩子的基礎,是把他作為主體,而不是我們自己。

第三個誤區是,在孩子和這個世界之間,家長會營造一個適應孩子的世界,而不是讓孩子去適應世界。比如為了讓孩子睡得踏實,白天把窗帘拉得死死的,家裡面不許有任何聲響,這反而可能造成孩子睡眠的晝夜顛倒。再比如,家長因為怕飯涼了,孩子吃了對胃不好,就把飯菜熱在鍋里一點點拿出來吃。這樣的孩子到了幼兒園,沒有人能這麼照顧他,他一定會遇到生活上的問題。因為他還沒學會如何去適應這個世界。

這三個誤區,是我在兒童健康科普工作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所以,儘管我已經做了這麼長時間的科普,我仍然覺得這個工作任重而道遠。

然後來說說,在2017年,我打算繼續沿著我的理想做什麼。具體有3件事。

第一件我非常想做的事情,是促進兒科常見病精準診斷的研究與推進。醫生現在做出的很多診斷,都是根據醫生本人的專業經驗積累,或者根據某些已經被驗證,有一定比例正確的結論得出的。比如,如果你得了感冒,現在的診斷結果,只能告訴你是病毒引起的還是細菌引起的,如果是細菌引起的,就給你開那種能抵抗大部分細菌的抗生素。但理想的情況是,醫生能夠通過簡單便捷的檢測,確定是哪種細菌引發的感冒,然後開出最適合這種細菌的處方。

而在兒科的患者中,大多數患的都是感冒發燒、腹瀉、濕疹等常見病,而且孩子不能說,或者說不清楚哪裡不舒服、怎麼不舒服。所以,在兒科領域,如果能實現常見病的精準診斷,是對所有孩子和家長的福音。我希望能和基因檢測公司等合作夥伴攜手,共同發展兒科常見病的精準診斷。

第二,《黃帝內經》有句古語,叫做「上醫治未病」,這也一直是我從醫的理想。我認為:「一個仁愛的醫者,他最成功的不是治癒少數人的疾病,而是讓更多的人保持健康。」所以我一直在做的,就是兒童健康管理的科普工作。如果能有更多的家長,以更加科學的方式養育自己的孩子,那就能減少很多孩子患病的可能。

第三,以「育學園」App為核心,建立育兒社群,使兒童健康科普的效率不斷增加。我相信,有醫生參與的育兒社群,能夠在家長育兒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年多來我們一直在實踐這樣的模式,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新的一年我們會以一種更加創新的方式來繼續推進育兒社群的發展。

以上就是崔玉濤對兒童醫療誤區的解讀,以及他對2017年的展望,供你參考。

特約撰稿:崔玉濤講述:傑克糖

推薦閱讀:

女人不懂得這3點,那麼你的婚姻就會有點危險,甚至你很難得到男人的愛,所以來自我檢驗下吧
【不二意圖】得到的東西越容易,就越不懂得珍惜。
在性上得到滿足的人,愛更濃
如果一直想見誰,遲早肯定見得到
為什麼RICHARD MILLE貴的要死,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

TAG:兒童 | 醫療 | 誤區 | 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