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行、空性

修行、空性本文搜集於慧律法師文章修行:修行在於降服我們的心,故發我們內在的清凈智慧。自卑、驕傲、有修行、沒修行都是知見立知,全世界的眾生都是活在這個強烈的業力的執著的意識形態當中,假如你能夠斷除憎恨、埋怨以及喜愛嗜好,內心達到無分別的境界,皆的成就佛道。大乘佛法就是講一心,心煩惱的人講起話來就是抱怨,心清凈的人他就會感恩,如果你心清凈的時候,你不管看到很不如意、很不如法的東西都如如不動,那麼這個境界完全對你沒有作用。你了悟緣起法,是顆粒微塵所構成,本來就是空無自性,見緣起就見佛陀的真理,隨手拿來的一個東西都不貪愛,修行人見一切的天地萬物,知道無一物,如夢幻泡影,一點都不貪著,這個人就見道,看到一切相總是虛妄不實的,不過我們還是要過緣起法,雖然緣起法是假象,我們也不能壞這個假象,因緣果、體相用、事跟理無非都是畢竟空,但畢竟空當中,可以現因緣果、體相用、事跟理。萬法都是心的影像,我們看到一件事情,影現在我們的意識當中就像攝影機攝影,這一張相片印在心,世尊說:那只是相,要放下,看到花映在心,知道這個花是緣起的假象,到這個程度就行,到這個程度叫第一念,當下放下,佛學佛法要真正下功夫剷出執著煩惱、分別、假象的顛倒,才有辦法進入佛的領域,萬法唯心現量,無有增減,因為眾生妄執,動念變成增減,其實增減還是心,要好好的體會,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的清凈心,令心無所增減。 修行的要道是守本真心,令心無所增減是真修行人,一起見就落入魔窟,見就是一定加上一個觀念,這一個觀念就卡死了,內心存在違的觀念,就會起嗔恨心,順就會貪,相爭,是內在心裡不平衡,內心夾雜違順相爭與道相違的,兩種觀念這個和諧統一的本性就會分裂,開悟見性離對立。萬法皆是敗壞之相,沒有永恆,可是離開這個剎那生滅無常的敗壞相,你又求不到永恆,放下那一念就是永恆,離開生滅找不到不生不滅。大徹大悟悟到身心世界不可得,不要以為修行是修出什麼東西,修不出來的,悟萬法無所得就是開悟的人,開悟只有一個「無」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能修善內心不著於修善身體力行,三輪體空的空性不能忘記一切的事相的善法,這就是佛法講的理事圓融,佛看到善不住善,看到惡不住惡,不落善惡大小,說修學聖道是凡夫,聖不可得,聖當體即空,不可得就是聖,,學道的人學一切法不受,善惡不落影像,修忍辱的人可以感化一切眾生。信仰是理智的延續,一定要多聽、多聞真理不怕比較,徹底剷除知見不留一法,念佛降伏其心、斷煩惱這一句就是金剛佛號。懂得了理沒有用,不借著種種的手段,去行善、去對治,定早晚課、拜佛,雖然它是個假象,可以慢慢的入道,真修行人從控制情緒做起,無論如何要保持微笑,有禮貌、不狂妄、不驕傲、懂的謙虛。當你碰到煩惱的事情,告訴自己賺錢的時間到了,這是好事不是壞事。大家都順從你,你那裡來修功德呢?要有幾個扮演反叛的腳色,叛逆、背叛你、侮辱你、忤逆你。你的修行一天天一直進步了,你才懂得修行定有多重要。平常我們就是人家說一句就反駁過去了,定不下來,這個就表示這個人的般若智慧不通達,定是一種心靈重複訓練的大工程。修行不是一種形式,而是要以放下不執著的角度來實行,真的行善是犧牲而不是獲得,是奉獻而不是佔有,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慾望,慾望可以是推動你向上的力量,也是可以主宰你墮落的源頭。佛法就是現前一念,真正發菩提心,就知道要來服務眾生、利益眾生,一個修行人朝夕都以眾生為念,想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自己的煩惱也會比較少。想要明心見性就是放下,不管什麼宗動一個念頭知見違佛的本意,我們能夠離開執著的念頭,存在的這個智慧,它是象虛空一樣,虛空是無相的,學佛要愈學胸量愈大,愈能包容、寬恕你就愈接近道,如果一個人仍然著於物質的世間,緣起的假象,這個人離道太遠,萬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所住。 修行人應當正智,用正確的智慧勾住你的妄念,如果你一念散掉馬上又迴光返照,一念在散掉,馬上又迴光返照,如此就有消息了,你觀照久了,功夫就顯現出來。根本就沒有能所,天地萬物都是心的問題,久習成熟其心,得住於無相真如,因為心安住在這個無相的真如的自性三昧裡面漸漸猛利,般若的智慧就顯現出來眾生不解修道,清凈自性無來無去、無垢無凈怎麼修,悟了就得嗎,修是斷習氣,方便說是修,清凈本性盡虛空遍法界,若一念不覺、迷則稱意識,就生理學角度而言,意識接近吾人所謂精神系統,所謂印象是心裏面記憶的影子,這影子會擾亂心性,時常回憶著它,會令我們迷茫,看一件事情,聽一件事情,音聲動用到執著的心,這個就是妄心叫做意識心。見性,見一切善惡統統不著,聞性;聞一切聲音毀謗讚歎都知道塵自生滅,自性不動,嘗性:舌頭嘗好吃的千萬不要執著。不生不滅的根性,就是眼見一切色就知道色就是空,了悟萬法皆是敗壞之相,見一切相總知道萬法都是無常,盡皆不可得決定放下,(度眾生也是)度如夢幻泡影的眾生,做如夢幻泡影的佛事,本不存在,可是還是要這樣做,因果很清楚,論事相必須論因果,論理體就必須論無生。妄想意識心,離塵無自性,它儘是依他起,依他起是借著塵的相而引發內在的識心分別,所以離塵它空無自性,看到善惡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善引起的動念這一顆是意識心,不思善、不思惡,是為上座本來的面目,真心是無念、無相、無住,外在的聲音不是動就是靜佛教列為塵。 不起心不動念並不是枯木禪,本心本來無有心無有念、無有種種相、無有種種念頭,知道自己的本心還只是不隨自己的意志一切法相、一切的山河大地的任何東西去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染著,隨時見聞覺知而不染著於見聞覺知,不是不去聽、不去看、不去想而是不染著所看、所聽、所想的東西,不執著這一切,不被這一切扭轉。菩薩的心是無所住的,跟凡夫在一起,凡夫看不出來,隨緣應物,內心無所住。降服心中的貪念,就會去掉「我執」沒有了我執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聰明的人從別人的錯誤當中來警醒自己,愚痴的人拿別人的優點來批評別人。空性:所謂生命活對了,就是覺悟的生命,了悟整個生命徹底究竟的實相,叫生命活對了清凈的自性,清凈本然。了無一物,六祖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尊在《金剛經》裡面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不是?禪宗裡面講:一等是學,直須無學。什麼是佛法?就是空,沒得討論,連轉圜、討論的空間都不行!世尊說:萬法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什麼事情只能說一說,究竟本體,追究到最究竟處,沒有任何東西,一物也無!說法者無法可說;求法者無法可求;聞法者無法可聞,究竟菩提就是究竟空。縱貫三際,過去、現在、未來,統統不可得。橫遍十方,十方同一個緣起,法界就是緣起,緣起就是空。所以,世尊講:緣起如幻,統三藏十二部經典,這一句話全部包括在內。緣起如幻,你看到了一切相,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因為它是緣起的東西,這個統統會敗壞的,可是,不能壞緣起。是不是?這個就是花,就是無常、就是空,這是緣起,這個就是花,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有。法無定法。這個法無定法,還可以用在世間,如果用在世間,會用也不得了!黃檗斷際禪師講了一句很了不起的話,說:學道人萬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所住。哎呀!真是一針見血啊!學道人,你一個真正修行人,萬法總不用學,學來學去,沒什麼好學,學什麼?但學無所住。真了不起!一針見血,就是學這一句無所住。正因為眾生著相著得太嚴重,所以,須要佛、祖師大德,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這個無所住,就掌握了生命的修行關鍵。這一句無所住就是放下,放下是能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你想要過著幸福的日子嗎?就是放下。你說簡單嗎?大悟的人很簡單,就放下了;沒有悟就很難,這個放下,像要他的命一樣的!所以,當我們今天......我告訴你:你今天聽經聞法,聽到了放下,這觀念這麼好,我告訴你一句良心話:十年後,你還是放不下,十年!再加二十年都不一定;三十年,很難說,這個就是功夫,對空義的思想不了解,就是一直想讓它空,卻不知道本來就空,法性本來就空,不須你頭上安頭,放下它就是體悟到萬法本來就空,放得很自然,不是勉強放下,體悟到眾相本空叫做無生法忍,心中就沒有忍辱這種委屈感,不須忍自然就忍得住,因為本來就空了。如果我們念念銷歸自性,知道識心分別不可得,當下就是空性,我離開這個識心分別,另外去找一個本性,那就完了,只要體會到識心分別空無自性,當體就是空,就是本性,本性不能離開當處的,空是透視相的不實在性,透視相的沒有永恆性,透視相的無常性,就是透視相的剎那變化性。不可思議的如來境界,法無定法,不存在究竟一切法的極則,不存在一定的軌則,唯有空性實實在在存在,到達最究竟最徹底法的極則的時候,一切分別思維全部沒有,也沒有所謂的真理,也沒有所謂的法,也沒有一定的標準,這是契入本心的時候。因結合種種緣變成種種果、果報,可是因緣果空無自性,不見一物名為見道。空不是斷滅,空是指徹底的摧毀對相上的執著,不是沒有相,相一樣存在,不需要摧毀這個相,但斷其見,只要不要在清凈心裏面安立知見,我們就見性。因此,因空、緣空、果空,因、緣、果清清楚楚。
推薦閱讀:

我師父說丨佛陀想給眾生的,是無限的自由
修行是隨性還是克制?
南傳是否認同山河大地是如來?
一位道友的修行之路
禪宗頓悟法門是如何修行的?

TAG:修行 | 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