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舊體新詩」

四論「舊體新詩」

作者:朱晨 來源:友情提供 點擊: 591 更新:2007-5-16 6:12:22

 

突破「聲障」,最廣泛普及中華傳統詩詞,開創現代中國全民皆詩和諧盛世——四論「舊體新詩」

一  關於「舊體新詩」,我前已相繼寫了三篇「詩論」文章:《試論「舊體新詩」》、《再論「舊體新詩」》和《為中華詩詞在現代的大普及、大繁榮、大發展——三論「舊體新詩」》,現這是第四篇,其中第一篇全文刊載於《中華詩詞學會通訊》2006年第2期。

  綜合前三篇文章之精要,所謂「舊體新詩」,其格式就是:一、完全按照格律詩詞曲的句式,二、只要求有節奏和大體押韻,韻部按現代普通話新韻,可平可仄並可平仄混押和近押, 三、對仗自由,四、選詞定字只注重情意的表達,而不受平仄、粘對、拗救等等嚴格聲律的束縛,五、同樣要注意凝練、含蓄和有詩意(特別是同樣要注意用形象思維)。「舊體新詩」的涵義並包括楹聯在內,可相應稱之為「舊體新聯」。 其主要格式是:上下聯只注重詞對、句對、意對和韻腳上仄下平,而不講平仄、聲對和其它格律規則(有關要求民間甚至更寬)。在中國近、現代,這類詩(特別是其中的律詩句式)和楹聯在社會上的長期大量存在、廣泛流行並經久不衰,且深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和喜寫樂用,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詩界現在的實際情況,應是舊體詩(現稱「中華詩詞」)、自由新體詩和「舊體新詩」三類詩並存的「一國三詩」,而並非只是前兩類詩共存的「一國兩詩」。這是不容忽視也忽視不了的客觀存在,我並且認為是時代和社會發展之必然。這種「舊體新詩」確有其獨特的寫作規範、特色和優勢,從而在詩詞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完全可以認為它是中國當今詩界隊伍浩蕩的「第三方面軍」。我堅定認為,社會有關方面如能很好認同上述這些,同等對待「一國三詩」,並正確處理「三詩」關係尤舊體詩與「舊體新詩」的關係,相互配合協調發展,將會大大促進中國詩歌在現代的普及和繁榮,也只會有利於中華詩詞在現代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並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特殊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我始終鍥而不捨竭力為之呼籲!

二  中國是一個詩歌泱泱大國,詩歌在中華幾千年文明史的發展長河中,曾經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唐朝是詩歌發展的空前全盛朝代,唐詩的輝煌,對唐朝的社會文化和人們精神思想產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並與唐朝的全面繁榮昌盛有著極重要的關係。唐詩的巨大影響,還一直延續到以後各個歷史朝代。時至今日,幼兒的文化啟蒙,還常自教吟和背誦唐詩開始,由此還可顯見唐詩對後代影響之深遠。

  在唐代,唐詩盛行,唐代及唐代以後並且直至如今,在社會上還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吟)詩也會吟。」到宋代,又宋詞興起,尤柳永廣開慢詞之後,「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又宋詞盛行。再到元代,又元曲興起,由於元曲俚趣、俚俗和更貼近社會,更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和傳播,又元曲盛行。偉大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自由新體詩異軍突起,並空前繁榮。上世紀七十年代(1976年)出現的「四·五」天安門詩歌運動,可說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由此可見,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不論是唐朝還是上下其它各個朝代,詩詞和詩歌的巨大洪流,一直是在波瀾壯闊甚至是怒濤洶湧向前推進著,並對社會文化和人們精神思想、對社會繁榮和時代進步,產生著極為深刻和無可估量的影響和作用。

  我們現在的提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者,「口」加「禾」,即人人有飯吃、有衣穿,「五穀豐登,豐衣足食」;「諧」者,「皆」加「言」,即人人都可發表言論、暢所欲言,「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其實,這只是將「和諧」二字分開就字面通俗拆字釋義而已,「和諧」本是一個整體概念,有很豐富、很深刻的文化、哲學、道德和思想內涵。關於「言」,重要的是還要注意其品位。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學詩無以言。」對此我的理解是,「學詩」與言的品位有著重要關係。「學詩」,我深感確能提高人的品位,「腹有詩書氣自華」,自然也就提高言的品位,從而也就提高行的品位,這正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非常需要的。這尤其是在當今世風之下,亟需「學詩」在全社會推廣,並蔚然成風,以高尚、高雅、高品位、高情操、高風範、高氣節等等來逐步化去和取代愚昧、淺薄、庸俗、低級、空虛、冷漠、浮躁、虛假、不講誠信、急功近利、極端自私、毫無公德、無情無義、扭曲變態、貪婪殘忍、物慾惡性膨脹、、自律和靈魂完全喪失、良心、良知和人性泯滅等等等等尤道德和精神上的種種社會不良風氣和醜陋、醜惡時痹。

  說到「學詩」,在古代,當然毫無疑問是學古詩,但內容也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增新和擴展。現代所稱「古詩」,主要是指包括古風和格律詩詞曲在內的舊體詩。中華舊體詩尤格律詩詞曲,由於其最凝練、最含蓄、最有節律、最講聲韻和最富詩意,高度達到「結構美」、「詞語美」、「情意美」和「聲韻美」四者的最完美統一,我認為這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也是最美的詩——唯漢文字和漢文學所獨有的最美的詩。所以在中華漫長的文明發展史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對社會文化、進步和人們精神、思想一直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和無比巨大的作用。直至如今,幼童的文化啟蒙詩可說幾無例外都是舊體詩尤唐詩。但我們又注意到,幼童最易接受和背誦這種詩,主要是由其凝練、節奏和押韻三項特性所決定,而社會上尤民間長期來廣為流行的「通俗舊體詩」,亦即我謂之的「舊體新詩」,正是由這三項特性所決定,其與舊體詩的主要差別只是不講平仄而已。作為「陽春白雪」的舊體詩,主要是在文人中推行,而作為「下里巴人」的「通俗舊體詩」即「舊體新詩」,則廣泛在社會上尤民間流行,二者並有著密切的關係,又都有著各自廣泛的群眾基礎。「舊體新詩」確是同樣完全可達到「結構美」、「詞語美」、「情意美」、並有一定的「聲韻美」。 因此我將舊體詩和「舊體新詩」二者都歸屬於「中華傳統詩詞」(主要還是指舊體詩,但包括「舊體新詩」)、並以此區別與之有著根本性許多不同、而非中華傳統的自由新體詩。我認為,在現代,「學詩」,主要是學中華傳統詩詞,當然也包括意、韻俱佳、特別是為民眾所喜愛、能廣為傳誦的自由新體詩。

  人們早就注意到,舊體詩尤格律詩詞曲嚴格的聲律規定,一方面賦予詩最能發揚漢字特點的聲韻美,但另一方面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廣大民眾中的普及,這是毋庸諱言的。就中華詩詞學會而言,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成績顯著,至今全國已擁有會員一萬以上,並早就創立了自己的國家級刊物《中華詩詞》等,可以經常創作和定期發表舊體詩作並開展詩論,可謂盛況空前。然而這一萬多會員比之全國13億人口,卻是一個極小的數,即約為十萬分之一,即使再加上地方各級詩詞學會和地方詩詞刊物所涉及的,這個數字也不會有數量級的突破。也就是說,社會的現實狀況是,只佔全國人口極少數的專家、行家和深入詩詞愛好者在創作和發表舊體詩,而全國廣大民眾所一直大量寫作的卻是我謂之的「舊體新詩」,並且從來得不到認可,更無處可以發表。真是,專業與民間,「高塔」內外,完全是兩個天地,境況確有著天壤之別。由此可見,中華傳統詩詞要在全國範圍和廣大民眾中廣泛普及,還差之甚遠。

  我們的現實目標既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歷代社會詩詞的普及和繁榮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尤唐朝唐詩輝煌對社會文化和人們精神思想以及對整個社會繁榮昌盛的巨大影響,這方面極其珍貴的歷史經驗,非常值得借鑒。因此我認為,在全國範圍、在廣大民眾中廣泛普及中華傳統詩詞,在明確倡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同時又在世風存在這樣那樣眾多問題有悖於「和諧」甚至明顯是與「和諧」背道而馳的今天,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和迫切,並且任重而道遠。

  要在全國範圍和廣大民眾中最廣泛普及中華傳統詩詞,我認為非「舊體新詩」莫屬。這關鍵是在於;舊體詩與「舊體新詩」的主要差別是,舊體詩講平仄,受嚴格的聲律束縛,至今還只能停留在佔全國人口極少數的專家、行家和深入詩詞愛好者之中;而「舊體新詩」不講平仄,不受嚴格的聲律束縛,其它方面又與舊體詩大同小異,因而深受廣大民眾喜愛並極易掌握和運用,還便於進而向舊體詩邁進。所以我明確認為,舊體詩與「舊體新詩」二者同屬於中華傳統詩詞,不僅如此,「舊體新詩」還完全可看作是舊體詩的「初級階段」。因此,為最廣泛普及中華傳統詩詞,「舊體新詩」必將能起到舊體詩實際無法起到的作用。

  事實上,中國歷代社會,在文人專註創作嚴格聲律的舊體詩的同時,社會上的廣大民眾可說一直是在大量寫作著不講平仄、不嚴格聲律的 「通俗舊體詩」 、亦即我現謂之的「舊體新詩」,這在近、現代尤為普遍。遠的且不說,就說上世紀七十年代(1976年)「四·五」 事件中大量湧現並在後來的《天安門詩鈔》等書中基本都被錄進的詩作,其中的舊體詩部分,可說相當大數並非是嚴格的舊體詩,而只能算是我謂之的「舊體新詩」。限於篇幅,這裡僅舉當時影響最大、最負盛名、從而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詩以為例:

欲悲鬧鬼叫,我哭豺狼笑。       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這首詩與舊體詩平仄明顯不符,而且押的是仄聲韻,顯然不是律詩,也不能算是古風,而只能歸屬於「舊體新詩」。另外,再舉最近轟動全國的「現代最新文字獄」之「彭水詩案」中受害當事人秦中飛所作的那首《沁園春·彭水》詞為例:

  馬兒跑遠,偉哥滋陰,華仔膿包。看今日彭水,滿眼瘴氣,官民衝突,不可開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屍,競向百姓放空炮。更那堪,痛移民難移,徒增煩惱。  官場月黑風高,抓人權財權有絕招。嘆白雲中學,,空中樓閣,生源痛失,老師外跑。虎口賓館,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橋。俱往矣,當痛定思痛,不要騷搞!  這首詞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對這首詞的詞語特點、文學水平和藝術價值暫且不論,非常明顯它是套用《沁園春》詞牌的不嚴格舊體詞,也只能算是「舊體新詩」。以上只是作為典型而略舉眾所周知頗有影響的兩首:一首詩、一首詞,像這樣的「舊體新詩」,在社會上,在民間,可說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真是舉不勝舉、舉不勝舉!

  我們從以上舉出的兩首詩詞還可看出,在現代,由於新辭彙尤其是口語詞和多字多音複合詞以及國內非漢和外來翻譯詞(或純外文詞)的大量出現,這些詞在進入詩詞時是無法變更和調整詞中的字及其發音的,這就很難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詩詞的平仄要求,從而也就難於寫成嚴格聲律的舊體詩,或許還只能寫成「舊體新詩」。由於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這樣的情況在現代可說只會越來越普遍。

  其實,由於舊體詩的格律尤聲律規定極為嚴整,但進入詩詞的每字每詞又各有其自身固有的聲韻,因而創作舊體詩時選詞定字一般就很難做到意、聲兩全、詞、韻雙美,真正一字不差絕對嚴格符合格律尤聲律規定的舊體詩詞作品可說歷來並不多見,即使是歷代大家名作。名家高手與普通詩家的差別明顯在於:名家高手操縱辭彙常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能盡少違律還能寫好詩作,即使違律也常被譽為「破格」反得到讚美(話要說回來,即使是大家,創作舊體詩為得佳作,也常要絞盡腦汁,費煞苦心,有道是,「求穩一個字,捻斷幾莖須」,「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而普通詩家選擇辭彙則常是生澀拙劣,舉步維艱,較多違律還寫不好詩作,就常被「格殺勿論」。由此可知,即使同樣都稱是舊體詩,顯然也會情況各異,對格律尤平仄即聲律,有很好符合,有較好符合,有基本符合,有基本不符合,「舊體新詩」則完全不講符合。因此,舊體詩與「舊體新詩」之間也並無絕對的分界線,二者完全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協調發展。這猶如繁體漢字與簡化漢字、傳統京劇與現代京劇一樣。特別是,簡化字之於繁體字,顯然有利有弊,但畢竟利多弊少,更適合現代,尤更能為廣大民眾所掌握和使用,並也絲毫不妨礙繁體字在必要時的繼續或同時使用。我看「舊體新詩」 之於舊體詩,有關情況和道理,同樣也是如此。總之,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文字和京劇等要改革,詩詞同樣也要改革,都要與時俱進。

  我本是一名力學工作者,又一生酷愛中華傳統詩詞,並非常關注其在現時代的命運和發展。我堅持認為,中華傳統詩詞必須向最廣大民眾普及,必須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這兩條應是硬道理。這裡,我還特意把「舊體新詩」不受嚴格聲律束縛這點,仿用空氣動力學中「突破音障」這一專業術語,稱之為「突破『聲障』」。現代航空由於突破音障,使飛機的航速由亞音速普遍提高到超音速,迎來了嶄新的航空工業超音速時代。「舊體新詩」由於突破「聲障」,就可使舊體詩在社會上的接觸面從只佔人口極少數的專家、行家和深入詩詞愛好者大大擴展到最廣大的人民大眾,從而必將迎來中華傳統詩詞大普及、大繁榮和大發展的空前嶄新時代,並開創現代中國全民皆詩和諧盛世!

四     作為本文結束,我特地用我最新刻意寫出的兩首「舊體新詩」(一首詩、一首詞),來全面實地反映「舊體新詩」獨特的寫作規範、特色和優勢,從而清晰表明它在詩詞領域確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這兩首詩詞是:  (1) 陰陽聯網——信息時代狂想曲 (套改蘇軾《江城子》悼亡詞)陰陽相隔兩茫茫,總思量,實難忘。兩重世界,無法話凄涼。縱有千言與萬語,互不通,徒悲傷……夜來幻夢忽異想:恰現代,電訊強,音頻視頻,神奇通陰陽;自此兩界再無隔,常相約,互聯網!

(2) 讀詩感懷(仿「七律」詩)

詩動天地泣鬼神,中華詩壇名家多。李杜名篇萬代傳,蘇辛豪詞壯山河。唐詩宋詞並元曲,鼎立詩峰耀千秋。孔聖「不詩無以言」,而今世風又若何?!

  為主張和呼籲「舊體新詩」作「先鋒」(「主帥」舊體詩在後)來最廣泛普及中華傳統詩詞,以促進中國詩歌在現代的大普及、大繁榮和大發展,從而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特殊重要作用,我是矢志不移,不遺餘力,硬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更加發揚的今天,亟望更有報刊能廣開生面充分發表不同觀點又各有新意的文章。本文的論點和論述(綜合了我有關「舊體新詩」的最重要觀點)以及兩首「舊體新詩」拙作,非常歡迎廣大詩詞愛好者特別是專家、行家對之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

請你走進新詩的世界(唐玲娟)
自由詩與中國新詩
中國新詩理論中的「形象之爭」:美學、政治、形而上學 - 學術中華

TAG:新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