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基於教育兩大基本屬性的教育正義

2017年02月24日 朱傳世 《北京教育》雜誌

  作者簡介:朱傳世,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課程中心課程室主任,北京市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國培專家,教育部、北京市多個項目評審、培訓專家。研究涉獵課程教材教法、語文教育、國學教育、中高考、學習性評價、專題教育等方面。組織、參與了從「九五」到「十二五」的多項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十多項成果分獲國家、省級一等獎;發表文章、論文百餘篇,主編、獨著、參編教材、著作百餘部。

  教育有兩大基本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這是由人的存在屬性決定的,它是教育的一體兩翼。然而,我們卻在這兩種屬性之間架設了一座單向度的渡橋。結果是,兒童的教育辦成了兒童過早過快脫離自然、跑步進入社會的教育。現今出現的兒童「社會化過度」「早慧早泯」等問題就是典型的後遺症,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違背了教育正義。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引導並實現人的自由發展是基本的教育正義。「自然」是內在於人的,「社會」是外在於人的,兩者是互動關係,構成互補價值。如果教育的過程和結果讓「自然」跑出了兒童的內在尺度,讓「不良的社會習俗」來補位,鳩佔鵲巢,這便是兒童的異化,也是教育的異化。可嘆的是,這樣的異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教育領域蔓延。

  大自然是教育的母體。無論是教育對象還是一切教育資源的本源都是大自然。人類及個體對自然都有先天的依賴特性,本身也構成了不可分離的、最綿長的依附關係。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科技的日新月異,依賴變成了掠奪,人和自然沒有了內心的相互關照,而依附關係越來越微弱、短暫,隨之而來的是情感的淡化、硬化。

  為此,教育要拋出熱愛之吻,將兒童教育拉回到正確的軌道和合理的關係層面,軟化與自然的僵硬關係。教育要向兒童敞開自然教育的大門,提供陽光、空氣和水等必要條件,其他的則由兒童發現和創造,從中獲得豐沛的生命底色,包括對萬事萬物的超敏性、健康的體魄和不可動搖的善念,而外在於兒童本體運動的系統知識和社會世俗系統不能過早地介入兒童教育及其課程。現在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搶跑教育」其實早已經輸掉了,它用各種知識模塊將孩子所有的時間與空間填滿,它用成人的「世俗金律」教導兒童,結果必然輸掉一個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也必然輸掉人性的善性。它是一個「惡」的起點!這就需要重構基於自然教育的課程,讓兒童從封閉的時空中解放出來,投身於體驗、運動、歌舞、遊戲、實踐以及其他形式的自然觀察與自然表達,重提與自然的嫡親關係,加深兒童對自然的依戀感。

  如果說教育持續帶領兒童疏遠自然是一個不良開端的話,那麼,現在兒童被人類自身創造的文明程序所完全啟動,而且類似「自啟動」,則是一個糟糕的過程。兒童置身於多元的文化、現代化的速度和後現代的瑣碎中,被各種意識、理論、思想、精神包圍、誘惑、拉扯、羈絆,生命內在發展方向出現了歧途,兒童變成了焦慮的兒童、不歸的兒童。這也就是說,時代所產生的社會教育力量沒有引導兒童走向獨立與自由,反而下墜到外在的物慾與世俗的需求所設定的供求泥沼中。消費社會強大的離心率就是明證。古語有「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說法,今天精明的商家利用「難養」製造了無限奪人眼球的商機,也把婦女和兒童的心思偷偷地「拐」走了,拐向了奢侈生活,包括對高端物質的追求和低俗娛樂的崇拜。這樣的兒童將以怎樣的面貌、心態、價值邁入成年人行列,我不敢想像,但可以肯定,「安貧樂道」的顏回怕是越發稀少了。與此同時,國家之間、民族之間、政黨之間、集團之間、家族之間,為了各自利益,攻伐、爭鬥,錙銖必較,譜寫了一部生動的直觀教育的歷史,讓全世界的人都看清了「功利」二字,於是,人類變成了功利的人類、相互搶奪生存和生活資源的人類。這些,兒童都即將或已經習得,進而內化,最終佔據「自然」賦予他們的天生的內在尺度。

  為此,我們不必悲傷,但教育者卻要站出來阻止,至少教育要為人們尋找多面鏡像:第一面鏡子便是自然鏡像。通過鏡像,我們尋找物理和隱喻,重新獲得對自然的敏感本能,提升對自然母體的關懷程度,充沛教育的本源性思考。第二面鏡子是人性鏡像。透過鏡像,我們尋找人性解放的輝光,重振曾經為烏托邦、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等人類美好生活而奮鬥的人們的舊業,回到「人是自然的風景」維度來思考人的過往與未來,確定當下的教育正義點。第三面鏡子是生命鏡像。洞察鏡像,我們尋找生命的能指和所指,停止或減緩類似自動化的程序,尋找更好地活著的方式、人與人連接的方式,重新認識和解構民族、國家、政黨等組織及其關係,得出現有文明條件下怎樣活著更有意義的教育判斷。

  教育到了該負責任的時候了,教育獨立而自由的先天秉性,昭示我們要為人類及人的價值而教、而學,要為兒童提供適合他們自由表達和自由表現的課程和課堂。現代民族國家應該思考:如何提供正確的自然教育和社會教育範式,從而引領人類自我救贖,也達成兒童教育的基本正義。現代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思考:如何分配教育在達成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方面的時間比,包括基礎教育階段的整體時間比和各學段的時間比,從而促成自然與教化的平衡,平復文明飛速發展導致的壓迫感,消除兒童教育中的異化力量。(作者:朱傳世)

推薦閱讀:

藝考不等於易考-學畫畫那一年的故事,說給你聽
哪些著名搖滾樂手具有非音樂領域的博士學位?
聽聞國外的小孩相對來說不那麼吵鬧,國外一般怎樣培養小孩子的?
給十歲左右的女孩買什麼讀物可以讓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孩子在希臘讀書應該選擇什麼學校呢?公立、私立,國際學校

TAG:教育 | 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