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國民黨,就沒有民進黨:民主化過程中的政黨政治與社會運動

#研究速覽#


本文摘要: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的大獲全勝,顯示了台灣兩黨制政治體系的穩固性。台灣和韓國民主化過程的對比顯示,威權體制的政治結構及其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決定了民主化之後政黨政治的穩定程度。


◎ 劉冬舒 / 政見觀察員

2008 年,民進黨在台灣地方選舉中慘敗,當時曾有不少人悲觀預計:民進黨將長期頹敗。然而,僅僅過了不到六年,民進黨就在 11 月 29 日剛剛結束的台灣縣市長選舉中大獲全勝,將 「歷史性慘敗」 奉還給了國民黨。

這一逆轉無疑顯示了台灣兩黨制政治體系的穩固性。學界通常認為,是否可以形成穩定的政黨政治,對處於民主化的地區意義重大。而隨著近年來群眾性社會運動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愈發明顯的作用,政黨政治與社會運動的此消彼長尤為值得思考。來自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的 Yoonkyung Lee 教授,通過對比韓國和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政黨政治和社會運動的形成機制,提出:政黨政治的形成並不必然隨著民主制度實行時間的增長而穩固,反而與威權體制時期的政治結構以及相應的民主性社會運動的形式密切相關。這一結論,對分析新興民主化地區的發展前景,有相當的指導意義。研究者首先對比了台灣和韓國的政黨政治及社會運動形態。在韓國,社會運動大多由民間的社會運動組織(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SMOs)組織,其規模較大。而台灣的社會運動則大多有很強的政黨依附,相較而言規模較小。韓國的社運組織大多會與其他社會組織形成全國性的統一組織以便溝通協作。台灣的民間社運組織相對規模較小,組織結構較為簡單,且沒有全國性的統一組織。

兩地政黨政治的發展情況則正好相反。台灣形成了以國民黨和民進黨為主的兩黨制生態,政黨政治體制較為穩固,且政黨的組織動員能力較為強大。反觀韓國,政黨政治發展相對不夠成熟,組織動員能力較弱,並未成為選民利益訴求的主要渠道。同時,韓國政黨分裂和重組的現象時有發生,並未形成穩定的主流政黨。

研究者認為,這種民主化發展的分歧主要是由於兩地威權時期不同的政治結構所致。

具體而言,威權體制可分為政黨型與個人型兩類。政黨型威權體制利用執政黨來協調內部精英分歧,回應政治挑戰並動員社會支持。這類體制通常允許一定程度的選舉競爭以維持政權合法性。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反對勢力往往會在在通過選舉表達訴求(選舉路徑)和通過抵抗表達訴求(抵抗路徑)兩者間進行取捨,且往往更傾向於選舉路徑,因為其風險較小。開放黨禁之前的台灣即屬於政黨型威權體制。國民黨本身在台灣有相當完善的基層網路,基層動員和聯繫能力很強。此外,當局於 20 世紀 50 年代起即在台灣開展一定程度的地方層面選舉,且從未中斷。這種選舉為政治反對勢力提供了一定的發展機會,得以通過組成 「黨外勢力」 來參與政治。事實上,在開放黨禁前兩年成立的民進黨,就是基於黨外勢力發展而來,可謂 「沒有國民黨就沒有民進黨」。這種政治生態使得國民黨與民進黨皆保有相對成熟的政黨體系和社會動員聯繫能力,可以形成穩定的兩黨政治。

而在社會運動方面,由於國民黨統治時期對民間社運團體的嚴厲制裁,加之各政黨本身足夠強大的基層動員能力,社運組織往往依賴於政黨而運作,由政黨提供保護和支持。而民眾也大多習慣於參加由政黨動員的社會運動。這種模式限制了社運組織和社會運動的規模,使之並未成為衝擊政黨政治的途徑,反而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政黨政治。而台灣獨特的族群政治背景下,而國民黨與民進黨又恰好代表了 「外省人」 與 「本省人」,因此族群政治的衝突對應為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對立,這進一步鞏固了台灣的政黨政治生態。

韓國的情況則恰好相反。作為個人威權體制的代表,韓國一直缺乏完善的政黨組織,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反對勢力,都沒有通過政黨活動來獲取民眾支持的機制。事實上,韓國長期對政黨活動採取嚴厲的禁止態度,這使得反對勢力不得不通過組織社會運動來表達訴求。在韓國的民主化運動中,資源一直更傾向於投入動員大學生、知識分子、宗教人士和工人等的社會運動中去,而較少致力於組織嚴密的政黨。在韓國民主化過程中政黨處於邊緣地位。這進一步影響了民主化後的政黨生態。韓國的政黨無法建立有效的選民聯繫,不能有效反應選民訴求,因此民眾仍然時常通過社會運動表達訴求。這使得韓國的社運組織空前發達,而政黨政治相對脆弱。這種脆弱的政黨生態進一步阻礙了政治家建立強大政黨的意願,因為他們擔心政黨隨時可能面臨分裂。

通過以上分析,研究者認為威權體制的政治結構及其對反對勢力參與社會運動形態的影響,決定了民主化後政黨政治的穩定程度。作者同時認為該結論在其他地區也有所印證,如曾為政黨式威權體制的墨西哥及印尼,以及曾為個人威權體制的菲律賓及玻利維亞。而對於中國讀者,本文揭示出的規律對我們思考華人社會民主未來的發展方向有相當的意義。無論是在大陸、香港還是太陽花學運之後的台灣,社會運動的發展似乎方興未艾。雖然三地處於不同的政治發展階段,也可能選擇不同的發展道路,但是本文揭示出的社會運動與政黨政治的互動影響機制,值得所有關心三地未來政治發展方向的人的深思。

參考文獻:

Lee, Y. (2014). Diverging patterns of democratic representation in Korea and Taiwan: Political parties and social movements. Asian Survey, 54(3), 419-444.

* * *

最新合輯下載:

Dropbox:http://goo.gl/DSi8XY

豆瓣閱讀:http://t.cn/R7TKiCP

百度網盤:http://t.cn/R7YvMHe

近期文章推薦:回復0711可見:台灣副總統是誰重要嗎?回復0809可見:旺旺收購台灣媒體後,對大陸的報道更為正面?回復1001可見:香港殖民地時期的民主運動

* * *我們是政見(CNPolitics),歡迎關注,也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政見出品的內容均為原創,個人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及網站鏈接 CNPolitics.org;媒體機構(含各類網站及微博、微信平台)轉載請聯繫授權:Webmaster@CNPolitics.org。歡迎推薦或自薦研究成果,來稿請致上述郵箱。回復日期可瀏覽當日文章,如0101。


推薦閱讀:

沒有北海就沒有北京城!
男人之間有沒有第三種關係
沒有姿色的女人如何勾引男人
索達吉堪布:沒有大悲心,修什麼也不會成就
關於愛情哲理句子 其實男人和女人從來都沒有好好的互相了解過

TAG:社會 | 政治 | 運動 | 國民 | 沒有 | 社會運動 | 黨政 | 民主化 | 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