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骨質疏鬆症對生活有哪些影響嗎?

一、骨質疏鬆症會引起疼痛嗎?

骨質疏鬆患者並非像我們在電視里和報紙上看到的,或在廣播里聽到的,所有人都會有腰酸背痛,多數骨質疏鬆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骨骼疼痛的癥狀,但明顯的骨質疏鬆疼痛通常發生在疾病的中後期。

骨質疏鬆又被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原因是絕大多數骨質疏鬆患者早期無明顯不適,直到疾病的中後期,由於骨骼微細結構破壞的不斷疊加才會出現疼痛。而且骨質疏鬆的病情輕重與疼痛無直接關聯,約20%的骨質疏鬆患者因為骨折後經X線或骨密度檢查時才發現已患了骨質疏鬆症,而約10%的骨質疏鬆患者甚至終身無骨骼疼痛的臨床表現。

骨質疏鬆症因為早期癥狀不明顯常常被忽視。不少老年人出現骨痛時,往往誤認為自己得了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腰肌勞損等,有時醫生也會誤診、漏診,很少有人會想到是由骨質疏鬆所引起。所以,當患者出現骨痛、活動受限,甚至骨折時,骨質疏鬆病情已發展到中晚期,此時患者的骨量丟失可能已超過人體總量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

骨質疏鬆是由於患者體內內分泌代謝異常、骨骼的密度降低、骨微細結構受損、骨生物力學性能下降、骨質量異常所導致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的發生與激素調控(主要為雌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和維生素D等)、營養狀態(鈣、磷、蛋白質和脂肪等攝取)、物理因素(運動、日光照射等)、免疫功能和遺傳等因素的變化密切相關。其疼痛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

(1)破骨細胞溶骨所致,以夜間痛為主。

(2)機械應力造成的微骨折,以勞累後疼痛為主要表現。

(3)骨質疏鬆性骨折所致骨骼畸形,引起肌肉韌帶受力異常。

(4)嚴重的骨量丟失,長期卧床、制動所致。

二、骨質疏鬆症性疼痛的特點是什麼?

骨質疏鬆性疼痛最顯著的特點是夜間腰背及四肢疼痛,疼痛的同時可能伴有肌肉的痙攣,午後全身疼痛和乏力在骨質疏鬆症患者中也較為常見。骨質疏鬆症疼痛主要表現在腰背部和腰骶部或骨幹區域,以腰背痛多見,佔70%~80%。骨質疏鬆腰背疼痛通常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與負重的時間和程度及氣候、溫度變化亦相關。通常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勞累、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天氣變化,尤其是秋冬季節時骨質疏鬆疼痛發作的頻率明顯升高。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並且可出現前胸、兩肋、腹部及腹股溝的放射痛,一般2~3周後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現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類似急腹症的上腹痛。若壓迫脊髓、馬尾還會影響膀胱、直腸功能。骨質疏鬆疼痛時無關節紅腫、積液,四肢關節主動和被動活動均正常。

臨床上可能出現腰背、胸肋、四肢等骨痛的疾病較多,因此要注意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

(1)骨性關節炎:由於運動關節的軟骨變性、破壞而導致的關節軟骨、軟骨下骨、滑膜、關節囊等關節組成成分的一系列損害。骨性關節炎的疼痛表現為關節開始活動時明顯,隨著活動的繼續,疼痛可逐漸好轉、消失。病情加重後會出現關節紅腫、關節積液,甚至關節變形,疼痛程度不斷加重,關節活動逐漸受限,主動活動和被動活動均有明顯疼痛。骨性關節炎的疼痛情況與關節負重運動、氣候、溫度變化關係密切。

(2)腰肌勞損:有明確的扭傷或體力勞動病史,多發生在健康的中青年人群。經過適當時間的物理治療或休息,疼痛可完全消失。

(3)多發性骨髓瘤:約6%的患者以疼痛為主要的首發癥狀,起初疼痛間歇、遊走,類似風濕痛,逐漸加重,變為持續、廣泛的鈍痛或劇痛。最常見的部位是脊柱腰段,其次是胸廓和肢體。患者常有消瘦、貧血、血沉增快。尿本周蛋白陽性,骨髓有異常的瘤細胞。

(4)轉移性骨腫瘤:疼痛常固定在腫瘤累及的骨骼部位,呈進行性加重。由於腫瘤對骨骼的破壞或向椎管內侵襲,可出現下肢癱瘓。患者有原發腫瘤病史。

骨質疏鬆的病變程度與患者感覺到的疼痛程度並不一致。許多患者骨骼X線片或骨密度檢測提示嚴重骨質疏鬆症,但患者主觀痛感並不明顯。反之,有些患者骨骼的改變並不嚴重,但臨床表現的疼痛卻非常明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與老年人疼痛敏感性下降,並與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態、勞動強度、個體對疼痛的耐受程度和是否並發其他疾病等因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骨質疏鬆性疼痛可能因為治療不當而加重,關鍵在於臨床醫師對患者個性化的病情判斷和有的放矢的治療。如患者因疼痛來診,常規治療首選降鈣素干預,此時應明確血鈣水平,足量補充鈣和維生素D,從而確保降鈣素緩解疼痛的療效。同樣使用雙膦酸鹽藥物治療的患者,有些在應用中可能會出現一過性骨關節痛,這可能提示雙膦酸鹽治療有效。所以疼痛在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及預後的各個階段表現可能不一,不能片面的定論病變的輕重與疼痛有必然的關係。

三、骨質疏鬆症對患者的活動能力有何影響?

骨質疏鬆症以疼痛、活動能力下降及骨折為主要臨床表現。活動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老年骨質疏鬆患者肌肉功能的退化,肌力下降。其中夜間和氣溫較低時發生的下肢肌肉痙攣(腿抽筋)是骨質疏鬆症非常常見的癥狀和體征,女性多於男性。造成肌肉痙攣的原因是骨質疏鬆時鈣磷代謝異常,使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加。肌肉抽筋常見於夜間和日常超常活動後,導致肌肉疲勞,肌痙攣,從而產生肌肉及肌膜性腰背疼痛。骨質疏鬆症患者活動能力下降也可因疼痛所致,尤其是患者在活動後或勞累後由於骨骼內的微小骨折發生而疼痛加重,使得患者畏懼活動,活動減少導致肌肉萎縮,平衡功能下降,跌倒概率增加。

影響骨質疏鬆患者活動能力最常見的原因是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既可引起疼痛影響活動功能,又可因為骨骼變形影響肌肉正常活動而導致功能受限。常見的腕部骨折、椎體骨折和髖部骨折所致的活動能力受限各不相同。

橈骨遠端骨折是絕經後骨質疏鬆患者常見的骨折類型,急性期腕關節活動功能顯著喪失,即使後期骨折癒合後遺留功能障礙也較多,患者後期的日常生活將受到明顯影響。

椎體骨折通常會引起胸背部和腰骶部的慢性疼痛,使得患者的翻身和起床明顯不便並伴有劇烈疼痛。椎體骨折的患者常常有急性或慢性的腰背部疼痛,也有肋間痛,有些患者還有沿坐骨神經分布的疼痛,急性骨折患者活動受限,出現強迫體位,身長縮短可達3~4cm,造成駝背,駝背程度越嚴重,腰背疼痛越明顯。多發性骨質疏鬆椎體骨折後出現的胸壁痛和駝背畸形可影響心肺的正常生理功能。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肺氣腫發生率可高達40%。老年人多數有不同程度肺氣腫,肺功能隨著增齡而下降,若再伴有骨質疏鬆症所致胸廓畸形,往往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骨質疏鬆性骨折中危害最大的是髖部骨折,骨折後患者卧床至少3個月以上,髖部骨折使老年人長期處於病態和死亡的威脅之中。研究發現髖部骨折後1年內有近三分之一(女性約25%,男性約32%)的患者因全身併發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靜脈栓塞、褥瘡等)而死亡,50%的患者將永久面臨病殘或生活無法自理。

四、骨質疏鬆症對患者心理會有不利影響嗎?

骨質疏鬆系全身性骨骼疾病,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功能,絕大多數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著心理負面影響。骨質疏鬆患者日常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輕視和畏懼兩個方面:一部分骨質疏鬆患者簡單錯誤的認為,骨質疏鬆是人體老化的正常表現,治不治無所謂,人老了就這麼回事;另一部分患者由於已發生了一次或多次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且骨質疏鬆治療過程漫長,臨床療效不滿意而產生了明顯的心理陰影——畏懼。由於不同的心理影響,導致的結果也各有不同,有些患者因輕視而放棄治療,更多的人表現為對長期治療有效性的質疑。

骨質疏鬆引起的骨痛可發生於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時,癥狀時輕時重,有時會白天黑夜纏繞不休,嚴重時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飲食和睡眠,使患者生活無規律,茶飯不思,異常痛苦。骨質疏鬆導致的彎腰駝背,椎體變形,身材變矮,失去了往日亭亭玉立和高大挺拔的風采,使得患者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不願參加社交和朋友聚會,漸漸變得憂鬱,鬱鬱寡歡。

一旦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對患者會產生更大的心理影響,骨折後造成疼痛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賴他人,併發症及住院、手術,高額的醫療費等,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研究證實,絕經後的骨質疏鬆患者多存在以上各方面的情況。患者面對不能走動、將來可能發生骨折和疼痛,以及髖部骨折可能出現危害大的併發症,活動受限,社會功能降低,經常依賴他人,自我抑鬱加深,自尊心降低,焦慮增多,再加上衰弱、喪失獨立性和面臨死亡的危險等,其恐懼心理大大加劇。她們渴望減緩病情,保持生活的獨立性和活動能力,同時渴望擁有健康的外表、強健的骨骼和內心的平靜。

骨質疏鬆治療是長期的,醫患溝通十分重要。因為骨質疏鬆治療的有效性通常要在治療後的半年,甚至一年才會有骨密度的變化。所以重視骨質疏鬆患者的心理變化及心理疏導是骨質疏鬆長期有效干預的重要保證。

(來源:南京大成醫藥)


推薦閱讀:

?骨質疏鬆症,你必須知道這幾點!
關注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2011)
骨質疏鬆症診治新進展

TAG:生活 | 影響 | 骨質疏鬆 | 知道 | 骨質疏鬆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