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性格
日本人的性格
傅仲濤及羅牧等人既認為日本人的儉樸及勤勉是由來於武士道及愛國心,自然就會從好的角度去看武士道及愛國心,認為日本的民族性是尚武的、有為的、積極的、剛毅的,並稱讚日本人富於進取。像這種認定日本人為勤勉儉樸、進取、剛毅、積極的見解,是為廣大中國人之間的日本民族性觀。相反的,如果從壞的角度去觀察武士道及愛國心,則殘忍、殺伐、性急、小器[信濃憂人:《支那人の見た日本人》,30頁。],或偏狹而自尊、傲慢、誇大的性格[同上書,5頁。],為日本民族性的缺點,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清。自1928年發生濟南事件(五三慘案)以後,由於日本的軍事侵略及對中國人的種種殘暴、虐殺的行為,使日本壞的一面,深深銘刻在廣大中國民眾的內心中。中國人對於日本民族的那種野蠻、殘忍、易怒、自大傲慢的舉動所發生的強烈憤怒的情緒,再經過抗日戰爭慘痛的受害,更加深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壞印象。看到佩帶軍刀的日本人,會使中國人想起過去倭寇那種剽悍狡猾的姿態。
廖世承曾含蓄地說日本人過於嚴肅,缺少感情的陶冶及自由發展的精神[同上書,195頁。]。羅牧也說他們好勝,患得患失的觀念很深,器量小而偏激[同上書,5頁。]。林語堂認為日本人的行動及國家生活,其本質與缺乏幽默感的德國人一樣,不靈活,很遲鈍,無趣而論理性,絕望而官僚性[山口一郎:《近代中國對日觀の研究》,39頁。]。郭沫若也評日本人為器量最小而短見的民族,事前往往低估他人,而且容易輕舉妄動,一旦事實到來時,也只能認識局部現象,看不到全體,事後又健忘,容易再踏覆轍[同上書,39頁。]。孫中山先生也曾警告日本的政治家及軍人,認為他們的眼光像豆子一般小。
以上中國人對日本民族性的看法,大致上都是基於直覺以及長期受日本壓迫殘害的經驗而來。但是其中亦有從歷史變化的角度上去觀察日本民族的,因為中國自先秦以來,經過很長的歷史過程,有廣大的土地,眾多的人口,中國人若從時代的變化及民族的動向去探索,較能掌握歷史及觀察民族。中國人無論在時間上或是在空間上,都比日本人能從較大的尺度上來觀察歷史及判斷事物,所以對日本人那種性急以及器量狹小的民族性,都非常敏感。
推薦閱讀:
※日本共產黨在本次眾議院選舉中大敗,為什麼?
※315晚會曝光無印良品銷售日本核輻射食品,那麼他的化妝品還能用么?
※軍艦島 - 從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之地,到今天的荒無人煙,這裡記錄的都是流逝的時間
※旺季酒店價格翻三倍還訂不到!?你可能需要這篇訂房技巧
※[日本生活]買房,貸款,簽約,退稅申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