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蘭結義與八拜之交的禮儀源流

金蘭結義與八拜之交的禮儀源流

現代古裝劇中,常有這樣的畫面:兩個或是幾個好朋友,決定結為異性兄弟,擺好祭品,聚土為香,拱手而拜,誓言曰:「......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並把公雞血滴在同一個酒碗里,大家舉酒對天地發誓。皇天,即是昊天上帝,俗稱老天爺;后土,即是后土娘娘,大地之神。再把這碗酒喝了。這象徵的是血祭關係。

先秦時期.孟軻《孟子·告子上·魚與熊掌》:「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意思是說,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義,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時都得到,就選擇正義而捨去生命。古人常把「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何為金蘭結義?比喻情誼堅固契合。後來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來自於:《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蘭,就是說朋友交情深厚,芬芳流傳百世 ,根據這些個典故,朋友間情投意合,進而結為異生兄弟或姐妹,稱為金蘭結義(契若金蘭)。

一、八拜之交

中國自古是文明禮儀之邦,禮也隨著文化的代表:漢字。方塊字的成型,隨著紙與書法也達到高峰,也即是漢唐盛世。漢字規律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周朝的「稽首」跪拜禮發展到唐宋的是揖禮「坐而論道」。之後就是文化衰落期,儒家文士有著漢唐之後不讀書,因為宋及後續幾乎沒有經典產生而可以讀了。而滿清的文字獄,以及為了統治需要,大量篡改文獻,毀書數十萬而編改十幾萬的經史子集的四庫全書。終於把相互「坐而論道」,口中為臣、屬下,改成口稱奴才的「三跪九叩」奴性文化,是不是開歷史倒車呢?

八拜之交:古代社會交際習俗。表示有交情的兩家弟子結拜的重大禮節,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後來被北方傳統文化流變為世交之家,敬拜對方長輩的禮節了,雖然古時異姓氏之間的親緣締結是很正式的一件事情。其實吧,是文化復興之時,一些人把明朝的四拜禮搞成八拜了,還有錯誤的二十四拜,四十八拜等等。但八拜之交是八個義結金蘭故事,是先秦時期至漢時期的大義參天的八個道德榜樣。

兄弟結義締結時,需以香案祭品祭祀天地的代表:皇天、后土,並拜祭八義之人偶神靈為證,是一種儀式。有一些文章說法是宋明之後的八拜為: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親緣締結儀式(不麻煩嗎),實際應為對八義代表以三正拜禮,以示隆重。為結交的代稱。不是八個方向都拜首。宋明之後跪拜禮皆用拱手作揖的空首禮。

漢唐時期的中古說法:中國自古就沒有拜八下的禮,一般是奇拜或報拜,到明朝時候,才以互相四拜算為大禮,即三正拜,加奇拜是也。「四拜」禮始見於《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被趙肅侯拜相以後,路過家鄉洛陽,他那位曾「不為炊」的嫂嫂「蛇行匍伏,四跪自拜而謝」。是謂三拜大禮加一拜,請求原諒也。是三拜加多一拜,以示隆重。

以下是八義之士,八位金蘭的代表: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知音之交--伯牙和鍾子期,

刎頸之交--廉頗和藺相如,捨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

膠漆之交--陳重和雷義,雞黍之交--張勳和範式,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捨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兄弟為「羊左之交」,他們倆的友誼關係,比喻捨命的交情。

如膠似漆:自謂堅,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比喻彼此兄弟友情極為深厚,至死呵不相離。(現代表示什麼啦?)

知音之交:孟浩然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丘」的辛酸;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知音難覓,知已難尋,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

二:三拜禮出處

(1)古人相見以奇拜為常禮,報拜為回拜,唯遇特殊情況才三拜,以示情切。《左傳.僖公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三拜稽首。「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北周宣帝時﹐始改三拜為常禮。」」《周書.宣帝紀》:「﹝宣政元年九月﹞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參閱趙翼《陔餘叢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

(2)主人對眾賓行禮,不及一一相拜,僅以三拜表示。《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鄭玄註:三拜,示徧也。賈公彥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

(3)大乘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歸敬。宋道誠《釋氏要覽.禮數》實改編與華夏三拜禮也:「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歸敬也。」《智論》云:「內式禮拜,大約身口業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也。」也是取用了華夏的三拜為多的禮儀。在原生印度就是一拜。

三、後世禮儀演化

隋唐時期,古代的「胡椅」即稱椅子,在上層流行,人們漸漸坐在椅子上了。因為唐代比較的君臣一體。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從椅子上站起來。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覺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

宋朝人的要表示尊敬怎麼辦呢,基本上是作長揖。至於「跪」,那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是非常重大的儀式才用的,且都用空首禮。叩頭」和「跪拜」是有區分的,叩頭如搗蒜,在古代一般是被認為有罪的犯人行的禮。滿清的三跪九叩的叩首禮多是叩頭連連,現在傳統文化圈也是流傳使用乎。

宋代時趙太宗為了威嚴,把大臣的座位給撤了,讓宰相大臣們對他立而論道,從那之後變成皇帝坐著,大臣站著彙報問題。不是一句話就完了的,君臣要討論很久,站著很累,所以賜坐是很尊貴的地位。中國古代稱椅子是「胡椅」。跪拜倒是古已有之,不過非重大慶典不用,比如登基比如祭祀天地。跪拜就是用空首禮,傳統婚禮時父母也就回個拱手作揖了。

後來宋亡,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跪,他說「南揖北跪」,跪是你們胡人的風俗,我們「南人」是作揖的。當然這也是借口。「三跪九拜」在進入傳統郡縣制社會後期,漢人的朝廷「跪拜」的禮節很少用。唐多用作揖與宋用拱手作揖。元清朝廷才多沿用跪拜禮。搞清楚稽首的對象是誰?是天地祖宗!跪拜的對象是誰?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跪長輩、先祖等,是一個家族子弟對祖輩的尊重和紀念,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元清征服中國與「五胡亂華」一樣,都使中國文明大衰退。元朝的左衽和漢兒話,四等人;滿清更糟!「五胡」最終接受了中華文明,徹底漢化,然而,滿清為了正名篡改歷史,使中國「奴佛化,偽儒化,荒蠻化」!

今天的中國:「英武剛烈」的漢文明,早已被「奴顏悲戚」的滿請殖民奴才文化所代替;漢文明的「血性」,早已被奴才文化的「奴性」所代替;漢文明的「頂天立地」,早已被奴才文化的「卑躬屈膝」所代替;漢文明的「捨生取義」,早已被奴才文化的「苟且偷生」所代替;漢文明的「俠肝義膽」,早已被奴才文化的「變節求榮」所代替。清在這方面的可以指摘的是唐宋朝會可以坐立對君,而清則是跪奏跪受三跪九叩。但這又和稽首恭敬無關了。

 滿清鑄就了一個野蠻部落前所未有的罪惡,故清末衰敗…… 趙烈文說:【國初創業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後君之德澤,未足恃也。」曾國藩無言以對,沉默良久說:「吾日夜望死,憂見社稷之隕。

滿清是大中華開始落後於世界的罪魁禍首,它毀掉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和文化,更使得一個千年文化文明帝國敗給一個崇尚唐宋文明的小島倭寇!使得中華民族在一個使用唐宋文明的倭寇手裡被欺壓一百年,此乃滔天大恨?抑或是吾輩內鬥及棄用祖先文化的悲哀。

編者按:禮者,敬而已矣。陰柔與陽剛相輔相成,心性有六與身形有四,二者備矣為正道中庸,過度唯心,形必下。中華文化,在漢時期最為興盛,唐代的興盛奢華既是過了。現代人們皆知合十鞠躬的印度佛教禮,皆知皆用日本文化象徵的鞠躬。焉知我華夏拱手作揖禮儀是陰陽文化的代表,人是複雜為陰,手為簡單的陽,重點為揖禮推手後,手臂水平於大地,身軀磬折為剛正,陰陽相輔的大方中正的君子之禮,禮義是內德外顯禮儀是像,內外相呈方為禮儀。拱手禮就是中國文化的象徵,請廣而用之。

誰還知道拱手禮?誰常用我中華禮儀?哪段歷史的禮儀方為『中華禮的標準代表』?身在『德行天下』公益組織的鄙人,後學不才,以 漢時期解讀周禮等文獻為主,後續細節雕刻為輔,才是我華夏禮儀的內涵,『孔夫子從周,吾亦尚周也』。謂之『尚周制漢禮』,不從古,方為宜。宋明之後身軀彎曲,為卑弱,手往下行為陽往低處,文化與禮性都是往低處,如何不是衰落?中華文明的禮在今天看來,就是文化的退化、文字的簡化歷史。當然易經曰:否極泰來。民族復興,人類希望,有今天的領導人的倡導,吾輩共同奮鬥,有明誠先生引領,善德傳承師一起『風雨同舟,善德天涯!』一生都在這條幸福正道上,為士不可不弘毅,欣矣。

韜鈞太極工作室


推薦閱讀:

細說中餐禮儀
商務日常交往禮儀大全 -致意禮儀
涉外禮儀
個人禮儀之辦公室禮儀(二)

TAG: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