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論

內容提要:為批駁西方學者把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對立起來,筆者於1985年就從正面論述了恩格斯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一致。2013年筆者進而提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這一新概念。恩格斯一生的理論貢獻可以分為四個時期和四個領域,這四個時期和四個領域可以充分證明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提出並論證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旨在堅定捍衛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精神實質的一致性,更加重視恩格斯對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獨特貢獻,從而更加有效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對立觀

  2015年8月5日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創始人之一恩格斯逝世120周年紀念日。一百多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風起雲湧、跌宕起伏。在當今尤其需要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才能更加強勁振興、蓬勃發展。為此,我認為重新研討、深入認識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創立、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和貢獻,是很有必要、很有意義的。

  一、為什麼要提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

  早在19世紀70年代,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等人就曾經從貶義上使用過「馬克思主義」一詞,意在攻擊馬克思主義搞個人崇拜,要別人對他頂禮膜拜。眾所周知,馬克思一生反對個人崇拜,他從來不同意別人過分頌揚他,更反對別人冒充馬克思主義的名義隨意歪曲他的學說。對此他曾經多次講道:「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1](P695)到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後,先進工人和知識分子悼念馬克思時才開始異口同聲地從褒義上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這表明後人景仰馬克思指明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所以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終生最親密的戰友恩格斯於1884年寫成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在文中他特別說道:「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1](P242)從1886年起,恩格斯在自己的著述中也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總之,從19世紀80年代起,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獲得了愈來愈廣泛而深入的傳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也不斷獲得眾多重大的成就。

  自1895年8月5日恩格斯辭世後,各國馬克思主義者公認恩格斯一生對創立、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也做出了卓越貢獻。大家都很尊敬恩格斯,並且十分認真地學習恩格斯的著作。記得1958年我在圖書館查閱《新青年》雜誌時,發現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理論家阿德勒曾經在一篇紀念恩格斯的文章中提出「恩格斯主義」的新概念,當時我覺得很有道理,可是沒有見到他對恩格斯主義做過具體闡述。改革開放初期,從報刊上得知,西方有些學者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有不少新進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不時也出現一些謬論。最為突出的典型就是美國印第安納州德堡大學的諾曼·萊文教授。他於1975年出版《可悲的騙局:馬克思反對恩格斯》,全書分十四章,約30萬字。這本具有較強學術性的理論著作,雖然也論及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很多共同點,但是其核心觀點是鼓吹馬克思、恩格斯對立論。他認為馬克思的自然觀、歷史觀、共產主義觀以及策略觀等等都與恩格斯的觀點不同,都是反對恩格斯的,所以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是對立的。萊文在書末還提出了一個挑戰性的問題:既然存在著完全不同的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為什麼不把這兩個主義的區別說清楚呢?萊文的論著在美國出版後,在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有較大的反響。荷蘭工黨理論家特洛姆普於1978年寫了一篇書評,發表在《荷蘭自由》周刊4月5日這一期上。該文吹捧萊文的著作衝破了「禁區」,論證「無懈可擊」,硬說「恩格斯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很荒謬」,「和《資本論》背道而馳」,是「反科學的絕對唯心主義」,是蘇聯「惡劣的極權主義的理論基礎」等等。我讀到報刊上對西方這些論著和書評介紹之後,感到很有必要加以批駁,以正視聽。當時教學任務很重,只能在課堂上的有關講題中簡要說明西方的這些觀點為什麼是不符合實際的,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為什麼是一致的。

  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與河南大學約請我牽頭主編一部《社會主義大辭典》。我就著意設立「恩格斯主義」這個詞條,並且由我自己負責撰寫。由於辭典的條目字數不宜過長,我只寫了大約1300字。我在釋文中指出:「馬克思主義者向來不單獨使用『恩格斯主義』這個概念,因為恩格斯是卡·馬克思的親密戰友,他們共同創立了作為無產階級思想科學體系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之中已經包括了恩格斯在理論上很多方面的卓越貢獻。」只是由於近來西方有美國學者萊文和荷蘭工黨理論家特洛姆普等人肆意歪曲恩格斯主義,為此我們可以從正面褒義上使用恩格斯主義。接著我簡要闡述了恩格斯一生理論上的貢獻。

  我是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表對「恩格斯主義」作出書面解釋的學者,在理論界頗為引人關注和熱議。不少人表示非常同意我的看法和做法,認為我不僅批駁了西方學者的錯誤觀點,而且敢於理直氣壯地從正面確立恩格斯主義,這是思想高度解放的表現。同時也有人向我提出:「把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並立、並列,是否會令人感到這是兩個主義?」為了消除這種疑慮,從90年代起,我在課堂上再講到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發展時,就另提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的新概念。這只是在課堂上講,並未寫成文字公開發表。2013年我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報》第3期上發表了《馬克思主義人的解放科學第一次應運誕生》。在該文中,我創造了一個新名詞「馬克思恩格斯主義」。我說:「就其創立者而言,馬克思主義是單數,只體現了馬克思一個人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主義是複數,才顯示出兩個人的思想。馬克思主義不是馬克思一個人單槍匹馬、孤軍獨戰的成果,而是馬克思、恩格斯兩位絕世神交的摯友,同心同德、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窗共研、同力合作,同舟共濟完成的。馬克思主義只表現出馬克思一個人一枝獨秀,一柱擎天,馬克思恩格斯主義卻展現出前呼後應、益彰真理、珠聯璧合、臻於至善,二人合奏,更加優美。馬克思恩格斯主義可謂真善美的有機統一,可比喻為科學太空長久光芒四射的雙子星座。」[2]我當時發表的這個新見解,得到了不少知音。江蘇省興化市委黨校朱妙寬教授在該學報2014年第4期發表的評論拙文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六個創新點和閃光點》一文,文中認為我「創造了一個新辭彙——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這是我在《馬克思主義人的解放科學第一次應運誕生》長文中六個創新點和閃光點之一。同時我也聽到有人不同意我這樣創新的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恩格斯自稱「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只是能手」,恩格斯還自我比喻為「第二小提琴手」,所以恩格斯只是馬克思的助手,助手怎麼能與雄主並列呢?看來我還要進一步更加充分、更加透徹地來論證馬克思恩格斯主義是雙星合璧這個學術見解。

  現在趁紀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之際,我擬從縱向經歷和橫向拓展這兩個方面來說明恩格斯一生對創立、捍衛、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做出的獨特貢獻,從中論證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

  二、從恩格斯一生四個時期的理論貢獻看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

  恩格斯生於1820年11月28日,歿於1895年8月5日,享年75歲。我收藏有十多本德國人、蘇聯人和中國人寫的恩格斯傳記。內容都是分章節概述恩格斯一生的經歷,但是都沒有把恩格斯一生的經歷明確劃分為幾個時期並且說明他在各個時期的不同特點。經過細心獨立思考,我用五種顏色的金屬,形象地把恩格斯的一生劃分為黑鐵、紅鋼、黃金、白銀和紫銅五個時期。以下粗略地描述恩格斯五彩人生的驚喜變化,從紅鋼、黃金、白銀和紫銅四個重要時期的理論貢獻看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

  第一個時期是從1820年到1843年,這是恩格斯23歲之前的黑鐵時期。他出生於德國萊茵省巴門市一個整整三代都是資本家的剝削階級家庭,又是個信奉基督教虔誠主義的宗教世家,他一生下來就受到洗禮成為教徒,從小就在家庭教育和小學、中學的學校教育中不斷受到宗教的影響。1837年中學尚差一年畢業就受父命到公司當辦事員,第二年又被派到一家大貿易公司實習。他父親有意把這個長子培養為資本家的接班人。

  然而恩格斯由家庭出身而生成的黑鐵砂,經過多年自我刻苦鍛煉,終於把自己改造、燃燒成為紅鋼。他從母親的文明家教中得到初步啟蒙教育,外祖父又給他講希臘文明故事。恩格斯從小目睹故鄉烏培河谷貧苦工農的悲慘生活,上學時又耳聞附近工廠工人的呻吟,由此,他十分同情勞動人民。他厭惡從事工商貿易雜務,嚮往讀書思考、追求真理。在柏林大學旁聽哲學的經歷,促使他深入探究世界與人生的根本問題。到1842年3月,不滿22歲的恩格斯就開始在萊茵省反政府的民主派報紙《萊茵報》上發表政論文章。這時他已經是背叛了資本家家庭出身、背離了宗教束縛,成長為革命民主主義的青年。1842年11月,他剛滿22歲就到英國深入工人之中做調查研究,走與工人相結合之路,終於使他從黑鐵砂煉成紅鋼,轉變成為工人階級知識分子、科學共產主義的先鋒戰士。1843年底,23歲的恩格斯完成了第一篇提出新的科學世界觀的論文《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這是他完成從革命民主主義到科學共產主義的思想轉變的標誌。

第二個時期是從1844年到1850年,這是恩格斯從23歲到30歲的從黑鐵煉成紅鋼的青年時期,也是他與馬克思合作的第一時期。1844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鑒》第2、3期合刊,同時發表了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恩格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等文章。兩個年輕的思想家、理論家(馬克思當時不滿26歲,恩格斯不滿24歲)不約而同、不謀而合,同刊亮相,同時登場,馬克思從哲學上論證了共產主義,恩格斯從經濟學上論證了共產主義。我認為這是第一次顯示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的雙星合璧,他們二人共同為科學共產主義奠定了哲學和經濟學的理論基礎。1844年8月底,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巴黎再次會合後(第一次是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國前,路經科倫,專門去會見馬克思),兩位志同道合的戰友開始終生並肩戰鬥,攜手合作。1845年他們共同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著作《神聖家族》一書出版,這是第二次顯示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的明證。1946年他們第二次合著了批判德國真正社會主義派的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是第三次顯示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的成果。1847年,馬克思為批判蒲魯東的《貧困的哲學》,趕寫出《哲學的貧困》一書,恩格斯曾經把自己寫的蒲魯東一書的摘要和評論稿交給馬克思參考,馬克思在寫作中還時常與恩格斯交換意見。更加重要的是1847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聯手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這是第四次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的神奇產物。1848年2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更是他們兩位合著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文獻,這是第五次顯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的精品。1848年2月,歐洲革命爆發後,他們聯袂回到德國竭力投身領導革命。他們創辦《新萊茵報》作為民主派機關報,力求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和革命的政治理論武裝廣大群眾。他們各自在報紙上發表的大量文章,也都是相互修改過的。恩格斯於1885年5月15日致海爾曼·施留特爾的信中曾經這樣說過:「至於《新萊茵報》上的文章,您需要首先斷定哪些是真正的馬克思寫的。例如,有關六月起義的一些文章,其中只有很出色的一篇文章(指《六月革命》——引者注)是他寫的,對於鬥爭等等的全部敘述,都是我寫的……一般說來馬克思在這一時期的文章,幾乎不能同我分開。」[3](P312)這豈不是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的第六次閃光嗎?1849年5月《新萊茵報》被查封,隨後德國革命失敗,馬克思和恩格斯被迫流亡倫敦,於1850年創辦《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雜誌,他們繼續合作發表論文,總結革命經驗教訓,分析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展望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他們還合力改組共產主義者同盟,1850年3月和6月馬克思、恩格斯兩次聯名發表《中央委員會告共產主義者同盟書》,就如何改組黨、重新投入戰鬥提出中肯意見。這一年他們二人還聯名發表多篇文稿,闡發自己的政見,促進工人運動的發展。這可以說是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的第七次展現。由上述可見,從1844年到1850年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共事的這頭七年,年年都是雙星合璧,屢放光芒。應該說,他們在長達40年的合作中,年年都有雙星合璧的作品或事件出現。因篇幅有限,隨後我就只能擇要簡述,難以逐年逐次排列論及。

  第三個時期是從1850年至1870年,這二十年是恩格斯從30歲到50歲的壯年黃金時期。可是由於馬克思是職業革命家,成年累月沒有固定社會職業的月薪收入,而且他自1843年與燕妮結婚後,又先後生下七個子女,家庭負擔很重。為了接濟馬克思一家的生活,這20年間恩格斯只好常住曼徹斯特,在他父親經營的公司打理日常業務,當「埃及的幽囚」②,經常將他的收入匯款到倫敦,使馬克思能夠專心致志撰寫《資本論》和其他文稿。然而這20年間恩格斯還是堅持在晚間和星期日深入研究眾多政治、經濟、軍事、歷史、文化等問題,撰寫了大量著作和文稿。1851年,《紐約每日論壇報》經常約馬克思為該報撰稿。可是馬克思的英文寫作水平不如恩格斯,所以,他寫的文章都需要由恩格斯譯為英文寄去發表。馬克思還請恩格斯撰寫總結德國1848年至1849年革命的文章,恩格斯於1851年8月至1852年9月連續寫了十九篇文稿,都以馬克思的署名在該報發表,稿費全供馬克思一家急需。恩格斯寫的這些文章就是後來正式出版的《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這本名著。直到1913年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來往書信發表後,人們才得知該書的原作者是恩格斯,而不是馬克思。這些豈不又是一種極其珍貴形式的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嗎?為了使馬克思能夠專心致志地寫作《資本論》,恩格斯就自動在經濟學之外的領域為科學共產主義理論做出貢獻。例如,恩格斯深感戰爭與武裝鬥爭問題在無產階級解放鬥爭中有重大意義,而他自己早年有過在步兵炮兵連服役一年,隨後又於1849年在南德參加武裝鬥爭擔任副官的實踐經驗,所以他在經商的業餘時間就刻苦鑽研軍事問題,在50至60年代他寫過大量文稿。有《軍隊》《歐洲軍隊》《海軍》《步兵》《炮兵》《騎兵》《築城》《艦隊》《會戰》《進攻》《論線膛炮》《步槍史》《略論作戰的幾個問題》《山地戰》等等。1950年至1957年之間,人民出版社出版過《恩格斯軍事論文選集》,分為六冊,由曹汀依據1936年俄文版翻譯過來。恩格斯因軍事學研究的成就被人們稱為「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和「無產階級的將軍」。恩格斯在曼徹斯特經商期間,還發表過《波斯與中國》,以及關於波蘭問題、關於美國內戰等眾多國際問題的文章。他還潛心研究愛爾蘭歷史,下功夫研究自然科學中關於分子的新發現等問題。為商務需要,他還學習多種歐洲語言以及波斯語,掌握了二十多種語言文字,成為歷史上極其罕見的多語種奇才。總之,在曼徹斯特這二十年,儘管恩格斯被迫無奈白天要經營「黑色商務」,他依然在黃金時期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持續放射出金色的光芒。

  第四個時期是1870年至1883年,這是恩格斯50歲至63歲的盛年時期,也是他最後與馬克思合作的十三年。這可以稱之為白銀時期,他更是銀光熠熠,年年生輝。1870年9月20日恩格斯終結了討厭的經商歲月,從曼徹斯特遷到倫敦,就住在馬克思家鄰近。從此,他們幾乎天天見面,日日合作。馬克思於10月份就在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上提名把他補選為委員,並且負責與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支部的通信聯繫。從此,在第一國際中他們共同為支援各國工人運動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為反對英國工聯主義、德國拉薩爾主義、法國蒲魯東主義和布朗基主義、俄國和瑞士的巴枯寧主義等等做了大量理論和實際工作。恩格斯於1872年底1873年初為萊比錫《人民國家報》撰寫三篇關於住宅問題的文章,到1887年以「論住宅問題」為題出版專著。這是繼1847年馬克思寫作《哲學的貧困》之後,直接集中批判蒲魯東主義的力作。書中第一次提出「科學社會主義」新概念,力求使廣大工人擺脫非科學社會主義的影響。1873年他又發表《論權威》一文,反對無政府主義者否認權威。1874年以《流亡者文獻》為名發表5篇文章,對波蘭、法國和俄國一批流亡者中的各種思想作了評析,提出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面臨的一系列戰略和策略問題。1876—1878年,恩格斯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寫成《反杜林論》這部鴻篇巨製。首先在報刊上陸續連載,內容是從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系統批判柏林大學講師歐根·杜林的錯誤觀點,同時全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馬克思十分讚賞恩格斯的這部傑作,並且親自為之增寫了第二編第十章《批判史》,這豈不是又一種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的新形式嗎?1879年恩格斯與馬克思聯名寫信給李卜克內西等人,幫助德國社會民主黨在反社會黨人法令的條件下,堅定立場,端正路線。1880年他們在倫敦接待德國黨和法國黨領導人,幫助他們努力把社會主義工人政黨建設好。這一年,恩格斯應拉法格要求,從《反杜林論》一書中抽出一部分改寫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大眾化讀物,由拉法格譯為法文單獨出版。馬克思為此書1880年法文版寫了前言,肯定此書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1881年,恩格斯寫信給伯恩施坦,繼續表明他和馬克思對德國黨和法國黨的關注和建議。這一年恩格斯還研究馬克思的數學手稿,對他發現的微分法給予高度評價。1882年他們為普列漢諾夫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俄文譯本合寫序言。這一年他們還就法國工人貴族狀況交換意見,就蓋得與拉法格在同可能派的鬥爭中過於遷就提出批評意見。同年馬克思還通過恩格斯要求德國黨批判俾斯麥假借國有化鼓吹所謂「國家社會主義」。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突發心臟病去世,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他一生中有兩大科學發現,那就是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第五個時期,1883年至1895年。這十二年是恩格斯從63歲到75歲的晚年紫銅時期,萬紫千紅,銅筋鐵骨。這一時期,恩格斯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碩果累累,成就非凡,為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做了大量工作。最後這十二年,他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整理出版馬克思遺稿,為重印馬克思著作寫序。馬克思遺留下來的字跡潦草的《資本論》第二、三卷手稿,只有恩格斯一個人能辨認清楚。他花費整整十年苦功,加工整理,為其寫序,才於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這期間他為《共產黨宣言》1883年德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0年德文版、1892年波蘭文版和1893年義大利文版寫了五篇序言。還為再版馬克思的六本著作寫序言或者導言,即1885年為《哲學的貧困》德文版和《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德文第三版寫序,1891年為《哥達綱領批判》寫序,為《法蘭西內戰》和《僱傭勞動和資本》寫導言,1895年為《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寫導言。他臨終前半年多,為出版他和馬克思著作的全集、整理出版《資本論》第四卷做準備工作。其次,出版、發表了十多部自己獨立完成的最新論著。主要是1884年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8年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還有他花了十多年時間斷斷續續寫成、在他過世之後才出版的《自然辯證法》。這三部書和他1878年出版的《反杜林論》,堪稱恩格斯的四大理論名著,是恩格斯主義的四大理論豐碑,其中包含哲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極其豐富的內容。同時他發表的重要論文還有1885年的《關於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歷史》,1887年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英譯本序言、《俄國沙皇政府的對外政策》,1892年的《德國的社會主義》和1893年的《歐洲能否裁軍?》,1894年至1895年的《論早期基督教歷史》和《法德農民問題》等等。最後,指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他大力促進了1889年巴黎社會主義工人代表大會的召開,成立了第二國際;他還指導了第二國際1891年布魯塞爾代表大會和1893年蘇黎世代表大會。他以73歲高齡參加蘇黎世代表大會閉幕式,被推舉為大會名譽主席。他以英、德、法三國語言在大會上發表熱情洋溢、語重心長的講話。從1883年到1895年恩格斯與德、法、英、意、俄、奧、匈、保、美等國社會主義政黨和團體多有聯繫,在家中熱情接待各國來訪的新老戰友。他不需要翻譯人員,能用多國語言與各國戰友交談,儘力給予指示、指導。他的家成為向全世界開放的社會主義論壇。他發表了《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對德國社會民主党進行諄諄教導;還給多國社會黨代表大會發去賀信並為黨報黨刊寫稿。他是馬克思之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導師。

  從恩格斯1843年23歲成為科學世界觀和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起,他一生縱向經歷了紅鋼、黃金、白銀、紫銅四個時期,一直與他的密友馬克思合作,共同鑄就了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

  三、從恩格斯一生四個領域的理論貢獻看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

  以下再從橫向拓展方面來看恩格斯的理論貢獻。人們通常是按照列寧於1913年發表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的論述,把馬克思主義劃分為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這樣三個組成部分來學習和研究的。其實,這三者只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我於1988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已表明:「近幾年國內外都有人提出馬克思主義有五個或七個組成部分的看法,這有一定的道理。我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是三大組成部分,此外還有政治學、軍事學、歷史學、法學、社會學、文化學、教育學、人類學等,共有十幾個組成部分。」[4](P282)如果按照這裡所列舉的馬克思主義的十幾個組成部分來寫恩格斯的理論貢獻,本文將要寫得很長,而且比較分散。這裡還涉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問題。傳統方法主要是按照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這三大組成部分分科、分門別類進行研究和開設課程的。我於2005年在中共中央編譯局主辦的《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第2期發表《馬克思主義是人的解放學——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整體研究獻議》一文。該文將我1997年以後在校外和外地講學中所提出的新見解,第一次寫成論文公開在刊物上發表。我在文中提出:對馬克思主義不僅要按照三個組成部分分別進行研究,而且還要加強整體研究;從整體而言,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即人的解放學;要以人的解放為軸心,重新建構馬克思主義基礎教學和研究大綱。[5]

  最近,關於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整體研究,我又有新的想法。近四年多來,中共邯鄲市委講師團和中央編譯出版社委託我牽頭改編並且重新主編一本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要論精選》。我把這本重新主編的書改名為《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真言錄》,強調馬克思恩格斯主義是一門科學,是人的解放的科學。我們儘力精選、輯錄馬克思恩格斯就這一門關於人類解放的首要科學發表過的發自肺腑的真誠之言、真切之言、真實之言、真理之言。

  究竟要按照什麼樣的體系來構建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科學真言的體系呢?這是我首先考慮的重大問題。我獨出心裁地把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科學劃分為科學世界觀、科學歷史觀、科學現狀觀和科學未來觀這樣四大部分、四大板塊。科學世界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自然、人類、社會三者及其相互關係的總體認識,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其核心是認清人類解放問題的由來和解決的根本途徑,人類要如何與自然和社會和諧共生共處。科學歷史觀,科學現狀觀和科學未來觀是他們依據科學世界觀對人類社會歷史、現狀和未來分時段縱向連貫的整體系統認識。按照這樣四大部分、四大板塊就可以較為簡易而又有重點地認清恩格斯在理論上的獨特貢獻。以下分別加以簡要說明。

  首先,在科學世界觀方面,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以唯物辯證法研究人類的起源,論證了人類是來源於類人猿,正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它還是勞動的產物」,人區別於動物的特徵是生產勞動,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隨著勞動工具的改進,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類社會才有剩餘產品。恩格斯強調人能改變、改善自然界,使之更提高社會生產力,更適宜於人類生存和發展。在《反杜林論》中他強調只有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達到更高水平,只有到那時人「在一定意義上才最終地脫離了動物界,從動物的生存條件進入了人的生存條件」。「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6](P300)恩格斯指出:「辯證法作為科學」,它是「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他正是把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才充分論證了人的創造性勞動是改善自然、社會和人類本身的根本動力。這樣以人的創造性勞動為中心完善了科學世界觀,正是恩格斯對完善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獨特貢獻。萊文教授所說的恩格斯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完全是不能成立的。

  其次,在科學歷史觀方面,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書中具體論證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如何引起人類社會結構從氏族、胞族、部族到民族的進化和家庭、階級、國家、法律、道德、哲學、宗教、文藝等等的產生、發展及其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以及社會形態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恩格斯還新提出了人類社會有物質生產和人口生產兩種生產理論,指明了這兩種生產的關係及其社會作用,這就極大地豐富了唯物史觀。這樣,唯物史觀就不只是提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骨骼架子,而且是有頭腦有血肉有四肢五官有五臟六腑有神經系統的完整圓滿的活生生的有機體。恩格斯晚年在總結歷史經驗時還提出了社會變革的合力論。他於1890年9月21日至22日致約·布洛赫的信中提出:在歷史鬥爭進程中有經濟、政治、文化等「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它要「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向前發展」,在創造歷史中許多單個的意志,在發生相互作用,最終「融合為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6](P510)這個歷史合力論使我們認清經濟、政治、法律、軍事、文化和個人、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等因素在創造歷史中的綜合作用,促進我們每個單位的領導人和普通個人深入思考如何去發揮個人的積極進步作用,同時還促進我們歷史工作者在研究中如何善於去細心破解歷史合力,而避免各種主觀隨意性和片面性。

  再次,在科學現狀觀方面,恩格斯著重考察了馬克思逝世後十二年間,現代資本主義發生的變化。到晚年他認識到現代資本主義在19世紀下半葉整整半個世紀中正處於上升階段,還有很強的生命力。他醒悟到在歐洲1848年革命時就想以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暴露出我們當時的看法只是一個幻想。歷史走得更遠,它不僅打破了我們當時的錯誤看法,並且還完全改變了無產階級藉以革命進行鬥爭的條件。1848年的鬥爭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經過時了」[1](P510)。也就是說,到19世紀末,暴力革命、街壘戰已經難以發生,無產階級要善於開展議會合法鬥爭去掌握政權,而且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民主共和國這種政治形式將來可以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他晚年還看到交易所和托拉斯在發展壟斷資本主義中的作用。他還預計到20世紀會爆發資本主義世界大戰。他說:對德國來說,「現在除了世界戰爭以外已經不可能有別的戰爭了。這會是一場具有空前規模和空前劇烈的世界戰爭」。其結局將是「王冠成打地滾在街上而無人拾取」,必定「為工人階級的最後勝利創造條件」。[7](P401~402)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結局果然應驗了恩格斯的預言。1918年世界大戰結束時果然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王冠都落地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真的勝利了。列寧於1918年7月2日在《真理報》發表的《預見》一文中說:「謝天謝地,現在大家都不相信神奇的事情了。神奇的預言是神話,科學的預言卻是事實。」恩格斯的上述預言「這是多麼天才的預言!」「很多事情發生得同恩格斯所預料的『一字不差』。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恩格斯作了極其確切的階級分析」。[8](P574~577)恩格斯晚年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看法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現狀觀的新發展。

  最後,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未來觀也有新的發展。當今國內外都有人對恩格斯晚年的科學未來觀有所誤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荷蘭工黨理論家說恩格斯主義是「蘇聯極權主義的組織基礎」。其實恩格斯在1873年發表《論權威》一文是為了消除無政府主義而強調在生產管理和國家治理中權威的作用,並沒有否認民主的作用,並沒有把權威與民主相對立。相反,恩格斯在《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中就明確主張「把一切政治權力集中於人民代議機關之手」。可見人民民主才是工人階級社會主義國家的最大權威。蘇聯模式極權主義弊病的根子在於過度強調領袖個人集權的權威和黨中央政治局的權威,而破壞了群眾集體的權威、民主政治的權威。按蘇聯1936年憲法規定,最高蘇維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可是在領袖個人過度集權和以黨代政體制下,最高蘇維埃變成「橡皮圖章」和「表決機器」。這種缺少社會主義民主的政治體制,一再延誤改革,拖到1991年終於被廣大人民拋棄。這個歷史教訓必須記取。國防大學一位教授對恩格斯晚年的言論也有誤解。他於2011年2月10日在某個部門舉辦的離退休幹部座談會上提出他的新看法。他認為恩格斯於「1886年宣布放棄共產主義理論」。他認為1886年2月25日恩格斯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美國版附錄》一文中有一段話共93個字足以為證。這段話是這樣說的:「例如,本書很強調這樣一個論點: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的學說,而是一種目的在於把連同資本家階級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存關係的狹小範圍內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然而在實踐中卻是無益的,有時還要更壞。」[7](P297)從這93個字可以看出,恩格斯仍然肯定自己的共產主義理論「從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可見他並沒有放棄共產主義理論,他只是感到原來那種說法在實踐中無益,甚至有害。為什麼呢?因為在實踐中資本家階級自己並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全力反對工人階級的解放鬥爭,所以工人階級就要單獨準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不必再採用原來那樣的表述方式。可見從恩格斯於1886年所寫的這93個字的這段話中,不能得出「1886年恩格斯放棄共產主義理論」的結論。我認為恩格斯晚年對科學未來觀主要的新貢獻在於他開始把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區別開來,他已認識到共產主義是比社會主義更長遠、更艱巨、更有待未來實踐來加以具體界定的科學理論和奮鬥目標。1894年1月3日他在為《「人民國家報」國際問題論文集》寫的序言中說:社會民主黨這個名稱「對於經濟綱領不單純是一般社會主義的而且直接是共產主義的黨來說」,「這個詞還是不確切的」。[9](P490)可見在這裡恩格斯已開始把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區別開來。再過一個多月,即1894年2月13日他給考茨基的回信中就講得更加明確、更加透徹。他說:「『共產主義』一詞我認為當前不宜普通使用,最好留到必要時更確切的表達時才用它。即使到那時也需要加以注釋,因為實際上它已三十年不曾使用了。」[10](P203)恩格斯的這個遺言,對當今的現實仍有重要指導意義。

  從以上縱橫交錯、前後貫通的簡要論析中,足見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確是雙星合璧、相得益彰。恩格斯於1878年在《反杜林論》中曾經這樣說過他一生與馬克思合作中互相幫助的情景:「在各種專業上互相幫助,這早就成了我們的習慣。」[2](P347)1884年10月15日他在致貝克爾的信中這樣自述:「自從我們失掉了馬克思之後,我必須代替他。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註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我想我還做得不錯。我高興我有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當現在突然要我在理論問題上代替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時,就不免要出漏洞,這一點沒有人比我自己更強烈地感受到。」[2](P219)我們完全可以補充說:失去馬克思之後的十二年間,恩格斯不但沒有出現什麼漏洞,而且他也像馬克思一樣,出色地充當了第一小提琴手。所以,恩格斯不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馬克思的助手,而是一生四十年間與馬克思互相幫助、密切合作、志同道合、觀點一致、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的最密切的戰友。馬克思謝世後他還是獨當一面的第一小提琴手。馬克思恩格斯主義可以說是天作之合,人傑共創。我們通常使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詞,據我考證最早是1924年7月共產國際五大提出的,原文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在中譯文中把它簡化為「馬克思列寧主義」[5]。美國作家海明威曾經提出「雁行理論」。意即一雁領頭,眾雁跟隨。他認為,雁行是1+1>2,意即兩人合作,倍增效益。可以說沒有恩格斯的終生大力鼎助,馬克思的理論成就難以達到那樣圓滿完善的高峰。可見,馬克思主義是以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的融合才鑄就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才使得馬克思主義更加光彩奪目,持久輝煌。正是由於馬克思與恩格斯兩個人終生緊密合作,才使得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的追隨者日益增多。

  因此,我想當今我們把馬克思恩格斯主義視為雙星合璧是有充分依據的。馬克思於1853年稱恩格斯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12](P604)。1880年他又稱恩格斯為「當代社會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之一」[12](P687)。可見,馬克思列寧主義原是馬克思主義與列寧主義兩個主義的外來組合,而「馬克思恩格斯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二者的內在融合,它融合為一個主義而不是兩個主義。如前所述,馬克思生前一直不同意「馬克思主義」這種說法。如果馬克思知道「馬克思主義」一詞已經風靡世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已經出版多種文字的版本廣為傳播,我想他一定會說:「如果大家要用馬克思主義,那就不如用馬克思恩格斯主義吧!」

  我之所以要提出並且論證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這是我自己71年來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一點心得體會,絕不是要以馬克思恩格斯主義提法取代已廣為傳播一百多年之久的馬克思主義。我只是在不斷學習之中領悟到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的簡稱,馬克思恩格斯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全稱,恩格斯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和發展。我提出並且論證馬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合璧,旨在說明:第一,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的精神實質是一致的,批駁西方學者把這兩者割裂、對立起來,用以否定、貶詆恩格斯主義;第二,提醒我們要重視學習恩格斯對創立、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獨特貢獻,更加重視恩格斯晚年的著作;第三,警示人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與恩格斯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互相幫助、密切合作、和諧共處的範例和精神,千萬不要第一把手與第二把手互相拆台,彼此對抗,勢不兩立,這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長盛永旺的要領。

注釋:

  ①全文見高放主編《社會主義大辭典》,1988年版第75頁。

  ②「埃及的幽囚」原指古代埃及對被囚禁的犯人要在監獄中加設地牢、地窖等,使之從事艱苦勞動。恩格斯以此比喻自己被迫從商,猶如埃及幽囚受盡苦難。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高放.馬克思主義的解放科學第一次應運誕生[J].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報,2013,(3).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高放.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

  [5]高放.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新論[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來源:《江西社會科學》2015年第7期

推薦閱讀:

我是如何發現馬克思謬論的!!!
這幾年對合盤(主要是馬克思盤)的研究小結(有更新)
馬克思論在中國(全文)
馬克思主義
為什麼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TAG: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