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骨折:手把手教你如何用藥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降低、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增大為特徵的全身性、代謝性骨骼系統疾病。

骨科醫生對於骨質疏鬆骨折,可能由於職業習慣,很關注手術方案,對於如何抗骨質疏鬆,常常忽視,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些要點。

骨質疏鬆骨折的特點及治療難點

1. 骨質疏鬆骨折患者卧床制動後骨丟失加快,骨質疏鬆會加重;

2. 骨折多為粉碎性,難以獲得滿意的固定;

3. 內固定易鬆動,植骨易被吸收;

4. 骨折癒合時間長,易發生延遲癒合、不癒合;

5. 再骨折風險大;

6. 多為老年人,常合併多臟器疾病,全身狀況差;

7. 致殘率、致死率較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壽命。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

雙能 X 線吸收法(DXA)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骨密度檢查方法。

根據《中國人骨質疏鬆症診斷標準專家共識(第三稿·2014 版)》,年輕白人女性峰值骨量減少 2. 5 標準差(-2.5 SD)作為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

由於黃種人峰值骨量低於白種人等原因,國內推薦使用低於峰值骨量 2 標準差(-2.0 SD) ,或者骨量下降 25% 作為診斷標準(表 1)。

骨折後抗骨質疏鬆用藥建議

根據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鬆骨折診療指南》,主要有如下幾個要點:

1. 合理使用鈣劑

鈣需要量為 800-1200 mg,骨折後補鈣劑量應酌情適當加量。建議分多次服用。

2. 推薦活性維生素 D 3

建議用法為 0.25-0.5 μg/d,不僅能夠增進腸鈣吸收,促進骨形成和骨礦化,而且有助於增強肌力,提高神經肌肉協調性,防止跌倒傾向。

注意定期監測血鈣或尿鈣。

3. 降鈣素

如鮭魚降鈣素皮下或肌內注射 50 IU/d,鼻噴劑 200IU/d。能夠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量、增強骨的生物力學性能、降低椎體骨質疏鬆骨折發生率,還有止痛作用。

但少數患者可有面部潮紅、噁心等不良反應,其中多數患者癥狀可在數小時內自行緩解,有明顯藥物過敏史者禁用。

4. 雙膦酸鹽

如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唑來膦酸鈉等,可提高腰椎和髖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及再骨折發生率。阿侖膦酸鈉有口服 70 mg/w 和 10 mg/d 兩種用法,應在當日首次就餐前 30 min 以一杯白開水送服,礦泉水不可用。

為減低藥物對胃與食管的刺激,服藥後至少 30 分鐘內避免躺卧。雙膦酸鹽類藥物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5.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

如雷洛昔芬 60 mg/d,服藥時間不受飲食影響。在提高骨密度、降低絕經後骨質疏鬆骨折發生率方面有良好療效。

少數患者服藥期間會出現潮熱和下肢痙攣癥狀,潮熱癥狀嚴重的圍絕經期婦女不宜使用,有靜脈栓塞病史及血栓傾向者(如長期卧床、久坐)禁用。

6. 鍶鹽

如雷奈酸鍶 2 g/d,睡前服用。具有雙重作用機制,可提高骨強度、降低椎體及髖部骨折的風險。

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噁心、腹瀉、稀便、皮炎、濕疹等。有靜脈栓塞病史者慎用。

骨質疏鬆骨折危險因素

1. 主要危險因素

跌倒,低骨密度,脆性骨折史,年齡大於 65 歲,有骨折家族病史。

2. 次要危險因素

嗜煙,酗酒,低體重指數,性腺機能減退,早期絕經(<45 歲),長期營養不良,影響骨代謝藥物使用史(糖皮質激素、肝素等),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

如何預防

1. 戒煙限酒,均衡膳食;

2. 保持適度體重;

3. 肌力鍛煉及全身平衡性與協調性鍛煉;

4. 戶外活動,增加日照;

5. 採取措施,防止跌倒;

6. 預防性正確用藥。

骨密度檢測一般建議間隔時間為一年,病情發生變化或為調整治療方案可半年複查一次。過於密集的檢查沒有必要。

今天回復口令「PFN」可觀看股骨轉子間骨折 PFN 固定的手術演示。

7 月 18 日,脊柱外科論壇會議將在深圳召開,國內多位專家將就骨質疏鬆骨折的治療展開討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詳情,屆時將會有視頻直播。

歡迎關注「骨科時間」,可搜索骨哥個人微信號 brotherbone 加為好友。另外,丁香園站友回復口令「綁定」還可獲取 5 個丁當哦。


推薦閱讀:

最新指南:治療骨質疏鬆預防骨折的6點推薦
女性骨質疏鬆癥狀表現
骨質疏鬆專家彙編多國防治骨質疏鬆症臨床指南
一文看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病因與預防
超全抗骨質疏鬆藥物總結,我給滿分!

TAG:骨折 | 骨質疏鬆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