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做到「五戒」、「十善」來生不失人身,否則就去三惡道了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4-12-20 20:44:14關鍵字:戒律,輪迴,不失人身,智慧,內求,得定,一門深入,三昧,開悟,成功秘訣,物質,宇宙
【 點擊數:144 】 【字體:大中小】 【收藏】【列印文章】

摘自凈空法師《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148集2014年12月19日 講於 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現在物理學家把宇宙的奧秘揭穿了,「物質」是動的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九十七頁最後一句看起,「檀施調伏意」,從這裡看起,這個地方是一段。

  【解】如《漢譯》曰:檀施調伏意,戒忍及精進。如是三昧定,智慧為上最。

  這是漢譯的。

  【解】《嘉祥疏》曰:明五度為行,不能出離生死。要須智慧達解本原,方皆過出,故云最上也。

  這一句說明菩薩所修的「六度」。「六度」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項是行為,它不能夠脫離生死輪迴,修這五度是福報。五度末後是「三昧」。「三昧」就是禪定。得禪定的人生色界天,最高的生無色界天。前五度,一定要開智慧,就是要有悟處,小乘阿羅漢開的小智慧,他能夠脫離六道輪迴,往生到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根利的生緣覺法界,出不了十法界,能出六道,出不了十法界。這些事情我們要把它搞清楚;不搞清楚,那我們所學的是世間法,學的佛也是世間法。佛法裡面世間法,三善道;如果造作惡業,還是要墮三惡道。

  造惡容易,有意無意,自己造作惡業自己不知道,以為還在行善,這個例子太多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見到。見到這些事情,我們有沒有迴光返照?自己看自己的過失,難,看別人的容易。看到別人最重要的,回過頭來想想我有沒有造。我如果要有造,趕快改過來。外面是我們修行的一面鏡子,照得清清楚楚,有過要改,有善要繼續不斷,善要增長,過要改掉,才會有進步。

  「三昧」是禪定,所以說要須智慧,這個智慧還達解本原。「達」是通達。「解」是明了。「本原」是什麼?自性。自性是萬法的「本原」,「本」是根本;「原」是源頭。

  宇宙萬事萬物從哪裡來的?一些宗教認為是神造的、上帝造的,所以對造物主,要用真誠心恭敬他、感恩他,以這個為本原。

  佛法不是的,佛法是以明心見性為本原,惠能大師《壇經》,一般同學都熟悉,不管你是念過還是沒有念過,能大師開悟說的五句話,肯定你都曉得。這五句話是描繪,他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為我們說出來了,這五句話就是「達解本原」。所以五祖忍和尚就把衣缽傳給他了,他就是禪宗第六代祖。

  五句話第一句,「何其自性,本自清凈」,自性本自清凈;第二句,自性「本不生滅」,不生不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三句說「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一切法,雖具足一切法,它不現,這個是不思議的境界;第四句,「本無動搖」,這一句講自性的樣子,自性如如不動,一切萬法都是動的,沒有一樣不動。

  現在物理學家把這個宇宙的奧秘揭穿了,「物質」是動的,頻率非常高;心理現象也是動的,或者我們講精神現象,自性不動。於是乎我們就知道了,佛法為什麼要修定?因為自性本定,自性本無動搖,我們要用動搖的心要去見不動搖的心,見不到。

  怎樣才見到?我們把動搖的心控制,叫它不動,真心就現前。真心只要一現前,第三句你就通達了,「本自具足」就通達了。這個「本自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個「無量」是全宇宙的。《華嚴》說得詳細,六祖說得簡單,但是全都說出來了。

  釋迦牟尼佛講一部《華嚴經》,惠能大師講這五句,不增不減,《華嚴》不比這五句多一句,這五句比《華嚴》沒有少一句,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五句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一濃縮,就這五句。

  末後一句說得妙,「能生萬法」。所以宇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自性能生、能現,整個宇宙在佛法的術語說,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所生所現。

智慧不能從外求,外面沒有智慧

  所以,自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一定要從智慧就見到了。而智慧不能從外求,外面沒有智慧。

學大乘的人一定要知道,智慧從哪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就是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

  什麼時候智慧就現?心定了就現。心裡頭有妄想、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它就不現了。所以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棄,把它給斷掉,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了。智慧一現前,沒有一樣不知道,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

  他到什麼地方?他生諸佛剎土裡面,實報莊嚴土,現這個境界。如果我們能將無始無明的習氣也斷乾淨了,這個時候實報莊嚴土不見了,那時候現的是什麼?是自性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常寂光,一片光明。這個光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但它在,它還如如不動,為什麼?它沒有動搖。

  於是乎我們就明白了,只要我們把一切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常寂光就現前了。這個常寂光是一切法的本體,佛在大乘經上稱它為「法身」,「法」就是「身」,「身」就是「法」。這個法身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個裡面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四方四維上下,沒有,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統在現前,十方世界也是統在現前,這什麼境界?這是法身如來的境界,這個是究竟圓滿的境界,成佛,我們把無始無明習氣斷掉,那就是從等覺提升到妙覺,回歸常寂光了。佛法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得徹底。

  佛法的修持,簡單的說——破迷開悟。怎麼迷的?起心動念就迷了。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我們睜開眼睛能看,如果他見性,實際上不需要到見性,得定就行了,看你定功的淺深。

  定功淺的人在六道,六道裡面的事情,他看得清清楚楚,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全看到,小定。

  大定見性了,雖然見性,前面我們學過,無始無明的煩惱習氣沒斷,這個東西很麻煩,不容易斷,為什麼?沒有方法斷,要有方法你就起心動念了,你就往下墮落了;不能起心動念。

  那這個習氣怎麼斷?方法就是隨它去,不要理會它,時間長了自然就斷了。要多長時間?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祗,習氣就斷乾淨了。所以菩薩修成明心見性,還需要三個阿僧祗,無明習氣才斷乾淨,才真正回歸常寂光,這叫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習氣對他產生的障礙,就是一樁事情,障礙他回歸自性,他回不了自性,必須等習氣斷乾淨了,他就回歸了。

  於是我們念佛、我們修行,修的是什麼,這一點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怎樣?不知道你的功夫當然不得力。知道怎樣?知道你就曉得怎麼個修法,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眼見色,見了之後怎麼樣?起心動念了。錯了!起心動念是什麼?迷了。怎麼迷了?色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它當真了,這就迷了。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所見的一切色相,眼睛能見到的,統統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麼高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假相,不是真的。像我們看電影,看電視,不知道它是個假相,當真了。

  知道假相了就成佛了,為什麼?成佛。他在這假相上不起心動念,知道那是假的,可以盡情享受。而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法身菩薩;起心動念能夠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普通的菩薩,別教三乘菩薩,天台大師所判的別教,賢首五教裡面始教的菩薩,小始終頓圓,始教菩薩,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再下一等,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是小乘,阿羅漢、辟支佛,有分別,沒執著。沒有執著就是不起見思煩惱,他真正把見思煩惱搞明白了,假的。我們凡夫,看東西把假的當作真的,假的太多了,沒有一樣不是假的。

  ----

學一樣心定,學多心亂;學一樣易得定,學多樣不易得定

  這是佛為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五大類。

  第一大類裡面五種見惑,第一個是「身見」。我們這個身是假的,不要在意,一切隨緣。海賢老和尚說,「隨緣自然最好」,順其自然,不要起心動念。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相對的,我們活在相對的世界,你看有我,我的對面是人;有善,善的對面是惡;有染,染的對面是凈;有佛,佛的對面是眾生;這都叫「邊見」。自性裡頭有沒有?沒有。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編出來的,根本就沒這些東西。那我們在人間一切隨緣,行。不把它放在心上,心上沒這些東西,跟人相處有我、有人、有你,心上呢?心上沒有你、我、他,沒有,這就對了。這小乘,不執著,有分別,沒有執著。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就叫做六道凡夫。欲界有,色界禪定功夫深的人有,他還有,如果他沒有的話,他就脫離六道輪迴,到聲聞法界去了,四聖法界裡頭,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他到那邊去了。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走這個路子,方法不一樣,門道不相同,但是它的方向是一個,它的目的是一個。所以《金剛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管你用什麼法門,你都會走到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你的目標、是你的方向,任何一個方法都能夠通達,都能夠到家,所以說是平等。沒到家不平等,到家之後就知道完全平等。

  佛的通途法門,教我們修「戒定慧」。「戒定慧」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概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戒」。你要想開悟、你要想明心見性,你得走這條路。這個四句話是對知識分子說的。知識分子喜歡多學,佛就用這個方法,廣學多聞學亂了,要一門,學一樣,無量法門裡頭學一樣。學一樣心是定的,學多了心是亂的;學一樣容易得定,學多樣不容易得定。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佛法的修學以什麼為主?以「三昧」為主。「三昧」是核心,得到三昧之後才會開悟。小乘的三昧,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凈心」;大乘的三昧是「平等心」。你看,我們對人、對事、對什麼要平等,平等就是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決定就是染污、就不清凈;沒有執著就清凈心現前。

  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太難了,我們做了幾十年做不到,所以現在回頭了。回頭怎麼修?回頭求阿彌陀佛,回頭就是凈土。

  「凈土」,這些煩惱障礙什麼,不需要去斷它,不需要刻意去斷它,有個最好的方法,讓它自然不見了,這妙!那就是「信、願、持名」。最重要的「持名」。這個「信」——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你才能成就。你要懷疑西方極樂世界真有嗎,你去不了了,於你沒分。

  為什麼不能懷疑?你要明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阿彌陀佛還是自性所變的。這個要懂。我自性所變的怎麼會沒有?我們現前的境界是自性變的,現前你認為是有,那極樂世界就有;要是現前沒有,那極樂世界也就沒有,是這麼回事情。

  ……

怎麼樣成功?章嘉大師教我們「看破、放下」

  佛法也是自性生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一切萬法,一法都不缺。釋迦牟尼佛開悟,從自性流出這麼多經典。我們要求悟,悟不了就求生凈土。求生凈土,心裡頭只能有阿彌陀佛、只能有極樂世界,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之外統統放下。天天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心想事成,念力能量太大了,不可思議(這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往生極樂世界靠念力,念力跟阿彌陀佛的願力相結合就成功了!彌陀的願力專一,我們的念力也專一,這就接上軌道了,這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能不相信。

  我們相信,我們真干,這一生圓滿成就,解脫了;我們不能真干,還帶猶豫,還帶著有懷疑,錯了!我們這一生白來了,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不知道要搞哪一輩子!

  怎麼樣成功?章嘉大師教我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

  我們實在太幸運了,比古大德幸運,古大德生的是太平盛世,我們生的是亂世;古大德生在今天這個時代未必有成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遇到了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大乘無量壽經》的善本,古時候沒有,這是我們比古人幸運的地方。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現代出現的,古人沒看見,為什麼?這個會集本跟這個集注,把極樂世界真的講清楚了、講明白了、講透徹了,把我們的疑根拔掉了,讓我們在往生極樂世界道路上一帆風順,這古人沒有。又加上海賢老和尚跟我們作證明、作證轉,真的!

  如來三轉法輪,我們碰上了。雖然遇上了,真正相信、真正修行的人依然不多,那什麼原因?那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累積的煩惱、習氣太重了。客觀的環境,我們現前這個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了,經不起誘惑,疏忽了修行。遇到了,雖然也修了,不能認真,這一生沒修成功,來生接著再來吧,只有靠這個。

「五戒」、「十善」做好來生不失人身,否則就去三惡道了

  那這一生要斷惡修善,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好,為什麼?來生不失人身,還能接著干。如果這一生把「五戒」、「十善」給丟掉了,那可就麻煩了,為什麼?你到三惡道去了,這就很可怕了!

  如果你有智慧,你下定決心,我在這一生我就修四個字「信、願、持名」求生凈土,你決定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往下看:

  【解】又從上引《大乘義章》可見智慧,即真心體明,自性無暗。故知正當智慧深廣如海時,其內心亦必清凈,無惡無過,離垢離染,絕諸塵勞。

  這個也是就事論事,說得好!什麼叫智慧?智慧是真心。真心之體是明。明是什麼?無所不知,我們講無量智慧。「自性無暗」,「暗」是明的反面,「暗」是無知,「自性」是知。「無暗」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明」。「暗」是無明;「自性」本明,不是無明。自性不動,動就變成暗了。50:14

-------------------------------------------------------------------------------------------------------

印光法師文鈔選讀三聖堂萬年簿序

  法不孤起,道在人弘,勝地名藍,唯人是賴。得其人,則荊棘林便成旃檀林;失其人,則獅子窟轉作野狐窟。三聖堂者,創自明萬曆三十年,時僧大方結茅於此,適張隨黨禮二太監,奉旨督造藏經閣,閑步其地,飲其泉而甘之。乃詢其由,知其極旱不涸,寺中遇旱祈雨,必取水於此泉,而輒獲膏雨,遂題之為八功德泉。因出資命建西方三聖殿,以八功德水,乃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所有也。至清康熙間,僧海安重建,自後年久傾頹。咸豐初,承恩堂顯法公居此潛修,改名如意庵,乃數楹小屋而已。光緒初,四世孫華德公,募諸滬上洪君某,遂建三聖殿,復原名。自後世道太平,兼以輪船火車俱通,菩薩香火,日見興盛,庵中工事,略有端倪。華德公欲息心以專修凈業,以庵事交其徒長汀師,令其孫真達師輔之,遂大為建造。及汀師去世,達師更不惜心力,宜修者修,宜建者建,遂成一大精藍。後以操勞既久,意欲靜養,因交與明教師監理數年。今明教師又退,達師因念人壽幾何,本庵經幾代住持,用數十年之心力,方得殿宇巍峨,寮舍宏敞,庵僧得以清修,香客得以寄寓。當此之時,不將庵中規矩課程,與夫經像莊嚴,法器什物,書之於冊,以遺來者。恐年歲既久,來者不知,或至規矩廢弛,什物遺失,致前人建立道場一番苦心,悉付東流。徒令後人安住其中,虛消信施,不修道業,豈不為前人之遺憾。而圓通道場,因之削色,致普門大士含悲於常寂光中也。因令光略敘此庵之緣起,而凡諸規矩什物等,一一詳記,庶後之人有所遵守焉。(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 序)

註解:

  ①賴(lài):依靠;仗恃。

  ②栴檀(zhān tán):梵文「栴檀那」(candana)的省稱。即檀香。

  ③楹(yíng):量詞,計算房屋的單位;也指堂屋前部的柱子。

  ④遺(yí):給予;饋贈。

  ⑤庶(shù):但願;或許。

-------------------------------------------------------------------------------------------------------

  凈土釋疑網(www.foxdw.com)微信號:amtbedu。添加微信方法:打開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輸入「amtbedu」,出現的界面再點擊「關注」;想閱讀本微信所有文章,請打開「凈土釋疑網」微信的右上角,再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能閱讀本網微信平台已發所有文章。本微信內容是凈空老法師每天最新講經菁華、學佛答問以及印光大師文鈔(生僻字加註音、註解)、選網友們的學佛體會等文章,分享給大家。

  凈宗經教(佛陀教育)網(www.foxdwedu.com)是幫助初入佛門的網友確立正確的學佛方法,介紹如何學佛和學佛次第,參與本網學佛,保准你學佛不走彎路。本網【網上共修註冊】,願與志同道合、正知正見的同修一塊共修!

  凈土釋疑網手機版網站應用:安卓版。有疑問,可發郵箱:foxdw_01@163.com。

推薦閱讀: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0一一卷——第一0二0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六三一卷——第六四0卷
凈空法師:四攝的請客送禮,和社會腐敗如何區別?
楞嚴經(第118集 文字/mp3)凈空法師講於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空法師:【真心就是佛號,佛號就是真心】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