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尿病膳食和運動療法

一、糖尿病膳食管理

醫學營養治療是臨床條件下對糖尿病的營養問題採取的特殊干預措施,包括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營養評估、營養診斷、制定相應的營養干預計劃並在一定時期內實施及監測,是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預防、治療、自我管理以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營養治療通過調整營養素結構,有利於血糖控制,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並預防營養不良發生。

(一)營養治療總則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要接受個體化醫學營養治療,由熟悉糖尿病治療的營養師或綜合管理團隊(包括糖尿病教育者)指導下完成。應在評估患者營養狀況的情況下,設定合理的質量目標,控制總能量的攝人,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素,達到患者的代謝控制目標,並儘可能滿足個體飲食喜好。針對超重或肥胖者推薦適度減重,配合體育鍛煉和行為改變,有助於維持減重效果。

1.三宜

五穀雜糧:如莜麥面、蕎麥麵、燕麥片、玉米面等富含維生素B、多種微量元素及食物纖維的主食,長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豆類及豆製品: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且豆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新鮮蔬果:苦瓜、凍干桑葉、洋蔥、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長期服用一些植物活性硒,則降血糖和預防併發症的效果會更好。

2.三不宜

糖尿病人日常飲食也要警惕「三不宜」

不宜吃各種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果醬、冰淇淋、甜餅乾、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因為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現高血糖;

不宜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及動物脂肪,如動物的腦、肝、心、肺、腰、蛋黃、肥肉、黃油、豬牛羊油等,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不宜飲酒,酒精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空腹大量飲酒時,可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不易發現,非常危險。

糖尿病人甜食不能沾,可長期服用蜂膠,因為蜂膠不含糖,只是有點腥澀味;阿斯巴甜可用來增加甜味。

(二)醫學營養治療的目標

維持合理體重: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是 36 個月減輕體重的 5%~10%。消瘦者應通過合理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提供均衡營養的膳食。

達到並維持理想的血糖水平,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控制血脂異常和高血壓。

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胰島β細胞負荷。

(三)營養素的計算

1.脂肪: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過飲食總能量的30%。飽和脂肪酸攝入量不應超過飲食總能量的7%,盡量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單不飽和脂肪酸是較好的膳食脂肪來源,在總脂肪攝人中的供能比宜達到10%~20%。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宜超過總能量攝入的10%,適當增加富含n-3脂肪酸的攝入。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 <300mg>

2.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糧食)所提供的能量應佔總能量的50%~60%。對碳水化合物的計量、評估是血糖控制的關鍵環節。低血糖指數食物有利於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適量攝入糖醇和非營養性甜味劑是安全的。但是過多蔗糖分解後生成的果糖或添加過量果糖易致甘油三酯合成增多,使體脂積聚。每日定時進餐,盡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勻分配。

3.蛋白質: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個體,推薦蛋白質的攝入量占供能比的 10%~15%,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超過 50%。有顯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宜限制在每日每千克體重 0.8g。從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起,應實施低蛋白飲食,推薦蛋白質入量每日每千克體重 0.6g,為防止發生蛋白質營養不良,可補充復方α-酮酸製劑。單純攝入蛋白質不易引起血糖升高,但可能增加胰島素分泌反應。

4.飲酒: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若飲酒應計算酒精中所含的總能量。女性每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男性不超過25g(15g酒精相當於4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50ml低度白酒)。每周不超過2次。應警惕酒精可能誘發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飲酒。具有2型糖尿病風險的個體應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入。

5.膳食纖維:豆類、富含纖維的穀物類(每份食物≥5g 纖維)、水果、蔬菜和全麥食物均為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提高纖維攝入對健康有益。建議糖尿病患者達到膳食纖維每日推薦攝入量,即14g/1000kcal。

6.鹽:食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內,合併高血壓患者更應嚴格限制攝入量。同時應限制攝入含鹽高的食物,例如味精、醬油、鹽浸等加工食品、調味醬等。

7.微量營養素: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鉻、鋅、硒、鎂、鐵、錳等多種微量營養素,可根據營養評估結果適量補充。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者應防止維生素B12缺乏。不建議長期大量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製劑,其長期安全性仍待驗證

(四)飲食治療

1.飲食治療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堅持的治療方法。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只有飲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葯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葯良藥而忽略食療,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2.飲食方案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飲食為主,減輕體重。對於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3.糖尿病飲食中要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為血糖的來源。蛋白質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和10%變成葡萄糖。這類副食過多,也可使體重增加,對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五)糖尿病膳食注意事項

1.定時定量和化整為零:定時定量是指正餐。正常人推薦一日三餐,規律進食,每頓飯進食量基本保持平穩。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與降糖葯更好的匹配,不至於出現血糖忽高忽低的狀況。化整為零是指零食。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允許病人吃水果,以補充維生素。但吃法與正常人不同,一般不要飯後立即進食。可以選擇飯後2小時食用水果。吃的時候將水果分餐,如:一個蘋果分2~4次吃完,而不要一口氣吃完。分餐次數越多,對血糖影響越小。

2.吃干不吃稀:建議糖尿病人盡量吃『干』的。比如:饅頭、米飯、餅。而不要吃麵糊糊、粥/泡飯、面片湯、麵條等。道理就是越稀的飲食,經過烹飪的時間越長,食物越軟越爛,意味著越好消化,則升糖越快,所以無論什麼粥都不宜吃。

3. 吃硬不吃軟:糖尿病飲食中,同樣是乾的,我們更推薦『硬一點』而不是『軟一點』。道理與上面相同。

4. 吃綠不吃紅:食物太多,很多病人不能確定哪個我是該吃的,哪個是不該吃的。一般綠色的,多是含有葉綠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紅色的含糖相對較高,不宜食用。如吃同樣重量的黃瓜和西紅柿,西紅柿可以明顯升糖。所以,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綠色』的一般比較保險。

二、糖尿病運動療法

運動鍛煉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減輕體重,提升幸福感。而且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效果顯著。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規律運動8周以上可將2型糖尿病患者HbAlc降低0.66%;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顯著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運動治療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運動前要進行必要的評估,特別是心肺功能和運動功能的醫學評估(如運動負荷試驗等)。

2.空腹血糖>16.7mmol/L、反覆低血糖或血糖波動較大、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謝併發症、合併急性感染、增殖性視網膜病、嚴重腎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不穩定性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等情況下禁忌運動,病情控制穩定後方可逐步恢復運動。

3. 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如每周運動5天,每次30min)中等強度(50%~70% 最大心率,運動時有點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運動。研究發現即使一次進行短時的體育運動(如10min),累計30min/d,也是有益的。

4. 如無禁忌證,每周最好進行2次抗阻運動、鍛煉肌肉力量和耐力。訓練時阻力為輕或中度。聯合進行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可獲得更大程度的代謝改善。

5. 運動項目要與患者的年齡、病情及身體承受能力相適應,並定期評估,適時調整運動計劃。

6. 記錄運動日記,有助於提升運動依從性。

7.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活躍的生活方式,如增加日常身體活動,減少靜坐時間,將有益的體育運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8. 運動前後要加強血糖監測,運動量大或激烈運動時應建議患者臨時調整飲食及藥物治療方案,以免發生低血糖。

北京市重點專科內分泌科

推薦閱讀:

這種藥物拯救了上億患者,發明者卻只收了 1 美元
我媽媽昨天剛查出來得了糖尿病,我第一次見我爸爸哭,我應該怎麼幫助我媽媽?
8種食物對糖尿病有益
糖尿病吃什麼好
糖尿病不能吃糖?推薦糖友4種甜味「備胎」

TAG:運動 | 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