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之路---打破婚姻中的性壟斷

前言:人生而不平等。然而,通過努力去彌補不平等的差距、儘可能實現平等,卻是人類的理想,也是人類發展的動力。

一.婚姻制度與性壟斷的源起

男人和女人是生而不平等的。體格和生理結構的不同,造成了人類社會中男女不同的角色分工。男人體魄更強壯,這意味著勞動能力即經濟能力更強,也意味著能使用暴力來統治女人。這使得男性在社會中取得了主導地位。

女人雖然體格弱小,但有一種能力卻是男人所不具備的,就是生育能力——更精確一點,生育「自己」後代的能力。這種能力非常強大,使得男人們既羨慕又恐懼。於是他們利用自己相對於女人的強權,企圖控制這種能力。尤其是在生產力逐漸發達、產生了私有制以後,女人的生育行為直接關係到後代的血統、財產的繼承。所以,以男性為主導的婚姻制度應運而生。婚姻制度所定下的規則中,非常核心的就是性壟斷,也即是對生育權的壟斷。

當然,通過婚姻制度,男性也為女性提供了經濟和安全的保障作為交換,部分掩蓋了這種制度的不公平性。但在歷史發展中,男性的確通過婚姻制度成功地把女性變成了自己的奴隸,限制女性的自由、掠奪女性的勞動成果。女性的生育權利轉變成女性為男性生孩子的義務。時至今日,女性在生育和家庭勞作方面付出的勞動和創造的價值仍然被嚴重低估甚至忽略。

應該說,婚姻制度本質上是男性用來奴役、壓榨女性的黑暗制度,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二.性壟斷的表現

性壟斷,顧名思義,主體使某一個個體在性行為方面專屬於自己,限制這個個體與其他人發生性關係的權利。在道德層面,這種壟斷被表達為「忠誠」、「貞潔」或是「專一」等價值。

性壟斷有如下幾種表現:

1、對婚前性權利的壟斷——初夜權和處女情結

在古代中國,丈夫擁有初婚女人的初夜權。由於女性的解剖學特點,使得人們有辦法鑒定一個女人是否有過性史,比如民間流傳甚廣的在婚床上墊白布等。如果一個女人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很有可能遭到男方的退婚。同時,典籍中也記載著有過性史的女人偽裝處女的方法,可以側面證明當時人們對初夜權的看重。

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男人認為一個未婚女人是否是處女是一個重要的道德指標,將會影響他們擇偶的判斷。網路上對處女問題的討論也經久不衰。處女被認為是「純情」的、「完整」的、「能抵禦誘惑」的,而有性史的未婚女人被描述為「淫蕩」、「破鞋」、「二手貨」、「黑木耳」等帶有侮辱性的評價。

更有甚者,出現了對處女的迷信崇拜,認為和處女性交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前不久微博上就曝光了某地官員迫使一舞蹈學校定期進貢十幾歲的女學生供其淫樂的醜聞。

在這些男人眼中,每一個女人從一出生,就已經被某個男人「預定」,從而失去了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利。換句話說,他們並沒有把女人當作人來看待,也就是剝奪了女性的人權。

2、對婚後性權利的壟斷——對婚姻「出軌」現象的禁止

從男權社會的婚姻制度誕生伊始,女人和丈夫以外的其他男人發生性關係就是被嚴厲禁止的。或者說,婚姻制度本質上就是為限制這種行為而產生的。古代有通姦罪,有的時期對此罪懲罰相當殘酷如「浸豬籠」,就是一種將通姦女人淹死的殘酷刑罰。取消了通姦罪之後,人們對婚後「出軌」的女人仍然會在道德上嚴厲地譴責,妻子有出軌行為的男人會自認為是奇恥大辱,社會上也對他們產生歧視,稱他們為「王八」「戴綠帽」等。今日網路上很多男人仍然表示,如果妻子有外遇,一般都會考慮離婚。

和男性壟斷女性婚後性權利的悠久歷史相比較,女性壟斷男性的婚後性權利出現得較晚,是伴隨著近代一夫一妻婚姻制而出現的。此前,女性是無法限制男性的性權利的。中國古代的七出之條中就有「嫉妒」一條,意味著女人如果膽敢幹涉男人的性權利,男人可以休妻,單方面解除婚姻關係。

在中國一夫一妻制的出現,是工業化生產方式帶來的女權上升的結果。伴隨著男女平等的呼聲,女性開始反思自己在婚姻中受到的限制,並反過來以同樣的要求限制男性。限制的方式,主要是依靠道德和社會輿論的監督,有不少女人倡導「男人一出軌,女人就離婚」的方式來限制男性的性權利。離婚通常意味著財產分割,也就是用經濟手段制約男人的出軌行為。

在現代中國,「男人婚姻出軌找小三」是一個熱點話題,往往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2012年出現的「肖艷琴」事件就是典型。肖艷琴是個因為丈夫出軌而自殺的女人。當她那封充滿對不忠丈夫血淚控訴的遺書在網路上一曝光,立刻引起輿論轟動,網友幾乎一邊倒地同情肖艷琴、唾棄不忠丈夫和小三,並且人肉搜索公布出了丈夫和小三的個人真實信息,群眾的憤怒釀成了網路暴力事件。事件最後的結局很有戲劇性,肖艷琴神奇地死而復生,現身某網路媒體。

像上述這類由於男人婚外情引起的網路暴力事件還不止一起,有的當事人甚至真的將自殺付諸實行,引起了公眾的廣泛同情。這說明,女性對男性婚後性權利的壟斷也得到了全社會的共同認可。

但是女性對男性的性壟斷畢竟還不如男性對女性的性壟斷那麼久遠和深入人心。道德和社會輿論的譴責對婚姻出軌行為的限制力度畢竟還不夠。用離婚來制約男性出軌,結果則是兩敗俱傷。由於傳統男權社會的性道德觀念仍然影響深遠,離婚女人擇偶時也普遍受到歧視,使許多女人在離婚問題上有所顧慮。以上種種原因,導致男性婚姻出軌事件仍然層出不窮。

三、打破性壟斷,解放女性性權利,是實現男女平等之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詩說的是自然的力量,即使遇到任何阻撓,它還是會頑強地生長。性行為也一樣,是大自然賦予所有生物的本能。任何時代的倫理道德,都不能做到對人們性行為的完全控制。對抗性壟斷原則的事件多如牛毛,因此而爆發的家庭矛盾社會矛盾也非常普遍。現在的人類已經在很多方面意識到,以人力和自然相對抗,不僅難以取勝,還會付出慘痛的代價,只有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才是正道。同樣,性壟斷也是一種反自然反人性的規則,終將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曾經,由於性行為與生育密不可分,對性行為進行嚴格的規範來進行生育控制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但如今避孕技術已經成熟,得到廣泛應用,性行為不再與生育密切關聯,打破性壟斷的技術條件也已經成熟。

上一章提到,女權上升之後女性對性壟斷進行反思,提出了以「壟斷」對「壟斷」的平等要求。但這種平等只能是表面的平等、低級的平等。而且,僅憑道德輿論的約束,對男性的性壟斷很難真正實現。所以,就如同打架時你被對方揪住頭髮,如果反過來也揪住對方的頭髮,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想辦法讓對方鬆手才是你真正需要做的。女性需要真正去爭取的,正是自身性權利的解放,或者說回歸。從男性手裡把女性的性權利和生育權爭取回來,才能有資格站在同一平面上和男性對話。

四、在現今社會打破性壟斷的途徑:

1、打破婚前性壟斷——推廣處女膜破壞術

根據有無進行過性行為,女人被區分為處女和非處女,男人同樣也能被區分為處男和非處男。但為什麼對處女的關注度比處男的要高很多?除了男權價值觀以外,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女性生殖器官所具備的解剖結構——處女膜,造成了女人有沒有性史是可以從技術上鑒定出來的,而男人是否有性史則很難鑒定。

筆者提議在16歲左右性成熟不久的少女中推廣處女膜破壞手術。通過簡單的手術將已經性成熟的女人的處女膜破壞,可以消除處女和非處女的生理差異,使得一個女人是否有性史完全成為個人隱私。沒有了差異,自然也就沒有了歧視。

事實上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高等教育的普及,人們的初婚年齡逐漸推遲,婚齡和性成熟年齡之間的時間差距越來越大。再加上避孕技術的推廣,婚前性行為、同居和試婚在現實中已經非常普遍,社會對此的寬容度也越來越高。婚前守貞,正在成為一個失去了現實性的過時觀念。與此同時,應該尋求教育機構的配合,在青春期人群中進一步推廣性健康教育,傳播與時俱進的性知識與性觀念,來預防未婚先孕以及性病艾滋病傳播等問題。

2、打破婚後性壟斷——倡導「奉獻」的新道德、代替「忠誠」的舊道德

在當今中國,「通姦」「婚姻出軌」已不再是一種罪行,最多只是在夫妻離婚時認定為一種過錯。「忠誠」、「專一」,是人們對配偶道德層面的要求,違反者受到的也只能是來自道德層面的譴責。

在擇偶中人們普遍認可的核心價值是「愛情」。以往人們對愛情的認識,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愛的奉獻」,另一方面是「愛的佔有」。筆者認為,後者並不應該包括在愛情價值之中。因為「愛的佔有」,歸根結底來自於人性中自私自利的一面,與其說是愛別人,不如說是愛自己。如果把「愛的佔有」看作是天經地義的,那麼對配偶忠誠的要求也就是天經地義的。反過來,如果把「愛的佔有」作為自私自利的觀念予以排除,強調利他的、奉獻的愛才是純粹的愛情,那「忠誠」就應該看作是被愛者的一種回饋,如果對方對你忠誠,應該感激;如果對方不忠誠,那麼首先檢討自己是否奉獻得恰當和足夠。如果對方作出其他選擇,也應該祝福而不是譴責。

必須注意的是這裡的奉獻,不是把自己意志強加給對方的那種「奉獻」,而是一切從對方需求出發的奉獻。這樣,「溝通」——了解對方的需求,就顯得格外重要。總的來說,「愛的奉獻」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對方的快樂基礎上的一種愛。這種新的道德觀如果能得到推廣,對促進人們自我反省、自我提升、有效溝通、提高婚姻質量,將會有很大的作用。

應該倡導配偶之間進行更多的思想交流,不過多地依賴身體的親密行為來維繫雙方的關係。不以生育為目的的性行為,也可以看作是一項愉悅身心的娛樂活動,不必嚴格限制於配偶之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個人需求,比如異地婚姻、或因生理原因無法滿足配偶性需求、或追求新鮮的情趣,寬容性交易和臨時性的婚外性關係。

五、展望未來——女性生育權的回歸

人類的性禁忌除了與私有制相關以外,也與優生學有著密切的關聯。女性要爭取回自己的生育權,必須達到兩個條件:私有制的衰亡和對遺傳病的全面控制。對今天的人類社會來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這裡讓我們來展望一下未來的發展趨勢。

首先,社會應該承認女性在生育和撫養後代中所付出的勞動和創造的價值。女性養育後代是在為全社會作貢獻,成本應該由全社會來共同承擔。可以採取政府給生育後代的女人發工資的形式,使養育孩子成為一種職業。在當今世界的一些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過低、政府給予金錢補貼來鼓勵生育,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到那時,一個女人可以選擇成為傳統的職業女性,也可以以生孩子為職業來養活自己,更可以在發展自己事業的同時養育自己的後代,等於今天的打兩份工、掙雙份工資。

她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個男人成為她孩子的父親,也許生幾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父親。她可以一個人生活,也可以組建家庭,和她最願意與之共同生活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必然是她孩子的父親,不必然是一個男人,甚至不必然是一個人、可以是兩三個。當然,男人們也可以這樣來自由組建家庭。

六、打破性壟斷與性解放的異同

性解放是上世紀60到70年代歐美國家興起的一項運動。1960年代避孕藥在美國開發上市後,引起許多性倫理及墮胎的爭論,後來又向外傳播引起了歐洲各國的性革命。1970年代主要為性解放,女性權利得到擴張以及女性意識抬頭。1990年代主要是同性戀爭取人權。

性解放的內容包括:

· 性與結婚生子分離,婚前性行為與婚外性行為,以及一夜情。·除了異性戀外,亦接受同性戀、雙性戀等。·性產業的發展,性用品商店,性工作者。·性可以在大庭廣眾下公開討論。·服裝上的變化,可接受許多性感的服裝。

可以看到,性解放和本文提出的打破性壟斷有相似之處,都對傳統的道德倫理進行質疑和否定,對婚前性和婚外性都持肯定態度。

但這兩個概念是立足於不同社會和文化背景而提出的。性解放的背景和西方宗教和政治在歷史上對性的禁錮有關,而打破性壟斷則是由當今中國社會非常普遍的婚戀矛盾而引起的思考。性解放針對的對象是人們的傳統觀念和傳統倫理道德,打破性壟斷的對象則是兩性之間相互佔有和相互限制自由的現象。

應該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的性解放運動也影響到了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婚前同居、試婚、性感服裝、性用品和性工作者、同性婚姻等都已經逐漸被社會所接受了。打破性壟斷可以看作在性解放運動的成果之上更進一步地爭取權利,主要是為女性爭取權利。

性解放運動也給當時的歐美社會帶來不少問題,比如離婚率增加、未婚先孕、性病廣泛傳播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些問題在今天已經能夠更好地克服,比如人們對避孕和預防性病艾滋病的觀念已經大大加強。而一夫一妻的家庭模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走向衰落,傳統家庭解體是早晚的事。打破性壟斷也應該與社會發展狀況接軌,避免操之過急,引發社會動蕩。

結語:我希望有一天,男女平等能實現。再也沒有嫁或者娶的概念,再也沒有任何外力干涉和捆綁人們的婚姻,人們選擇在一起,僅僅是因為真心相愛


推薦閱讀:

打破西方晶元壟斷?這盆冷水必須要潑了
壟斷行業的前生今世
針對銀行收費是否涉嫌壟斷接受採訪

TAG:婚姻 | 壟斷 | 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