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隨便打出「種族主義」這張牌

這兩天,美聯航驅趕乘客事件,在我所有的社交網路刷了屏。

我想,大家應該也會認同:這件事情之所以能火起來,主要原因是,95%傳播這個事件的自媒體(以及媒體),在標題用了醒目的「亞裔」兩個字。

「美聯航暴力拖走亞裔乘客」

「如何看待美聯航將亞裔乘客趕下飛機?」

「美聯航亞裔乘客遭強行拖拽下機」

諸如此類。

有不少自媒體,更是聲稱「此人是華裔」「此人是中國人」——甚至標題直接用「華裔乘客被美聯航暴力驅趕下機」,等等。

無怪於大家要義憤填膺了:這明擺著就是歧視華人嘛!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之前有很多人後台問我:遇到這一類熱點事件,應該如何看待?

我的做法,一般是這樣:

  1. 先搞清楚在這個事件中,哪些事實是可以確定的,哪些是不能確定的。

  2. 針對不確定的因素,再去查資料,盡量將其轉變成確定因素。

  3. 在不確定的情況下,謹慎觀望,避免通過自己的參與,使其進一步失控。

具體到美聯航事件,可以確定的事實是什麼呢?

  • 美聯航臨時加塞4位機組人員;

  • 美聯航宣稱「隨機」選出四位乘客,並給予800美元優惠券,前三位接受了;

  • 美聯航罔顧第四位乘客意願,用空警暴力拖拽下機,導致乘客受傷。

  • 這些事實是沒有疑問的。美聯航CEO也承認了,沒有問題。

    不能確定的是哪些事實呢?

  • 第四位乘客是華裔——從視頻可以看出是亞洲人面孔,但不確定;

  • 美聯航號稱「隨機」挑選,實質是專門挑華裔/亞裔下手,因為好欺負;

  • 前三位乘客也是亞裔(一對日本夫婦,另一位是該乘客的夫人)。

  • 這些觀點,散見於各自媒體(知乎、公眾號)的文章中。但查閱正規媒體、外媒原文,均未明確提及上述內容。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初步給這個事件定性:

    這是一起惡性的、嚴重違反乘客權益的消費糾紛事件。

    但這是不是一起種族歧視事件?是不是歧視亞裔、歧視華人?

    有可能,但目前暫時不知道。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謹慎一點,注意力不要被各種自媒體帶偏,從「消費權益」轉移到「種族主義」上面?

    我不是要為美聯航洗地。實際上,我認為這家如此霸道強橫、罔顧乘客權益的航司,不適合再次乘坐。如果可以,請盡量避免購買它們家的機票。

    我也不是要為「亞裔普遍受歧視」的現象正名——在歐美國家,亞裔地位較低,甚至出於「政治正確」的需要,有時要為黑人讓路,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這件事情,確鑿無誤出於種族歧視——比如公然宣稱「Asians are liars」「Chinese are cheaters」,那確實必須聲討,把事情鬧大。這樣才能讓西方世界看到嚴重性。

    但是,我們的愛國情感,集體認同感,不應該成為「被別人操控」的把柄。

    我們不應該把「亞裔受歧視」的印象,投射到所有一切相關的事件上面,而罔顧事實本身還未被查明。

    我們總說「群眾是容易煽動的」,但說這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或許也是容易受到煽動的一員呢?

    實際上,如果你把這個事件,跟我周日的文章作一個對比,就會發現,兩者用到的方法,完全一致。

    1. 製造亞裔和白人的對立;

    2. 貼上歧視亞裔的標籤;

    3. 利用我們亞洲人的身份,代入群體認同。

    (詳見《別讓自己變成自媒體的流量》)

    通過以上三點,自媒體們又輕鬆地實現了一起熱點事件的刷屏,將群眾的憤怒,轉化為自己的流量。

    這兩天,我看到許多蹭熱點的文章。

    有人說「比起美聯航,我更痛心的是國人的麻木不仁」。點進文章裡面,作者抓住了幾個罵「活該」「打得好」的留言痛批。

    但這樣的聲音有多少呢?恐怕不到整個網路的億分之一。無非是「立稻草人」而已。

    有人說「如何報復美聯航?訂它們的頭等艙,起飛前全部退掉」。

    如果有人真的這樣做了,然後發現退不了,導致幾千美元的損失,或者信用卡被拉黑,你負責嗎?

    還有人提起白宮請願書,宣稱「Chinese Lives Matter」,號召大家簽名。

    在所有的媒體都沒有明確報道的前提下,如何定性是歧視華人?這除了挑起兩大種族的對立之外,有什麼意義呢?

    退一步講,要請願,也應該是 Asian Lives Matter,更切合事實。

    事實上,美聯航類似的事件,早已有之。

    08年,一名歌手就因其吉他被美聯航摔壞,多次維權無果,憤而創作了一首歌,叫《United Breaks Guitars》,火遍Youtube,令美聯航股票暴跌近10%。

    這個事件也許有不少朋友都聽說過,但我相信,那時,大家更多的是將其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關注的是這首歌的走紅,而不是美聯航的失職。

    如果將這次的主角,換成白人、黑人、天主教徒、佛教徒……我想,這個事件在國內也根本激不起一點水花。

    但因為被打上了「種族主義」的標籤,形成了亞裔和白人的對立,就一下子火起來了。

    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某個亞裔做了錯事,他是不是只要擺出一副弱者的姿態,聲稱「歧視亞裔」,就能瞬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就在昨天,知乎上又爆出一起事件:一名華裔女子聲稱,她在Airbnb上聯繫的房東因為「歧視華裔」,取消了她的預訂。

    這件事情出來後,Airbnb反應迅速,立刻解除了房東的資格,並給這位女子道歉和補償。

    但很快事件出現反轉。

    事情的真相是,這名女子一開始謊稱「只有兩個人」,試圖拿到一個低價,入住的時候房東才發現她帶了6個人、2隻狗——房東事先講過「不許帶狗」,才當場拒絕讓她入住。

    同樣,如果某個自媒體想吸引流量,是不是只要蹭一下「種族主義」的擦邊球,就能帶一波節奏?

    而事件過去之後,又有多少人會記得呢?

    但事件的後果,已經切切實實地產生了。

    為什麼我在標題說:不要輕易打出「種族主義」這張牌?

    因為我深知,政治正確固然是一個好的東西,但有時,也很可怕。

    為什麼?因為很多時候,「政治正確」是一種壓制,而不是真正的包容。

    壓制只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表面愈加風平浪靜,底下卻愈加暗流洶湧。

    很多人說,就算這個事件跟歧視亞裔無關,但亞裔受歧視是不爭的事實,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讓白人知道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很多人說,黑人能有如今的地位,就是靠抵制運動,爭取到的自己的權益。

    ——大家真的覺得,黑人在如今的社會裡,得到真正的「平權」了嗎?

    從 Black lives matter 到各種槍擊案、襲警案,從影視劇的塑造,到入學、工作的優待,所有跟黑人掛鉤的事件,都會極其謹慎、小心翼翼,生怕哪一步就逾越了「種族主義」的雷區。

    這真的能叫做平權嗎?

    這究竟更像是尊重黑人的人權,還是更像一種施捨、讓步和防備?

    尊重不是放在嘴上,而是要放在心裡。

    如果有一天,華裔得到了這樣的平權:任何跟華裔掛鉤的事件,所有人都小心翼翼,謹慎退讓,唯恐一不小心背上「歧視華裔」的罪名,被千夫所指——這是大家想要的結果嗎?

    我覺得,不是。

    華人從曾經的飽受排擠和抹黑,到如今能跟白人站在同一個高度同等競爭,出任跨國公司總裁、CEO,是靠抵制、鬥爭和種族主義嗎?

    不是。

    真正意義上的平權,是大家終於發現:雖然華裔的膚色、文化跟白人不同,但是他們可以做出比白人更出色的成績,登上世界舞台,成為商界領袖、業界巨頭、政界強人。

    當一個族群沒有真正強大起來,任何形式上的平等和尊重,都是一種施捨。

    那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不屑。

    不喜歡消費熱點

    所以我總是等熱點過了再寫

    同樣也不開讚賞了


    推薦閱讀:

    王敏梓:種族主義衝突?「笨蛋,問題是經濟!」
    種族主義的幽靈在美國遊盪
    弗州暴亂揭示美種族主義頑疾難除
    不黑不吹,這次我站這個亞裔「胖子」~
    關於巴黎春天的巴黎世家店歧視華人的事情

    TAG:種族 | 種族主義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