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桃花源記》
近日重遊桃花源,閉關修鍊三年的常德桃花源令人耳目一新! 一千多年前,桃花源促成了陶淵明的千古奇文《桃花源記》;一千多年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把桃花源變成了夢幻般詩的意境和詩一般美好的夢想。 當夜幕降臨,我帶著白天在桃花源里體驗到的一份美感,坐上開往秦溪的小船穿越千年,緩緩駛入桃花源夢幻般的山水實景演出《桃花源記》。我用相機拍下這些美麗的畫面,希望陶淵明筆下的美景能裝點我今後的夢境。
到桃花源看什麼?很多人順口答道:看桃花。於是,每年3月的桃花節,桃花源滿山都是人,抓住幾朵桃花一頓亂拍,心滿意足而去。桃花一謝,便不再去桃花源。如此這般,游十次桃花源也體會不到桃花源留傳千年之夢幻詩境和人文妙趣。
那在桃花源要看什麼?答曰:看文化!文化這詞天天掛嘴邊,可要說出個子丑寅卯來,真不容易。鑒於文化在定義上的複雜性,世界上的學者基本上達成一個共識:從最通俗的意義上講,文化就是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
有了這點認識之後,你再到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文景觀去遊覽,你就會發現,你的審美效果和情感體驗,一點都不比遊覽自然景觀差。因為從那些與你不同的生活方式中,你能感受到獨特的生活美感,你能體驗到不同的價值觀所閃耀的思想光芒。這樣的美感和光芒收穫越多,你的閱歷就越豐富,你的胸懷就越寬廣,你的情懷就越高雅,你的目光就越深刻。這便是遊覽人文景觀的意義所在。
來桃花源不是來看奇山異水,而是來感受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那份詩意的奇妙和那個夢境的美好!如果你帶著這樣的情懷來到桃花源,你會發現每一朵桃花裡面都有一首詩,每一首詩都能唱成歌,每一首歌都會給你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
當你近距離觀看捕魚為業的武陵人那樣優雅的划槳撒網,那樣專註於網中的每一個動靜。不計捕魚之多少,完全沉浸於那古老的樂趣之中。你那顆左顧右盼浮躁的心會瞬間沉靜下來,融入古人那純真生活方式。
小船沿溪行,忘路之遠近。船槳劃破這寧靜的河面,驚撓垂釣的蓑笠翁。
從那份高古的神情,你就能看出來,武陵漁人穩坐釣魚台,千年垂釣不收。人家釣的不是魚,釣的是詩的意境,冬天釣的是寒江雪,春天釣的是春江花月夜。只有懷有這樣詩意情懷的武陵漁人才有可能走進桃花源。
你當然可以看到夾岸的桃花林。桃花長在其他地方,一年一開一謝,花期短暫。可是,桃花源的桃花開在《桃花源記》的故事裡,千年不謝,永遠開在陶淵明的夢境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無論你是從《桃花源記》中如詩的描述中還是從眼前如夢的畫境中進入桃花源,你都可以進入陶淵明的夢境,《桃花源記》的故事會以詩的韻律一幕一幕向你展開。
一千多年前,來到桃花源里的武陵漁人,看到這些不知有漢的村民,非常開心地生活在這世外桃源,驚訝萬分。
一千多年後,當這些優雅樸素的生活畫面呈現在你的面前,你是否也怦然心動呢?
這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山是綠樹成蔭的桃花山,那水是波光粼粼的秦溪水,那洞是神奇美妙的桃源洞,那田是祖輩耕種的山水田。那人是靜守良田美池桑竹千年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的桃源人。
這樣一份純真,這樣一份古樸,這樣一份優雅,只有鍾情於此的人,才能以平穩的心跳和涌動的熱血固守千年。
這些傳承千年的生活方式,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隨便一個百姓的一舉手一投足,就那麼文藝。這就是文化,隨口講述那便是傳奇,垂首吟誦那就是詩歌,登台彈唱那便是流傳大江南北的常德絲弦。
當一艘小船載著面若桃花的姑娘向你駛來,你不要驚訝。人家是去對歌賞月,早有心上人隱於溪水之邊的密林深處。只要姑娘一開口,情歌就從月亮的唇邊飛來,那歌聲蝴蝶聽了不願飛翔,鳥兒聽了不敢歌唱。
我為眼前的曠世的美景所驚呆!急切地想拍下每一處風景。可是,看著他們不慌不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浮躁。你如果能象他們一樣,將一個普通的鞦韆盪過千秋,你才會體驗到什麼是穿越千年的積澱。
由於仰慕桃花源的神奇和美好,近幾十年來中國不知冒出過多少自稱是桃花源的地方。一到春天,江南處處桃花盛開,中國有山有水有洞有桃花的地方多了去了,於是他們就把《桃花源記》翻來翻去,希望從中找到一絲證據。當然他們最充足的理由是:咱們這像是桃花源。可是,無論他們投入多少錢,打造的只是一個像桃花源的自然景觀。常德桃花源那份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是花再多錢也打造不出來的。就如一個千年文物上那層包漿,是在千年把玩之中慢慢形成的,一夜之間弄岀來的光澤,那只是刷的油漆而已。
只有常德的桃花源才是真正有歷史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據北京大學袁行霈教授在《陶淵明與晉宋之際的政治風雲》一文中所述,陶淵明曾於公元399年至401年出任荊州刺史桓玄幕僚,"因公務之需,差旅之便,曾駕扁舟溯沅水探訪『武陵人誤入石穴』的洞天,了解武陵避秦舊事"。說明陶淵明曾到過此地,當然,《桃花源記》是一篇文學作品,陶翁借所聞素材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願望,是非常高明的文學技巧。 而那時桃花源已有"晉人建"的"桃川宮",是桃花源景區內最早的道觀建築,桃花源也是中國歷史上四大道教聖地之一,被稱為"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至唐朝桃花源的名氣已經很大了,當時在朗州(今常德)任司馬十年之久的大詩人劉禹錫,就經常來桃花源遊玩,寫有著名詩作《桃源行》: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里。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公元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轉運使張詠根據朝廷析武陵縣之政令,在實地考察之後,建議設置桃源縣。其理由是:武陵有一風景秀麗、道觀雄偉的勝地,其景神似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故名"桃源"。 如果說前面的考證是學者個人的觀點,這個就是告訴你,在一千多年前,由官方考察之後上報朝廷,正式確定此地為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說的桃花源,特別在旁邊設立一個桃源縣。北宋政和二年,宋徽宗親筆為桃花源手書:桃川萬壽宮,製成木匾額懸於桃川宮前。可惜明末宮毀匾額無存,現在所見匾額為長沙張九仿徽宗手書真跡而制。 你了解這些歷史之後,你就知道其他號稱桃花源的地方,為什麼只講自己如何像《桃花源記》所寫之風景,他們從不講歷史,因為沒歷史可講。
所以,來桃花源,桃花只是一個美麗的引子。你只要沿著夾岸桃花的指引,你就能進入桃花深處。
在桃花深處,有一本留傳千年的線裝古書等你來翻開,在閱讀書中的絕美詩篇和奇妙故事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靈變得豁然開朗了。
正是這個神秘的村莊讓武陵漁人驚喜萬分,一聲輕輕的問候,打破這裡的寧靜。
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消息瞬間傳遍全村,全村老少激動得夜不能寐!
這樣的生活畫面,我們曾經那樣熟悉,現在又覺得那麼陌生。既覺得非常簡單,又覺得是那樣可望而不可及。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更是桃花源的魅力。
正是這寧靜的村莊讓我們一顆浮躁的心寧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來自何處?要去往何方?
突然,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小小村莊一切都那麼簡單,唯婚嫁十分隆重。所有的一切,都為揭開紅蓋頭時的千金一諾!
當隔河相望的鄉情變成難分難捨的戀情時,就需要一艘小船乘著月色划過來,把愛情引渡到永遠。
你看到的古老鄉村愛情那麼簡單,簡單到不需要高價房產,不需要巨額存款,簡單到只需深深一拜便能託付終身。
有客來自遠方,當然會設酒殺雞作食。自然少不了桃花源的美酒和擂茶。
這姑娘為你端上的茶,當然不是你用開水泡的茶那麼簡單。人家會在一個擂缽中放入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薑等原料,用一根深山砍來的擂棍在擂缽中擂上九九八十一遍,直到擂成糊狀。再用滾開的水一衝,那份香氣啊,無法用語言描繪。再看滿桌的精美小吃,你就會覺得自己如神仙一般。
說到桃花源擂茶,當然大家津津樂道的是擂茶助張飛輕取武陵的故事。三國時期,張飛領三千兵馬直逼武陵郡(今常德),行至桃源時,數百士兵染上瘟疫,一病不起。正當張飛急得團團轉時,一鶴髮老者見張飛士兵軍紀嚴明,秋毫不犯,便前來獻上祖上秘方:擂茶。果然,喝了擂茶將士們的病都好了,張飛輕鬆拿下武陵。 故事是傳說,端到你面前讓你品嘗的卻真是擂茶。
人們因避秦而來到桃花源,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古訓,與世隔絕,與世無爭。這裡沒有戰爭,沒有傷害,一切都那麼美好,人們過著粗茶淡飯衣食無憂的生活。
這些美麗畫面告訴我們:自古好詩在鄉村!人們用汗水澆灌田野,田野就會長出詩歌。
你再捨不得桃花源的美景,再割捨不下桃花源鄉親們的一片盛情,還是等來告別的時候。無論是春夏秋冬,在《桃花源記》中永遠是春天,永遠有落英繽紛為你漫天飛舞,只要你回首,定會淚落滿面!
我隨觀眾一步三回頭地離開這驚艷的夢境。我悄悄地問自己:如果你是那依依惜別的武陵漁人,看到鄉親們如此熱情地為你送行,如此真誠地與你道別,他們千叮嚀萬囑咐的"不足為外人道也"你還會記得嗎?強烈的好奇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會不會讓你也"處處志之"以期再來尋夢呢? 我一時得不出答案,但我知道千百年來好多人都走不出《桃花源記》,渴望這個美好的夢境駐留心中。
當你揮手告別之時,桃花源保存長久的神秘已為外人所知。一束神秘的光芒從桃源洞透射出來,把一個大詩人的心靈照亮。他不忍心這份美麗的寧靜被打亂,用一篇傳誦千古的《桃花源記》把洞口堵上。從此,無論你多麼努力,也找不到返回的路了。 你只有再來桃花源,在一遍又一遍默念《桃花源記》之後,在夜幕低垂星光燦爛的夜晚,沿秦溪而行,你便能看到這個美麗的千年夢境。
推薦閱讀:
※桃花源間 | 群英薈萃四十九期
※夢尋武俠桃花源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為什麼要說劉子驥"高尚士也"?
※尋訪桃花源
※寧兒心語之我在桃花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