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愛上林夕

黎彼得的鬼馬,許冠傑的親民,黃沾的豪氣,林振強的優美,鄭國江的雋永,開創了香港樂壇詞作創新化多樣化的先河,奠定了現代粵詞的創作框架,並將粵語填詞細分為了一門學問。時至八十年代中期,老一輩詞人漸漸退下,林夕、黃偉文、周耀輝、陳少琪、周禮茂等詞壇新銳開始嶄露頭角,漸漸成為新時期詞壇的中流砥柱,他們延續了上一代詞人的風格,同時也進行著新的嘗試,漸漸樹立了各自的詞風個性。而林夕,則是當時湧現的這批詞人中少有的能成為當今流行文化符號的個體。

林夕原名梁偉文,原來香港才子都是鐘意叫偉文的。他是父親第三個妻子的第三個兒子,父親是脾氣暴躁的人,年幼的林夕時常被父親打罵,於是這個瘦弱的孩子開始學會逃避,在風裡飆車享受令人頭暈的快感,嗜煙,離家出走,像很多叛逆的孩子一樣組樂隊……

他從小就愛聽歌,特別佩服黃霑、盧國霑等元老級詞人,能把複雜的劇情濃縮在三言兩語間精準地表達出來,耳聞目染下,漸漸愛上填詞這種「遊戲」。直至中二,林夕對英文表現出的興趣還明顯多過中文。中三的時候,一個修教團體辦的雜誌《突破》介紹了坊間難覓的民國台灣詩人周夢蝶的新詩,林夕陡生興趣,便開始找一些新詩來讀,手癢時就試著填些類似「水調歌頭」的詞牌。

林夕自幼便聰穎過人,是當屆香港文科狀元,很有文學天分,對事物的觀察細緻入微,觸覺敏銳,成年後最早的職業是詩人,他與吳美筠、洛楓、之後同為填詞家的李綽雄等人共同創辦了80年代香港著名的《九分一》詩刊。

他非常崇拜當紅詞人林振強,暗暗立志要追隨偶像的道路。1985年,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創作了人生的第一首歌詞《曾經》,為自己取筆名時,恰好書案上有本他最愛的《紅樓夢》,林是偶像的姓,而「林」下一個「夕」,正好合成一個「夢」,他覺得「林中夕陽」頗有意境,因而定名為林夕。從此,這個名字便成為華語樂壇最耀眼的傳奇。人說,林夕之於流行樂壇,如柳三變之於宋代婉約詞。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那是形容宋代柳郎的風光,可如今,何嘗不是凡有人跡處即能歌林詞,連販夫走卒都會哼一句:你掌心的痣,我總記得在哪裡。

文藝理論界認為,今天的流行音樂歌詞好比舊時唐詩宋詞,是社會主流人群中最流行的文字,歌詞是當下文字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詞作者的地位就好比盛唐的詩人和宋代的詞人。走入填詞這行,林夕開始擁有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真正屬於自己的天地。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林夕開始用歌詞這種傳播形式與聽眾傾談交心,用手端這支悲天憫人的筆,為那些長路跋涉的人懸一盞指路明燈。如同神農遍嘗百草,親身了解了紛繁的人間百味,林夕把自己的體會記錄下來,作為一種拯救蒼生的解藥。那些流傳世間的歌聲,人們聽到了,感動了,彷彿從中照見自己的影子。

林夕說:「張愛玲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她總是冷冷的,保持一段距離觀察這個世界,而我是一個外冷內熱的人,我是個好奇心很強的人。」正因為這份好奇心,他總是不斷探索著自己能力的邊界。填詞的同時,他還是專欄作家,詩人,房產投資人,還是香港商業電台的創意總監。梁文道曾說林夕其實還是憤青。他每天有看七八份報紙的習慣,看到動氣處就會直接大罵:「他媽的,太混蛋了!」這就是真實的林夕,儒雅,多情,卻也率真,豪爽。

或許正因這份豪放,他最喜歡蘇東坡,他最想生活的年代是宋朝,認為宋朝是很優越的,不用為商業元素而寫作。倘若真的生在宋朝,他說他不會做官,就做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寫詩詞,填完所有的詞牌。除蘇軾外,林夕還喜歡李白、杜甫、王維。同時,他喜歡的作家還有很多,譬如張愛玲、亦舒、北島、顧城等等。他讀書涉獵廣泛,只要看看他寫的《百年孤寂》、《守望麥田》《羅生門》等歌詞名便知。林夕曾說,「要說對我歌詞影響最大的,不是唐宋詩詞,而是新詩,鄭愁予啊,余光中啊,喜歡新詩的人都喜歡他們。受這些人的影響,是我剛開始寫歌詞的時候,寫了很多歌詞,風格像他們,後來也喜歡朦朧派詩人,北島、顧城,如果真的說影響,還有不被太多人知道的九葉詩派,我覺得,他們能用白話的文字把情感寫得那麼準確、那麼豪放,沒有造作,很自然,又有深度,我看九葉詩派的時候還沒有他們的詩集出版,我在大學圖書館裡找的舊的雜誌來看。」

他每天約用4小時創作歌詞,其餘大多時間都用來讀書看報。孜孜不倦研習著經濟、政治、天文、生物、情感……對整個世界保持著求知若渴的好奇,不斷提升著自己。他說:「我看書很雜,什麼都看,但是有一些書,是我永遠都帶在身邊的,關於老莊的書大概50本左右吧,我都略看過。有時候也看佛經,現在在看《華嚴經》。我在畢業之前讀文學,看的主要是新詩和小說,那時候愛情小說流行,就看了很多。以後工作了,接觸了很多關於馬克·吐溫的廣告學的書,後來關心政治、經管,就看一些這類書,也是蠻有趣的。看書我是隨性而起。我自己有興趣,就會看得多,只要是流行的、成為話題的,我都會買回來看。我間接地認識到現在的人對什麼感興趣,我讀書不光是為了工作,也為了解世界,或者了解我們社會的焦點在哪裡。」

這麼多年的漫漫長路都是他一個人如此從容走過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是林夕最喜歡的一句詞,而他已儼然享受著如此一個人的超脫境界。

今年是林夕入行第30年,至今林夕已經填詞近4000首,其中很多詞句,像唐宋詩詞般被歌迷奉為經典。數年來他屢獲數百項音樂大獎,2008年更是獲得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被譽為世界華人音樂界第一作詞人。而在林夕包羅萬象的詞作中,除了可以感受到林夕以詩入詞的文學造詣,還能窺見其詞作中與時代息息相關的社會性。

林夕在一次訪談中說:「我覺得很多詩歌是好詩,但歌詞如果跟不上音樂的感覺,聽起來會怪怪的,能跟著音樂的旋律,才是好的歌詞,我也不是所謂的文藝青年,但還是有些詩人的敏感,後來在寫歌詞的道路上慢慢成長的時候,也不太在乎那些文字,而是更在乎歌詞的意境,歌詞不能光是美文,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人人都認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好詩,它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意境卻是語言所不能說出來的,這才是最好的文學作品,現在很多台灣的歌詞,玩文字遊戲玩得很過頭,最後成了賣弄文字技巧,而不是真正地寫歌詞,我在慢慢地去做好。我只希望有一些好的歌詞,不光是流行的,希望它們有持續性的文化流傳的價值。所以過去的我有個目標,希望能夠把一些寫得比較好的歌詞——也算是文學的一種,集結起來。我覺得文學的功能在於升華人生的一些智慧,或者對整個世界的人情有一種夠透徹的描述,以及更新的啟發。」

林夕、黃偉文、周耀輝是當今香港詞壇的「三大掌門」。林夕受張愛玲影響很深,偏愛用抽象或冷調的字句,快樂中帶著頹廢,悲哀中略有殘忍,對人性的刻畫也總帶這些宿命或無解的悲哀或禪意。陰柔華美的表象下,暗含深邃的感悟,大幅提升了粵詞的哲理高度。誠如詞人喬靖夫所言:「這二十年來對香港影響最大的文人是林夕,無數香港人每天都用他所寫的文字來表達內心情緒。」從最初的「解剖感情之苦,美化了傷感」,到中途的「撲朔飄搖,玄詞玄意」,到如今的「快意來去,通達明朗」,林夕的詞作,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蛻變。深遠的意境、絕美的修辭、深刻的感情、濃郁的禪意…..他所寫的每個字都不是牽強的堆砌,而通過自己極高的文學修養,雌雄同體的細膩筆觸,向聽眾透露著他的人生態度,和關於人性的深層思考。

林夕的詞作公認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一、1985-1994 以詩入詞。

當年詩人出身的林夕大膽打破中文詩與歌曲之間的藩籬,嘗試將詩歌中的境界帶入流行歌詞,為香港樂壇帶來了一股唯美之風。這個階段里林夕更多追求詞作中的文學性,視角多關注都市中的冷清感,文筆飄離不定,意境迷離朦朧,呈現出強烈的新詩感覺。

林夕說這個階段的他很注意文字的雕琢,因而作品中詩歌的痕迹很重。為突出自我風格,遣詞用字求險求怪,有時就難免詞不達意。儘管如此,彼時他的中文水平已堪稱盧國沾之後的第一人了。八十年代末,他詩意纏綿的填詞風格已頗具雛形,他所創作的張國榮的《側面》,黃凱芹的《情深緣淺》已完成了出色的亮相,此時的林夕開始表現出極為細膩感性的一面,形態尚且變幻不定。

唱片業的不景氣導致填詞人的價格20年來就沒有提高過,林夕自1988年就開始投資房地產,他用投資地產的幾千萬收入養著他的歌詞創作,他在作詞上傾注了畢生最多的心血,只為了堅守心中那份強烈的執著和熱愛:「我從來不大承認自己是娛樂圈的,我是屬於唱片界的。」

1988年,結束香港《快報》副刊編輯工作後,林夕於1989年開始亞洲電視節目部創作主任。90年代初,羅大佑移師香江,建立「音樂工廠」,聘用林夕為創作總監,與他共同打造音樂理想。或許,「音樂工廠」對樂壇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出了日後遍掃華語樂壇的填詞天皇林夕。與羅大師合作的幾年,是林夕生命中最重要的歷程:他開始真正接觸音樂工業,熟悉從唱片的發行通路到錄音室的發聲學問,國語的說寫能力也因此大大增進。以加入音樂工廠為分水嶺,代表著林夕詞作從注重外在形式的唯美表達逐漸融入了更多時代特色,有了關乎時代或者社會的強烈反思。

經過這十年的磨礪,林夕的詞作逐漸得到黃霑等香港流行樂壇權威的認可。這些為他後來輕鬆遊走於主流與另類、商業與藝術之間打下了堅實基礎。這個階段,林夕創作出《首都》、《皇后大道東》、《赤子》、《母親》、《似是故人來》《四季歌》《紅顏白髮》等名作,尤其是一首《似是故人來》,體現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學素養,是踐行「以詩入詞」創作理念的成功範例。

1994年,出任商業電台廣告部創作總監的林夕開始為黃耀明、王菲、張國榮、張學友、莫文蔚、謝霆鋒、陳奕迅等當紅歌手填詞,而王菲和張國榮中後期的所有經典好歌幾乎都出自林夕之手。

二、1995-2000 強烈個人風格的樹立

「1995年以後的時代是林夕的時代,他和黃偉文取代了黃霑和鄭國江,成為新一代香港的兩大詞霸。1995年之前和1995年之後,真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歐美的新潮曲風、跳舞音樂、HIP——HOP,取代了那種中國風濃郁的曲風;電影上興起了王家衛和周星馳,一個是MV式的聲光色影,一個是無厘頭的拆解笑鬧。不光是香港,而是整個華人世界,出現了一個全面的時代交替。」

在這個階段,林夕遇見了創作生涯中最好的一位合作夥伴----王菲,並正式成為她的御用詞人。自王菲開始,他的詞作開始具有強烈的個人化色彩,觀察視角獨到,詞風疏離冷艷,漸漸顯露出「張愛玲派」的華麗與蒼涼感。這位被稱為「末代文豪小生」的詞人在這幾年間,一支筆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當紅歌手。從1996年在張國榮《紅》專輯中首次包碟開始,他在樂壇的地位已是不可撼動。在經歷了之前十年的摸爬滾打後,林夕此時已成為華語流行樂壇的首席填詞人(現在唯一能和林夕分庭抗禮的填詞人黃偉文彼時剛剛出道)。

這段紛繁盛世里,林夕產出了大量精品:

張國榮的《紅》、《醉生夢死》、《路過蜻蜓》…..

王菲的《暗涌》、《開到荼糜》、《郵差》、《笑忘書》…..

楊千嬅的《少女的祈禱》、《再見二丁目》、《出埃及記》…..

陳奕迅的《K歌之王》、《黑夜不再來》《明年今日》、《綿綿》…..

黃耀明的《春光乍泄》、《天國近了》、《光天化日》…..

達明一派的《青春殘酷物語》、《甜美生活》…..

還有深諳社會所需的青少年戀愛聖經《因為愛,所以愛》、《愛你等於愛自己》…..

此時的林夕,儼然已成大師。

這個階段的最後一年是2000年。這是林夕創作生涯產量最高,精品最多的一年。這一年的經典詞作可以列出以下這樣一個歌單:

《寒武紀》《新房客》《香奈兒》《阿修羅》《彼岸花》《如果你是假的》《不愛我的我不愛》《你喜歡不如我喜歡》《再見螢火蟲》《笑忘書》《螢火蟲》《給自己的情書》《至少還有你》《我》《沒有煙總有花》《K歌之王》《綿綿》《花花宇宙》《不如跳舞》《下一站天國》《少女的祈禱》《如果東京不快樂》《全日愛》《因為愛所以愛》《活著Viva》……

以上多數歌曲的演唱者正是被大眾稱為林夕代言人的三位:王菲、陳奕迅、楊千嬅。這些全都是當年傳唱度極高且獲得過金曲獎的經典好歌。讓人很難相信都是同一年的作品。林夕以個性化的詞作融合自身的情感經歷,借歌手之口,將自己個人化的情緒傳達給聽眾,成為時代情緒的一分子。

在這個階段里,林夕所用的修辭手法是豐富多彩的,意識流、蒙太奇和拼貼畫等手法的運用,使林詞更具有文學上的深度,而並不是純粹的通俗與流行。

林夕寫給王菲的許多作品都體現出一種詩性意識流的創作概念,這既是對他早年「以詩入詞」的創作理念的延續,也是在寫作方法上所做的新的拓展和嘗試。同時,林夕對西方現代手法與技巧的吸納更鮮明地體現在了他的文字運用上。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呈現了不可複製的個人語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96年的這首《紅》。他在表現手法上,借鑒了現代電影和繪畫的技巧,從整體上用類似蒙太奇的鏡頭組接使詞作投射出影像般的魅惑神韻,具有極強烈的視覺感與現代色彩。此外,林夕常常會用想像、聯想、幻想去表達感覺。大家不妨從黎明的這首《眼睛想旅行》里感受一下,「你是神話的聲音,我耳朵想旅行;你是漫天的風箏,我眼睛想旅行」,美妙如神話的聲音,自由像漫天的風箏,因而連同耳朵和眼睛也充滿著對旅行嚮往,這是便是極其美好的想像。

古典意境與現代意識相嫁接的詩情話語在林夕的這個時期的創作中舉目皆是,用重疊或相對的概念鋪陳情緒,各類修辭手法的穿插運用…..這些都構成了「林夕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2001-2004 市場化時期

進入新世紀後,林夕成為業界翹楚,是許多唱片公司及歌手的救命稻草。所有唱片公司都希望能請到林夕為他們旗下的歌手作詞,此時的林夕出於對市場的妥協,為偶像歌手寫了詞作,精品隨之也減少。當時的香港樂壇異常浮躁,各個娛樂公司打造的少男少女偶像層出不窮。尤其是英皇旗下的Twins,林夕為其包辦了數張專輯的歌詞。雖然林夕為她們寫的多是行貨,但比起其他口水歌更具有詩的質感,還加入了更多關於青春迷惘的思考。

除了Twins之外,林夕在這幾年還給Boy"z、陳司翰、陳冠希、Energy、F4、方力申等偶像歌手填寫了不少歌詞,雖然同時也和老搭檔王菲、陳奕迅、張國榮、黃耀明等人合作,但總體而言,這個時期的林夕是以商業為主,在流行音樂唱片業的流水線上消磨自己的才華。雖然這段時期,林夕的創作不那麼精英化,但不論什麼年代,大眾都需要這樣一個人,能以個人化的表達,道出所有人的心事。

流水線般的流行音樂產業實際上對林夕的才華有著相當大的損傷。因為填詞人不是獨立的文學創作個體,而是流水線上的一顆棋子,必須服從於唱片工業的商業特性。所幸的是林夕能夠兼顧商業性和流行性之餘,加入自身對字句的雕琢和對人生的態度,形成自身獨樹一幟的風格,立於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頂端,「一字一句,成就中文流行樂壇豐盛年代。」

四、2005至今,禪意內化,援佛入詞,佛學與個人意念的結合

「每個人都是單行道上的跳蚤,每個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每個人都在單行道上尋找。」林夕最初與佛結緣,是年少時讀佛學消閑,好讀卻不求甚解。後來做了詞人,黃霑送他《金剛經》,勸他常常讀。這些觸機於他只是過眼雲煙,並未入心生悟。

1998年的林夕,結束了那段長達10年的著名愛情,失戀之苦,加上工作壓力,患上了嚴重的抑鬱。不願見人,整夜失眠,肌肉緊繃,每個關節都會無故疼痛。心理醫生建議他將這壓力及焦慮宣洩出來,他猶豫了,怕社會偏見,也怕輿論壓力,可是他最終選擇了公開病情。恰巧此時王菲也經歷了婚姻失敗,為了拯救彼此,林夕開始嘗試以新的手法來創作歌詞:「我想了很久,一個人可以怎樣保護自己,想了很多道理,後來又寫了《給自己的情書》。之後開始睇佛經,發現它和我之前想的道理類近,佛的主旨是如何解脫痛苦。」起初只是碰巧與佛理相通,經過過十七年時間洗禮,林夕這條「佛line」日趨圓融。「我寫詞,在時裝學角度而言,即是好多條line,我現在主力鑽研的叫「佛line」,1998年我為王菲寫了《守望麥田》、《百年孤寂》與《開到荼靡》,都是嘗試用佛家精神,solve戀愛的問題,很難流行,希望日後糖衣再放多一點。」這條佛line,漸漸成為林夕詞作的一股主流,無論是直接說理的《難念的經》、《觀世音》,還是藉以談情的《人來人往》、《愛情轉移》,佛學的意味日趨濃厚。

與抑鬱症對抗的七年里,遭遇了「非典」和摯友張國榮、梅艷芳的逝世,林夕開始明白,一切病魔源自內心。一個個徹夜難眠的長夜,他誦讀佛經,觀望內心,慢慢釋懷,漸漸平和。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快樂其實由心決定,一如空氣存在,用力呼吸才會發覺。悲天憫人正是一帖制服心魔的解藥。腦內逐漸形成很多想法,寫出來後,發現這些想法和佛教的很多理念都有共通性,他慢慢開始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的是什麼。年少時,林夕希望信仰能幫他參破生死,處身立世,信佛以後,對於生死問題他開始學習「破執」,與其想得太多不如活在當下,做一些有益於世的事。

穿梭在鋼筋水泥城市中的都市人,少了歸隱的田園情懷,和古人的敏感詩性。日漸嚴重的疏離感,內心的空虛迷茫,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都是現代社會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林夕的歌詞,也正是誕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在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交織相錯,本土意識和大陸情結相矛盾衝擊的複雜的社會結構中,如何在特殊的社會形態中找到自身定位和歷史歸屬感,無不直接或含蓄地體現在他的詞作上。

離開王菲的冷艷疏離,林夕的詞作愈發浮現社會的影子。他希望自己的領悟能入人耳入人心,從積極的方面去影響世人。在這個階段里,他將寫詞的重點由談情轉為論道,剖析內心,關照社會,歌詞逐漸凸顯禪的韻味。借林夕自己的話來說,他已經歷「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如《弱水三千》的「山水非山水,凍了變雪堆,山水般山水,遇熱若霧水」便真的是「見水是水」了;《太陽照常升起》體現「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道理;「不來也不去」脫胎自《金剛經》的「八不」;《無念》說無念便是正念的佛偈;《夏花秋葉》寫出禪宗「如何是佛法大意?春來草自青。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的味道,可見情感暗涌已化作雲在青天水在瓶的感悟;《你是哪種人》里以簡明的筆法,反問「出生怎影響出身」、「甚麼種籽早種哪種人」,藉此帶出命運主題,既能深入亦可淺出。

從《愛得太遲》,到《不來也不去》,再到《人來人往》,我們見證了林夕從98年抑鬱症之後的成功蛻變,用歌詞去解讀生活哲理、人生感悟,用佛理去解脫情感所帶來的痛苦,林夕諄諄善誘,點化眾生,這也是他此階段詞作的一大特色。潛泳佛理,以詞載道,使得林夕超脫於其他詞人,成為當之無愧的華語詞壇第一人。香港著名音樂人顧嘉輝曾說,哪怕只是情歌,也能看出那個時代的風貌。林夕寫下了關於這個時代的最絕妙精闢的詩句。千帆過盡,心內必是充滿生機。佛學名相在林夕筆下,越發生動可感。

林夕不接受任何「香港樂壇不如八九十年代輝煌」那類指責,他並不認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比現在好:「那時很多歌曲都是翻唱的,製作人甚至要求編曲的樂手要弄得跟原版一模一樣,而陳奕迅2001年發的《Shall We Dance?Shall We Talk!》那麼高水平的唱片以前就沒見過。」

如今的懷舊歌迷都非常推崇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香港樂壇,並稱之為黃金年代。那時的橫向比較並不豐富,大眾的期望值和鑒賞水平相對較低,有時候懷舊情緒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評判標準,因而在那個時代很容易產生經典。如今的多元化社會,人們的選擇極為豐富,眼光也極為挑剔,不會再出現當年那種一呼百應的天皇巨星。斗膽一說,80-90初是香港樂壇的發展期而非成熟期。縱然那時好歌如雲,但多數是從國外翻唱的經典,除了逐步發展的詞作水平,本土作曲的創作水準是很低的。

若論香港樂壇的原創水平,或許1995年以後才是真正的黃金時代。這是陳輝陽,伍樂城,雷頌德,柳重言,梁翹柏,Eric Kwok,Christopher Chak,C.Y. Kong等本土音樂人才華最鼎盛的時期,林夕,黃偉文,周耀輝等詞人的創作也讓粵語歌的藝術性大為豐富。如今非粵語地區的90後已經基本不聽粵語歌了,但這不表示粵語歌的水準下降,只是無奈遭遇了這個多元化的時代。

說起林夕的偏心,那是出了名的。與之投契的王菲,張國榮,黃耀明,陳奕迅,楊千嬅,這五人得到的通常是他的水準之作,而他為其他人寫的多為行貨,誰讓他是性情中人,親疏有別?王菲清冷,哥哥感性,私以為這兩人是最襯林夕詞風的。黃耀明妖嬈,最襯周耀輝的另類; 陳奕迅癲狂,最襯黃偉文的個性;楊千嬅率性,但能把握她情感特質的還是黃偉文。

關於林夕的更深入的探討,之後我會寫各個歌手關於林夕詞作的專題。

林詞三千,包羅萬象,時世政治,人情冷暖,生活哲學,佛理禪意……往平淡的一句,傷人至無形,精神與之共鳴,靈魂與之共振,讓人黯然銷魂,百轉千回。從未愛一個詞人,有愛林夕那麼多。你說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五十四年里,你嘗盡了失去,願你早日擁有。

世界多麼美好,因為有你,夢先生。

佛洛依德愛上林夕-盧巧音-專輯《熱力四射演唱會》藝人:盧巧音 2003年01月01日發行
推薦閱讀:

對談:與林夕唱幸福的歌(一)
信佛的林夕
心有林夕
林夕歌詞作品《乘客》賞析
從作詞水平上說,許嵩和林夕的差別在哪裡?

TAG:弗洛伊德 | 林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