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評︱林行止:在日本丟失東西……
日本「近事」三則,也許有點參考價值和讀趣;近事加上引號,是因為有的事是古以有之,只是筆者近日才覺得可以一寫罷了。
日本人讓「有價值的東西」留在樹上
一則筆者以前寫過的笑話:兩經濟學家同行,甲見路上有百元現鈔,四顧無人,對乙說,我們拾之去喝杯咖啡如何?乙不屑一顧,因為他不相信有價值的東西會留在路上。
經濟學家很喜歡這則「笑話」,因其所示的「經濟學原理」,放諸四海而皆準。就此「笑話」,西方經濟學家不知道的事有二:一,這則「笑話」的原產地是我國;二,此「經濟學原理」在日本行不通——因此不是世界通行的「真理」。
一,唐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第四十三卷列傳第十三(第二冊)「王戎」條:「王戎,字濬沖,琅邪臨沂人也……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年六七歲,於宣武場觀戲,猛獸在檻中虓吼震地,眾皆奔走,戎獨立不動,神色自若……又嘗與群兒嬉於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競趣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經濟學家不肯為路上現鈔折腰(不相信路上有有價值的東西),道理與「戎獨不往」同!順便一提,王戎(234—305)為西晉竹林七賢之一,「性貪吝,廣收田園,常晝夜計算……家有好李(樹),出貨,恐人得種,恆鑽其核,為時人所譏」。
二,日本不論大城小鎮,在不同季節,路旁街角皆見果實累累的果樹,它們無人看管,但未見路人「競趣(取)之」;幾天前所見,結滿橙黃色杮子的果樹,於鄉間真是隨處可見,而出土的竹筍以至滿街結滿白果的銀杏(深秋「修聳入天插」[梅堯臣句]的金黃銀杏樹最怡情悅目),無人「問津」,推翻了上舉的「經濟學原理」——這些蔬果,可口有益且「有價」,但日本人就是「一芥不取」,寧願讓「有價值的東西」留在樹上、掉在地面(白果滿地是常象)!
日警把「拾遺」寄還失主
雖然天災頻仍,但赴日旅客,即使在五年前地震加海嘯令福島核電廠的核反應堆「溶解」導致核輻射泄漏「有害健康」的陰霾下,仍然逐月上升。去年赴日旅客達一千九百七十三萬人次,比2014年的一千三百四十一萬增百分之四十七點一三,為2003年日本觀光局發起「日本旅遊活動」(Visit Japan Campaign)以來的五點二一倍,成績斐然。在這近兩千萬人次的遊客中,來自中國的佔四分之一,接近五百萬,比前年倍增(旅日遊客人數依次為南韓四百萬、台灣三百六十七萬、香港一百五十二萬及美國剛剛突破百萬)。這些遊客的總消費共三萬五千餘億日元(約合三百三十多億美元),中國遊客占近百分之四十一的八千零八百多億日元,顯見不少中國遊客是「大豪客」——日本人稱「血拚購物」的中國遊客的消費行為為「爆買」(Bakugai)。
富士山
日本旅遊業大旺的理由,大家耳熟能詳,不外是日元貶值、簽證方便、無微不至全心全意待客(omotenashi)以及免稅服務周到(可以同店收取現金)。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的敬業樂業、顧客至上等,是在要賺你的錢時才彰顯,當你要賺他們的錢時,日本人是非常非常非常難纏的!
除了上舉待客優點,筆者尚發現一項對遊客有「隱性吸引力」、其他國家絕對辦不到的日本特點,此為日警把「拾遺」寄還失主的服務。據東京都警視廳十一月中旬公布的統計,在2015年財政年度(3月結),外國遊客向警察報失的物品共七萬九千七百多件,警方尋獲(均為日人「拾遺」交給警方處理)並成功寄回海外失主的,共五萬五千多件;2016年4月至9月的半年內,海外遊客報失的物品五萬五千六百多件,比去年同期增近百分之七十。如此「高增長」,不知是否外國遊人知道失物不難復得因此粗心大意所形成。
日本人不是路不拾遺,而是「拾遺交警」,如此不嫌麻煩,足以顯示成功公民教育的「正能量」……筆者不解的是,警方有處理外國遊客失物的專責部門,但郵寄的費用由哪個部門承擔?按照常理,這應屬旅遊觀光局的開銷,但有關新聞對旅遊局與警局如何「分工」,並無說明。日本警方如此認真處理失物,如果遇上惡作劇的遊客「集體故意失物」,有關當局不但會十分忙碌且可能大失「預算」。
筆者和內子均有在日本失物而很快「物歸原主」的經驗。內子「丟」失手袋,十分焦急,回酒店後擬赴警局備案,但失物已在櫃檯候領;筆者則在東京日比谷公園散步時遺失三卡(身份證、回鄉證及信用卡),一卡數小時後「被交回」酒店(為向之報失的警署送回),其餘則於數天後由酒店寄回香港。
多年前筆者一家游米蘭,午飯後「汽車不見了」,通意語的溫州店伴非常熱心,幫忙報警,但警方嬉皮笑臉,不當一回事,因為失物失車在義大利是常態,見怪不怪。義大利警察如有日本同行的認真,相信義大利的竊賊便不會那麼猖獗。
買樓團進軍日本
在天災頻仍、經濟增長長期在衰退邊沿掙扎的日本置業(買樓),看來似乎不是有利可圖的「生意經」,事實上亦真是如此。最近兩三年,日本尤其是東京和大阪的樓價曾一度「飆升」,原來是先富起來的內地同胞的「傑作」,由於人民幣兌日元相對強勁,加上受2008年北京奧運帶起北京樓價而憧憬2020年東京奧運有類同效應,2014至2015年間,大批內地買樓團湧進日本,「炒起」日本的樓價。不過,所謂「炒起」,對世界大都市特別是香港來說,小兒科而已。據東京物業經濟學社(Real Estate Economic Institute)的數據,東京二十三區三房公寓的平均價格,在2015年4月底為五千三百一十萬日元(約四十四萬美元),比距今二十多年的九十年代初期,升幅為香港人絕不會放在眼裡的百分之十一!
可是,「好景」不常,經濟上升乏力、薪金水平下降、出生率為負百分之零點一六(在人口一億以上的國家中最低),還有結婚人口增長似有若無,令日人的置業數量銳挫,於2012年開始的「買樓能力調查」(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顯示,只有百分之十八受訪者表示會「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樓宇」。對香港人來說,日本物業市場是完全不可理喻的。
說起日本物業,是因為有友人在東京購一座約一千平方英尺的住宅,作為旅遊居停之用;這宗物業交易,令人感到日本人做事認真、絕不欺客而且做好長期安排,免去業主的麻煩。物業的建築和實用面積,無一英寸差異 ;所有公共地方,包括地下大堂及騎樓,都不計算在內(如此,業主便無權在騎樓「僭建」及晾衣物),而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樓價撥出一定百分比,作為大樓常年維修費的「備用基金」(Sinking Fund,字典譯「償債基金」,筆者不同意);而由於物業附近有一神社(東京十大之一),每年均參加祭神巡遊,區內住宅每戶每月要交兩百日元(約十五港元)作為神社經費,如此神社便不必每年上門募捐……真正乾淨利落,顧客稱便。
《澎湃新聞·上海書評》近期文章目錄:
虞雲國:《英年早逝的史家丁則良》申聞:《梅花箋摹喜神譜》許禮平:《黃般若菩薩心腸畫大火》沈勝衣:《書中情分——紀念谷林先生逝世八周年》張媛:《被遺忘的美國國父約翰·溫思羅普》
推薦閱讀:
※日本主婦做的給孩子帶去學校的便當是如何保證到吃的時候不變質?
※呱兒子你又雙叒叕帶回來啥好吃的?——(旅かえる)旅行青蛙中的日本特產·下
※日本人對女性身高的評分標準到底是什麼?
※一個人在日本生活是怎麼樣的?
※安倍為什麼沒有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