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其實難副」的納粹3大名將

網上一般喜歡沿用美國人的觀點,把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稱為「納粹德國三大名將」,筆者也曾對其比較讚賞。不過,隨著對德國歷史的了解增加,我發現其實德國還有更偉大的將領。而這所謂三大名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首先,曼施坦因嚴格意義上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參謀官(如同保盧斯),詳細起草包含創意的軍事計劃,是其特長。無論是橫掃法國還是奇襲蘇聯,曼施坦因都有驚人的表現。不過,那是在德軍處於兵力、火力、給養各項優勢的情況下。一旦德軍處於劣勢(蘇德戰場上德軍兵力劣勢喪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裝備優勢喪失於庫爾斯克戰役),他就再也沒有能創造奇蹟。當然,他雖然沒有還手之力畢竟還有招架之功,也算得上一員驍將。比起同時期的莫德爾,曼施坦因缺少了堅韌。德國真正的「消防隊員」應當是莫德爾,而不是曼施坦因。曼施坦因最大的敗筆就是不顧德軍前線將領尤其是裝甲部隊軍官出身的古德里安、莫德爾的反對,煽動希特勒強行發動「堡壘戰役」(即庫爾斯克戰役),拼掉東線最後的機動力量,最後失去招架的本錢(筆者認為,數年後的阿登反擊戰與此如出一轍,不過那次是希特勒自行發動的,也是莫德爾等人強烈反對)。曼施坦因在戰後一再為「堡壘計劃」失敗辯護,認為都是希特勒的錯,如果提前發動就好了,如果不從前線抽調兵力支援義大利戰場就好了,他可知道蘇聯一直在等待德軍進攻(學習英國人阿拉曼的經驗),他可知道蘇聯還有一個方面軍的預備隊?其次,隆美爾的將才,主要體現在閃擊法國和出兵北非。可是,閃擊法國隆美爾面對的是沒有反裝甲經驗的英法聯軍,出兵北非他面對的是兵力脆弱的英國混合部隊。一旦沒有了制空權的配合,一旦遇上盟國主力部隊,隆美爾就再也沒有輝煌。看他在「第二戰場」的表現,讓我們很難看到元帥的風采。與老帥倫斯德、少帥莫德爾相比,他似乎只適於擔任1名軍長。而倫斯德,這位與伏勞希契、博克、李布同時代的老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是第二代,莫德爾是第三代),成為德軍常青樹,隆美爾在他面前是在黯然。再次,古德里安作為「閃電戰」的開創者,當然是德國悍將,我們無法對其貶損。可是,我們卻許多人對其沒有授予元帥軍銜很失望。可是,在裝甲部隊指揮官方面,我卻推崇他的老上司克萊施特元帥和他的老部下莫德爾元帥。莫德爾從接替古德里安擔任第3裝甲師師長,到接管第9集團軍與古德里安平起平坐,到接管東線兩個集團軍群稱為希特勒的「消防隊員」,當然比古德里安神勇。可是,即使是古德里安的老上司克萊施特在我眼中也比古德里安出色。從閃擊波蘭牛刀小試,到橫掃西歐大展雄風,古德里安都在克萊施特裝甲兵團發揮其優長。後來,兩人在東歐之戰中合圍基輔蘇軍,是他們的裝甲戰術發揮到極致。可是,莫斯科的冬天「凍傷」了古德里安,使他一直就沒有重返戰場(後來留在希特勒身邊),而克萊施特卻繼續在東歐創造奇蹟,甚至幾乎斬斷高加索蘇聯的輸油線。克萊施特也因為高加索戰場突出表現晉陞為元帥。最後,我一直認為希特勒的閃電戰只適用於兵微將寡的小國,一旦希特勒向蘇聯開戰(自彼得一世以來還沒有被征服過的土地),他就不能保證「三板斧」處理掉對手。而戰爭一旦拖下去,閃電戰的奇襲效果失去,希特勒失敗也就難以避免。蘇聯在最初的襲擊中嚴重受挫,但這種損失還不足以使這頭巨熊轟然倒下。於是,巨熊舔舔傷口,猛撲過來,希特勒也就只有節節後撤。俄國早在「一戰」期間就被稱為「蒸汽壓路機」,行動緩慢但能量非凡,「二戰」期間這台「壓力機」已經升級「電氣化」,豈是德國可以征服?我們有些網友總是指責蘇聯不應該集中兵力作戰(即所謂「人海戰術」),可是在蘇聯不能形成「火海」時,他除了發揮單位區間人數上的優勢,又能如何呢?如果要求兵力、火力、單兵素質弱於對手,又要消滅敵人,古今戰例,誰見識過?
推薦閱讀:

【名臣名將】吳玠為何缺位「中興四將」
南宋哪位名將曾經殺的金兀朮割須棄袍 不是岳飛3
052-戰國名將之縱將魏無忌
千古名將岳飛,為什麼非死不可?
大宋名將錄:精忠報國,有其父必有其子

TAG: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