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政治經濟學科分析

一、政治

  從政治層面看,依然值得高度關注的是反腐的走向。31個省市區中央巡視組都已全覆蓋,第四輪巡視也接近尾聲。這些尚且太平的省份,官場流言甚多,誰誰誰將落馬的信息不絕於耳,部分陸續證實,部分至今秘而不發,或等待時間證偽。許多官員仍在忐忑不安中度日,等待隨時被帶走調查的命運,而一個人被帶走,一群人睡不著覺。這是他們的煎熬時刻。

  從目前的形勢看,北戴河會議之後,反腐的勢頭雖然並沒有停歇,但是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公開露面不多的的王岐山8月25日在政協常委會上脫稿與委員交流。據《財經》披露的消息,這是他自己主動要求的,希望政協加強這方面的討論,然後自己親自出馬。

  對於這次會議信息的打探,媒體各盡所能,希望知道「寧遇閻王莫遇老王」的這個老王到底說了什麼,未來中國是否還有下一個周永康、下一個山西、下一個石油系統。對於反腐未來走勢,老王笑而不答,「你以後慢慢懂。」

  這就像8月政經走勢分析中提到的《長白山日報》,其披露的高層反腐方向受到外界關注一樣,任何關於老王及反腐走向的信息,都是官場最走俏的信息。

  在此前後,一位中國前領導人去世的謠言再一次被廣泛傳播,這可能意味著政治上某種異動。在強力的政治權力重塑的背景下,這種聲音對於未來政治格局的影響在不斷降低。

  老王曾經說過,治標是為治本贏得時間。在經歷了厲聲反腐、官場整風及社會層面的強力管控之後,民眾的期待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官場打老虎,民眾看熱鬧。而今心態逐漸平靜,看熱鬧的邊際效用遞減,因為誰也數不清楚有多少大小老虎蒼蠅落馬,這已是中國政治的新常態。

  治本之策仍值得期待,唯有制度建設和法治,這也是四中全會的主題,民間翹首以待,但至今仍未有任何官方版本關於這次會議如何搞法治建設的信息披露出來。

  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目前無論是財權,還是人事權、事權,目前都停留在繼續朝收權的方向前進。中央要進一步提高中央的財權,同時也增加中央的事權,人事權歷年的變化很小,不存在增減。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一個基層官員不作為和亂作為帶來的惡,可能遠甚於對中央的政策錯誤給其帶來的感受。因此,提高一體化的行政服務水平、強化中央對地方監管監督,從一定程度上,這可以讓行政變得高效,並且得到許多民眾的擁護。

  但是,中國之大,2000多個縣的龐大國家,再好使的中央也不可能管得過來。樓繼偉也提出了對央地事權的劃分原則,有些事情只能地方來做。因此,改革無論怎麼走,都繞不開讓地方民眾監督地方官員的這個環節。但這扇大門目前似乎未有打開的跡象。

  反腐帶來的是政治權力結構的變化。據不完全統計自18大以來,已經有80多名副省級及以上官員職務發生變動,包括部分落馬官員。這意味著,省級正職的遴選池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對未來的影響是驚人的,副職空缺之後,新人進來熟悉情況,其目標是正職——一方諸侯。以李希為例,他副職任職期限僅僅只有一個月,立即扶正為代省長。

  類似李希的升遷,從異地調入,擔任副職,這類人值得高度關注。因為既有異地經驗,又空缺之時補位,一定不簡單。

  9月份,更重要的政治變動來自於山西和吉林兩省省委書記發生變動,這可能是一次意外導致的變動,但卻無意中揭幕了新一輪的省級正職的變動序幕。為了避免形成地方派系和地方勢力,省級黨政一把手不超過兩屆任期就要被輪換,其來源大多是本地或異地的副職。除了王樂泉曾執掌新疆上十年外,這一規律都得到遵守。在上一輪奔向十八大的調整之後,至今也有數年,新一輪的調整當然是奔向十九大。

  從年齡上看,地方層面,包括黃奇帆等年齡超限的人員或將退休,或提前升任更高職務。最高層級也面臨年齡限制,部分人員將退出。這種變動也相當激烈。

  如果說,前一段的反腐是處理前任的遺留問題且震懾官場,那麼下一輪的反腐,可能影響更為深遠,因為直接影響的可能未來的政治走向。

  對於山西的問題,中央曾要求地方黨委書記要對班子成員負責,但是班子成員的任命都來自中央而非地方,實際上,「班長」是無法真正制約班子成員的。未來的體制,會否進一步強化地方「班長」的責任,還不明朗。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世界軍事變革的內容,也意味著中央高層在軍事變革上逐漸取得共識。軍事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開,如打破兵種分割,建立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等改革可能會獲得實質性推動。軍工題材的股票今年一直被熱炒,但是軍工科研院所的改制仍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樓。

  社會層面,特大型群體性事件在這個夏秋之季並未增多,工人集體行動主要聚焦於社保權利訴求和因工廠搬遷帶來的一些問題。新疆的暴力事件繼續發酵,但對內地的影響目前得到遏制。且末縣一則鼓勵民漢通婚的政策值得關注。民族之間真正的融合可能要數百年時間,而目前維漢之間通婚很少。

  國際政治領域的變化同樣值得高度關注。美國打擊伊斯蘭國極端武裝勢力,中國國內一些學者主張中國也應出兵。中國海軍曾遠赴亞丁灣護航,在海外使用軍事力量,但至今中國仍未在海外駐紮一兵一卒。學界呼籲中國軍力走出去值得關注,可能意味著中國的外交戰略正處於韜光養晦和積極有為之間的搖擺期。之前,中國接手新加坡經驗瓜達爾港曾引起國際媒體的熱炒,海外認為中國要在海外駐軍,但何其難也。

  中美軍機在南海的再次相遇,中美兩個大國在破和立之間建立新的規則和認知。中日關係出現緩和跡象,日本經貿團訪華。中美日的關係,還需要看11月份的APEC會議,到時奧巴馬和安倍應都要來中國。

  二、改革

  在經濟下滑的形勢下,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和對社會的管控已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但民眾更期待的是改革的到來,而且是真正觸及陳腐體制、建立長久穩定製度預期的、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改革。

  現在看來,雖然四中全會即將臨近,但大改革似乎還沒有邁開步子。

  改革高度取決於集中的權力中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國務院層面則忙著「調結構」,密切關注經濟走勢,通過細微的手術刀,定向調控,提升新興經濟和業態的競爭力。一年以來,李克強的改革主要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商事登記、通關便利化、棚戶區、小微企業、推銷高鐵,日常應對性的工作遠遠要多於創造性的改革舉動。

  深改組肩負重任。這需要聚焦於組長習近平的行動,內政外交事務於一身,行程忙碌。在公開報道的行蹤中,外事活動和具有象徵意義的紀念活動佔了不少比重。內政改革方面,次數少,但分量重。

  價格改革看樣子要大力度推進,尤其是農產品、能源領域的價格機制,但價格改革很大程度上等於允許漲價。老百姓得不到實惠。新型城鎮化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理念很好,夢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幹,公共服務、城市基礎設施、政府辦事能力和效率、政府的公正性沒有大幅提升,城鎮化很難真正有觸動。

  至今,除了高考招生改革外,大的改革方案,似乎仍處於秘而不發的狀態。諸如財稅等改革,民間依然聽不到改革細則的風聲,也聞不到改革的味道。司法改革雖然通過方案,六地展開試點,但實質性的動作仍不多。

  四中全會和APEC會議都將臨近,內政外交的變革負擔都不輕。下一步如何走,這一年的改革如何總結,還真值得細細思量。沒有制度的重建,轟轟烈烈的官場整肅和社會管控,很可能功虧一簣。

  三、經濟

  經濟領域的變化來的更為激烈。「三期疊加」的特徵不斷顯現,微刺激之後,經濟再次加速下滑,傳統產業不斷下行,新興產業卻難以支撐大局,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激烈變革的陣痛期。

  8月份的數據,國內消費和投資都出現較大下滑,尤其是工業增加值數據為20年來所少見。這些下滑與房地產、用電量和內需被政策提前釋放後的斷檔所造成。與房地產相關的鋼材、有色金屬礦、水泥、平板玻璃等增速全線下滑。

  雖然早在2013年就下達了關於化解產能過剩的文件,但是至今這一問題仍十分嚴重,中鋼傳出全面逾期。中國的債務和GDP之比已處高位,貨幣想放也不可能了,而且只會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

  這種需求的頂峰提前到來,引起工業增速的大幅下滑,幾乎無短期葯可救。承認現實,低頭猛干,加快轉型升級方為良策。可是談何容易?

  更讓人焦心的是,對於房地產下滑帶來的經濟下行,國務院層面似乎認識並不清楚,仍然在強調新型城鎮化拉動內需的邏輯--農民進城買了房,買了房子買傢具家電,而事實上,這些行業增速已大幅下滑。

  幸好,CPI和就業都無大事,如果這兩項再出問題,改革也就僵硬了。

  9月的經濟和宏觀調控仍然愁眉苦臉,市場盼寬鬆,寬鬆不見來。寬鬆不得來,傳言卻不斷。沒有全面寬鬆,定向寬鬆是不可避免的。

  筆者看來,寬鬆是為了給改革創造時間和空間,這是借來的時間,如果再不快馬加鞭,疾速改革,我們還有什麼可期待的?


推薦閱讀:

站在勞動人民立場上的經濟學家
對非援助會加劇當地腐敗嗎:來自29個國家的證據
經濟學原理|起源
經濟學原理|入門
別讓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TAG:經濟學 | 經濟 | 政治 | 政治經濟 | 學科 | 政治經濟學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