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周到民國 來看看中國古代錢幣
商周時期的刀幣
平肩弧足空首布,又稱「方肩」指布幣的兩肩為平直狀,弧足指布幣下端呈圓弧狀,所以叫「平肩弧足空首布」。 尖足平首布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春秋至戰國早期(公元前8-5世紀)主要為周王畿鑄幣,衛、宋等國亦有少量鑄造。
大泉當千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三國吳孫權赤烏元年至九年(238—246年)所鑄大錢。徑3.6厘米,重14.5克,後鑄輕小者徑2.5厘米,重3.5克左右。
方足布是指「布幣」的褲足較為平直方正,所以被稱為「方足布」。 「方足布」鄭國鑄的較重較大,時間可能較早,宋、衛兩國鑄造的較小這些「布幣」與「尖足布」同時流行,但其文字、輪廓、鑄工、銅料都比較好,其中盧氏一個地方就曾出過「空首布」、「尖足布」、「方足布」等,其製造精美,是當時重要的鑄幣地區。稍晚的還有韓、隰氏、皮氏、陰氏、大陰、平周等,也相繼鑄造了新幣。
天策府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十國時期楚國馬殷所鑄。
尖足布,戰國早、中期趙國所鑄布幣,因足部成尖狀而得名,有大小兩種。目前已發現的錢面文字有「甘丹」、「大陰」、「茲氏」、「晉陽」、「邪山」、「藺」、「榆即」、「慮虒」、「陽曲」共九種,種類少於小型尖足布。
尖足布,戰國早、中期趙國所鑄布幣,因足部成尖狀而得名,有大小兩種。目前已發現的錢面文字有「甘丹」、「大陰」、「茲氏」、「晉陽」、「邪山」、「藺」、「榆即」、「慮虒」、「陽曲」共九種,種類少於小型尖足布。
尖首刀是先秦時期刀幣系統中鑄行最早的貨幣。其幣形的演進特徵與流通空間的變化大體相對應。尖首刀流通區域的範圍較廣,且區域內存在著顯著的空間差異,這一流通區域的形成與演變與春秋戰國時期民族地理的分布格局有密切的聯繫。
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守五銖。上林三官五銖,也叫「上林三官錢」,是漢代五銖錢中的一類。
馬蹄金,西漢時期稱量貨幣,底面呈圓形,內凹,中空,狀如馬蹄。由漢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協祥瑞而制。馬蹄金一般重250克左右,相當於漢代的一斤。
慶元通寶是南宋寧宗皇帝趙擴,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鑄造。嘉定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鑄造。紹熙通寶, 南宋光宗皇帝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鑄造,版式為小平,折二,鐵錢。建炎元寶,南宋高宗趙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鑄。嘉泰元寶,南宋寧宗皇帝趙擴,嘉泰元年(公元1201)鑄造。有鐵母存世,極其罕見。
乾統元寶,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乾統年間(公元1101年-1125年)鑄造。有小平和折十大小型。一般小平錢稍微多見。折十大錢極其珍罕。
五銖錢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歷經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五銖錢在中國五千年貨幣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五銖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
蘇宅韓五郎金錠,長65毫米,首寬43毫米,腰寬28毫米,厚8毫米。該錠是近年來發現的新品種。束腰形。銘文「蘇宅」是金銀交引鋪名,「韓五郎」是金銀匠名。該金錠發現極少,極為珍貴。
聶秦家肥花銀銀錠
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種版式。
紹熙元寶,南宋光宗皇帝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鑄造,版式有小平,折二等銅、鐵錢。均為紀年錢。
嘉定元寶,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鑄造。「嘉定通寶」有小平,折二 銅錢及折二,折五 鐵錢,背文紀年紀監。
萬曆通寶,明朝神宗朱翊鈞,萬曆元年(公元1573)鑄造。仿造嘉靖錢制,有小平,折二兩種。光背者比較多見。
咸豐元寶種類較多,咸豐朝寶泉局所鑄錢咸豐元寶有「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五百」、「當千」等五種面值。當時採用了銅鐵並鑄的形式。
大清金幣由於背面圖案為一蟠龍,故俗稱「龍洋」。因鑄行量較小,又屬貴金屬幣,愈顯珍罕,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並仍具升值潛力,是收藏者難覓佳品。
太平軍的貨幣材料有金、銀、銅、鐵、鉛等。面值分為小平(當一錢)、折五錢、折十錢、當五十錢等多種。同時書體品式較為複雜。
清代海關銀錠發現不多,大約有江海關、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東海關、江漢關、宜昌關、九江新關等幾種,數量屈指可數,其中江海關的銀錠發現甚少,存世以咸豐年份為主,都是五十兩的大錠。
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的版別就和其他年份都不一樣,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元的正面圖案是袁世凱的側面頭像,上面的文字是:中華民國三年,在『年』字的後面沒有『造』,其他年份的袁大頭銀元的『年』字後面都加上了一個字「造」。
推薦閱讀:
※選擇吉日的種類、意義和方法 - 『擇日選吉起課』 - 中國周易研究會 -國運預測|命運預測...
※李向平:當代中國宗教格局的關係建構——以佛教基督教的交往關係為例
※為什麼日本敢叫囂讓中國的大飛機一架也賣不出去?
※【中國近現代精品散文90篇】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