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是一筆精神財富
從黑白到彩色,從露天到影院,從2D到3D甚至4D,從國產片到譯製片、再到今天的進口大片。中國電影發展正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向前。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那些曾經陪伴我們童年的經典老電影正漸行漸遠。在進口好萊塢大片雲集的今天,我們重溫老電影又有什麼意義?記者為此採訪了本土知名影評人吳真。
老電影從未過時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在巴黎公開放映電影短片,世界電影自此誕生。第二年的8月11日,上海放映「西洋影戲」,這是國人第一次看到電影。又是10年光陰悄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戲曲片《定軍山》拉開了中國國產電影的序幕。中國電影從誕生到今天,經歷了百餘年的摸索與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電影作品。這些電影不僅是當時中國社會的記錄,同時更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吳真認為,老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們的質量得到了普遍認可。儘管當年這些老電影在今天看來有著拍攝水平低、畫面單調、演員肢體語言機械、表演痕迹明顯、動作誇張等各種不足。但具體到當時,這些電影都是那個年代的佼佼者。「一些老電影受當時各種因素制約,帶有深刻的時代烙印,但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過去。」吳真說。
吳真同時表示,除去電影本身不談,當年那些老藝術家們對拍電影的認真態度本身就值得我們今人學習。「再看看我們時下的一些電影,一點都不嚴肅,粗製濫造。老藝術家們塑造的影視形象經久不衰,與他們當年對藝術事業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與忠誠不無關係。像《李時珍》、《上甘嶺》《小兵張嘎》……等等,是不會落伍的,只要歷史存在,描述歷史的影片就將永遠存在。」
主旋律不是一種類型
談起老電影,便繞不開「主旋律」一詞。在吳真看來,一直以來,人們對主旋律的認識有所誤解,大多人一提到主旋律就想到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實際上,主旋律概念的內涵很豐富。積極向上、青春陽光、真善美以及通過個人不懈努力實現夢想……等等,只要表達這些思想的電影都是主旋律電影。」
吳真坦言,我們早期的主旋律電影受時代影響,塑造的人物想像難免臉譜化,而近年來我們也嘗試為英雄營造一些小缺點,使得主角更加豐滿。這些年,我們也開始嘗試用商業模式來拍攝這一類電影,比如《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等,通過眾多明星大腕加盟提高吸引力,放大效應。他認為,在這方面,我們目前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運作。一部真正成功的好電影是能讓廣大觀眾自願掏腰包去看。「票房低的電影可能不是壞電影,但票房好的電影一定有其可取之處。」吳真如是而言。
「主旋律是一種主流價值觀,不應該視為一種電影類型。現代社會,應該允許人們的多樣性選擇。主流價值觀不是唯一的但絕對最穩定的那種價值觀,因而,不必為偶爾出現的一些另類價值觀過度憂慮。電影院從原來的單廳到如今的多廳,本身就是考慮到觀眾的選擇性。」吳真舉例說:「郭敬明的《小時代》,影片定位很精準,是16—25歲之間的觀眾群體。因而,電影再熱、票房賣的再高,也只能註定是一曲氣勢恢宏交響樂中的一支配樂。」
國產電影要向世界電影學習
吳真認為,中國電影的發展與世界幾乎同步,只不過後來遇到各種原因多次停頓過。如今回過頭來看看,與世界電影還有很大差距,要向人家學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說到這,他以美國「主旋律」電影——《拆彈部隊》為例。《拆彈部隊》是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6項大獎的影片,講述的卻是一個普通美國士兵在伊拉克的工作經歷。影片涉及戰爭的正義、戰友的感情、責任與家庭、國家與民族等嚴肅的命題,既沒有美化美國的戰爭目的、也沒有描黑伊拉克人民的抵抗與鬥爭。
仔細看來,人家主旋律的教化功能其實很強,充滿著對民族的驕傲和對美國的讚頌,但是它把這些都融合到了情節和人物的塑造之中,讓人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了它的「主旋律」,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電影要講好一個故事,用優秀的作品去打動人、感染人,這點很重要。」
□本報記者戴卿實習生康寧
推薦閱讀:
※老年財富不會少,這三種手相的人將大富大貴,一身毫無壓力
※18號一過, 3大生肖運勢走俏, 錢財不停賺, 財富翻倍漲!
※這個生肖財源廣進、八方來財富貴命!
※40歲開始行大運,財富福氣暴漲的生肖
※時來運轉今年財富能夠暴漲的四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