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風雅——宋元以來繪畫精品賞析(上)
北宋《群峰晴雪圖立軸》 無款,絹本,設色,縱114、橫48.2厘米,吳南生捐贈。此圖款識已剝落,僅存右下角「熙寧辛」三字。據推測,「熙寧」為北宋神宗年號,在熙寧年間僅有「辛亥」,故當為熙寧辛,亥年,即1071年作。此圖以北宋巨碑式構圖為鮮明特徵,描畫雪後山水的博大雄渾的壯闊景色。此圖雖然尺幅不算大,但構圖大勢逼人,筆墨法度嚴謹,意境清曠高遠,符合北宋山水畫的典型風格。此圖詩堂有謝稚柳鑒定題識,是粵博藏畫中年代最早者。
陳容《墨龍圖軸》 絹本,墨筆,縱205.3、橫131厘米。此圖為南宋畫家陳龍所繪。陳容,字公儲,號所翁,福建長樂(或福清)人。生卒年不詳,中年中進士,任過國子監主簿、莆田太守等官職,專意於畫龍。陳容常在酒醉後畫龍,「得變化之意,潑墨成雲,噀水成霧,醉余大叫,脫巾濡沫,信手塗抹,然後以筆成之。」此圖畫一巨龍騰雲駕霧,怒目須張。用筆雄健有力,筆墨橫掃,將龍的武威之神和飛動之勢充分展現出來。右下方有款識:「扶河漢,觸華嵩;普厥施,收成功;騎元氣,游太空。所翁作。」此圖曾被定為粵博的鎮館之寶。朱萬章對此圖有過專門的論述。
宋人《伏虎羅漢圖立軸》?絹本,設色,縱98.5、橫52.5厘米。此圖以佛教中伏虎羅漢為題材,人物用筆細膩,衣紋遒勁流暢,山石用斧劈皴,松樹用拖枝法,用筆堅實流暢,人物面部敷以白粉,肌膚施以赭色,更有立體感和真實感。這些畫法都是宋代山水畫和人物畫的特徵。此圖有唐雲、周懷民的鑒藏印。
宋人《春遊晚歸圖斗方》?絹本,設色,縱21.6、橫22.5厘米,香港李國榮捐贈。此圖無款,但拖枝樹、斧劈皴、邊角構圖法都符合南宋繪畫風格。此圖被全國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蘇庚春鑒定為宋代佳作,而「夏圭」是後添款。
元人《古木遙岑圖軸》?絹本,墨筆,縱148、橫112厘米。此圖的山石用斧劈皴,樹枝為蟹爪枝,是北宋郭熙畫法,但此圖的筆墨顯得含蓄、柔和,符合元人筆墨特點,署款「郭熙」。楊仁愷認為:「作品風格出自郭熙而功力有所不逮。後人加上名款,有畫蛇添足之嫌,應為元人無名氏之作。或曾見具款,被作偽者割去,亦未可知。此類情形,所見不鮮。」
元人《黃鶴樓圖扇面》 絹本,設色,縱25、橫24.5厘米。此圖取崔顥的《黃鶴樓》詩意為題,界畫線條勁秀,遠方景物虛無縹緲,用筆柔和淡逸,筆墨及意境符合元代特色。
二.明代繪畫明代繪畫作品較為豐富,有早期浙派代表人物戴進、吳偉,亦有中期的宮廷畫家邊景昭、林良,吳門畫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以及後期的「青藤白陽」與「華亭派」、「武林派」、「波臣派」以及陳洪綬等人的作品。
夏昶《鳳池春意圖》 絹本,墨筆,縱183.5、橫84.5厘米。夏昶(1388—1470年),字仲昭,號自在居士、玉峰,江蘇崑山人。永樂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歷太常寺卿,後人譽其畫竹高手,「畫竹一枝,直白金十錠」,畫墨竹師王紱,能得其妙。此圖是夏昶74歲時所作,畫湖石聳立,修竹數株。湖石陰陽向背,渲染得宜,竹葉疏密偃仰,濃淡墨相間,灑落有致,似有清風徐來而生搖曳之姿。與元代的《竹石圖》相比,寫意趣味更進了一步。
顏宗《湖山平遠圖》 絹本,設色,縱30.5、橫631厘米。此圖是現存最早的廣東畫家作品。顏宗(1393—1459年),字學淵,廣東南海人,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舉人,善畫山水。林良稱「顏老天趣不可及」⑩。此圖描繪江南一帶的自然風光與生活景象,前篇山巒起伏、草木蔥蘢、屋宇隱現,後篇畫水波浩渺、漁船出沒,耕者、漁者、行者各得其所。此圖用平遠法構圖,樹枝畫法類郭熙的蟹爪枝,明顯地傳承了郭熙一路畫法。正如某學者所言,明代初期是「復興」了宋朝畫風。
明代中期,「吳門四家」佔據了畫壇的統治地位,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人繼承元四家的文人畫傳統,以或沉雄或文秀的筆墨,並以詩書畫結合的方式抒寫了多幅以江南風光和文人園林為題材的山水畫。
沈周《溪山高逸圖卷》 紙本,墨筆,縱48.5、橫1377厘米。此圖樹木陰陰,庭園灑落,小橋流水,文人暢享,或杖藜獨行,或泛舟水上,或觀瀑聽泉,或草亭獨坐。作者以恣肆淋漓、蒼勁雄渾的筆墨和輕鬆自如的心態,描繪了江南文人的理想生活場景。此圖流傳有序,有朱彝尊、藍漣、畢光祖、胡琪、陸時化等人題跋或鈐印,引首有伊秉綬隸書「最為第一」的題字,正應了前人所評:「(沈周)先生繪事,為當代第一。」
唐寅《楸枰一局圖軸》 絹本,設色,縱251、橫93.3厘米。此圖畫山水映帶,水面如鏡,中有湖石樹木、兩三帆船;靜波之上,湖石之間,有茅屋數座,有高士相聚坐談。水面佔據畫幅的大半部分,有空靈虛幻之感;山石高聳挺拔,以方而實的墨線勾勒輪廓,用斧劈皴並加以暈染;樹葉用空勾或墨點,灑落有致。此圖謹嚴方整中亦含有文人瀟洒之致,剛柔相濟,糅合了北派山水與南方山水的對立風格,兼有院體繪畫和文人繪畫之筆墨和意境。「評者謂其畫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近交沈周,可當半席。」此語不無道理。此圖為著名鑒藏家孫煜峰捐贈。
明代後期的畫壇可謂精彩紛呈,流派眾多,花鳥畫有「青藤白陽」、山水畫有「華亭派」、「蘇松派」、「雲間派」、 「畫中九友」、「武林派」、人物畫家丁雲鵬、肖像畫有「波臣派」等活躍畫壇;陳洪綬的人物、花鳥畫亦以變形畫法佔一席之地。
徐渭《竹石圖軸》 紙本、墨筆,縱122、橫73.3厘米。此圖繪湖石一枚和墨竹兩桿,水墨點點,縱橫恣肆,酣暢淋漓,融合草書筆法,是潑墨大寫意的典型風格。湖石並無多少皴染痕迹,用筆的婉轉迴旋與濃淡墨形成塊面結構,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在疾風驟雨中形成有韻律般的音符。這正是他不拘法度、放逸天成的藝術追求的體現,「隨手所意,出自家意,其韻度雖不能盡合古法,然一種山野之氣不素而至。」此圖有「杭州唐雲」、「大石齋畫記」、「張羅山收藏印」、「載生子」、「石友鑒定書畫之印」等鑒藏印。
陳道復《牡丹文石圖軸》 絹本,設色,縱107、橫63厘米。此圖湖石聳立,通靈剔透,牡丹旁逸斜出,交相輝映。筆墨疏放,賦色淡雅,工緻中有飄逸之態,充分展現了畫者天真平淡的情志,題跋中「人生行樂貴及時,光陰有限無淹期」字句更是彰顯了作者洒脫不羈的文人情懷。畫幅下方有「阮元之印」、「阮元琅嬛仙館」等鑒藏印。
周之冕《眉壽圖軸》 絹本,設色,縱199、橫97厘米。周之冕,字服卿,號少谷,江蘇蘇州人。善畫花鳥,是「勾花點葉派」的代表人物。此圖為祝壽所作,畫中繪松、梅、錦雞,寓吉祥長壽之意。畫面虯枝蟠曲,筆墨遒勁,畫面古樸端凝。
曾鯨《徐明伯像卷》 絹本,設色,縱25.5、橫269.2厘米。曾鯨(1564—1657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善畫肖像,其創「墨骨法」畫人物對當時和後世影響甚眾。畫中徐明伯手搭雙膝,席地而坐,有書冊在旁,一副平靜而滿足的面容。人物面部用墨骨法,粉彩渲染加層層烘染,形成很強的立體感,可謂形神俱備,栩栩如生。此畫由沈士鯁補景,後有陳繼儒、婁堅、閔聲、吳偉業題跋,閔聲在跋中稱此像「見之如吾友再生」。
推薦閱讀:
※英國插畫家Norman Arlott的烏類插畫賞析
※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全詩賞析【古詩名句大全】
※古代名人書房對聯賞析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賞析
※《阿q正傳》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