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解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

一、禮敬諸佛

佛寶是人天師範,諸佛菩薩的嘉言懿行值得我們敬重和效仿。如佛菩薩的六度波羅蜜——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受持的。諸佛給我們提供的佛法,如三藏十二部,都是成就我們的至上法寶,值得我們用一生去修習;諸佛的四無量心、等無差別心、大無畏心、廣濟有情心等,都是值得我們信受奉行的。再者,正如佛陀所言,眾生皆具如來德性,人人都是一尊佛,所以,我們禮敬諸佛,實際上也是在尊重我們自己,為自己培植福報。若不懂得禮敬諸佛,就會讓我慢和我執充斥於心,即便是學佛修行,也很難達到究竟解脫的目的。作為表法的僧伽,就如同諸佛在世,同樣值得我們禮拜和敬重。末學曾在《敬重僧伽》一文中寫道:「作為俗世中人,我們不應對僧伽挑三說四、指手畫腳,佛法在恭敬中求,對僧伽敬重,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的方便之法。」所以,禮敬諸佛有著極深的現實意義。

二、稱讚如來

《贊佛偈》曰:「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從中不難看出,我佛如來的殊勝功德,值得眾生去稱頌和讚歎,稱頌如來無量的大慈大悲和般若智慧,讚歎如來救度眾生、利樂有情的廣大願力。稱讚如來,就是要善於隨喜讚歎,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要心生讚歎,用讚歎的語言給予支持與認可。能夠讚歎,願意讚歎,也是一種修行。因為凡夫往往被貪慾、嗔恨、愚痴、傲慢、疑慮所沾染,很難對別人心生讚歎,一旦能夠隨喜讚歎,就是克服了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使得身心得到了放鬆和解脫。同時,稱讚如來,也是一種積極的引導,讓更多人覺得如來的功德不可思議,讓更多人願意接近諸佛菩薩,願意廣結善緣,不斷讓自己的心變得友善、柔軟。相比於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更需要發心,發菩提心,髮長遠心。  三、廣修供養

諸位同修都知道,寺院的僧侶每天在過堂之前,都要誦供養偈,以三德六味供養三世一切諸佛,供養諸佛菩薩摩訶薩,並令法界有情普同供養。同時,在很多大型的法會中,都有上佛供、出施食等,這都是廣修供養的外在體現。為什麼要廣修供養呢?因為廣修供養既能體現出我們對諸佛菩薩的恭敬,也能反映出我們知恩報恩之心。《雜寶藏經》云:「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但供養父母,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即是說,若想供養諸佛菩薩,供養自己的父母就行,因為父母也是我們的佛、我們的菩薩。廣修供養即是用平等心供養,對一切諸佛菩薩、眾生都抱著平等供養的心,這也是培植福報的殊勝法門。供養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財物供養、法供養,乃至一個微笑、一次友好的相助,都是一種供養。廣修供養,不僅能培養我們知恩、感恩、報恩的良好品德,還能消除我們心中的貢高我慢,讓心地變得清凈無染,讓心胸變得寬廣坦蕩。  四、懺悔業障

《普賢行願品》曰:「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這個偈子是在告誡學佛修行的眾生,要時刻檢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如理如法,要懂得懺悔,懂得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及時改正。眾生因在業力中輪迴流轉,往往被種種業障遮蔽了雙眼、蒙蔽了心靈,故而需要經常地反省自己、剖析自己,通過懺悔業障這種方式,來提升自我,凈化自己的心靈。在三壇大戒傳戒法會中,有一個「發露懺悔」的儀式,所有前來受具足戒的戒子們一起懺悔自己往昔所造的業力,以此來蕩滌心扉,找到修行的更大信心和動力。《心地觀經》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長,發露懺悔,罪即消除。」業報差別經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即是說,只要真心懺悔、至誠懺悔,能夠獲得佛力加披,精進修行。  五、隨喜功德

何謂隨喜?即見他人累積功德,如同自己積德般歡喜。《普賢行願品》中講到,對佛陀之從初發心、不惜身命、舍頭目髓腦、修諸苦行,以至成道、滅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聲聞辟支佛、一切菩薩等之諸善功德,我皆隨順歡喜。隨喜既是一種善念,同樣也是一種修行,如果心中有貪念、有執著,就很難隨喜別人的功德。見到別人風風光光、順風順水,很多人會心生嫉妒,乃至嗔恨,一念之間,便墮入了造業的深淵;反之,若能心生歡喜,感覺如同自己風風光光、順風順水一般,就遠離了貪嗔之境,為自己積累了福報。諸佛菩薩無不善用隨喜功德,普賢菩薩也以隨喜功德作為修行的法門,我們更應該好好善用隨喜,不貪不嗔不痴,為自己積累福德。  六、請轉法輪

「法輪」即佛的教法,如同車輪旋轉,能轉凡成聖,轉迷成悟,能破除一切的煩惱與無明;佛說法,度眾生,謂之「轉法輪」。《大智度論》載曰:「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遇佛法輪,一切邪見、疑悔、災害,皆悉消滅。」可以說,轉法輪是佛力無邊的凸顯,是正法久住的根本。普賢菩薩以「請轉法輪」為行願之一,亦是在告誡後世弟子,要以佛法為根本,要以正法為本,不忘佛陀所說之法,護持正信的佛教,弘傳正信的佛法。我們學佛修行之人,同樣要以請轉法輪為大願大行,時刻牢記佛陀的教誨,將正信的佛法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將正信的佛法傳遞給更多迷途眾生,廣利人天,普濟有情。  七、請佛住世

《普賢行願品》載曰:「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即是說,佛是常住娑婆世界的,永遠利益眾生的,並沒有離開我們,就在我們身邊。請佛住世,是普賢菩薩的一大行願,是希望通過這一行願,讓眾生時刻不忘佛在身邊,佛的佛身不入滅,我們能時刻感受到佛的大威力。當我們心中有佛時,佛就能隨時隨地與我們相伴,通過各種示現來救度我們的苦難和困頓。請佛住世還有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希望眾生不要沉迷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是能夠禮敬諸佛菩薩,乃至一切眾生,能夠把所有的人都能看成是佛的化身,這樣就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營造和諧和美的人間凈土。作為學佛修行的我們,同樣應該將請佛住世這個行願,落實到日常的修行生活之中,尊重僧伽,護持三寶,愛護眾生。  八、常隨佛學

佛者,覺也。佛不是神,他是覺悟的人。佛是人天導師,是我們的榜樣,所以我們要想成就自己、達到究竟的解脫,就得向佛學習,正如普賢菩薩的行願所言,要常隨佛學。《法華經》云:「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即是說,佛也是經過無數次的學習和提升,向無數位有修行之人學習,才得以成佛。所以,我們常隨佛學,就能獲得佛的正知正見,從中獲教,受益無窮。常隨佛學,是給我們樹立一個標杆,以佛為師,以佛法為營養,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行水平。在末法時代,一些魔子魔孫歪曲佛理,濫用佛法。我們要想戰勝魔子魔孫,就得常隨佛學,護持三寶,以佛法甘露滋養心靈,用正信的佛法充實自己。  九、恆順眾生

何謂恆順眾生?即是等無差別地對待眾生,能夠容忍眾生的過錯,能夠為眾生找到遠離煩惱的方法。《普賢行願品》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又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即是說,諸佛菩薩能夠恆順眾生,皆因他們的大悲心使然,佛菩薩不忍眾生被無知、無明、貪慾、執著、愚痴等苦痛所擾,生起無盡的大悲心。恆順眾生,不僅需要有一顆慈悲包容的心,還需要有諸佛菩薩的度量和無畏,能夠心無所住,願意為度化眾生奉獻出自己的一切。佛菩薩的這種平等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佛修行之人效仿和學習。  十、普皆迴向

普賢菩薩的這個行願,是在告訴我們,諸佛菩薩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僅僅是為了他們自己,而是為了一切眾生,並將所有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讓他們離苦得樂、破迷轉悟。《普賢行願品》中載曰:「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這正是諸佛菩薩令眾生心生敬仰、敬服之所在啊!迴向的功德尤為殊勝,更是一種修行的功夫。迴向是將功德遍施法界眾生,使眾生常得安樂,共證菩提,共成佛道。我們自己也因迴向功德,而在眾生得安樂時得到安樂。迴向的對象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直接體現。因此,我們無論修什麼行門,做什麼功德,皆應迴向。  弘一法師曾說:「願得普賢真妙行,常樂利益諸眾生。」這是在稱頌普賢菩薩的大願大行,指出普賢菩薩以利益眾生、救拔眾生為樂,這種大悲大願、大願大行值得我們學習。可以說,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正是諸佛菩薩憐憫眾生、恆順眾生、度化眾生的如實體現。我們若能以此十大行願為準則,依法奉行,一定能從中獲益,在學佛修行之路上走得更遠。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文章來自「中國佛教網--般若文海--居士文章」

推薦閱讀:

今日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過目必增福!轉發公德無量!!!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一
佛教四大菩薩
凡夫和菩薩
菩薩品第四 第二十章

TAG:菩薩 | 普賢菩薩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