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方治肝癌的臨床運用 作者:溫桂榮

摘要:探討經方在肝癌病中的臨床運用,根據病情發展變化的不同階段,分別採用四逆散、小柴胡湯、茵陳蒿湯、大柴胡湯、桂枝加葛根湯等,辨證論治用藥,效果良好。  關鍵詞:經方;肝癌;應用   中圖分類號:R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09-1954-03      肝癌,是臨床的難治病、常見病。具進展快、易轉移、預後差等特點。屬於中醫學的「痞滿」、「黃膽」、「脅痛」等範圍。在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已有很多條文述及,散見於各篇中。現把經方治肝癌結合臨床辨證應用,歸納整理如下。      1、四逆散合小柴胡湯加減      本方由柴胡、枳實、白芍、炙甘草、制半夏、黃芩、人蔘、生薑、大棗組成。《傷寒論》318條「少陰病,四逆,……或腹中痛,…四逆散主之」,為肝氣鬱結,氣機不利,疏泄功能失常,木橫侮土導致腹痛。又如《傷寒論》98條「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小柴胡湯主之」。為邪在少陽、肝膽鬱熱犯胃,故見胸脅苦滿,腹中痛等證。以上二條文,都是肝氣鬱結的證治。由於肝癌的生長導致肝包膜脹大,故見右脅部持續性隱痛或刺痛,以中醫的理論來說,那是肝氣鬱滯使然。其辨證要點是胸腹脹悶,腹中隱痛,善太息,神情憂鬱,面色青,納呆,舌質淡,苔微黃膩,脈弦。雖是重症的肝癌,依然能出現肝脾不和的少陽證,故治用和解法。正如《傷寒論》102條曰:「傷寒,陰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脈浮取而澀為氣血不足,沉取而弦主病在少陽,又主痛證,雖是肝癌,卻病在少陽經,既有胸脅脹滿,又有腹中痛,故用小柴胡湯治之。   由於肝氣鬱結,導致氣機失調,肝脾不和,人們不難看出,這是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本病病機變化的主要關鍵肝氣鬱結使人體內臟腑氣機失調,臟腑之間的協調和諧出,紊亂,疾病就發生。針對病機變化的關鍵,不管是平日常見的脾胃病,或是病情嚴重的肝癌,只要見到相同的病機,都可採用符合病機變化的治法和方葯。方中的小柴胡湯,《中醫主劑的藥理與應用》中說:「小柴胡湯有一定抗癌作用,如對小鼠艾氏腹中癌,小柴胡湯可顯著延長其生存時間,此作用與本方能激活巨噬細胞有關」。而《腫瘤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又載:「小柴胡湯有抗肝損傷,抗炎解熱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等作用」。   從方葯配伍上分析,患者經過手術,電療化療,體質明顯虛弱,雖然虛弱,但邪氣留連,故治療要分清標本虛實。本證屬肝鬱脾虛,宜用本方健脾行氣,疏肝解郁。方中柴胡、枳實同用,調理氣機,升降相宜,糾正氣血失衡,調和氣血。而柴胡,不但能疏肝解郁,還「對化學性肝損害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明顯減輕肝組織的損害及促進肝功能的恢復」(《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枳實與芍藥同用,枳實破氣滯,消積滯,除胸腹脹滿,而芍藥人肝經,養血柔肝而止痛,一氣一血,調節氣血之和諧;芍藥甘草同用,能弛緩肌肉緊張而緩急止痛;半夏與黃芩同用,半夏入脾胃經,健脾燥濕,散結消痞滿,而黃芩清熱祛濕,瀉火解毒,二葯合用,寒溫並調,辛升苦降,使肝脾調和;人蔘、生薑、大棗合用,既可調和脾胃,又能健脾益氣,提高機體對肝癌的抗病力。人蔘的作用,正如《癌症扶正培本治療學》所云:「凡是體內太過或不足所產生的疾病,人蔘都能夠起到調節和平衡,能明顯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內分泌功能和各種細胞的活力,同時有抗癌活性,服用之後,能調節神經內分泌的失衡,增強機體抗癌能力」,諸葯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健脾和胃而使機體內環境平衡和諧而達到抗癌的目的。  若口乾渴者,人蔘換花旗參,效果亦佳。若經濟稍差,人蔘換党參,但作用不可同日而語。值得注意的是,肝氣鬱結既是肝癌的主要病機之一,又貫穿於始終,常隨情緒的波動而影響病情,故肝癌的治療,除了對證治療外,適當地加上疏肝理氣葯實屬必要。在四逆散、小柴胡湯的基礎上,恰當地選用佛手、制香附等。佛手的功用,《本草便讀》載:「理氣快膈,惟肝脾氣滯者宜之」,臨床驗證,確實如此,肝脾調和,氣機舒暢。此外,還可加入丹參、龍葵,使癌毒清除,血行暢順。   曾治鄭某,男,46歲,2003年12月12日初診。肝癌術後2個月,再經化療7天。患者在香港某醫院經CT、BUS等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肝癌,Ⅱ期」。手術後2個月再加靜脈化療。由於患者右脅隱痛和納呆欲嘔,前來求診。刻診:患者面色黯黑如蒙灰,頭髮全脫光,眉毛亦脫得一絲不見,清瘦,語聲低沉,右脅隱痛,脘腹脹滿,欲嘔,疲倦乏力,納呆,口淡。舌質淡而紫,舌邊瘀黑,苔薄膩,脈弦細。證屬脾虛肝鬱,氣滯血瘀。治宜疏肝健脾,行氣活血。方用四逆散合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0g,枳殼log,制半夏10g,生薑10g,紅花10g,丹參12g,當歸12g,白芍15g,半枝蓮15g,龍葵15g,党參30g,生薏苡仁30g。水煎服。3劑後,癥狀稍緩。照上方加減調理,體質逐漸改善。      2、茵陳蘺湯合大柴胡湯化裁      茵陳、梔子、生大黃、柴胡、黃芩、半夏、芍藥、枳實、生薑、大棗組成。《傷寒論》238條「陽明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肝癌病因複雜,多與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關,而機體臟腑功能障礙,神經體液與代謝紊亂,免疫監視作用的低下以及遺傳因素誘發。當肝癌出現黃疸時,病情較重,常由於腫瘤壓迫或侵入膽管;肝門淋巴結腫大而壓迫膽管;膽總管被壞死的癌組織阻塞;癌組織廣泛浸潤肝組織而產生肝細胞性黃疸。而中醫學認為邪毒內侵,邪毒瘀久纏綿,阻塞膽道,膽汁外溢而成。又如《傷寒論》170條「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這是邪在少陽,胸脅不利,氣機阻滯,故心中痞硬。以上兩條文都是論述肝膽脾胃的病變。其辨證要點是胸腹滿悶,右脅脹痛,身目泛黃,心煩不安,口乾渴,大便秘結,證屬濕熱內蘊。濕熱既是肝癌黃疸的致病原因之一,也是黃疸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濕熱內蘊浸淫肝經,肝經受濕熱煎熬,上不得發越,下不得疏泄,氣機郁滯,膽汁失正常的運作而橫溢,隨血液上行於目則出現眼睛發黃,這正如《靈樞·五閱五使篇》所言:「目者,肝之官也」,肝受濕熱之邪所傷,必然在目上有所顯露。膽汁又隨血液的循行廣泛地浸潤肌膚則皮膚髮黃。肝癌出現黃疸,病情較重,因此,疏肝利膽,清熱祛濕為當務之急,採用茵陳蒿湯合大柴胡湯加減為治。   方中的茵陳蒿湯合大柴胡湯化裁,經現代藥理分析,「大黃對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大黃有抑制癌細胞的氧化和脫氫作用;梔子有利膽退黃作用;茵陳有利膽保肝作用,其抗腫瘤作用直接阻礙腫瘤細胞的增殖所致;黃芩有利膽與解痙,抗腫瘤的作用;柴胡、半夏有抗腫瘤作用;生薑有保肝利膽作用;大棗有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作用,還有保肝作用」(《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從方葯配伍上看,方中茵陳、梔子同用,兩者皆人肝、膽、胃等經,是清利肝膽濕熱、利膽退黃的要葯。而茵陳的用途更廣泛,凡是出現黃疸癥狀,不論是濕熱盛的黃疸型肝炎,或是肝癌引起的黃疸癥狀,也不論寒熱虛實,皆可採用;大黃與枳實同用,大黃一方面清熱解毒,利膽退黃,蕩滌肝膽之濕熱積滯,另一方面又可攻其瘀血惡血,正如《本經》所載「下瘀血……破癥瘕積聚推陳致新」。而枳實,善於行氣降逆,破除肝癌引起的右脅脹滿疼痛,還可協助大黃使濕熱之邪從大便排出;柴胡、枳實、白芍同用,柴胡歸肝膽經,既是引經葯,又是條達肝氣,疏肝解郁的要葯,善於疏泄肝膽之鬱結。枳實破鬱結而消脹滿。白芍養血斂陰,既可防止柴胡、枳實疏泄太過,又可柔肝止痛;黃芩與半夏合用,黃芩,《本經》云:「主諸熱黃疸」,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而半夏,《別錄》載:「消癰腫」,能燥濕化痰,對濕熱之黃疸,與黃芩合用,則辛升苦降,消痞散結;生薑、大棗同用,調和脾胃,緩和藥性。諸葯合用,疏肝利膽退黃,清濕熱而抗肝癌。   若濕熱重者,是濕困脾胃,膠結難解,可加七葉一枝花、半枝蓮、蛇舌草、生薏苡仁清熱祛濕,抗腫瘤邪毒;黃疸重者,是膽道阻塞,膽汁外溢,可加龍膽草、雞骨草、鬱金疏肝利膽以退黃;脘腹脹滿者,是脾不健運,氣機失暢,可加萊菔於、厚朴、陳皮、雞內金行氣導滯消脹滿;暖氣而口氣臭者,是宿食難化兼有熱,可加竹茹、生谷芽、神曲消食和胃,清熱導滯;右脅痛甚,加元胡、川楝子行氣活止痛;體虛者,可加太子參,但量要重一些才顯效。此外,在清除濕熱的同時,還要活血祛瘀。臨床用藥,主次分明,既要守方,又要活用。      3、桂枝加葛根湯合膈下逐瘀湯加減      本方由桂枝、白芍、炙甘草、葛根、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元胡、制香附、莪術、蜈蚣、龍葵、黃芪組成。《傷寒論》14條「太陽病,項背強几几……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此為風邪侵入項背,經氣不舒,經脈失去濡養而致項背強急,採用桂枝加葛根湯療效肯定。而桂枝加葛根湯是不能治肝癌的,只有擴張體表血管、鎮痙、鎮痛的作用。當肝癌發展變化至一定時期,假若腫瘤位於肝右葉膈頂部的話,其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此時,按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桂枝加葛根湯化裁才可應用。其機理,正如《素問·痿論》所曰:「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肝癌日久可傳筋,筋受邪侵,氣機郁滯,筋脈血行阻滯,不通則痛。再者足少陽膽經起於目外眥,……沿頸部側面下行到達肩部……。肝藏血,主疏泄,若氣機郁滯於肝膽經,使肝膽氣血阻滯不暢,血行受阻,而肝經佈於兩脅,經脈瘀阻不通,發為腫滿悶脹,血流滯澀,不通則痛,故見右脅和右肩背疼痛。氣滯加重血瘀,血瘀又加重氣滯,血行受阻而緩慢,血液黏稠度偏高,肝癌細胞混合於高凝狀態的血液中,而高凝狀態的血液在無意中為肝癌細胞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一方面瘀血逐漸增多,另一方面肝癌細胞幾何級增長,故在臨床上見到肝癌患者舌兩邊瘀黑。若病情惡化加重,瘀血亦會加重,患者除了舌兩邊瘀斑加重外,口唇電會出現瘀斑。其辨證要點是脘腹脹痛,右肩部疼痛,痛處固定,入夜尤甚,疲倦乏力,納差,舌質紫黯有瘀班,苔薄白,脈弦澀。證屬氣滯血瘀,治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桂枝加葛根湯合膈下逐漸湯加減治療。方中桂枝加葛根湯解肌祛風,舒經活絡;膈下逐瘀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散瘀消癥。  方中桂枝和葛根合用,能溫經通脈,宣通閉阻,緩解肌肉之痙攣,最適宜肩部疼痛;白芍、炙甘草同用,能弛緩肌肉緊張而緩急止痛,治肩部疼痛恰到好處;黃芪、當歸、川芎相伍,補氣活血。黃芪補中益氣,增強體質以治其本,除了健脾補氣之外,「還有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作用,可促進腫瘤病人的淋巴細胞轉化率,促進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與當歸合用,-補氣-補血,雙管齊下。當歸除了補血,還可活血,如《景岳全書·本草正》所云:「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葯,亦血中之經葯也」。川芎辛散溫通,活血行氣,祛瘀止痛。三者合用,靜中有動,柔中帶剛,氣血兼顧,瘀祛腫自消;桃仁、紅花配元胡活血祛瘀而止痛。桃仁破血祛瘀力強,且歸肝經,善治癥積痞塊。而紅花不僅能活血通絡,而且能祛瘀止痛,凡血脈閉塞之腫塊皆能開之,腫塊消除,血脈暢順。元胡能行血中氣滯,由於其辛散溫通,凡氣血瘀滯之疼痛皆可調之,對肝癌之疼痛尤為適宜;制香附與莪術合用,制香附疏肝解郁,行氣散結而止痛。莪術破血行氣,消癥積而止痛,而且還有抗癌作用。氣為陽,是動力;血為陰,是物質。一氣一血,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影響,故治血必須要治氣。在治肝癌血瘀時,不要忘記加入行氣破血葯。蜈蚣配龍葵,是治肝癌的妙藥之一。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醫學衷中參西錄》)。還能攻毒散結,通絡止痛。龍葵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有抗腫瘤作用。而《毒藥本草》又載:「蜈蚣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龍葵對動物移植腫瘤及艾氏腹水癌轉實體有明顯抑制作用,具有高效抗癌作用」。二者合用既可清肝癌毒,消腫散結,又可通絡止痛。諸葯合用,標本兼顧,攻補兼施,邪祛正自安。   隨著採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和抗肝癌葯的治療,癥狀慢慢地改善。中醫在治療氣滯血瘀型的肝癌時,既要攻其邪實,又要顧護正虛。在組方選葯時,除了選用桂枝加葛根湯合膈下逐瘀湯外,還要隨症施治。肝氣鬱結較重,體質較好的,可加青皮、鬱金以疏肝解,行氣上痛。而青皮的功用,《本草圖經》曰:「主氣滯,下食,破積結及膈氣」。若右肩背痛甚,且以夜晚多見時,是血瘀嚴重,因肝血為陰,夜也為陰,瘀血阻滯,故人夜痛劇。可加雞血藤、薑黃、制乳香活血行氣,通絡止痛。若納差,是脾胃薄弱,可加扁豆、白朮、山楂,既健脾開胃,又有抗腫瘤作用。若有濕熱,可加蚤休、半枝蓮、蜂房以清熱祛濕,消毒止痛。蚤休、蜂房除了以上功用外,《有毒中草藥大辭典》還曰:「蚤體,對鼠艾氏腹水瘤及鼠肝癌細胞具有抑制作用;蜂房,體外實驗,能抑制人肝癌細胞」。著右發熱,口渴,便秘者,可加梔子柏皮湯清熱利濕。若腹脹滿而噁心嘔吐,納呆,口渴,尿少,是脾胃濕熱,胃腸機能障礙,可加茵陳五苓散清肝利膽,清熱利濕,緩解胃腸機能障礙。若失眠煩躁,是心神不寧,可加炒棗仁、茯神、柏子仁、牡蠣寧心安神。若疲倦乏力,可加重黃芪的用量。臨床治病,精選藥物,既對病亦對症。   在臨床上,面對的病人既有體質虛弱的一面,又有肝癌毒邪隱伏難除的一面,醫者若無定見,不辨清邪正虛實主次緩急,見一症而加一葯,藥物龐雜,即使偶然有點療效,也茫然不知哪些藥物在起主導作用,藥物的增損了無定見,怎能起沉痾呢?因此,對肝癌的整個發展變化過程要熟悉,在那個階段會出現什麼癥狀都要了如指掌。例如肝癌導致的肩背疼痛,若誤以為是肩周炎或頸椎病就相去甚遠。自古以來的名醫能治癒重病大病,主要是辨證准,用藥准。   經過辨證施治,肝癌引發的右肩背疼痛消除了,右脅痛亦消失了,臨床癥狀也緩解了,但並不意味著病已痊癒,病的根並未拔除,當患者雄心勃勃全情投入工作,若工作過勞,或七情刺激,舊病又再複發,而且比以前更嚴重,疼痛得更厲害。因此,要囑患者節喜怒,調飲食,勿過勞。
推薦閱讀:

肝癌到底有多痛苦?
可怕!從脂肪肝到肝癌只有「三步」,教你把脂肪肝「吃回去」~
我媽肝癌晚期,我提供肝源,成活率有多少?
肝癌跟喝酒有直接關係嗎?
肝癌常用的治療方案有哪些?如何預防肝癌複發?

TAG:肝癌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