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教育中的虛擬學習共同體

網路教育中的虛擬學習共同體 裘偉廷(寧波廣播電視大學 浙江寧波 315016)  【摘 要】網路教育中的虛擬學習共同體,是學習者進行網路學習的全新組織形式。它的內涵和特徵,內在地決定了它對網路教學和網路學習起良好的作用。本文提出虛擬學習共同體的涵義,還討論了在網路教育中虛擬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形式和它的設計。  【關鍵詞】網路教育;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8700(2005)05-0067-04  網路教育的非校園化和個別化學習方式,使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互相影響明顯減少,很難形成校園文化和亞文化,作為教育對象的群體特徵不明顯,這既違背了教育的「在人間交往中延續文化與傳統」的本質,也減弱或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模仿與暗示、從眾與感染等多變數、多方位潛在因子等產生的學習方式和感染機會,這勢必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如果在網路教育中構建虛擬學習共同體,則將在相當大程度上重建教育交往和溝通,消減網路教育的非校園化和個別化學習方式的負面效應,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  一、虛擬學習共同體的涵義「虛擬學習共同體」(Virtuallearningcommunity),也稱為「網路學習共同體」或「在線學習共同體」(E-leaming&Onlinelearningcommunity),是學習者進行網路學習的全新組織形式。所謂「虛擬學習共同體」,就是指在基於網路的虛擬環境里,一個由學習者(群體)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共同構成的學習團體。在該共同體中,他們經常進行學習溝通和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並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人際關係和某種「共同體文化」。學習者在其中可以體驗到獲取知識機會均等、人際關係平等、自主的學習經驗,自我情感和個性差異得到極大的保護和發展,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虛擬學習共同體一般是由志趣相近的學習者若干名組成,每位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徵、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團體內成員之間優勢互補。為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體成員彼此分工合作,形成了基於學習的「利益共同體」。在網路教育的虛擬學習共同體中,學習者不再作為一個孤立的學習個體,而是以團體成員的角色參與更加廣泛的、討論協商式的探究性學習活動。虛擬學習共同體將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的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整個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習者的自我控制,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也促進了學習者之間的人際合作關係。虛擬學習共同體實質上就是一個完整的、相對獨立的認知主體,它提高了生成性學習的機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組織形式。對於虛擬學習共同體,這裡還需說明幾點,其一,虛擬學習共同體是學習者為主體在網路環境中自發組建的,屬於鬆散的學習團體,學習者參與其中不需要會員資格,只要對一個學習任務有共同的興趣就可以了。其二,虛擬學習共同體的環境條件卻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設計,否則難於形成。其三,在這裡,環境條件的設計者(如版主)、助學者(如教師)等在虛擬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往往起著關鍵的作用。合作學習小組是在教師協作組的指導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項研究課題為主要學習任務,採用智能互動的、多方交流的方式來建構知識。  二、虛擬學習共同體對網路教育的作用網路教育中構建虛擬學習共同體,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內涵和特徵,內在地決定了它對網路學習起良好的作用,諸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重建教育交往和溝通,消減網路教育的非校園化和個別化學習方式的負面效應,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具體來分析,主要可以有如下幾種作用:1.支持認知活動學習者彼此間的交互活動會對其認知活動產生促進作用。在虛擬學習共同體中,利用電子郵件、BBS等,學習者可圍繞學習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及思路,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解疑、爭辯和評價,合作解決各種問題。這種交流合作加深學習者的理解,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反思。這樣,每個學習者與其他學習者分享自己的見解,同時又接受他人的影響,豐富自己的知識,並提高在學習活動中的自我效能感。學習者還可體驗到獲取知識機會均等、人際關係平等、自主的學習經驗,而這些體驗恰恰是傳統教育鞭長莫及的。網路教育提倡在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協同學習,而虛擬學習共同體就擅長於學習者的協同學習。由此表明,每個虛擬學習共同體實質上是一個完整的認知系統,支持著學習者的認知活動。2.促進情感交流網路教育人際交互的闕如,是影響學習成效的主因之一。網路學習者常會面臨一些共同的學習困難,由於學習者之間在現實上常處於分離狀態,他們要獨自承擔學習壓力,孤獨傾向就難以避免。而且,對初涉網路環境的學習者來說,網路學習方式是陌生的,他們在適應這種學習(包括學會使用各種學習技術)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障礙。由於上述困難,學習者需從人際交往中得到鼓勵和支撐。虛擬學習共同體能極大地促進學習者與他人(其他學習者、教師等)之間的溝通交流,個體學習者方便獲得情感性支持,並有益於營造溫馨友好的網路學習氛圍。比如,助學者通過在線諮詢等為學習者提供心理輔導,包括如何有效應對學習的壓力、如何進行網路溝通、如何克服虛擬世界的負面效應等。另外,學習者彼此之間可交流各自的經驗感受、相互提建議,通過這種人際溝通和情感交互,學習者可體驗到彼此的接納和支持,從而增加克服困難、投入學習的動力。3.共享隱性知識眾所周知,顯性知識共享是網路教育的優勢,但網路教育的個體學習使隱性知識共享成為難題。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建立,由於它具有廣聯性特徵,有使促進學習者的隱性知識共享變為可能,從而提高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同伴之間的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經驗和情感的分享對學習者的發展極為重要,因為學習者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自我的建構與成熟,最自然的方式是好奇、疑惑、形成或同化,學習中的「隱性知識」也許是建構他們自己世界最重要的資源,而這在個體學習中是無法分享的。虛擬學習共同體成員在網路情景中的經驗分享,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因為它是在虛擬的環境里,因此在隱性知識共享的同時保護學習者的自尊。4.形成學習文化指形成虛擬共同體的學習文化。虛擬學習文化涉及學習力文化(強調能力比學歷更重要、學習力比能力更重要)、快樂文化(要求人懂得感恩,學會善念、學會包容、實現人生快樂)、速度文化(學習也要講究速度)、創新文化(把學習和創新聯繫在一起)、競爭文化(學習的競爭)、共享文化等。虛擬共同體的學習文化,使學習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學習者同屬於一個團體,在進行共同的學習活動,遵守共同的規則,具有一致的價值取向和偏好。倡導虛擬共同體文化的形成,對實現虛擬學習共同體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而這有助於學習者對共同體的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從其他成員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於增強學習者對共同體的參與程度,維持他們持續、努力的學習活動。  三、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形式如果以學習方式為標準,那麼網路教育中的虛擬學習共同體,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就如同現實社會的學習共同體有班級、教研室、課題組等類似,虛擬學習共同體也有類似於小組、班級、教研室、課題組等特徵的共同體組織模式。1.小組型虛擬學習共同體指若干學習者通過交互媒體在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學習的虛擬學習共同體。在這種模式中,學習者模擬實際需要自行(或在教師指導下)分組,學習內容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者可在組內合作學習(如相互進行語言操練、討論、角色扮演),也可實現組間交流(如進行辯論、講演)。由於引入了競爭機制,使學習者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學習者之間地位平等,有利於形成一種無拘無束的融洽的氣氛;此外,在協同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學習者培養或鍛煉自己的協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2.班級型虛擬學習共同體指網路教師與群體學習者之間進行教與學的模式,這相當於教師通過虛擬教室向學習者授課。該模式中,各個學習者面對的是同一學習任務或有待解決的同一問題,並且學習者只能與教師進行交互或通過教師的控制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交互。教師通過虛擬空間,指導學習者群體認識共享資源信息的內容和特點,同時指導他們利用各種觀點相互激發,並把注意力集中在直接相關的信息上。該模式優點是他們可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學習體會等而不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可共享信息資源和具有群體激勵功能,並有利於群體間的情感交融,使學習者受到「人氣」氛圍的感染,消解孤獨感。缺點在於學習者交互在教師的控制之中,顯得不足和被動。3.教研室型虛擬學習共同體該共同體是較為穩定的組織,其成員具有相同的且較深厚的專業背景、以及共同的願景,因此是一種高層次的虛擬學習共同體,比如在網路教育中的虛擬教研室就是這類虛擬學習共同體。通過共同體,成員可隨時在線進行交流、溝通、辯論、切磋等,具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在這裡,教師已轉化為學習者,無論是為了提高自己專業水平,還是為了解決教學上的實際問題,他們都是虛擬學習共同體進行學習的「學習者」。虛擬學習共同體為教師突破時空界限的聯合提供了可能與手段,他們可在網上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體會,商討疑難問題,共享經驗,進一步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4.探究型虛擬學習共同體探究型虛擬學習共同體是一個臨時性的組織,其成員基於課題組合在一起,一旦課題完成,其使命便完成。但在該課題進行時,成員可通過網路組建課題組網頁、發布消息、進行文獻傳遞、知識交流、協同寫作等。在該共同體學習中,學習者分工協作,彼此交流,進行觀點交鋒和綜合,共同貢獻於探究任務,分享成果經驗。學習中的課題,往往具有跨學科綜合特徵,因此學習者間的協作和課題間的交流要突破學科界限,並且發揮學校和社會上科研力量的作用。5.另類型虛擬學習共同體上述虛擬學習共同體對於一定虛擬學習系統而言,在一定時間段內是正規的和相對固定的。但實際上在網路學習中還有大量非正式或非固定的虛擬學習共同體,他們的構建方式和交互方式顯得機動靈活,如學習者通過遠距離會議聆聽有關方面的教授和學者的講座。在網路教育,虛擬學習共同體五花八門,因為全球各地目標相同的個體(網路學習者)可方便地進行串連,通過虛擬交往,根據相同愛好和對某些問題的興趣,形成「討論組」、「學習小組」、「研究小組」、「環保組織」之類的團體。在各種「虛擬學習共同體」中,學習者可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可就某一問題磋商。目前在Internet上數不清的討論組和新聞組,都可看成是另類型虛擬學習共同體。因為網路學習,並不一定由教師和學習者組成;而虛擬學習共同體也並非是正規的組織。在一個虛擬學習共同體中,學習者的學習並不一定是同步的,大家不會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學習同樣的內容。學習者可以自由地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獲取他最需要的學習資源,並自由選擇趣味相投、智慧相近、年齡相異的同學結為學習的共同體。另外,那些興趣廣泛、精力旺盛的學習者還可以同時參與若干個虛擬學習共同體。  四、虛擬學習共同體的設計虛擬學習共同體是學習者在網路環境中自發組建的,屬於鬆散的、暫時性的學習團體,因此構建虛擬學習共同體,其環境條件等的設計就舉足輕重。顯而易見,虛擬學習共內本必須有網路環境的支持,且這個環境應是有利於協同學習的生態環境(具有學習共享與互動的氛圍),因此必須提供有利於開展協同學習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例如建立有利於交流、討論和合作共事的網路技術平台,提供有利於學習的資源、工具和手段,有利於建立不斷學習和努力創新的激勵機制,等等,總之要形成一個使虛擬學習共同體成員能安心學習、方便學習、樂於學習的環境和氛圍。設計虛擬學習共同體一般要考慮以下問題:1.虛擬學習共同體的環境設計環境設計首先是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平台設計,該平台是該共同體構建的技術基礎。依託區域網和互聯網,可構建現代高效的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學習平台,著重的應是系統的穩定性、與原來的Intra net系統及HR資料庫的整合性、學習紀錄的分析等。第二是教學(學習)的模擬環境的設計,它應能表現、觀察和控制真實事件的地方,如虛擬現實,能幫助學習者在數字化的虛擬學習環境中實踐和體驗真實世界所具有的各種技能。一般地,虛擬學習共同體是在學習者的共享性、協作性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為促進學習者之間的協作、交流、虛擬學習環境條件的設計者要盡量選擇一些開放的、具有一定複雜性的、真實性的任務。設計者要對所設計的各種任務進行分析,確定其中所涉及到的具體側面和變數,決定評價學習結果的標準,等等。2.虛擬學習共同體的組織設計虛擬學習共同體雖是學習者自發組織的,但組織是學習者們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首先,要選擇具有「共同體意識」的學習者。所謂「共同體意識」,就是使學習者意識到自己是在一個團體中進行學習,而且感受到團體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第二,選擇有「共同學習任務」的學習者,因為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學習特點,就是「共同學習」。第三,要根據學習任務及學習者的特點選擇一定的組織方式,比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每個小組安排一個組長,負責協調本小組的活動,報告小組的進展情況;在網站水平上,安排助學者(教師、學科專家、輔導員)是以技術支持人員等。另外,要鼓勵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相互求助、相互提供幫助,而不只是把問題發給教師或專家,這樣更能使學習者感受到共同體對於自己的價值。3.虛擬學習資源的設計虛擬學習共同體應公平地隨時隨地為成員提供學習機會,而要做到這一點,顯然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資源的多少直接關係到網路學習者的學習權利、學習選擇和學習機會。可見,學習資源的充分開發,是虛擬學習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開發學習資源,可從兩個角度加以思考。一是從資源性質角度。學習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構成。有形學習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組織等;無形學習資源,包括共同體意識、歸屬感、良好的氛圍、共同體互助的倫理規範。二是從資源開發和使用程度角度,資源分為顯形資源和潛在資源。只有把單個分散的學習資源連結起來,才能得到充分的使用和進一步開發。學習資源應盡量避免採用簡單信息傳遞模式,而應以超媒體的形式提供各種開放的相關資源,從而鼓勵學習者對信息的搜索、選擇、評價和綜合,鼓勵沉浸式的合作交流。這種學習資源包括課程材料、相關知識庫、原始資料庫(內容或其超鏈接)等。4.虛擬學習互動過程的設計虛擬學習共同體的學習互動過程要予以適當的設計,逐漸形成模式。設計圍繞所確定的學習內容及目標展開與學習者的交互活動進行,同時能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調節。另外,要設計具體的協作任務,引發學習者的合作性的問題解決活動。研究者已提出一些網路環境下可採用的交互活動模式,供虛擬學習共同體設計時參考。比如,Riel提出「學習圈」模式,即若干個處於不同地方的教學班在一個學期中聯合完成某個課程的學習,其過程包括:形成「學習圈」,策劃所要進行的課題,交流與此課題有關的活動結果,發表作品,以及對整個過程的評價等。Harris設計了「遠程協作課題」模式,其中涉及到16種不同的具體活動形式,大致可歸為三類:人際交流、信息搜集和問題解決。另外,Levinetal.提出了「遠程師徒制教學」,Bell&Davis設計了基於網路的「知識整合環境」。5.虛擬認知工具的設計為支持學習共同體持續的交流協作活動,設計者需要為他們提供有力的虛擬認知工具。虛擬認知工具是指能幫助學習者完成對信息收集、整合處理、創造和表達等方面而有效地進行思考和認知的網路操作工具。這包括界面友好的溝通工具(如電子郵件、BBS、聊天室、論壇、意見投票、視頻會議等)、協作工具(如角色扮演工具、虛擬白板、應用軟體共享等)、個人學習工具(搜索工具、閱讀工具、寫作工具等)、追蹤評價工具(如電子檔案夾等)。設計適於不同學習者的功能強大的虛擬交互工具,它要有助於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學習,比如運用討論區、在線聊天等各種Collaboration群組協同作業的機制,針對某個主題的學科,彼此分享學習經驗和心得,並以群組機制完成各項學習計劃。再比如學習者可以利用網頁、動畫、文檔、幻燈片、資料庫等技術手段收集、整理、處理信息,並以多種媒介方式表達、展現自己的觀點和結論。虛擬學習共同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實體,因而與其成員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循環、互動關係。在一般情況下,共同體成員的個體品質是組織品質的縮影,組織的整體品質是成員個體品質的匯聚。組織成員追求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熱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勤奮學習精神,通過成員間的密切交流、相互影響和感染,將為組織不斷地注入活力,促進群體動力,提升整體品質。而一個充滿勤奮刻苦、積極向上氣氛的組織,又如一座熔爐,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與具體措施,給予共同體成員以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參考文獻】[1]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黃清雲.國外遠程教育的發展與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南國農,等.電化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張建偉.論基於網路學習共同體[EB/OL].ht tp: www.being,org.cn theory netgtt.htm.[5]顧怡.對網路遠程教育中學習支持系統的設計和實現框架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3,(12).[6]牛麗娜,丁新.基於網路交互的學習共同體的研究[J].遠程教育雜誌,2003,(6).[7]鍾志賢,楊蕾.論在線學習(續)[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3,(3).(本文責任編輯:陳 新)07
推薦閱讀:

當虛擬照進現實——驚蟄點評VR板塊一些重點股票(一)
直擊CES大會:虛擬現實設備將是年度科技爆款
梔子花開股海丶: 行業研究札記——關於虛擬現實 一、關注背景 近期,國外三星和Facebo...
原來,虛擬的愛情,只是一場心碎離傷
HTC宣布虛擬現實頭盔Vive推遲至明年4月發布

TAG:教育 | 學習 | 虛擬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