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成語(八)】暗戰——轉換的開端

[成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釋義]:比喻說話或行動表面裝作和平無事,實則想乘機害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成語]:勞苦功高

[釋義]: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很大功勞。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成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釋義]:刀俎:剁肉的刀和案板。比喻別人掌握生殺大權,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成語]:分我杯羹

[釋義]:羹:肉汁。表示分享利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在鴻門宴之前,項羽和劉邦的矛盾還不激烈。

因為名義上都在楚懷王旗幟下反秦,戰場上少不了相互幫襯,甚至還有點惺惺相惜的意思。但劉邦趁著秦軍主力都被項羽吸引在巨鹿的時機,一舉西進,突破了咸陽,搶先一步控制了關中地區,這一行為在項羽看來那就是「吃獨食」。而當時項羽攜巨鹿勝利之餘威,不可一世,劉邦兵力不足,又不能提前撕破臉皮,所以雙方在鴻門的宴會上上演了一出經典的「暗戰」。

我們可以對鴻門宴事件的參與者一一進行分析。

(1)項羽:始終認為自己是反秦義軍當之無愧的領袖,何況巨鹿之戰才是奠定滅秦基礎的關鍵,自己以及代表的楚國勢力理所應當成為最大的獲利者。而現在劉邦「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分明是對自己最大的輕視。

(2)范增:這是位全心全意替項氏一族著想的謀士,敏銳的看出劉邦才是項羽稱霸道路上最大的障礙。而且從命理的角度給項羽敲響警鐘,「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強烈建議項羽除掉劉邦,斬草除根。

(3)項伯:作為項羽最小的叔父,理應是無條件站在自己侄子一邊的。但是早年因為人命官司逃難江湖,是張良幫助了他。所以暗中對劉邦泄露了項羽的計劃,而且替劉邦在項羽面前美言,「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而善遇之。」讓項羽開始動搖。

(4)項莊:作為項羽的堂弟,精通劍術,準備在酒宴上武力解決劉邦,但礙於項伯保護,項羽又沒有實際命令,無法得手。「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擊。」

(5)劉邦:論出身、武力自己都無法和項羽相比,野心勃勃但也只好先韜光養晦。幸得項伯前來告知,「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趕快約定為兒女親家,綁上自己的戰車。在宴會上進行了適當的辯解,「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成功打消了項羽的殺心。但事後看得出還是心有餘悸。

(6)張良:既有謀略又有膽色,運用自己和項伯的關係為劉邦脫難,在項莊舞劍的緊急時刻,又找來猛將樊噲以防不測,「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宴會後借用劉邦的禮物再度博取項羽的好感。

(7)樊噲:作為呂后的妹夫,劉邦的貼身護衛,忠心耿耿。在項莊舞劍的時候衝進帳內,在項羽面前不卑不亢,還替劉邦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說:「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不恐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反而打消了項羽的懷疑。在劉邦想要離去時又打了「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的貼切比方,實在精彩。

(8)曹無傷:擔任劉邦軍中左司馬,但向項羽通風報信:「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但沒有預料到項羽關鍵時刻心慈手軟,還把自己說了出來。劉邦回營後將曹無傷處死。

從這些主要人物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劉邦勢力「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以後慢慢鞏固了自己的根據地。而項羽一方在戰略上錯過了一擊致命的最佳時機,逐步陷入各路諸侯不斷地纏鬥當中。

這是一次公元前206年的暗戰,更是楚漢時局轉換的開端。


推薦閱讀:

(星平合參)命理案例之:那年的終身大詳批 – 楊易德算命史記
為什麼屈原和賈宜在史記列傳里要合撰
(8)[轉載]陳久金註解《史記天官書》3
讀史學做人 凄風苦雨讀《史記》:淮陰侯列傳
《史記》評論(十八)七十列傳(六)

TAG:史記 | 成語 | 暗戰 | 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