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丨李守奎《漢字學論稿》(附前言、後記)

《漢字學論稿》

作者:李守奎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6月

開本:16開

頁數:245

定價:78.00元

IBSN:9787102074504

作者簡介

李守奎,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漢語言文字學與歷史文獻學博士生導師。在吉林大學中文系從事古文字考釋與漢字學教學多年,受到諸多資助與鼓勵。目前在清華大學主要從事出土文獻整理研究與漢字學教學。出版論著多部,《楚文字編》與《包山楚墓文字全編》先後獲第四屆、第七屆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目 錄

前言

壹 《說文》研究

讀《說文》札記一則

《說文》古文與楚文字互證三則

《說文》「

」字探源——兼說文字演變的複雜性

漢代的文獻整理與文字研究——《說文》產生的背景與特點

貳 古文字考釋

江陵九店56號墓竹簡考釋四則

釋楚簡中的「

」字——兼釋楚璽中的「弼」

釋包山楚簡中的「彭」

上博簡殘字叢考

釋楚簡中的「規」——兼說「支」亦「規」之表意初文

《成王為城濮之行》通釋

叄 漢字理論探討

漢字論綱

表意字的表達功能與古文字考釋

動態的古文字構形研究——評《古文字構形學》

說清華簡《系年》中的裝飾性筆畫「一」——兼談漢字演變中求美動力與漢字構形中的飾符

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提綱)

系統釋字法與古文字考釋——以「廠」、「石」構形功能的分析為例

《曹沫之陳》之隸定與古文字隸定方法初探

再論隸定——《楚文字編》隸定之檢討

肆 楚文字學的構建

楚文字研究與「楚文字學」的構建

出土楚文獻文字研究綜述

略論楚文字與小篆的關係——兼論依《說文》部首編著的古文字編的體例

包山卜筮文書書跡的分類與書寫的基本狀況

伍 古文字字編類著作的編著

古文字字編類著作的回顧與展望

文字編前言三種

結語

面向全球的漢字學——關於漢字研究融入國際學術體系的思考

後記


前 言

我所理解的「漢字學」,是古今貫通、考據與理論並重、考釋與闡釋並行的漢字學,是從漢字本體研究出發,探討漢字的構成及其演變的學科。漢字學理論的構建既要充分吸收傳統漢字理論及其研究成果,也要充分參照現代語言文字理論。

漢字學的研究內容十分豐富。古文字、俗文字與現代漢字,漢字學史與漢字文化、疑難字考釋與已釋字闡釋、語文政策與漢字規範等等,這些都是漢字學研究的對象。每一個學者的興趣與精力都有限,重點關注某一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很難做到全面研究。多年來我一直開設漢字學課程,思考一些問題,斷斷續續發表了一些相關的文章,逐漸形成比較系統的一些想法。現在把過去的東西集中在一起,分為《說文》研究、文字考釋、文字理論、楚文字學、文字編工具書等五個專題編成一個論文集出版。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把自己這些年對於漢字學的思考歸攏歸攏,總結一下得失,作為下一步繼續學習與研究的起點;第二是給有志於漢字研究的青年學者提供一點參考和教訓。

對於廣闊而深邃的漢字學,我所思考研究的問題十分有限。

一、《說文解字》研讀與思考

《說文》是文字學學者的手頭必備,時常翻閱。沒有翻爛一兩部《說文解字》的文字學學者大概不是很多。從學術史的角度評估《說文》,怎麼拔高都不為過。從今天的現實需求來說,既要充分吸取其精華,也不能受其束縛,必須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時代在發展,學術在進步,就以古文字考釋為例,《說文》在不同歷史時期所起的作用就很不相同。早期學者大都是把古文字字形與《說文》比對,以字形的相似性作為釋字原則,所以十分強調《說文》的作用,大都認為《說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必由之路,是開啟古文字的鑰匙,學好《說文》才能進行古文字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古今和地域不同文字系統之間的齟齬讓學者有意保持與《說文》之間的距離。現在古文字研究己經發展到了釋讀問題基本上解決的新階段,這就開啟了另外一條古文字學習與研究的道路——認字可以直接從出土文獻和古文字構形系統入手,《說文》作為輔助性工具書,供查閱參考。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後者更加便捷有效。每個學者心目中的《說文》都不會完全一致,從漢字學學術史和漢字學現狀整體上去把握十分重要。

我個人學習文字是從《說文》入手的,購買的第一本《說文解字》是在1981年。幾十年里時常翻閱《說文》,從一個字一個字的解讀到《說文》的理論體系思考,認識逐漸清晰,課堂上也多次講授,但每次都各有側重,講授內容很少一樣。講稿草草,隨講隨丟,至今也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東西。入選的幾篇與《說文》相關的論文,大都沒有太多的學術價值,只是表示我個人學習與研究的起點。最後一篇《漢代的文獻整理與文字研究——〈說文〉產生的背景與特點》算是我現在對《說文》的一個總體認識。我很期望將來能有時間對《說文》有更加深入系統的研究

二、古文字考釋

我一直認為文字考釋是漢字學的基礎,也是漢字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對文字本體構形、應用及其演變的深入研究,漢字學就成了空中樓閣;脫離語言與文本的漢字研究,就永遠無法看清漢字的真相。我個人研究的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了古文字考釋上,從蹣跚學步開始,搖搖晃晃走到現在,積了幾十篇小稿,大都不值一讀。近幾年寫的與清華簡相關的考釋文章已經收到《古文字與古史考》一書中。這次又選了幾篇,有的淺顯,有的比較深入:有的通暢,有的迂曲:有的正確,有的錯誤,談不到敝帚自珍,主要目是為初學者提供一些學習研究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前幾篇是分析字形,考釋文字,或一條條札記拼湊,或—個字深究下去,都是我所說的文字本體的研究。《〈成王為城濮之行〉通釋》在考釋文字的基礎上全篇通解。古文字考釋既是漢字學的需求,也是文獻學的需求,選這一篇意在強調古文字考釋必須走與文獻學相結合的道路,不能眼裡只有一個個的文字而沒有其所記錄的語言、所書寫的語篇。最後一篇是通過包山卜筮簡字跡分析抄本的抄寫過程,這實際上延伸到了書法研究的領域,之所以用「字跡」這個概念,而迴避字體、書法等,主要是因為不懂書法,防止外行亂說,見笑大方。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字體,古文字研究為書法提供便利。古文字研究與書法相結合,互惠互利,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三、漢字理論

文字理論部分是本論文集的重點。所謂的漢字理論,就是提煉一套概念,構建一個話語體系,清楚準確地描寫漢字的各種現象,正確地表達各種規律,為漢字考釋與漢字闡釋提供方法與證據的支持。我們必須防止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理論而理論的形式主義做法。理論必須從漢字研究的實踐中來,還得回到漢字研究的實踐中去。《漢字論綱》是一個授課綱要,也是我在吉林大學期間對漢字的整體把握。從成文到現在過去了好多年,現在又有一些新的想法,這次收錄時適當加些按語補充。通過學習劉釗先生的《古文字構形學》,我提出「動態的文字構形」,區別於選取一批封閉的材料進行描寫的「靜態的文字構形」,《淸華簡〈系年〉文字考釋與構形研究》一書其實就是這兩種研究方法的應用。上編考釋部分追根溯瀕,前後比較,是動態的研究;下編則是對《系年》文字構形系統的靜態描寫,把這兩種研究方法結合起來能夠比較系統、全面地了解漢字的構形。《說清華簡〈系年〉中的裝飾性筆畫「一」》研究範圍十分狹窄,題目小到不能再小,之所以選入此文,我想表達的是漢字構形研究有著十分廣闊的空間。飾符在漢字構形中幾乎被忽略,就這樣一個最簡單的構字部件,其豐富性與複雜性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更何況其它。漢字構形研究需要我們深入材料,實實在在地從一筆一划做起。《表意字的表達功能與古文字考釋》、《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系統釋字法與古文字考釋》三篇的特點都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所概括的理論指導古文字闡釋與考釋,這就是前面所說的理論回到實踐中去。其中《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一文己經收錄到去年剛出版的論文集中,不宜再行收錄,但由於這幾篇文章是一個系列,就留個存目和提要。

隸定問題是從編寫《楚文字編》時就開始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在清華簡整理過程中,凸顯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隸定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操作問題,我很希望隸定是在明確理論指導下的有序操作。我自己的操作就是理論模糊狀況下的混亂無序,期望將來自己在這個問題上能夠操作得更好一些。兩篇文章算是我前後兩個時期對這個問題的探索過程,也是為《楚文字編》修訂提供一點預備的理論。

四、楚文字與楚文字學

楚文字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前幾個專題中的楚文字考釋與楚文字的隸定都在這個範圍之內。單列一個專題主要是為了勾勒楚文字研究的整體面貌,提出建構「楚文字學」的設想。這個工作剛剛開始,還很薄弱,是我們未來工作的重點。

五、古文字文字編

文字編工作讓我受益很多。自己做了一點點對學術有益的工作就得到這麼多支持與肯定,心中頗有不安。衷心感謝前輩時賢對我的鼓勵!十多年來三部文字編,體例不斷改進,至《包山楚墓文字全編》,己經是殫思竭慮,難以有所突破了。更理想的古文字字編需要徹底打破固有的思路,從頭做起。我個人力所不及,所以除了修訂舊作外,以後就不再擴展這項工作了。

《面向全球的漢字學》算是代結語。我期望早日理順學科關係,給文字學和漢字學一個應有的位置。祝願漢字學健康發展!我堅信,漢字學一定能夠以其獨有的富麗光彩在現代學科體系中熠熠生輝!

李守奎

於2016年春節


後 記

我常常以樹木為喻,告誡自己,也告誡我的學生們:讀書做學問不要急!椿樗速成,無用;松柏慢長,良材。至於深山之紅木,滋潤陽光雨露,汲取大地精華,一點點積累,一點點生長,貌似不材,實為瑰寶,為世所重,理所當然!做學問又何嘗不是如此!

都市楊柳,能撐出一片綠蔭,也是其造化;深山紅木,無心成為什麼瑰寶。各安其性就好!

近幾年我總的感受就是匆匆忙忙,急著做項目,急著出成果,但越來越感到積累不夠,入不敷出,需要靜下來,需要充實自己。

這本小書算是對漢字學多年思考的一個小結,同時也表明我今後在某些方面繼續努力的願望,爭取既見樹木,也見森林,逐漸深入而系統。

人民美術出版社將此書列入「名家學術叢書」出版,深感榮幸,名不符實,多有不安。張嘯東兄為此出版付出很多努力,從選題策划到美術設計都投入大量的精力,並為本書題寫了書名,深致謝意!

書稿文檔由博士生王永昌完成;荊門張大軍先生專程來北京摹寫簡文;還有很多同學協助校稿,一併致謝!

李守奎

2016年6月14日

微刊小編:夏蟲


推薦閱讀:

漢字,繁體好還是簡化好?
趙孟頫八字欣賞:兩個神奇的漢字
趣味測試:半個漢字,測出你的為人!超准!
化繁為簡,漢字變化至今有些已失去原有的美 [一點資訊]

TAG:漢字 | 新書 | 前言 |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