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四八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四八集) 2011/6/11 日本岡山凈宗學會 檔名:02-039-044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六十六面倒數第四行,從經文看起:
【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前後往來。熙怡快樂。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這是這一品最後的一段經文。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這段經文「表諸天供養」。阿彌陀佛成就的功德無量無邊,無比的殊勝,自然感得一切諸天,這範圍擴大了,這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天眾。我們講的欲界天、色界天,不包括無色界天,無色界天他們不修行,他們也不去再修供養,雖然達到最高的位置,他完全是自利,沒有利他的這個念頭。所以這一類的天在大乘教裡面,八難里它屬於一種叫長壽天。為什麼?他不修福,他也不修慧,他停止在那個地方,而且時間很長,停止了。這種狀況就是無明,雖然他什麼都不造作,他墮在無明裡頭;真正的涅盤是清凈無為。但是他感覺非常靈敏,也就是說他有知覺,他不是無知。而四空天跟禪定不一樣,它也是甚深禪定,它裡面只有定沒有慧,只有寂靜,沒有靈知,這個不一樣。佛法裡面最高的禪定,這就是大般涅盤,沒有比這更高的禪定。但是這個禪定起作用,眾生有感他能現身,他能現,所以說他有反應。四空天沒有反應,佛法里的禪定有反應。所以說是眾生有感,他自然就有應,也就是說他是活的,他不是死的,現在所謂有機體,也就是說他有生命,他不是沒有生命。在佛法裡面說,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也包括四空天,統統都是有生命的,只是四空天人不願意反應,你去感他,他不應你、不理你,是這麼個狀態。所以諸天供養,就是欲界天、色界天人都去供養,供養當然要有緣,沒有緣到不了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這個緣分就是太殊勝了!
『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這就是他們帶去的供養具,用什麼供養?香花供佛。香花都是表法的,花表因,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所以花代表菩薩行門,就是通常講的六波羅蜜,這是花;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果,花好,果一定好。我們把它歸到我們現前的境界,現前境界我們的心好、行為好,這就是花,我們的果報一定好。自身的果報是健康快樂,集體的果報一個家庭,乃至於居住這一個地區,這是集體的果報,共業,這個地區沒有災難,這個地區非常祥和,人民會和睦相處,山河大地沒有災變,都能享受到幸福圓滿。香花所代表的就是這些。
我們聞到香就要想到戒定慧,戒定真香,用香花來表法,花代表六波羅蜜,香代表戒定慧。現在說戒定慧必須把後面兩個字要連上去,意思才圓滿,戒定慧所對治的是貪瞋痴慢疑五毒。佛在經教上常常勸勉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因為自身的災難是生老病死,依報的災難就是居住環境的種種災變,這是依報的,都是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我們不善的心行,反應就不善,有感有應,我們善的感,就有善的應。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最好的一個對比,西方極樂世界佛善,阿彌陀佛在因地修大行,四十八願五劫修行,這麼長的時間。這是心行的功德,自然成就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自然成就的,沒有人去構思,沒有人去策畫,沒有人設計,也沒有人去製造,自然成就的。極樂世界樣樣都是自然的,你所需求的它自然就現前,這就是佛常說的「制心一處」,達到極致,達到究竟圓滿,才會有這種現象產生。我們今天心想,所謂心想事成,怎麼想也不成就,這什麼原因?沒功夫。阿彌陀佛為什麼想就成?不但他想成,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也想,他也就幫助我們成就了,真實功德。記住,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真干!我們在這個世間如果肯真干,雖然沒有極樂世界那樣的殊勝莊嚴,我們也會有自然的感應。不是真干、不是長時間不行!
我如果不是遇到佛法,早就不在世間,到哪裡去?肯定墮三途沒法子避免的。遇到佛法好處就是還聽話,還老實、還聽話,老師教我的,我真的依教奉行,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老師開頭就教導我,總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就是明了,明了之後你就放下,放下幫助你更明了,這總原則、總綱領。樣樣都要放下,樣樣都要看破,不但世間法看破,佛法也要看破,為什麼?佛法不是真的。《金剛經》上,佛說得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佛法都要舍,何況這個世間?世間叫非法,焉能不舍?統統舍乾淨,那個願力、心力它就起作用,這個作用就是自然成就。我們在這麼多年的修行有一點點相似,從一九八0年代起,我離開台灣到美國、加拿大弘法,那個時候起就沒有用過錢,生活所需的呢?同修都給它準備好了,沒有用過錢。樣樣都是人準備好的,所以錢對我就沒用了,沒用就得統統放下,不放下沒用處,什麼人能用統統拿去用。自己沒去做過衣服,都是別人供養送的,現在可以開衣服店,太多了,合適的別人就拿去穿去,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是這樣的。喜歡用的參考書,問一問就會有人送來。我想別人去想沒人送給他,什麼原因?我搞了六十年,這是六十年當中累積的功德。阿彌陀佛比我厲害,他五劫,五劫的修行成就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
我們從這短短的五、六十年期間,所看到現在情形,想到極樂世界的人,我們一點都不懷疑。我要是修五劫,不跟阿彌陀佛一樣嗎?五劫可不能中斷,如果斷斷續續的就麻煩。這五劫的時間,在這個世界輪迴里決定做不到,因為你輪迴如果墮到鬼道、墮到地獄,你還修什麼?天天受罪,那就中斷。所以在這個世界修行,中斷的時間太長太長!真正得人身,遇到這個機會的時候,你看短短的幾十年,要不好好修的話不起作用。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就會對於修學環境、修學的光陰,非常非常珍惜,一點都不敢浪費。生活方面東西一切都隨緣,有很好,沒有也行,可以過得去,不是很嚴重的問題。真正嚴重問題是抓緊寶貴時間認真學習,這比什麼都重要。一轉眼人身失掉,不曉得到哪一道去了?只有把這句佛號念好,念到心裏面一片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夾雜,這你就是保證往生,你才能去得了。沒到這個境界不敢說有把握,到這個境界,你可以說有把握往生。所以想到天人他們到極樂世界去供養阿彌陀佛,供養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大眾,這是多大福報,不是普通福報能具備這個條件。
「齎,送也」,就是帶著禮物去供佛的、供菩薩的,「持財與人也」。還有個意思,我們自己出門去旅行,帶的錢財,帶的衣物,現在講行李,這也叫齎,這是自己帶著用的,它有兩個意思。『萬種伎樂』,伎樂是什麼?今天講的舞台表演。諸佛菩薩還喜歡看戲嗎?你們讀《地藏經》,《地藏經》里有伎樂供養地藏菩薩,所以經上有這麼一句話。在中國大陸古時候寺廟裡都有戲台,戲台在哪裡?就在大雄寶殿的對面。大雄寶殿下面是個天井,是個院子,四合院有個院子,它的對面就戲台。廟會,四季廟會都請戲班子來表演,佛與這些信眾們同樂,共同歡樂,但是這些表演,給諸位說,全是教育。古時候沒有這麼多學校,人民怎麼教好的?都靠這個教好的。大家喜歡看,農村人不認識字,他看這些表演,表演的內容是忠孝節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表演這些。所以老百姓都懂得倫理道德,都相信因果報應,從哪裡來的?看戲上看來的,中國古代這些文藝表演是教育。不像現在,現在表演的內容暴力色情、殺盜淫妄,演這個東西,把人全教壞了。
所以古時候這是教育最好的一個手段,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老少咸宜,小孩喜歡,老人也喜歡。表演的這些節目,年年差不多都相同,人家看不厭、聽不倦,表演得逼真,表演得好。這一遍一遍的薰習,一個人從小長大,同一齣戲我相信至少是看十遍以上,他有印象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他就想到舞台上教給我些什麼,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它是教育,所以文藝要回歸到教育。中國教育自古以來,可以說到清朝的末年雖然不重視,但是還是講究,這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思無邪」三個字,你讓聽眾看到、聽到、接觸到,不能讓他有邪思。所以它的內容,決定是與倫理道德、四維八德相應,把這個東西在舞台上演出來。古聖先賢他們做到了,演出來給大家看,這生動!所以戲院裡面的戲台它是教育,那些表演的人是教育家,是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不像現在,現在也是教,也是教育,把人教壞了,以前是把人教好了,它也是教育,反面教育,負面的教育,所以社會亂了。地球上會有這麼多災難,這是什麼?山河大地的感應,這不能不知道。
經的意思不難懂,這些諸天帶著這麼多供養具,『供養彼佛』是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實報土的是法身菩薩,方便土的是聲聞,聲聞、辟支佛是方便土,天人是凡聖同居土。但是方便土跟同居土的大眾,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他們的智慧、神通、道力等同阿惟越致菩薩,就是跟實報土沒有兩樣。所以接受供養,『前後往來,熙怡快樂』,像趕廟會一樣的,都非常快樂。這一段是「諸天聞法供養」。下面這一段是總結功德有在,他們為什麼有這種能力去供養?這下面說出來,第一個,『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這是四十八願加持的,所以他很容易到極樂世界來供佛、供菩薩。他之所以能得到佛力加持,是他自己曾經『供養如來,善根相續』。這些天人,換句話說,都是學佛的,都是皈依三寶的,而且都是認真修行的,他有這樣的功德,所以感得阿彌陀佛加持他。
這一段後面,念老註解裡面就說到了,我們看五百六十七面第一行,「諸天能具如是殊勝供佛之福德因緣者」。這個福德因緣從哪來的?沒有福德、沒有因緣,你就不能去供佛;一定有福德又有因緣,他才能到極樂世界去供佛。下面說,「蓋有數因」,念老在此這裡舉了三個,「一者,無量壽佛本願加威。蓋由彌陀本願威德加被,諸天乃能恭詣極樂大修供養」。諸位要曉得,供養是修福,沒有供養,福從哪裡來?所以我們要懂得,在這個地方學習這些人供養的心行,供養的心、供養的行為。供養得有緣分,你供養真修行人有福報,你供養假修行人,你福報就沒有了。不過福報沒有了不要緊,他雖然是假修行,他來生變牛變馬要來還債,還會還給你,所以不吃虧。佛門裡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他會還債的,所以供養不吃虧。真修行人他的福報就大了,所以你供養的福也就大了。供養決定是正確的,普賢菩薩教給我們「廣修供養」,對佛菩薩供養這是敬田、敬重,對父母供養是恩田,對一切眾生供養是悲田,是培養大慈悲心,所以三種福田,這三種人都有福。這是說他有德行、有因緣。
下面說,「第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中曰」,四十八願第二十五願跟這有關係,「諸天世人,莫不致敬」。所以佛有這一願,諸天有緣供養阿彌陀佛,世人也有供養阿彌陀佛的緣分,彌陀有這一願。但世間人的供養多半在寺院,在彌陀聖像前面修供養,這修供養一定要知道表法。如果不知道表法,你所得的叫痴福,沒有智慧;知道表法的意思,譬如最簡單的,也是最重要的,供一杯水這是供養。這杯水代表是什麼?不是給佛喝的,水代表清凈心,我們的心像水一樣清凈,像水一樣平等。就是經題上講的「清凈平等覺」,這個水是我的清凈平等覺,我用我的清凈平等覺來供養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所以不懂表法意思不行,不懂表法意思,以為我每天供一杯水,我對佛很恭敬,你看看一早我就水供上,你所需要的。不是這個意思,意思全搞錯了。所以不能供茶,為什麼?茶有顏色,染色了,染色就是染污,只能供清水,不能供茶。最好是透明的,現在這個玻璃杯很好,也有人用水晶的杯子,都很好,透明的,內外都看得見,這表法就很明顯。這是水的意思,水是最重要的一個意思,其他的沒有供養,這是最重要的供養。
我們供養香,香代表什麼?代表戒定,看到燃香、聞到香味道,就要想到修戒、修定、修慧,它讓你提醒這個意思。也不是佛需要聞這個,不是的,表法的。供花,花一定要新鮮,花一定要盛開,代表什麼?代表六波羅蜜,因好,因好果就好,所以可以供花、供果。供果是代表菩提果證,也就是代表聲聞、緣覺、菩薩、佛,這都是屬於果,佛門修行的果德。修什麼證得的?修六波羅蜜,修普賢十願;阿彌陀佛修四十八願,修四十八願才得到阿彌陀佛的果報。最普通的就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表這個意思。
燈、蠟燭表智慧,光明遍照,更深一層的意思,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這是什麼?這是三種布施。這個燈明是三種布施的意思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光明是法布施,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是無畏布施,三種布施一次都有。如果不清楚、不明了,那叫白供養了,那全錯了。「諸天於聞名」,聽到阿彌陀佛的佛號,聽到經文,讀誦講解他能夠聽到,聽到之後他相信,他愛好,「樂」是愛好,「聞名信樂之大乘行人」,修學大乘的這些人,「尚皆禮敬」,這些諸天對於這些修行大乘的人,他都禮拜恭敬。「又焉能不禮敬極樂教主耶?」對阿彌陀佛當然禮敬,這是一定的道理,這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
第二,他們這些人,這是講諸天「曾供養如來」,可以說能到佛門修供養,都學過佛,都是佛門弟子。「善根相續無缺減故」,生生世世有這個緣分接觸到佛教,所以他的學習生生世世在提升。我們今天學佛亦如是,絕對不是這一生你才遇到佛法,你就會依教奉行,不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學習,這一生又遇到,遇到當然生歡喜心,繼續再學習。我們就知道,所謂上上根人不是天生的,上上根人無量劫修成的,我們只看到今天成熟,沒有看到他從前修因。就好像我們參加一個畢業典禮,都畢業了戴上博士帽,你看這一個小時他就成為博士。不知道他前面有研究所、有大學、有中學、有小學、有幼兒園,幾十年才拿到的,不是那麼簡單。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上上根人就不去羨慕,為什麼?我們也有分,他已經畢業,我還沒畢業,我還得要有一段時間,就是這麼個道理。但是遇到阿彌陀佛,會把你提前,這是無比幸運的一樁事情,我們自己要知道,要把這個機會抓住。這個機會要是錯過,很可惜,那你還得長劫修行,就不是很快能成就了。
「表諸天能至極樂供養,皆因過去生中早種善緣,已曾供養如來,並善能令此善根(堅固善心,深不可拔,故名善根)相續,無有缺減,故今復有如是勝緣。」今天有這麼好的緣分,你能夠有緣去供養,到極樂世界供養阿彌陀佛,這個緣太殊勝。我們知道,我們自己修行成就,這都是最好的榜樣,最好的示範,我們的善心要堅固,決定不能被外面境界動搖,外面的境界是魔境。魔不是青面獠牙,青面獠牙的魔你看到就嚇到,趕快跑了。魔很會化妝,讓你看到就生歡喜心,你跟它見了面就捨不得離開它,這個真厲害。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魔,多少修行人一接觸之後全毀掉了。所以古時候許多修行人,一生都住在深山裡頭不出來,不跟外面接觸,什麼原因?怕自己禁不起誘惑,這一生退轉了。這種做法是正確的,是對的,懂得保護自己。現在這種緣都少了,你在深山裡面,現在交通方便、科技發達,深山古廟裡頭它還有電視、還有電話、還有網路,那就不行了。真正修行,這些東西統統不要,過原始的生活,社會怎麼動亂自己不知道,心是安靜的,不受它波動,這個好。人家問你,我天天天下太平,沒事,好得很!你要一接觸這些媒體,麻煩就大了,才知道是亂世。什麼都不接觸,天下太平,你看同住在這個地球上,同住在一起,我的天下是太平的,我的社會是安定的。你們的社會還有很多災難,社會不安定,動亂;我這裡沒有,沒聽說過,不聽不就沒事了嗎?這懂得保護自己。我們常說,現前的社會從事於這些行業的人很多,電影、電視、傳播、報紙雜誌,從事這行業很多,他有權出版,有權他去演播。可是我有權不看,你不能拉著我去,我有權不參與,不看你的,不聽你的。我有權天天在家裡讀佛經,跟古人做朋友,這就是懂得保護自己。
肯施捨,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助緣,為什麼?貪心放下了,沒有貪心,煩惱少了百分之八十。知道百分之八十的煩惱從貪來的,貪要是斷了,就少了百分之八十。舍是什麼?把貪舍掉而已。把貪瞋痴舍掉,這叫真布施。布施再多,貪瞋痴還在,等於沒布施,那是跟世間人結一點緣,修點世間福報,那一點功德都沒有;能把貪瞋痴施捨掉,真實功德。所以要知道,善心要照顧好,善根要培養好,世間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再加上不傲慢、不懷疑,你這世間善根就圓滿。要相續,要不缺,這是跟諸佛菩薩建立殊勝的緣分。
「三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這三句話很重要,都是對善根說的。善根要修,修是學,習是落實在生活上。要用上,生活用到,工作上用到,待人接物都用到,這是修習。「攝取,以至成就」,攝是攝受,親近有德行的人,親近有智慧的人,向他們學習,這是攝取。一直要到自己有成就,什麼成就?圓滿的成就就是成佛,沒有到成佛,成就不圓滿。阿羅漢小成就小學畢業,辟支佛中學畢業,菩薩大學畢業還沒算成就,研究所畢業才是成就,大學畢業都不算成就。菩薩十地,十地菩薩是大學畢業了,等覺是研究所,研究所畢業才叫妙覺如來,他成佛了。等覺還是菩薩,研究所裡頭博士班的研究生,沒畢業,目標一定要定到圓滿的成就。「故今乃能以種種妙供,來至極樂供養彌陀」。「前後往來,熙怡快樂」,這兩句話是形容到極樂世界供養的諸天人數之多,來來往往都來供養,太多太多!顯示阿彌陀佛智慧、福德的因緣無比殊勝,這麼多人來看他,絡繹不絕。「更令善根增上」,你見阿彌陀佛,去遨遊極樂世界,決定增長善根。
我們看底下一品,「大士神光第二十八」,這個特別介紹極樂世界兩位菩薩,觀世音、大勢至。「本品顯極樂大士神通光明。於聖眾中,特顯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利生功德,悉超余聖」。他為什麼超余聖?這兩位菩薩都是古佛再來的,他們早就成佛了。跟阿彌陀佛有特別的緣分,阿彌陀佛成佛,他來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成為阿彌陀佛的助手。你看這都是教我們,教我們遇到一樁好事,別人在做,這個人不如我,智慧也不如我,德行也不如我,他現在做一樁好事,他在領導,我去做他的部下幫助他。觀音、勢至就是這樣的,沒有絲毫傲慢,謙虛恭敬,讓大眾看到了,古佛都來幫助這個老師,讓初學的人看到,這老師一定了不起。你看這些大德都來幫助他,都稱讚他,都聽他的,激發初學人的信心,幫助他們種善根、增長善根,這個功德無量。決定沒有門戶之見,決定沒有傲慢,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要能夠委屈自己,奉承別人,成就的不是自己的,成就菩薩度眾生的功德。只要對眾生有利益,什麼樣地位、什麼樣身分這無所謂。他缺少這種人,我們去承當,把這台戲唱好,把這台戲唱得很圓滿,讓大家都很快樂,這就成功了。所以這些事情,只有諸佛菩薩願意干,絕對沒有說委屈,沒有。為什麼?他四相破了,四見破了,在他心目當中一切法完全平等,沒有高下。所以凡夫做不到的,他能做到。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彼佛國中諸菩薩眾。悉皆洞視。徹聽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諸天人民以及蜎飛蠕動之類。心意善惡。口所欲言。何時度脫。得道往生。皆豫知之。】
這段經文我們念了之後,你們寒毛有沒有豎起來?確實叫人寒毛直豎,佛說的不是假話。『彼佛國』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裡面的『菩薩眾』,無量無邊,不可稱計,沒法子去算數的。我們這個世界現在還不到七十億人,連極樂世界小村莊都比不上。極樂世界人有多少!那些人可厲害,『悉皆洞視』,這個洞視就是天眼,遍法界虛空界他都能看得清楚。洞視就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到,能不害怕嗎?『徹聽』,洞視、徹聽,就是他們的天耳、天眼。這叫三明,天眼明,天耳明,第三個是宿命明,你的生生世世他全知道,瞞得了誰?你學佛是真學、是假學,他都知道,決定瞞不過。『八方、上下』就是十方,這講空間。『去來、現在』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現在,這是講時間。「八方、上下」是十方,講空間,時空之內他全聽到、全看到。我們起心動念甚至於自己還不知道,那個念頭很微細,自己還不知道,他們都曉得。所以你真正念佛,一點點小的惡念都不可以有,你還能幹壞事嗎?你以為人不知道,鬼神或者不知道,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曉得。其實在一般狀況之下鬼神都知道,你怎麼可以有惡念?怎麼可以有惡行?怎麼可以有自私自利?人有自私自利是絕大的錯誤,為什麼?他連因果都不懂。他要懂得因果的話,自私自利就放下了。人所求的都是身外之物,財色名食睡全外面的,這些東西命里有的,你丟都丟不掉,它有時節因緣,時節因緣到了,你命裡面的功名富貴統統現前。時節因緣沒到它不現前,不是沒有,到了不是橫財,命里有的。你真正修善積德,你命里有的會增加。
命里從哪來的?過去生中修的。你過去生中不修,你命里怎麼會有?絕不是你有什麼能力,你能夠得到不應該得到的這些財富,決定不可能。用不正常的手段、欺騙的手段得到,是損你的德,而且你的財還打折扣。你本來可以有一千億的財富,因為用不正常的手段,得到的時候你只得到一半,得到五百億,已經覺得不得了,我的本事。其實虧了一半自己不知道,很可憐,虧折了一半。如果用狠毒的手段,害人的手段而得到的時候,虧折得更大,可能你只能得到十分之一、十分之二,十之八、九虧失了。所以這個道理不能不懂,如果道理真懂得,他心裡不會再有這些念頭。財富它自然滾滾而來,來了怎麼樣?來了跟大家共享,有些苦難眾生,全心全力幫助他們,那就不得了,你的財富就愈來愈多。誰給我們做證明?阿彌陀佛就是最好的證明,一點私心都沒有,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國土愈來愈擴大愈大,裡面所有一切供養是愈來愈多,沒有限制。彌陀每個學生跟他老人家學習,將來自己成佛,他的世界跟極樂世界完全一樣,這就是極樂世界在膨脹,極樂世界確實無量無邊。每個學生這些菩薩們在極樂世界成就了,將來自己成佛建立國土都是極樂世界的分部,分部跟本部一樣,一點差別都沒有,這是阿彌陀佛的願望。阿彌陀佛決定不是說,我的總部要大一點,你們要比我小一點,沒這個,一樣的。這人家多了不起,一絲毫分別都沒有,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洞視,天眼通也。徹聽,天耳通也。心意善惡,口所欲言,皆能知之」。你看看你的心、念頭是善是惡,口裡面所說的,他沒有不知道,極樂世界人都聽到、都看到,「乃他心通也。知過去之事乃宿命通,知現在及未來之事亦屬天眼通,此通能於六道死此生彼之事明曉無礙」。明了,一點都沒有障礙,一切事有前定,前怎麼定的?前面造的因,後頭有果報,這叫前定。但是這種定,你要曉得,它不是一定的,它是活的,它會改變的。怎麼改變?你每天念頭不一樣,本來是惡念,現在聞法轉成善念,果馬上就改了。我們這個世界本來是美好的,特別是中國這個地區,千萬年前老祖宗教得好!這是我們必須要記住的,要感祖宗之德,要知恩報恩。老祖宗的心清凈,老祖宗的心平等,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換句話說,老祖宗肯定統統做到,而且做得究竟圓滿,這完全是性德,與自性圓滿相應,在中國這塊地方世世代代相傳,真的不是假的。日本跟中國往來,在歷史上記載的,春秋時代就有了,也就是孔子在世的那個時候,戰國時候記載就更多了。日本到中國去留學的人太多,中國文化原原本本沒有改變,移植到日本,到今天還有很多沒有改變。所以我們到日本就感到非常親切,回到古代很親切。你看這些建築,古建築,你翻開中國古書,都是先秦時代所記載的,在日本能看到。我來過這邊多次,每次都遇到有人問我,徐福帶著一些人聽說到日本來了,問我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國歷史上有記載。這個文化太可貴,這個文化是仁愛和平的文化。
全世界無論哪個國家,無論哪個族群,無論哪個宗教,不同的文化,你問他,仁愛和平要不要?沒有一個不歡喜,沒有一個不接受的,沒有反對的。所以仁愛和平的文化可以救社會,可以救二十一世紀,可以拯救地球。人人的心起心動念都能守住倫理,守住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社會的動亂現象立刻就沒有了。現在佛給我們說,科學家也給我們說,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守住倫理、道德、因果的教學,地球上這些災難也沒有,統統能化解。地球上災難來源就是不善的心行,不善心行裡面第一個,就最不好的,就是戰爭。所以佛法戒律頭一條不殺生,人只要能一生守住不殺生,什麼樣災難來的時候你都會避免,為什麼?你沒有這個因,你不會受這果報。殺生是眾惡當中第一惡事,殺盜淫妄四大惡。教育教什麼?就教這東西,這個東西都從小教,讓小孩根深蒂固一生不敢犯,不敢做這四樁壞事,這個人一生吉祥、幸福,他一定會得到的。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報,決定不能殺生。今天許許多多災難都是殺人太多,殺人有果報,不是殺了沒事。殺生的果報在地獄,地獄是受報,受報完之後還要償命,你殺多少生,你要還多少次命,太痛苦,苦不堪言,人怎麼可以做這種傻事?
第二個偷盜,占別人便宜,能不能佔到?占不到。為什麼?你過後生生世世你要還債,你要不還完,你這些冤親債主不饒你,你何必干這種傻事?真正聰明人在這一生解冤釋結,過去這些冤讎要把它化解掉。化解裡面真正第一個方法,那你要徹底明了,你不明了你做不到,以真誠心念佛,將自己念佛的功德迴向給自己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你有真修行,這種修行的功德可以幫助他念佛往生。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相同,能做得到,我們求阿彌陀佛加持,阿彌陀佛真幫助他。對冤親債主要懺悔:過去我無知糊塗,干這種傻事,對不起你,現在我明白了,希望我們一同來念佛、來修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有一個惡念,惡念沒有當然你就不會有造惡的行為,有惡念才會有惡的行為。化解災難要靠這個,科學的方法是沒有效果的,會惹出更多的麻煩。這樁事情,在日本東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雖然不是百分之百圓滿把這個問題解答,它至少能解答十分之一,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就是我們的意念樹木花草知道,山河大地知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知道,何況極樂世界的諸菩薩他怎麼會不知道!
中國古人所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這話是有理由的,不是隨便說的,你能夠沒有顧慮嗎?起心動念一切行為,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到哪裡逃?你無法掩飾。你掩飾是騙些愚痴的人,真有學問、真有功夫的人你都騙不過他。人家見到,人家有修養、有德行不說你,不聞不問,看你起惡、造業、受報,等於說他在看電影一樣,他看你,你在那裡演六道輪迴。什麼時候你覺悟了,你回頭了,肯聽話了,佛菩薩一定來幫助你。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你不相信就是無緣,你不能夠理解、你不能依教奉行都叫無緣,他不來,他不會跟你作對。所謂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愛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佛菩薩清楚。到你在三途受盡苦報,你不想再受這個苦,你回頭的時候,佛菩薩就來,那個時候是什麼?你得度的機緣成熟,就這麼回事情。什麼叫機緣成熟?能信、能解、能行、能證,這緣成熟。所以這段經文,說明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菩薩神通廣大不可思議。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又彼佛剎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
這是說菩薩的身光,這個菩薩就是觀世音跟大勢至。
【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這觀音、勢至。
【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
「身光,聖眾有頂光與身光」,頂光就頂上的圓光,這是頂光;身光是全身放光,這叫身光。「尋」是長度的名稱,古時候「八尺為一尋」。下面有,「又曇鸞師云:里舍間人」,這就是一般鄉里,「不簡」,簡是簡別,不簡別「縱橫長短,咸謂」,就大家講,我們把兩個手伸出來這就叫一尋,這是中國民間都是這樣說法。也就是說這個身光一尋,差不多就是兩個手張開之後,整個身體有這個光明。學氣功的人他稱之為氣,佛法稱之為光,是一個意思,他們能看到氣,或者看到光,像外國人叫磁場,都有這個意思在。「聲聞身光僅及八尺」,就是一尋,阿羅漢。「菩薩光明則數千里」,這個光大了,我們用今天人講磁場,用這個來解釋比較適當,他有這麼大的磁場。「極樂國土一切菩薩威神光明咸皆殊勝」。肯定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自己真信、真願,真的依教修行,他們的光明肯定超過一般菩薩,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但別有上首二尊」,等於是阿彌陀佛的助教,阿彌陀佛有兩位助教,「於一切眾中最為第一,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其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此地講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一個大千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應當怎麼解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的三千大千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為什麼?阿彌陀佛是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裡面的六道眾生,一個佛剎都不舍,他當然是普照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的剎土,一尊佛的剎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樣解釋才是正確的,也是真實的,不是假的。這兩位菩薩協助阿彌陀佛教學,兩位菩薩各有不同任務,觀音菩薩教的是德行,大勢至菩薩教的是智慧。佛門常講「解行相應」,一個解門,一個行門,觀世音是行門,大勢至是解門,這智慧。佛,一佛二菩薩,佛門不論是哪個宗派、哪個法門,供養佛菩薩都是這樣供法,一佛二菩薩這三聖,是表法的,這一定要知道,表什麼法?表自己的法。佛跟我們的關係多親密,佛是我們的自體,「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學佛頭一個要承認這一點。你不承認自己是佛,你到哪年能成得了佛?你本來是佛,所以你成佛不難,這不能不知道。東方人教學都是把那目標告訴我們,第一天就告訴你,你要成佛。我們中國老祖宗教人也是如此,老祖宗教人「人性本善」,《三字經》上放的最前兩句,「人之初,性本善」。教育的目標在哪裡?就是從不善的習性回歸到本善,本性本善教育成功。本善就是佛,跟佛家講的沒兩樣,佛就是本善。
所以教學頭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才智慧,智慧跟德行可以互為先後的,看人根性不相同,先後不一樣。在凈宗裡面它把行擺在第一,解擺在第二,也就是重視行門,行門你先去做,做了之後再求解。《華嚴》就不一樣,《華嚴》重視解門,所以文殊菩薩擺在第一,普賢擺在第二,先有智慧再來行,文殊是上首。我們看菩薩擺的位置,就知道這個宗派、這個行門,它是以行為主還是以解為主,但是解中有行、行中有解,解行不能離開的。但是它有偏重,凈宗特別偏重在行門,觀世音擺在第一。《華嚴經》上普賢菩薩代表行門,文殊代表解門,凈宗跟《華嚴》普賢菩薩是一體,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極樂世界統統修的是普賢法門。你看我們這部經第二品「德遵普賢」,不就很清楚嗎?那是講什麼?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修行是德遵普賢,換句話說,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極樂世界菩薩個個都是修普賢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圓滿你就證到妙覺果位,就成佛,成的是什麼佛?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沒有一絲毫是不同的,找不到。換句話說,阿彌陀佛好像是個模型,到那邊去個個都是這個模型鑄造出來的,可以說全都是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尊,阿彌陀佛是本人,阿彌陀佛是你的自性,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所以他的威神光明普照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的國土,確確實實是稀有難逢,不可思議的法門。
下面介紹,「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菩薩。淺說,則觀世人稱念彼菩薩之名而垂救度,故名觀世音」。觀世音這個名號著重在教化眾生,觀自在這個名號著重在自己修行,著重在自利,觀世音著重在利他,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自利利他都功德圓滿。底下一句說,「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而自在拔苦與樂,故名觀自在」。這是菩薩的德號,教育,重要的教育,我們從經典裡面深深的體會到、深深的認識到,世出世間還有比這個教育更重要的嗎?找不到!佛是我們的老師,菩薩是我們的學長,菩薩是跟佛學,沒畢業,但是他的年級比我們高。等覺菩薩是最高的,我們現在初學才一年級,他是五十一年級,比我高太多,但是他還是我們學長,他沒畢業,他畢業就成佛了。所以我們跟菩薩的關係要搞清楚,跟阿羅漢的關係要搞清楚,都是同學,先後同學,年級比我們高一些。教學裡頭最重要的德行,中國老祖宗知道,你看孔子教學頭一個德行,第二個言語,言語要會說話,不會說話的人容易造口業。口業很麻煩,古人說得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意思就說,說話不小心惹禍,跟人結怨,所謂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就麻煩了,他聽,解錯了,解釋錯誤,結下冤讎。
佛菩薩、聖賢人教導我們,人在世間不能不謙虛,不能不忍讓,這是性德。而謙虛、忍讓保全你的德行,也展示了你的智慧;沒有智慧做不到,沒有德行的人做不到。對於沒有德行的人更要謙虛、更要禮讓,為什麼?沒有謙虛的人很容易結怨,不能跟人結冤讎,要格外的謙虛禮敬。所謂是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小人記恨,他將來要報復你。君子有德行,你得罪他,沒有關係,他不記仇,他不會責怪你。這都是古聖先賢千年萬世經驗的話,不是隨便說的,累積的經驗教訓我們不能不學。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現在這個時代中國把古聖先賢的教誨丟掉大概兩百年了,從清朝慈禧太后到現在差不多兩百年,慈禧太后執政,對於古聖先賢、老祖宗、佛菩薩就很輕慢,不重視了。你看歷代帝王都是三寶弟子,都孝親尊師,尊重佛菩薩。只有她,她自稱老佛爺,把佛菩薩都貶低,她是老佛爺高高在上。上行下效,她這樣做法,讓底下這些大臣,民間對聖賢、對佛菩薩那種恭敬的心,慢慢就降溫,就衰了。滿清亡國之後,中國社會一直動亂,所以儒釋道衰了,二戰之後儒釋道幾乎在中國社會聽不到聲音,社會怎麼會不亂?
日本的情形也不例外,至少也有二、三百年衰了。這邊有些出家人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的出家人,跟中國過去這些祖師大德沒有兩樣,對教理認真的學習,通達明了,依教修行。日本有十三個宗派,中國十個宗派,它有十三個宗派,都有輝煌的成就。這些祖師大德他們著作非常豐富,特別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這個研究深入,比我們中國殊勝,他們的古德註解有二十多種,這主流的,次一等的可能還有十幾、二十種,在中國只有兩種。可是現在衰了,沒人學習,沒人講解,念的人可能還有,很少。對於聖教懷疑的人很普遍,愈來愈多,甚至於很多人都問:極樂世界真有嗎?你相不相信?如果有人來問你,你怎麼答覆他?最好的答覆,最有智慧的答覆,你問他「你做過夢沒有?」他說「我做過夢。」「那就有極樂世界,就有!」為什麼?極樂世界是你自性變現的,夢是你自己變現的。告訴你六道輪迴是自性變現的,阿鼻地獄是自己自性變現的,它不是從外頭來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裡想有就有,你心裡想沒有就沒有,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就有什麼。今天這個世間人想什麼?都想的是財色名食睡,都想的是殺盜淫妄,那不統統都想出來了嗎?你就得受。
中國在古代,上古時代周朝以前人民純樸,真正想的是倫理、道德,他都想的這些,所以這個世界安定。周朝八百年,商朝將近六百年,夏商周之前,那個社會多麼美好,為什麼?人心好,沒有慾望。往後這世世代代慾望起來了,距離道德就愈來愈遠,到今天連禮都沒有了,道德仁義禮全崩潰了。古人所說的,如果這五樣東西都沒有了,這世界就亂了,說得一點沒錯。我們要把世界再恢復到正常,從哪裡做起?從禮做起。國家社會提倡禮義,每個人都懂禮,每個人都行義,社會就慢慢趨向安定。所以我們取了儒家四個字,這是在外國,湯恩比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孔孟學說。孔孟學說是什麼?我們提出四個字,愈簡單愈好,「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們就取這四個字「仁義忠恕」,能把這四個字做到,社會就安定;社會安定,地球上災變就大幅度的減輕。大乘佛法「真誠、慈悲」。所以湯恩比說的沒錯,確實能夠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再恢復到安定和平不是做不到,能做得到。只要把所有的教育都不違背這八個字,儒家的「仁義、忠恕」,佛法的「真誠、慈悲」這八個字。好,今天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0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八五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三0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二集)
※凈土法門:念佛共修開示(1-10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