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十大「非典型病症」
或許,看到此文你還有點激動,我好好的怎麼就有病了呢?可事實上,我們確實病了,而且離「病入膏肓」不遠了。遵照以下醫囑,先來給自己把把脈吧! 文 冷梅 圖 朱德庸 地球只有我一個,所以老師要好好愛護我! 城市冷漠症 駱新辣評:自由意識大打折扣,是導致冷漠症的根源。 這就像魯迅先生在《葯》中對人性的揭示,人們變得麻木不仁,冷漠到去吃「人血饅頭」。社會道德感的建立,是基於相對自由的環境之下。而在自由相對缺乏的社會裡,人們只會考慮到兩種訴求,家以下,國以上。所以在社會現實面前,人性開始變得狹隘,人們只關心家以下的小我世界。抑或,盲目放大國以上的國家意識,興沖沖地挑動戰事。這種狀態之下,人們的自由意識大打折扣,家以上國以下的社會中間層成了被忽視的空白。所以讓人呈現了兩種極端,除了牽扯個人利益、小家之外,甚至鄰里之間的事都顯得很冷漠,對伸張正義漠不關心。我們對財富成功過分強化,想當然地以為物質經濟程度的提高,會帶來精神層面、道德感的提高,實際上這條路未必走得通。 暴力情緒 駱新辣評:彷彿人性的一體兩面,人們產生巨大的冷漠,也會產生巨大的暴力,兩者緊密相連。 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公平、經濟的不順暢,都會讓人們處於自我心理防衛的保護中,仇富情緒高漲也造成了生活的病態。於是,我們看到,在網路上的憤怒情緒難以安撫,在現實中不能釋放的話語權,通過這一出口,偏要向世人證明,「我不是無力,我也有話語力量。」 成功焦慮症 駱新辣評:資源稀缺性,是成功焦慮症根源。 我做過李陽的訪問。李陽確實受到家暴基因的影響,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出現偏見衝突是必然的。瘋狂英語的理念,本身就是一個偏向暴力的過分成功學。人們天真地以為這種成功的標本是可以複製的。然而,究竟何為成功?李陽說,我為大家可以捨得小家,難道成功只是以經濟為衡量指標,而不是個人幸福感嗎?資源的稀缺性,讓人們患上了成功焦慮症。還有一些人,諸如鳳姐,芙蓉姐姐等網路紅人,追逐的成功是通過出位言行來獲得圍觀,通過極端方式製造關注,因為他們太害怕被這個社會所遺忘,認為被遺忘就會過得很慘。 自虐與他虐徵候群 駱新辣評:虐動物者有暴力的施虐傾向。 這就是人的一種心理需求,有人受虐傾向,有人施虐傾向。這跟虐狗、虐貓、虐熊一個道理,虐動物者有著暴力的施虐傾向;現在研究虐文的人,則有著黑暗的受虐傾向,這種需求往往來源於長此以往不能發泄出的情緒、壓力、憤怒。 拖延症 駱新辣評:與強迫症的表現形式正好相反,然而也是焦慮惹的禍。 在心理學上,壓力大、心理焦慮也會讓人產生一種截然相反的行為,內心焦慮,可行動力卻是拒絕,用逃避來對抗壓力。所以有些拖延症「患者」坐在辦公桌前的若干個小時里,打開郵箱用了1小時,中間還要聽20分鐘的歌曲,放著堆積如山的工作,心裡急,卻用其他行為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有些人,會重複地做一件事情,刻板機械的動作,漫無目的,只是用拖延來逃避前方壓力。 資訊強迫症 張浩音辣評:現代科技讓人中毒 微博、郵件、MSN、手機,對現代化科技的過分依賴,也讓人們像中了毒癮一樣,每天無數次地翻看手機、查看郵箱,生怕錯過一個重要電話、一封重要郵件,擔心重要的事情沒有及時解決。不論管理者,還是普通人,對資訊的依賴和不安全感都是如此。每個人都在焦急地吶喊:「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疑病 張浩音辣評:疑似富人得的病 看準了,是懷疑的疑,而不是癔病的癔。區別在於前者尚在似是而非、似病非病之間,而後者在精神病的醫學診斷中,已經可以直接送醫了。患有疑病癥狀的患者,表現為無數次地跑去醫院看醫生,總是懷疑自己有病,過分在意和懷疑自己生病了。也有些人,表現為對於生命和人生安全的莫名惶恐。疑神疑鬼,經常懷疑自己出門會遇車禍,飛機會從天上掉下來,喝水會嗆到,吃飯會噎到。它是源於人們對社會的不安全感,太害怕失去,所以患得患失。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是哪類人?小康水平的人,不會擔心柴米油鹽,有閑錢,錢又不會多到擔驚受怕,老婆孩子熱炕頭。 隱私暴露癖 張浩音辣評:不說出口是要被憋出病的 還記得電影《花樣年華》里,梁朝偉最後在吳哥的一片廢墟中,對著一個荒蕪的樹洞,訴說內心隱私嗎?從此,沒有人知道他心裡曾發生過什麼故事,他曾牽掛過誰,默念過誰,又欺瞞過誰,傷害過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隱私秘密,然而,不出口是要憋出病的,我們需要通過訴說療傷。於是,網路世界的聊天室、私人博客、微博,這些電子媒介在今天承載著「樹洞」功能。 超級工作狂 張浩音辣評:工作狂到了完全沒有生活的境地,也是一種病態。 這種病態的根源依然可以追溯到缺乏安全感。因為沒有安全感,對能夠保住「飯碗」特別焦慮,甚至把自己的個人價值建立於老闆的認同感之上。最近我接觸了一個CASE,就是一類辦公室「保姆」,所有同事吩咐她做的事情她都會去做,完全不懂SAY NO,更不要說對老闆SAY NO了。 溝通無能症 張浩音辣評:在如今的職場,很多80後要麼不善溝通,要麼根本不溝通。 很多人對自己缺乏足夠的認知能力。和老闆溝通時,放出的調子比老闆還牛,很難擺好自己的位置。而對周圍的人際關係也弄不清楚狀況,很多人帶著情緒溝通,陷入焦灼和無奈。而這些人在生活中,同樣患有社交恐懼症,他們很宅,在現實世界的溝通能力已經退化了。 專家支持: 駱新/知名媒體人新聞評論員 張浩音/心融集團(德瑞姆心理機構)首席運營官 |
推薦閱讀:
※有哪些疾病的名字是聽起來很美的?
※牛皮癬不是癬,認清病症是關鍵
※【轉載】牛皮癬的具體病症是什麼?
※有遺傳性脫髮這種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