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體詩名詞解釋

雜體詩名詞解釋

剛剛

以前匆忙發過一份名詞解釋,已經在網路上流通了.但我說過那是不完整的,現在,雜體詩大全開始正式整理髮帖,因此雜體詩詞名詞解釋也配套發行,每一章一頁,每一章發完後便發一頁名詞解釋.這次發的可能是史上數量最多最全的了.格律詩的名詞,以及詩歌流派詩歌風格的名詞不在此內 W

一、音韻系列

1、四聲詩,每句詩用同一種聲調的字寫成的詩。可分為全平詩、全仄詩(上聲、去聲、入聲)、五平五仄詩(平上、平去、平入)、四聲分立詩等。

2.全平聲詩, 四聲詩中一種,一首詩中所有的字全為平聲。

3.全仄聲詩, 四聲詩中一種,一首詩中所有的字都是仄聲。

4.上聲詩,全仄聲詩中的一種,一首詩中所有的字都是上聲。

5.去聲詩,全仄聲詩中的一種,一首詩中所有的字都是去聲。

6.入聲詩,全仄聲詩中的一種,一首詩中所有的字都是入聲。

7.五平五仄詩,四聲詩中一種,是單句一個聲調,偶句為另一個聲調。即一句全為仄聲, 一句全為平聲。仄聲中因為分為上聲去聲入聲,所以五平五仄體中又有平上四聲詩、平去四聲詩、平入四聲詩.

8平上詩,五平五仄詩中一種,一句全為平聲,一句全為上聲。

9.平去詩,五平五仄詩中一種,一句全為平聲,一句全為去聲。

10.平入詩,五平五仄詩中一種,一句全為平聲,一句全為入聲。

11.四聲分立詩,四聲分立一般指一句全平,一句全上,一句全去,一句全入。或者一句中分列四聲。

12、柏梁體,柏梁台體的簡稱。一般每句七言,句句押韻,全篇不換韻,稱為柏梁體。這種用韻方法屬於排韻。排韻就是行行都押韻,也叫句句韻,連句韻,打鐵韻。

13.五連韻,又叫五連紐。一連五句都押韻

14.連韻體詩,詩中第一句可不必用韻,其有用韻者,稱為連韻詩。連韻體詩則與連韻詩不同,連韻體詩在其它方面不限,但要求一、二句押韻,三、四句押韻。

15、間韻詩(變體詩) 又稱雙韻詩、平仄兩韻詩、平仄通韻詩,一首詩間隔著押兩個韻,單句押仄韻,雙句押平韻,韻母都相同。

16.交鎖韻詩,與間韻詩近似,也是平仄兩韻,但間韻詩是平仄通韻,交鎖韻則平仄異韻。又叫「交韻體」,也叫「雙韻體」(交鎖韻與間韻都屬「雙韻」)。

17、福唐體,即獨木橋體,又叫獨韻詩、一字韻詩、同尾詩。每句韻腳用同一個字。

18、長尾韻,所謂長尾韻,即將韻腳安排於各句倒數第二字處,而以一字表語氣的虛詞結尾。

19、藏頭連珠間韻福唐體詩, 簡稱間韻福唐體詩。這種詩是幾種方法的結合。1).是連珠,每句都嵌有相同的二字。2).間韻詩(平仄兩韻詩),單句壓種韻雙句壓另一種韻。3).兩組獨木橋體平聲韻只一個字,仄聲韻也是一個字。4).半同頭同尾,四句上聯藏頭的字都是連珠中的一個字,四句下聯藏頭的字是連珠中的另一個字,嵌尾的字也同理,是另一個連珠字。5).頂真。

20.同音韻詩, 獨韻詩中特殊的一種. 壓韻雖同音,但不同字,聲調也可不同。又叫同聲同韻詩。

21、轉韻詩,相對近體詩而言, 近體詩是不轉韻的.轉韻,就是換韻,在一首詩歌中,根據內容表達的需求連續轉換若干韻。韻腳平仄交替。

22、雙韻,又叫雙送韻、並韻體。一詩有兩個韻,均可停讀,排韻轉韻都可用。

23、促句詩,轉韻詩的一種,不拘平仄,每句用韻,以三句一轉韻。

24、擲韻詩,這種詩兩句一換韻,韻腳不斷轉換,如同被拋來擲去一般,故稱「擲韻」。又名「隨韻」,古稱轆轆韻。

25、摻韻詩,指一首詩中交錯運用兩個以上韻尾。其中有—韻貫穿全篇.其餘韻則摻雜其間。又叫三韻交叉,俗稱「三韻體」。

26、抱韻,詩章的首尾共押一韻,而中間所夾數句共押另一韻,被首尾的另一韻句懷抱,故稱「抱韻」,又叫懷韻、搶韻。

27、改韻詩,又稱改轍、趕轍,在不改變一首詩詞原有的格式和主題的情況下,把原詩的韻全部換過。

28、倒押前韻詩,又叫倒次元(原)韻、倒用韻。用於和詩,一個不少地照用原詩人的韻字,順序則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29、犯韻體, 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每句首字與本句末字押韻,便稱為犯韻體。

30、短柱體, 犯韻詩的一種,一句中或兩韻、或三韻的叫短柱體。

31、雙聲疊韻詩, 又叫反舌詩,每句都有雙聲字或疊韻字的詩。所謂反舌就是使雙聲疊韻在詩句中交替出現,有意違反大韻、小韻,正紐、勞紐,逆「四病說」規範而動的詩體。

a32、同音詩,每句都有幾個同音字,甚至整首都是一個音組成,後者可看而不可讀。

33、雙聲詩,又稱同聲詩、聲母詩、同紐詩,又叫吃語詩、口吃詩、結巴詩、拗口詩、繞口令詩。雙聲詩要求詩的各句都採用聲母相同的字。

34、尖叉體,或叫險僻韻。宋代蘇軾所創。或押窄韻「十四鹽」,或葉「六麻」韻,卻用了「叉」這樣的險字,由於用韻險僻狹窄,後人紛紛效法以為能,並多以次韻和之,從而形成所謂的「尖叉體」或稱「尖叉詩」,有時也稱此類押窄韻險字之作為險僻韻。

35、疊韻詩,又叫韻字詩、同韻詩。 全詩各句所用的字的韻部均相同的詩。

36、五疊韻,五字疊韻詩 ,五言詩中要求每句的五個字必須迭韻 。

37、首尾迭韻體,每句的首字與尾字都同韻。

38、繞口令是民間語言遊戲。又稱「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將聲母、韻母或聲調極易混同的字,組成反覆、重疊、繞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氣急速念出。

39、聲韻詩,分聲母詩、韻母詩、反切詩。

40、聲母詩,詩句的字的聲母正好是拼音聲母數。又叫隱白藏典詩。

41、韻母詩,詩句的字的韻母正好是拼音韻母數。

42、反切詩,又叫切語詩,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詩句中兩字反出一字,詩表層一個意思,反出的話還有一個意思。

43、首字半音詩,詩中採用首字半音,取前舍後.首字半音,取首字拼音一半,取前舍後,所以是取前面一半。偶數留著,奇數不要.把留下的聲母韻母進行拼讀,就是要表達的意思.,

44、吳體,至今對於吳體都沒有正確的結論。有幾個特點是可以確定的: 1.是七言律詩;2.是抝句體。3. 這種詩體字句整齊,講究押韻。出句與對句的平仄大體相對,唯平仄不依定式,粘連不守規矩,故與律體不同。

45、柏梁台體,見柏梁體

46、排韻,一韻到底,古稱柏梁韻,見柏梁體

47、打鐵韻,排韻的俗稱,見柏梁體

48、句句韻, 見柏梁體。句句韻分兩種,一種是押相同的韻,另一種是押不同的韻。押相同的韻就是每句押韻而且一韻到底,便是柏梁體,押不同的韻便是連韻體詩、間韻詩、交鎖韻詩之類。

49、五仄體,見全仄聲詩

50、五側詩,見全仄聲詩

51、雙韻詩,一詩有兩個韻,均可停讀,間韻和交鎖韻等都屬雙韻

52、平仄兩韻詩,見間韻詩

53、平仄通韻詩,見間韻詩

54、交韻體,見交鎖韻

55、進退格,律詩押韻時用不同韻部的字,一進(用甲韻)一退(用乙韻),又一進(用甲韻)又一退(用乙韻),這種輪流換用前後不同韻部字的押韻格式,稱為「進退格」。這種押韻格式據說是唐人李賀所首創,屬於雙韻。詞中也叫交韻。

56、獨木橋體,見福唐體

57、獨韻詩,見福唐體

58、一字韻詩,見福唐體

59、同尾詩,見福唐體

60、同聲同韻詩,見同音韻詩。

61、同音異字韻詩,見同音韻詩。

62、並韻體,見雙韻詩

63、雙送韻,見雙韻詩

64、雙交韻,見交鎖韻詩

65、隨韻,見擲韻詩

66、轆轤韻,見擲韻詩

67、懷韻,見抱韻詩

68、搶韻,見抱韻詩

69、三韻體,見摻韻體詩

70、三韻交叉,見摻韻體詩

71、改轍,見改韻詩

72、趕轍,見改韻詩.

73、冒韻,見犯韻詩,

74、倒次元(原)韻,見倒押前韻詩

75、倒用韻,見倒押前韻詩

76、五字疊韻詩,見五疊韻

77、韻字詩,見疊韻詩

78、同韻詩,見疊韻詩

79、急口令,見繞口令

80、吃口令,見繞口令

81、拗口令,見繞口令

82、隱白藏典詩,見聲母詩

83、切語詩,見反切詩

85、五連紐,見五連韻

86、首句疊句並轉顛倒前韻,一首三轉韻,後一轉並顛倒前韻的韻腳而立新韻。

87、形近字押韻詩,形近字押韻可以是同音字,也可以形近同韻。

二、形體類

文字形體

1.同旁詩,每句都以同旁字排列的詩叫同旁詩。又叫聯邊詩、嵌字中字體,又叫口字體,同旁詩最先為南朝(陳)沈炯《和蔡黃門口字詠絕句》,因為其詩每字的字形均含「口」字,故名。

2.別字詩,譏刺錯別字的詩。

3.形似字詩,有的全詩羅列聲旁字,有的利用形似字。

4.玻璃字詩,玻璃字原叫反正體。全篇用玻璃字的詩叫玻璃字詩。詩中所有字,都呈左右對稱結構;若將字寫於透明紙上,無論正面反面看去都無區別。或將這類字寫好後對鏡照看,內外也都相同。

5.迭字形詩,每句都有單字和幾個單字迭合成的合體字,這種合體字,有的電腦字型檔中有,多數則沒有,其中多數都是方言字,讀音也因地不同。這種詩多出現在民間故事中。

6. 合體怪字詩,道家常造一些古怪的合體字,因此出現一些合體怪字詩和合體怪字聯。

7.離合詩,是一種分離、合併字形成文字的詩。

8. 離合體詩,有兩種形式,一為「單字離合」,上句的末字與下句的首字組合成一字。另一種形式是「名詞離合」,上句的末字與下句的首字組合成一詞。

9. 離合謎詩,它的字根特點是每句第一字是要離合的字(字根),後面是對這個字進行離合。離合謎詩的謎語構造沒有析字法嚴謹,除了關係字外,還有許多與要離合的字本身無關的文字(襯字)。

10. 析字詩又叫做拆白詩,利用文字的拆合寫成的詩。析字詩與離合詩相似,但又不盡相同。離合詩像合字詩一樣是先分離後合併,但它一般是四句(或六句)離合成一字,此字在句中不露底,謎味較濃;合字詩則是一句一字或兩句一字,此字句中露底,沒有謎味,如果拆字不露底,則是謎語了,叫合字詩謎。離合詩還有其它形式,既可離合字也可離合詞(如藥名離合詩),而析字體則較單一,只是離合字。

11.拆字詩,析字詩的一種,是根據漢字多合體字的特點,將合體字拆成獨體字,或拆成相關的部件(偏旁加獨體字),敷衍成篇。

12.合字詩 ,析字詩的一種,是將幾個獨體字或偏旁、筆畫組合成字的詩。

13. 拆合綜合詩,詩中既有拆字,又有合字。

14.拆字分頭合尾體,合字詩的一種,將詩中每句的尾字拆開,分別做為該句的開頭二字,即開頭二字由尾字分開而成,尾字由開頭二字結合而成。

15. 頭二合三體,合字詩的一種,三個字連在一起,前兩個字構成第三個字。

16. 嵌頭拆字詩,每首絕句前三句首字拆的是第四句的首字。

17. 拆字令,用拆字方法寫成的酒令詩,形式甚多。

18. 半字頂真詩,白居易首創,本叫藏頭離合詩,偏旁部首的離合,與頂針修辭手法結合形成「半字頂真體」,又稱「離合藏頭體」、「借字聯邊」等,它可排成圖形,排成圖形的也有叫它做石碑詩的。

19. 半字不迴環頂真,每句的首字是前句尾字的一部分,但最後一句的尾字與首句的首字不發生關係。

20. 半字迴環頂真,每句的首字是前句尾字的一部分,並且首句的首字是最後一句尾字的一部分,或首句首字是末句的尾字的一半,或首句首字和末句的尾字可共組成一字。

[21.聯邊詩,見同旁詩"

22.嵌字中字體,見同旁詩

23.口字體,見同旁詩

24.拆白詩,見析字詩

25.離合藏頭體,見半字頂真體

26.借字聯邊詩,見半字頂真體

27.石碑詩,見半字頂真體。

28.道家藏頭拆字詩,宋元全真教的藏頭拆字詩,或稱藏頭,或稱藏頭拆起。雖也是半字迴環頂針,但讀法不同,近似謎語。半字迴環頂針中分出的半字在下一句的首位出現,而全真教的藏頭拆字詩,每句的首字省去,要讀者依據下句意思決定省去的是那上句末字的那半個字。其法以上下片末一字之半,為全詞第一字,又以上句之末一字之半,為次句第一字。這種詩應叫藏頭藏字拆字詩。

三、篇章類

(一)雜言)

1.一言詩, 一言詩就是一句中只一個字的詩。一言體詩是指全首詩每句都是一字詩句, 又稱為獨言詩。一言詩古已有之, 一言體詩則古代沒有。

2.二言詩, 指兩字一韻的詩,也有將各句第二字「相葉」的詩篇稱為二言詩。二言詩是最早的詩歌。

3.三言詩, 以三字為句的詩叫三言詩。句句三字為句的詩叫三言體詩。

4.六言詩, 以六字為句的詩叫六言詩,全篇每句六字叫六言體詩。

5.八言詩, 以八字為句的詩叫八言詩,八言體詩即每句八字的詩。

6.九言詩,又叫九言律。以九字為句的詩叫九言詩,九言體詩即每句九字的詩。一般說來,全詩每句九字,句數不限,以偶數句式為主,節奏均依傳統體式。

7.九九消寒體詩, 又叫九筆字詩。九字一句,一字九筆。

8.十言詩, 以十字為句的詩叫十言詩,每句都是十言的古代少見。

9. 一言至七言詩。第一行只有一個字,第二行二個字,第三行三個字,如此類推,第七行為七個字,指物為題,第一行的一字就是題目,韻依題目,一韻到底,平仄也有講究,習慣叫一字至七字詩、又叫一七詩、一七體。書寫時如果每句都居中排列,就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像一座寶塔一樣,故名"寶塔詩"(一言至七言詩只是寶塔詩中的一種,寶塔詩的範圍很大,形式多種多樣),書寫時如果每句都居左排列,就形成一個階梯,故又名"階梯詩"。雙寶塔形的一言至七言詩進入詞牌,又叫一七令。。

排列為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或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

10.三五七言,指三言開始以七言結束的三層雜言體,故稱「三五七言」。形如寶塔,然結構短小。

11.一三五七九言,五層,十句,由一三五七九言組成。

12.三五六言,三層,六句,由三五六言組成。

13.三五六七言,四層,八句,由三五六七言組成。

14.四六七言,三層,六句,由四六七言組成。

15.四六八言,三層,六句,由四六八言組成。

16.四六九言,三層,六句,由四六九言組成。

17.四七九言,三層,六句,由四七九言組成。

18.五七九言,三層,六句,由五七九言組成。

19.十二九七言,三層,六句,由十二九七言組成。

20.七五言相間,由七言五言兩種句式交替出現而成體。

21.四三言相間,由四言三言兩種句式交替出現而成體。

j22.七三言相間,由七言三言兩種句式交替出現而成體。

23.四六言相間,由四言六言兩種句式交替出現而成體。

24.四七言相間,由四言七言兩種句式交替出現而成體。

25.六五言相間,由六言五言兩種句式交替出現而成體。,

26.六七言相間,由六言七言兩種句式交替出現而成體。*

27.古文句體,句式像散文,長短不一,每句的字數不統一,長句多。

(二)雜句)

1.一句詩,又叫獨句詩、七字謠。一首詩只有一句。

2.二句詩,一首詩只有兩句。

.三句詩,一首詩只有三句。分三句古體和三句律。

4.五句詩,一首詩只有五句。

5.五句律:五句律系由三句體加二句而成。在古雜體的五句詩中,多是在三句體前面另加二句,形成三句加二句的意義和音韻單元,且語音不拘平仄。也有少數五句體是在四句後另加一句的結構。唐人寫樂府體五句詩,多擬四句加一句格式。" y3 u" a5 T! ~/ ~0 y5 C" @8 v0 g

6.六句詩,分古風和六句律。六句律又叫「三韻律詩」。格律詩規定絕句每首四句二韻,律詩每首八句四韻,而此體卻是六句三韻,形成每聯相對稱穩定,全篇又不全對稱穩定的齊中有變的結構。

7.七句詩,一首詩只有七句。

8.九句詩,一首詩有九句。

9. 十一句詩,

10.掉腳詩,名稱很多,有十七字詩、無賴體、瘸腿詩、吊腳詩、掉腳詩、翹腳詩、蹺腳詩、俳句體、偷聲詩、今天通稱三句半。「十七字詩」,指全詩四句,前三句均為五字,末句為兩字,共十七字。又叫俳句體,「俳句」乃日本古體短歌名。每首亦十七字,故藉以稱掉腳詩。其實日本俳句句式為五、七、五共三句,掉腳詩則是五、五、五、二共四句,中日的俳句字數雖等而體式並不相同。從內容上看,十七字詩是亦莊亦諧的結合,前三句多是莊重的內容,後一句多是詼諧風趣的調侃;從形式上看,它是整齊與錯落的統一,前三句每句三頓,合轍押韻、通俗流暢,後一句跌落而為一頓,在節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語言的音樂美。一般把十七字的「三句半」叫十七字詩,把不是十七字的「三句半」叫瘸腿詩。

11、攤破詩,又名「攤聲」,在絕句和詞牌規定的句數上,攤破一句或半句,比如使絕句成為五句或四句半的一種新詩。攤破之處,應是詩眼,能點醒全篇。

12.獨句詩,見一句詩!

13.七字謠,見一句詩

14.三句古體,見三句詩

15.三句律,見三句詩

16.六句律,見六句詩

17.三韻律詩,見六句詩

18.俳句體,見掉腳詩

19.十七字詩,見掉腳詩

20.無賴體,見掉腳詩)

21.瘸腿詩,見掉腳詩

22.吊腳詩,見掉腳詩)

23.翹腳詩,見掉腳詩

24.蹺腳詩,見掉腳詩

25.偷聲詩,見掉腳詩

26.三句半,見掉腳詩

27.攤聲,見攤破詩

四、嵌名系列

(一)、雜名:

1、雜名詩,將同類事物的名稱集中羅列,嵌於詩中,統稱雜名詩。原則是「要當字則正用,意須假借」。如果所嵌的字字面意義與詩中意思一樣的,便不能稱之為體,起碼也不能算怪體詩。

2、歌曲名詩,是將樂府歌名、詞牌名、曲調名等嵌用於詩詞中,聯綴成篇,而詞義雙關。現存歌曲名詩,以梁元帝蕭繹之作為最早。集歌曲名的雜體詩後來發展為集詞牌名、曲牌名為詩,現在有集電影電視名的。歌曲名詩含歌曲名詩、歌曲名詞、集曲牌詩、戲目名詩。

狹義的歌曲名詩,是指將歌名、曲名集中嵌入詩句里的詩。

3、集歌名詩,將歌名集中嵌入詩句里的詩叫集歌名詩。

4、集曲牌名詩,將曲名集中嵌入詩句里的詩叫集曲牌名詩。

5、集詞牌名詩,將詞牌名集中嵌入詩句里的詩。

6、歌曲名詞,將歌曲名集中嵌入詞中。具體則將詞牌名集中嵌入詞句里的詩叫集詞牌名詞;將曲名集中嵌入詞句里的詩叫集曲牌名詞。

7、戲目名詩,又叫劇目名詩、戲名詩,是將戲目名嵌用於詩中。

8、集戲名詞,是將戲目名嵌用於詞中。

9、集曲牌名曲,集曲名的散套。在嵌入曲中時,曲牌名稱可作一些省略與改動,以切合文意的需要。

10、劇目名曲,是將戲目名嵌用於曲中。

|11、星名詩,是將星辰名嵌用於詩句中。

J12、圍棋名詩 ,就是將圍棋的一些別名和術語嵌用於詩中。

13、圍棋名詞曲,就是將圍棋的一些別名和術語嵌用於詞或曲中。

14、象棋名詩 ,就是將象棋的一些棋名和術語嵌用於詩詞曲中。

15、骨牌(牙牌)名詩,將骨牌牌名和術語嵌入詩詞、散曲、俗曲與民歌中。

16、麻將詩,將麻將牌名和術語嵌入詩。

17、姓名詩, 每句都含有姓名。分人名、將軍名和百姓名詩。其中百姓名詩,將姓氏嵌於詩句中,有姓而無名;而人名詩則將姓名嵌於詩句中,有姓又有名。

18、謎體姓名詩。最早的姓名詩是將姓名隱藏在詩中,通過詩句的暗示或字形的離合將姓名組合出來。

19、離合姓名詩, 見離合詩。

20、嵌字姓名詩,是暗嵌姓名,而字面上卻是別有所詠的。寫作時常採用把姓名分開與前後字分別搭配組詞,這樣姓名分在兩個音節中,達到暗嵌姓名,別有所詠的目的。或者姓名節奏雖然沒變,但在詩中表達的是另一種意思,這就是言在此意在彼。

21、古人名詩、人名詩,詩詞曲中嵌入古人的名字或當代人名字。

22、諧音姓名詩,姓名詩的另一種表現手法是利用諧音。

23、直嵌姓名詩,是明嵌姓名,直敘其事。是別無深意的每句嵌名的姓名詩。這種嵌名詩藝術價值最低,是文字遊戲中最差的。

24、百姓名詩,將姓氏嵌入詩詞中。

25、將軍名詩,是把將軍的稱號而非真實姓名嵌於詩中。利用漢語詞的多義性,使詩中出現的詞一詞雙關。

26、數字詩,嵌名詩的一種,每句都嵌同一個數字,又稱數詩,如果嵌在首位的則為同頭數字詩。

27、半字詩,每句都嵌半字。又叫半半詩。

28、一字詩,每句都嵌一字。

29、兩字詩,每句都嵌兩(二)字。

30、三字詩,每句都嵌三字。

31、四字詩,每句都嵌四字。

32、五字詩,每句都嵌五字。

33、六字詩,每句都嵌六字。

34、七字詩,每句都嵌七字。

35、八字詩,每句都嵌八字。

36、九字詩,每句都嵌九字。

37、百字詩,每句都嵌百字。

38、千字詩,每句都嵌千字。 

39、萬字詩,每句都嵌萬字。

40、數名詩,又叫十數詩。是將從一至十以內的數目字用於詩句中,連貫而成的詩,現在一般也稱數字詩。又叫十數詩、數詩、序數詩。數名詩有的冠於句首,有的嵌入句中;有從一至十順著數的,也有從十到一倒著數的,還有兼而有之的。按數字的順序或倒序排列的叫序數詩,不按次序的叫數詞詩。數字如果都嵌在句首,又叫「藏頭詩」,或「貫頂詩」。數字藏於每句句首的也可叫「逐句藏頭體」。所藏字若在每二句的開頭,則叫「隔句藏頭體」。

41、重字數名詩,既是數名詩,又是重字詩,每句有數目字,而且重複使用,叫重字數名詩。

42、數字令,又稱「十字令」。十字令,共十句,是指把一到十的數字巧妙地嵌入一首詩(或者曲、詞、聯)中,或塑造一種人物形象,或反映一種社會現象。其形式工整,寓庄於諧,讀來妙趣橫生,因此極受人們的喜愛,在民間廣為流傳。古往今來,用途甚廣,嘻笑怒罵,妙趣橫生,發人深省。

43、幻方詩,巧妙嵌入的數字,可排成幻方形式,即每一橫行和每一豎行的得數都相同。

44、隱身數名詩,避數詩是數名詩中另類,屬於暗嵌,可以叫做隱身數名詩,有人稱為暗藏數字詩。詩句中隱藏數字,但數字沒有明說,要當謎語去求破解,但不是數謎詩。這也是一種巧妙的文字遊戲。

45、數謎詩顧名思義就是數字猜謎詩,它以數字謎語,又似趣味數學。它猶如今的一道趣算數題,文字表達採用古典詩可口可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形式活潑生動。數謎詩又叫數學詩。

56、數謎詞,數謎詩也可以寫成數謎詞,用得最多的是西江月,其次是鷓鴣天、鳳棲梧和水仙子。

57、藥名詩,藥名詩是在詩中嵌用中藥名,聯綴成篇,「要當字則正用,意須假借」。用其名字隱入詩句中,造語穩貼,無異尋常詩,乃為造微入妙。讀去不覺,詳看始見,方得作法; 常借同音字或諧音詞為用。至於直用其名,更無別意的藥名詩則味同嚼蠟,不合古人本意。

58、藥名離合詩 , 既是藥名詩,又是離合詩。一般藥名詩是在句中嵌用藥名,而藥名離合詩則以上句的末一字與下句的開頭一字,離合而成一藥名,這是它的特異之處。

59、藥名詞,是在詞中嵌用中藥名,聯綴成篇。

60、藥名聯句,幾個人合作依次寫成的藥名詩。

61、葯謎詩,用藥名做隱語。

62、葯謎詞,用藥名做隱語的詞。

63、藥名曲,把藥名寫入戲曲。

64、湯頭歌 , 也稱「湯頭訣」,是將名醫的醫方編成歌訣,詳述藥性、病情。藥性歌是將中藥的藥性編成歌訣。它們具有詩歌的形式,並無通常所謂「詩境」、「詩意」,只是便於人們學習,記誦和應用。

l65、針穴名詩,以針炙名聯綴成詩。

66、建除詩,建除十二生辰詩簡稱,以建、除等十二字冠於詩每聯首句第一字,字意融於句中,形成雜體詩特定格式。全詩十二聯,廿四句。從第一句起,每聯開頭冠以十二辰的名稱,因十二辰的頭兩個名稱為「建」「除」,故名「建除體」。

67、卦名詩,就是每句詩中嵌用《周易》六十四卦名中的一個卦名,聯綴成篇。

S68、龜兆名詩,是指將解釋卦象意義的詞語隱藏在詩句中。

69、相名詩,是把相術之名嵌用於詩中。

70、節氣名詩,是將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名嵌用於詩中,聯綴成篇。常見的體式是定格聯章,每首嵌入一個或兩個節氣名。定格聯章分為12首的和24首兩種。也有單章24句的,每句嵌入一個節氣名。

71、鳥獸魚蟲名詩,將禽鳥名、獸類名或魚蟲名分別嵌用於詩中,聯綴成篇,有的用本義,有的語意雙關,有的巧用別名。

72、鳥名詩,鳥獸魚蟲名詩中的一種,將禽鳥名分別嵌用於詩中,聯綴成篇。

73、獸名詩,鳥獸魚蟲名詩中的一種,將獸類名分別嵌用於詩中,聯綴成篇。

74、草木名詩,是將草名、花名和樹木名分別嵌於詩中,而語意雙關。

75、草名詩,草木名詩中一種,是將草名、花名分別嵌於詩中。

76、樹名詩,草木名詩中一種,是將樹木名分別嵌於詩中。

77、地名詩,是將郡國名、州名、縣名、州縣名、道里名以及山川勝跡名等,嵌於詩中,假借詞意,聯綴成篇。假借詞意是關鍵。詩詞中也有許多隻含本意的地名詩,這屬於一般的鑲嵌。

78、道里名詩, 地名詩中一種,將道里名嵌於詩中,假借詞意,聯綴成篇。

79、郡縣名詩, 地名詩中一種,將郡國、州縣名嵌於詩中,假借詞意,聯綴成篇。

80、縣名離合詩,既是縣名詩,又是離合詩,將上句的末一字與下句的第一字,離合而成一個縣名。

81、宮殿屋名詩,每句嵌入建築物名稱。

82、宮殿名詩,宮殿屋名詩中一種,每句嵌入宮殿名稱。

83、屋名詩,宮殿屋名詩中一種,每句嵌入屋名稱。

84、車船名詩,是把車名、船名分別嵌用於詩中。

85、車名詩,車船名詩中一種,是把車名分別嵌用於詩中。

86、船名詩,車船名詩中一種,是把船名分別嵌用於詩中。

87、集詞牌名詞,見歌曲名詞"

88、集曲牌名詞,見歌曲名詞

89、劇目名詩,見戲目名詩

90、戲名詩,見戲目名詩

b91、同頭數字詩,見數字詩

92、數詩,見數字詩。

93、十數詩,見數名詩。

94、序數詩,見數名詩。

95、數詞詩,見數名詩。

96、藏頭數名詩,見數名詩。

97、貫頂數名詩,見數名詩。

98、逐句藏頭數名體,見數名詩。

99、隔句藏頭數名體,見數名詩。

100、半半詩,見半字詩。

101、十字令,見數字令。

102、避數詩,見隱身數名詩。

03、暗藏數字詩,見隱身數名詩。

104、數學詩,見數謎詩。

105、湯頭訣,見湯頭歌。

(二)其他嵌字詩

1、藏頭詩,又叫貫頂詩、冠頭詩。詩的每一句的第一個字是作者特選的,把所有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就可以傳達作者的某種特有的思想,即是作者要表達的主旨。

2、藏尾詩,嵌字詩中嵌於句尾的詩。

3、藏頭藏尾詩,前藏頭,後藏尾的詩。

4、鳳頂格,每句嵌第一字的。

5、燕頷格,每句嵌第二字的。

6、鳶肩格,每句嵌第三字的。

7、蜂腰格,每句嵌第四字的。

8、鶴膝格,每句嵌第五字的。

9、鳧脛格,每句嵌第六字的。

10、碎流格,每句嵌裝位置,可任意。

11、碎錦格,每句嵌裝位置,可任意,但須對仗。

12、貫頂詩,見藏頭詩。

13、冠頭詩,見藏頭詩。

五、雜數

1、四氣詩,也稱四時詩或四季歌,實為四時詩的一種變化體,是將「春」、「夏」、「秋」、「冬」四字順序嵌用在一首詩中,每句詩的內容符合各個季節的特點。四時詩分單篇(如四氣詩)和組詩兩種。組詩有子夜四時歌、

2、四色詩也稱四色詠,五言四句,偶句押韻.每句詩嵌入一種顏色的名稱,共四句,就有四種顏色,因此叫做「四色詩」。也有也有定格聯章的,分四段,一段描寫一色的。四色者,赤、青、黑、白。後來顏色可不限定,赤、橙、黃、綠、青、藍、白、黑等只要表示顏色的詞都可以。

3、五色詩,把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嵌入詩中。有單篇和定格聯章兩種。

4、五行詩,就是將五行字嵌入詩中,別行組詞,別作他義,聯綴成篇。五行詩後來也出現定格聯章的組詩形式。

5、五味詩,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種藥味,實際上不止五種,尚有淡味、澀味和芳香類藥物等。但基本的滋味是五味,故仍稱五味。詩中嵌入五味叫五味詩。

6、五噫詩,由五句組成,每句末尾綴以感嘆詞「噫」,共有五個「噫」,故名「五噫詩」。(噫本平聲,音依)

R7、十噫歌,由五噫詩發展出六噫詩、七噫詩、八噫詩、十噫詩等。

8、六甲詩,古人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相配,稱六十甲子。內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甲」。就是將這六甲的數字嵌入詩中,僅借用字面,而另行組詞,綴聯成詩。六甲詩凡二十句,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嵌於單數句句首。

9、六府詩,五言十二句,「六府」的次序為:水,火,金,木,土,轂。將此六字依次嵌於單數句句首,偶句押韻,一韻到底。首句入韻與否皆可。

10、七哀詩,七哀泛指多種哀傷。七哀詩的特點是「謂一事而七者具也」,即寫一件事而抒發多種情感(七種情感喜、怒、樂、哀、惡、欲),或哀戚太盛,喜、怒、樂、哀、惡、欲皆無,唯有一哀,故也謂之七哀。壓韻句子則靈活機動,結構可以是單篇,也可以是組詩。李冶《古今注》謂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喜、怒、樂、哀、惡、欲皆無,唯有一哀,故謂之七哀。這樣闡釋七哀題旨的旨意,可說非常確切合適。七情失其六,唯餘一哀,這份哀傷瀰漫整體,本來應有七情之別如今同為一哀,十分突顯了哀傷之厚重。

11、八音詩,古代稱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為八音,代表八種樂器。八音詩就是將八音的名稱,依序冠於每句之首或每聯之首。

12、八至詩,詩中用八個「至」字。

13、十二屬詩,即十二生肖詩,也稱「十二辰詩」、「十二神詩」。把十二生肖順序嵌用於詩中。這種體的詩12句,每句首字都是按順序分別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12個屬性的字。後代的《十二屬詩》有些變化,比如生肖不一定分別嵌用於句首,句數也有超過十二句的,生肖出現在句中也未必全是語意雙關。還從單篇發展出定格聯章的形式(12首的組詩)。

14、二十八宿歌,由星名詩發展為二十八宿歌。有單篇和定格聯章兩種。

15、四相詩,佛教以離、合、違、順為四相,佛教的說教中,有倡生老病死四苦的,梁時的傅翕(傅大士、善慧)將生老病死四苦與四相,融合為四相,寫為《四相詩》。16、五帝歌,郊祀歌曲。作為神靈祭祀的五帝,為青帝、赤帝、黃帝、白帝、黑帝。這五帝不但配五行,而且配五色,

17、五苦詩,五首分詠人生五種痛苦,屬組詩類。五苦詩是以生老病死愛為苦,並以此題的詩。

18、五更體,一般叫五更調、五更曲、五更詩,開始時叫五更轉。把一更至五更發生的事情按時間的推移順序,分別描述成篇構成連章組詩。

19、七愛詩,皮日休制《七愛詩》,為組詩,七篇組成,寫的都是所敬仰的人,每首以「吾愛」開始,故曰七愛。

20、八詠詩,由八首詩組成。吟詠八個相關的景或八件相關的事。

21、九張機,其詞為聯章體,共有兩組:一組為九首(由九部分組成)、一組為十一首(由十一首組成)。一般把這個當作正宗的《九張機》。它並非一般詞牌,屬於 「轉踏」類(即以詩詞間雜組合,用以敘事者)。因其結構比較簡單,與一般的詞區別不大,通常被詞家當作 「詞」看待。九首的詞有以下幾個特點:1、每個章節都是三十個字,都是三七七四四五句式(三個字、七個字、七個字、四個字、四個字、五個字)。2、葉三平韻,每首的韻部都相同。3、各首分別以「一張機」、「二張機」、「九張機」等領起,使之綿連一體。其特點就是九首既可以互相關聯,也可單成一調,而非九首一調的格式。 十一首的詞,與九首基本相同相同,只在第十首、第十一首首句各減少一字。

22、十空詩,其內容皆闡佛理.與「玄言詩」風格相近。十句一首。

23、十喻詩,用比喻說明十種道理。每首十句,每句舉一種事物,以譬喻詩題中的教義用的是博喻的方法,以不同事物比喻同一種現象或道理,如同車輪戰法。

24、十離詩,十首為一組,每首詩題都有「離」字。

25、十供養,是民間巫婆星士祈神禳災時的獻歌。一組十首,每首詠歌向神靈獻出的一件東西,所獻的十件東西,組成十首詩歌。獻出的東西多為日常家庭所用與閨中婦女所用的物事居多。

26、十索詩,是樂府詩。每首末句有「從郎索衣帶」、「從郎索花燭」等語,本十首,故稱「十索」。

27、十送詩,是民歌,多用於情歌,十送有兩個意思,一是送十樣東西給情人,一是十送離別,送別是十送的主要內容。

28、十二時詩,或稱為十二辰詩,就是將十二時的名目冠於句首,它與表達的內容,並無必然聯繫,但據以押韻而已。其中「十二時」曲,由十二支曲子構成,每首詩的句式是一般是三、七、七、七的四句24字,也有三、五、五、五句式和三、七、七、七、三、三、七、七、七,共八句。後從一章四句,擴展為六句、八句、九句,甚至四十多句至五十多句。 -

29、十二月詩,這種詩體是逐月詠嘆或描敘事物,此體也有組詩和單篇二種形式(但組詩更多)。組詩有的在十二月後加一閏月,共十三首。& T% D( {2 ?# x

30、胡笳十八拍, 由十八首倚聲按拍的合樂歌片語成,故名。「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是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琴音融胡茄哀聲之故。

31、二十四節氣詩,是指將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名依次嵌入詩中,聯綴成篇。其中一種體式是以二十四首聯章而成,每首詩八句,均為五言律詩,格式整齊。二十四節氣名依次嵌入每首詩的第一句,但不一定在句首。每首詩的詩題又標明一個節氣,而且全組詩的開頭第一個字,又與結尾最後一個子相同,成為連環式結構。另一種定格聯章形式,共有十二首,每首嵌入兩個節氣。組詩每首基本是七言,但也夾入三言、四言、八言、九言、十言等長短句。民歌中還有一種體式:只在一首詩里歌詠二十四節氣。這樣就出現一首詩二十四句,每句嵌入一個節氣名。

32、六十甲子詩,以六十甲子為題的組詩。

33、百年詩,又稱百年歌,屬樂府詩的一種。十年為一章,共十章,歷述其幼小、丁壯、耆耄之狀。至晚唐,百年歌已化為舞曲。

34、百一體﹐題名百一﹐有三說:(1)原詩可能有一百零一篇。(2)詩是五言二十句﹐正好一百字。(3)指百慮一失的意思。

35、四時詩,見四氣詩。

36、四季歌,見四氣詩。民間小調名。又稱「唱春調」。每歌必有四疊,每疊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每句均押平韻。因各疊首句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季時令起興,故稱「四季歌」。

37、子夜四時歌,子夜歌中將四季分詠在四首詩里,分別以春夏秋冬為題,四首詩合為一組詩。

38、四時詞,詞出現後,四時詩也有以詞的形式來表達的。四時就是四季,用詞的形式來寫四季的景色,題上標明春夏秋冬.每季一首.稱為「四時詞」。

39、四色詠,見四色詩。

40、十二生肖詩,見十二屬詩。

41、十二辰詩,見十二屬詩。

42、十二神詩,見十二屬詩。

43、五更調,見五更體。五更調最早叫五更轉,本為民間小調名。叫法甚多,又稱「五更曲」、 「五更歌」、「五更鼓」、「嘆五更」 、「月牙五更」等。

44、五更曲,見五更體。

45、五更詩,見五更體。

46、五更轉,見五更體。歌詞共五迭,自一更至五更遞轉詠歌,故名「五更轉」。 47、十二辰詩,見十二時詩。

48、百年歌,見百年詩。

六、限制

一)次序

1、翻韻詩,是將通常的詞語順倒過來,使之句句協韻,所以也稱「倒字詩」「 倒韻詩」。內容多寓諷諭之意,詼諧有趣,令人發笑因將錯就錯,利用飛白,所以又有人稱它為飛白詩。

2、現代迴文詩,利用換序的方法,形成現代的迴文詩。換序詩是改換別人的,現代迴文詩也是把上首詩換序變成下面一首詩,但是這是作者自己把自己的詩換序。當代的迴文體詩與古體迴文詩有本質的不同。古體迴文詩是以字為基礎的倒讀,屬於字序循環,當代的迴文體詩是以句為基礎的倒讀,屬於句序循環。

3、倒字詩,見翻韻詩。

4、倒韻詩,見翻韻詩。

5、飛白詩,見翻韻詩。

6、跳讀詩, (缺)

二)結構內容

1、禁體詩,又叫白戰體。禁體詩,即指賦詩時,預定不準犯某某等字之詩。因詩家以體物為工巧,廢而不用,視同禁例,有如徒手相搏,不持寸鐵。後遂以禁體詩為白戰。

2、試帖詩,又叫應試詩、賦得體詩、省試詩、省題詩。唐代科舉由重經、重策,後來特別看重詩賦,所以試帖詩的規定,越來限制越嚴:大都限五言六韻或八韻的律詩;押韻要用官方規定的韻書,不得出韻。清代恢複試帖詩,要求就很死板僵化,主題題材限於頌聖、詠史、寫景、賦物。士子只能守題,不能做反面文章,不能罵題。清代的試帖詩逐漸傾向八韻十六句,也就是暗藏八股的「玄機」,即首聯破題、次聯承題、三聯起股、四、五聯中股、六、七聯後股、尾聯束股,與八股的破題、承題、起講、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相呼應。

3、應制詩,是指應帝王之命而吟寫的詩歌。皇帝出題、定韻、定率的詩,難度是很大的。因限制極嚴,時間又短.要想作好很不易。應制詩早期還稱應令詩、應詔詩、御制體。大都五言,但可長可短,無一定之規。自武則天規定應皇帝之命而作為應制,奉皇后、太子之命,稱應令,奉諸王命而作的稱應教。一般稱「應制詩」,不再稱應詔。應制詩、應令詩、應教詩統稱為應制詩。句式除教個別以絕句形式出現外,也由最初的八句、十句、十幾句,直到幾十句不等,但後來一般是採用五言六韻或八韻這一排律形式,而且也出現分韻得某字、賦得某某題以及賦得某某句的格式。自唐以後,應制詩的典雅富艷,成為此類詩的一大特徵。帝王藉顯示自己的文治武功,而大臣則靠它顯露才能,邀得恩寵,撈取政治權力資本。真正顯示詩人個性的則少得可憐。

4、應教詩,南北朝時,應王公大臣或比自己尊貴者之命而寫的詩,稱應教詩。實與應制詩一回事。

5、一頭兩腳體:指一篇詩結構分為三段,首段領起,是為「頭」。下二段申言之,而句數相同,是為「兩腳」。

6、禁字體,見禁體詩。_

7、白戰體,見禁體詩。

8、賦得體詩,見試帖詩。

9、應試詩,見試帖詩。

10、省試詩,見試帖詩。

11、省題詩,見試帖詩。

12、應令詩,見應制詩。

13、應詔詩,見應制詩。

14、御制體,見應制詩。

七、改造

1、剝皮詩,也稱「生吞詩」、「活剝詩」、「生吞詩活剝詩」、「套改詩」、 「戲仿詩」、「依訪詩」、 「仿擬詩」等。是一種仿造詩,即舊瓶裝新酒。此體有時被冠以【擬】或【賦得】之名,也稱「擬古詩」。其形式是步前人詩體,通常以前人較有名氣的詩做基礎,顛倒、刪除、增添或改動幾個字,甚至沿用部份詩句。其內容則以各個時期的生活畫卷為基礎,使詩作產生新意,用調侃嘲諷口氣,妙趣橫生,達到發泄或鞭撻的目的。

2、減字剝皮詩, 又叫縮體詩 ,把原詩每句減少一到幾個字。

3、減句剝皮詩,減少原詩的句子。

4、加冠詩,在原詩句前增添詞語,使原詩在形式、內容和意境上出現變化。

5、添腳剝皮詩,在原詩每句後添字。

6、加冠曳尾轉義,這是以古詩為題材,通過句頭句尾字詞的增添以使詩義不斷發生逆轉的詩體。是加冠詩和添腳詩同時運用。

7、戲擬詩,剝皮詩用改字易字的方法就叫戲擬詩,又叫易字體。又叫戲仿詩、仿擬詩、套改詩,也有人叫它剝皮打油詩,是剝皮詩的變種,就是有意套襲前人的詩篇,模擬前人的成句,含有嘲諷和詼諧的意味。

8、翻案剝皮詩,形式上屬於戲擬詩,所以叫剝皮,內容上則反其意而為之,所以叫翻案。採用戲擬詩的方法,保持了原詩的格式或部分原句,在原詩上動手術而達到與原詩觀點相反的目的。

9、擬古詩,在題目中常有「擬」字以標示。具體的模擬古詩十九首中的某篇。

10、古意詩,擬古詩的一種。意境或音調仿古樂府。

11、換序詩不用更換詩中的文字,只將原句序或詞語次序調換一下,形成一首新詩,使之產生新的意義,產生不同的效果。

12、集句詩就是全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詩。唐朝稱集句為「四體」

13、集句詞,是集前人的詩句、詞句成篇。

14、集句曲,集取前人詩、詞、文賦以成曲。

15、變體詩,含詩改詞、詞改詩、詩改詩、詞改詞。

通過句讀把詩讀成詞,把詞讀成詩,偶爾可加減個別字,叫變讀、變體。此體巧妙運用標點,將原詩句重新斷句,字詞句重新組合,從而使原作變成另一種形體的詩文,韻味、情調也可相去甚遠。可以改別人的,也可自編自改。

16、詩詞合璧,有的虞美人詞可以巧妙的讀成七律,稱為詩詞合璧。

" l17、擴體詩,通過增加字數的方法來改變詩體。

18、縮體詩,指刪減詩字數或句數而另外形成的體式,如縮七言為五言,裁律詩為絕句之類。縮體詩有兩種,縮字不變詩體的可以叫縮字剝皮詩,如縮七言為五言;縮字而變詩體的縮體詩不能叫縮字剝皮詩,如改律詩為絕句、變詩為詞。

19、櫽括體,將原有文章的內容情節乃至詞句加以裁剪或修改之後,再按另一種規範組合而成的文體,叫隱括體。在宋詞中形成了一種專以前賢詩文內容、辭句為創作題材的特殊文體,稱之為「隱括體。」 櫽括體有隱括詩、隱括詞、隱括曲、隱括文。

20、隱括詞,指隱括前人的詩文入詞。

21、縱橫讀,通過橫讀和縱讀,有的絕句或律詩可讀出一首詩和一篇銘(叫橫詩豎銘),五句詩可縱橫各讀出一首詩詞來。

22、步韻回鍋體詩,步原詩的韻,卻把原詩的字重新排列,組成新詩,所以叫回鍋體。

23、出口轉內銷體,我國古代某些詩歌,被外國人譯出、後又經人把「洋文」再譯為漢語,幾經輾轉後雖然原作的情境尚依稀可見,但已改頭換面,與原作相去甚遠。這種再經其他語種譯過來的中國古詩.彷彿商品出口後又轉向內地銷售,故稱為 「出口轉內銷體」。

24、換字詩,用換字法把原詩逐字用同義字代替,形成一首新詩。換字詩中有逐字替換詩。)

25、拼盤詩,把幾個人的原詩組合成組詩。

{26、生吞詩,見剝皮詩

27、活剝詩,見剝皮詩

28、生吞詩活剝詩,見剝皮詩

29、套改詩,見剝皮詩

30、戲仿詩,見剝皮詩

31、依仿詩,見剝皮詩)

32、仿擬詩,見剝皮詩

33、縮體詩, 見減字剝皮詩

34、易字體,見戲擬詩

35、戲仿詩,見戲擬詩

36、仿擬詩,見戲擬詩

37、套改詩,見戲擬詩

38、剝皮打油詩,見戲擬詩

39、四體詩,見集句

40、變讀詩,見變體詩

41、逐字替換詩,見換字詩

八、重複

1、重複詩,又叫啰嗦詩,意思重複的詩。

2、同頭詩,就是每句詩的開頭一字都相同,大致與獨韻詩相對稱。但獨韻詩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則只是用同字作韻而句句都押韻。

3、復字體,「復字」是讓同樣的字多次重複出現的一種修辭方法。又叫疊詠詩。復字詩是在全詩中重複嵌用同一個字,而且一句中可以重複用兩三次,可以置於句首,也可以嵌於句中。全置於句首的又是同頭詩。

4、重字體,又叫同字詩(注意不是同頭詩)。是指同一詞語在一句中重複使用,但不迭用。重字本為詩忌之一,而故意用重字的重字體詩卻營造了另一種詩境。

5、頭同韻同組詩,每首的首句相同,每首用的韻字相同,且韻字的次序不變。

6、鉸鏈體,此體雜取合樂歌詞的迴環復沓形式,模擬民歌童謠的淺俗短語,交錯組合成體。內容單純,詞語多重複。利用倒文,同一辭彙次序的交錯,以及隨字句變化而衍生的轉韻等,均成為後世迴文、反覆、連環及擲韻詩體的基本形式因素。

7、疊詞疊句體,詩中有由詞迭成的句子,又可有句子的重複。

8、捲簾體,第二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二句,第三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三句,第四首的首句是第一首的第四句。

9、首尾復字詩,第一句和末句各由一個字重疊組成的詩。

10、重句體,元曲中一篇之內多用口氣相同、句式相近的一種寫作格式。一篇中多處用同樣口氣的句子,遣詞略有變化,與堆絮體相近。

11、堆絮體,有意重複某些詞句,不厭其繁,目的是強調作者心目中的警句,藉以加深讀者的印象,這就稱為堆絮體。由於反覆出現一些句子,文字流轉如泥丸下坂,如珍珠走盤,就將作者的強烈感情凸現出來了。其表現手法有接續反覆、頂真反覆、間隔反覆、句尾反覆多種。

12、兩字連珠詩,與復字體相似,屬於鑲嵌類,不同處是限定每句嵌兩個字,句句都要有這兩個字。

, 13、疊字體詩,疊字詩有主體疊、純體疊、通體疊三種體制。純體疊通篇不見一個失疊的孤字。通體疊就是要求句句見疊。主體疊比通體疊的要求更加寬鬆,允許篇中存在少數失疊的句子。作為疊字體詩指的是純體疊、通體疊兩種。

14、間疊體,這種疊字體,句中疊字之間用一虛字間隔開,意義內容與連續疊字完全相同,只是未連續書寫,所以稱「間隔迭字體」。

15、多疊體,一首詩中每句有兩對以上疊字的,稱為疊字詩中的多疊體。

16、聯綿疊體,詩中有聯綿對者,音不相絕,意不相斷也。—般指在第一句中的第二三字是相同的字,下句用的相同的字,也與上句的字位相同,故稱聯綿對。也有在句首一二字的位置上,或「三四」、「四五」字的位置上。

17、疊字迴環詩,又叫雙字迴環詩,疊字迴環詩是疊字詩中的一種,它利用了疊字、頂針與迴環。這種詩表面看起來是疊字,二字一連的疊字排在一起,它除了是疊字外,還要迴環,迴環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果沒有具體的要求,根據不同的壓韻取法,一首詩會出現不同的讀法。

18、尾句三疊體,絕句的第四句重疊三字。

19、繞頭詩,其形式為:一、三兩句為三字,二、四兩句為七字;一、二句押一韻,三、四句另押一韻。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為第一句三、一字,好比將尾繞到頭,故稱「繞頭詩」。

20、首尾吟體,一句而首尾皆用之。

21、轆轤體,又叫輪迴體。轆轤體與轆轤韻不同。作此體者須作五言或七言律詩五首或八首(或絕句三到四首),律體為八句五韻。將第一首起韻的第一句全句,分別置於其它四首押韻的四個位置中,在第二首為第二句,第三首為第四句,第四首為第六句,第五首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與第五首末句相同。五首的韻節如轆轤旋轉而下,故名。有八首的第三五七首壓韻用仄韻。

22、雙承體,即上句句尾的詞,在後文中進行兩次承接。

23、頂真體,又叫聯珠體。是詩、詞、曲的一種體式。其構成是下一句的首字用上一句的末字,或下一句的開頭部分用上一句的末尾部分。各句之間以同字元串連在一起,有如珠之聯綴。頂針格與頂針詩的區別在於詩中廣泛地使用頂針格這種句式的方能稱之為頂針詩,偶爾使用頂針格的不能稱之為頂針詩。

24、首尾聯環詩,連環體詩是指上一首詩的尾句是下一首的首句。連環體詩又叫首尾聯環詩,屬於頂真類。此體多為整句重複式,故又稱重句體,用於一題多首。

: ` v) H+ h: o& o3 o25、首尾吟聯環詩,把首尾吟和首尾聯環詩結合起來。即每首的末句是下一首的首句,最後一首的末句是第一首的首句。

26、節蟬聯,段落之間用上一段末尾的詞或字當下一段的開頭的段落頂真,叫節蟬聯。

27、魚貫鏈環體,又叫一字頂針,詩前後句用相同字鉤連起來,整個詩如同魚串鏈條一般,用各句首尾字貫串起來故稱「魚貫鏈環體」。

28、玉環連環體,一字頂針迴環叫玉環連環體。

29、兩字頂針,上句末尾的兩個字是下句的開頭。

30、藏頭聯珠體,道家特有的一種詩體。所謂的聯珠體,是指用上句末字作為下字起,而下句起字,被省去的格式。

31、分聯對頂,頂針在絕、律詩中還有一種形式,是以對句為單位,對應頂接。

32、轉尾連環式,分兩類,一種是迴文,一種是非迴文。今人混淆,不管是否迴文,見轉尾連環式邊都稱為迴文,這是不對的。後句重複前句的後四字添後三字成句,逐次相疊,形成一種新的頂真格,被稱為「轉尾連環式」。

33、脫卸連環式,上聯以出句的後四字作為對句的前四字頂接,而以上聯對句的尾三字作為下聯出句的開頭三字相頂接,下聯對句開頭以出句四字頂接,而後三字則回歸用上聯首句的開頭三字,形成迴環往複。這種格式被稱作「脫卸連環式」。這是頂針迴環體的一類,今人也把它當迴文了。有的脫卸連環詩如果可以回讀的,那就是真正的迴文詩。

34、鱗疊連環(翠蕉),每句都重複上一句除第一字的所有字,只加最後一字,就好像魚鱗相疊,所以叫鱗疊連環,全詩只有首字和尾字沒有被重複過。四首組詩可做圖,稱翠蕉,三十首鱗疊連環七絕則可構成金花連環詩。

35、交錯連環,這種連環字數不固定,或多或少,交錯進行。

36、聯綿詩,不規範的頂針,有的頂真詩沒有這麼嚴格,它允許其中的詞語有所變化,相連的兩個詞有時不全相同,或插入其他詞語,但語勢聯綿,首尾同字相承,基本上是頂真格式,現代詩詞常用,可看成是寬式的頂真辭格。古人稱為「聯綿詩」。

37、疊字頂針,與疊字迴環詩相似,疊字迴環詩要求所有的字都通過頂針重疊一次,疊字頂針則有頭尾數字沒重疊。與鱗疊連環、脫卸連環、轉尾連環也相似,但鱗疊連環、脫卸連環、轉尾連環字數重疊規律很嚴,疊字頂針字數重疊要求不嚴。

38、接字趁韻連環,下句接上句中的頭部或尾部,不斷連環,不斷變韻,十分有趣,多用於兒歌。

39、同音異字連環,這種連環比較常見。多見於成語接龍、詩詞接龍。一般來說用同一個字往往不好往下接時,就採取同音異字的方式來接。

40、聯蟬聯,即聯頂針。一聯的尾字(詞)是下一聯的開頭。

41、藏詩體對聯,利用脫卸連環或減字轉尾(十字轆轤體)的頂針方法,把對聯讀成絕句。這是讓對聯與詩詞聯姻。

42、迴文聯詩,待回式迴文聯如果加上壓韻,就成為迴文聯詩。如果再在文字上巧安排,通過跳讀、迴文轆轤體等方法,使一首迴文聯詩能讀出多首詩來。

43、啰嗦詩,見重複詩。

44、同字詩,見重字體。

45、純體疊,見疊字體詩。

46、通體疊,見疊字體詩。

47、疊詠詩,見復字體詩

48、輪迴體,見轆轤體詩。

49、聯珠體,見頂真體。

50、連環體詩,見首尾聯環詩。

51、重句體,見首尾聯環詩。

52、一字頂針,見魚貫鏈環體。

53、一字頂針迴環,見玉環連環體。

九、修辭

1、風人詩,諧音詩與諧音雙關詩,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學的隱語。後世稱為「諧音詩」。風人體是「上句一語,下句申釋本意」的結構形式。風人詩的兩個特徵:一是雙關借意,二是在使用了雙關辭的上下句子中,都是上句述其語,下句釋其義。

2、語義雙關詩,每句都要使用雙關語的詩,稱為雙關詩。它字面是一種意義,字裡行間卻隱含著另一種意義。

3、博喻詩,一首詩中一連用多個比喻,古人稱為連珠(連珠在古代有好幾個意義容易混淆,因此我改用博喻)。

4、喻體詩,通過形象的比喻、精妙的構思來表情達意。

5、排比詩,是在同一首詩中全用結構相似、義意相關的排比句。

6、歇後詩又稱截後詩、縮字詩,也可以叫隱字詩。歇後詩同歇後語的區別。歇後語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打比方,像謎面,後一部分才是本意,如謎底。這是一種獨特的修辭方式。而歇後詩卻不然,往往使用一些人們熟知的俗語、俚語、俚諺、成語或古今文章名句,但將最後一字省去。

7、粘對詩(詩聯),全詩都用奇數句和奇數句相對,偶數句和偶數句相對的叫粘對詩。

8、聯詩,全對詩,律詩絕句所有的聯都必須對偶,這便屬於聯詩(又是對聯又是詩),又叫集聯詩。

9、雙擬對,重字體的一種。上下聯中重字的位置相同就叫雙擬對,全首都用雙擬對的方法就是雙擬對體。

10、轉品詩,轉品即今所謂「詞類活用」,又叫同異,又叫轉類,即同一文字,由於放在不同之位置,而轉變為不同之詞性與字義,所謂「隨文生義」也。轉品同換義的主要區別是: 換義是字形和詞性都相同, 意義不相同;轉品是字形相同,詞性和意義都不相同。轉品用於全詩則造成同一字詞重複而詞義又有變化的效果。主要利用轉品的手法寫成的詩叫轉品詩。這是利用同形字組合成詩。

11、諧音詩,見風人詩。

12、截後詩,見歇後詩。

13、縮字詩,見歇後詩。

14、隱字詩,見歇後詩。

15、詩聯,見粘對詩。

16、全對詩,見聯詩。

17、集聯詩,見聯詩。

18、誇張詩,全詩都用誇張手法寫。

十、風格

一)語言

1、打油詩,源於俳體、諧體,也合稱為俳諧體。又稱諧趣詩、詼諧詩、覆窠體、鄭堂體、牛山體。打油詩是俳諧體詩的一種,它雖為舊體詩,但卻以內容與詞語的詼諧、俚俗為主要特徵,以俗趣、諧趣取勝。在形式上打破格律的束縛,靈活多樣,這類詩歌體裁涵蓋詩、詞、曲、民歌、民謠。風格上通俗易懂,曉暢明白,有的俚俗粗錢。格律上,有的嚴守規則,有的除押韻外,不甚遵守一定的規則,形式比較靈活多樣。也有的則是作者自謙,其實不是真正的打油詩。內容淺顯明了,語言詼諧風趣(俚俗、諧趣),形象鮮明生動的詩稱作「打油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內容。

2、反語詩,反語也叫倒反,就是說反話,使用同本語相反的詞語以表達本意。反語的作用是產生幽默感與諷刺性,有時比正說更有力量。

3、反風人體,此體借風人體「上句一語,下句申釋本意」的結構形式組合成詩。然而所舉事物皆有名無實,甚至和上句的本意相悖,從而表現出憤世嫉俗或幽默調侃的情緒。

4、合體詩,前面是甲對乙,後面是乙對甲。

5、絕弦體,又稱「斷弦體」,指各句詩意似斷實連,如同琴弦雖絕,但「此時無聲勝有聲」,意念仍在延續一般。! r# v6 a% F% W1 F" N4 A2 |

6、茍簡詩,又叫跳脫詩。苟、簡到不加解釋,不會讓人明白的詩,人稱這類詩為「苟簡詩」。它的怪,在於令人費解,不過稍加解釋後,人們往往會恍然大悟。苟簡詩本來是詩病,但有的作者有意利用語言的斷缺現象寫成的詩歌樣式。其特點是語法結構殘缺不全,語意關係斷而不接,但實際又點線不分地潛藏著作者的思維線索,本質上屬於語言的變態甚至病態。

7、澀體詩,澀體,指艱澀難讀,自成一格的文章體式。

8、俳體,見打油詩

9、諧體,見打油詩。

10、俳諧體,見打油詩。

11、諧趣詩,見打油詩。

12、詼諧詩,見打油詩。

c13、覆窠體,見打油詩。所謂「覆窠」,意為把鳥巢翻過來,一覽無餘的意思。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雲「打油」也。代表人物唐末五代人伊用昌。

14、鄭堂體,見打油詩。代表人物晚清鄭堂。

15、牛山體,見打油詩。代表人物金陵志明和尚嘗作打油詩四十首,命其集曰《牛山四十屁》。:

16、斷弦體,見絕弦體。

17、跳脫詩,見茍簡詩。

二)宗教

1、道情,又叫黃冠體詩,屬於道教聲腔藝術,是道教徒為宣傳教義以及募捐化緣時唱出的一種道歌,故《嘯余譜》稱其為「黃冠體」。道歌的內容不外宣傳因果報應、勸善出世以及神仙修道的宗教思想。元燕南芝庵在《唱論》中說:「三教所唱,個有所尚,道家唱情,僧家唱性,儒家唱禮。」因此人們把這類道歌稱為「道情」。 " l" H% i& h- v( `1 _! Z, }0 N

2、遊仙詩,是道教詩詞的一種體式。就其本義而言,這指的是歌詠仙人漫遊之情的詩。其體裁多為五言,句數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關於遊仙詩的類型,前人曾做過種種劃分:或從作者思想傾向出發,以富貴者而遊仙,為遊仙詩之正體,以坎坷者而遊仙,為遊仙詩之變體;或從表現形式出發,以作者同神仙共游為古體,作者不在內,僅神仙自游為近體。

3、步虛詞,又稱步虛辭、步虛洞章、步虛歌、步虛聲、步虛子,簡稱「步虛」,是道家齋醮時娛神的樂章。步虛猶言飛升,道家指神仙飄渺虛步輕舉之狀。步虛詞所配樂曲,由模擬仙人步行虛空誦經聲而來。

4、攢三攢二體,宋元時期全真教的詩詞中有三種謎語型的句首減字,一是連珠,即迴環頂針,頂針的那個字在下一句的句首不出現,因此詩詞的每一句都少一個字;一是藏頭拆字,即半字迴環頂針,一般詩詞中拆出的半字在下一句的句首出現,而全真教的藏頭拆字則省了這半字,因此詩詞的每一句也都少一個字,要靠理解文意才能猜出這半個字;另一種便是攢三攢二體,或叫攢三拆字體。+ l. u: X* x! E6 R* F$ c- V& p

5、頌偈,又叫偈頌,是專指贊佛或闡述佛經、佛理的頌詩。它和中國本土傳統意義上所說的古代文體的贊、頌還不完全相同。作為佛教徒的偈,是梵文Gāthā的音譯,也音譯為伽陀、伽他、偈陀等,頌則是根據梵文Gāthā的文體,以相對的我國文體「頌」而意譯的名稱,也意譯為「頌」、「諷頌」、「孤起頌」。偈和頌實為一種。偈頌連用則是梵文Gāthāy音譯與意譯之合名。偈頌是將佛理教義收攝概括於精練的文字中,它應力求竭盡經義。頌,通「誦」。偈頌的基本結構:句數字數與壓韻情況。偈頌一般由固定字數的四句組成,種類不一,主要有兩種:一是通偈,固定由梵文三十二音節組成,又稱首盧伽陀;二別偈,共四句,每一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定。1 R& R8 q5 o1 W+ j f/ B

6、十牛圖頌,表現禪宗修行階次的十幅圖畫。各圖都以牛為喻,因此稱為十牛圖或牧牛圖。這十圖的名稱依次為︰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入廛垂手。在禪宗僧人詩中,《十牛圖並頌》是十分重要的一種。這也是以十字開頭而命題的一種組詩。它屬於禪詩中的頌偈,由頌與圖組成,頌自身有時又由短序與頌詩構成。

7、黃冠體詩,見道情。

8、偈頌,見頌偈。


推薦閱讀:

十神吉凶解釋
曆書用語解釋
《金剛經》全文解釋
(12)[轉載]算命術語解釋
甲己合化土,八字甲己合化土格的解釋

TAG:名詞解釋 | 解釋 | 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