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盆腔淤血綜合征

盆腔炎 盆腔疼痛證  

1.氣滯血瘀證 臨床見證:下腹脹痛、墜痛,伴乳脹、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黯紅,夾血塊。舌質紫黯,有瘀點,脈弦。方葯: 膈下逐瘀湯。

2.血瘀夾寒證 臨床見證:下腹冷痛,經期加重,喜暖拒按,月經量少,色黯黑有塊,苔白膩,脈沉。方葯: 少腹逐瘀湯。

3.濕熱瘀阻證 臨床見證:下腹灼痛,經來加劇,經血黯紅,質稠夾血塊,小便頻數急,尿道口灼熱不適。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 方葯清熱調血湯。

4.肝腎虛損證 臨床見證:下腹隱痛,綿綿而作,腰膝酸軟,月經量少、質稀、色淡。可伴有耳鳴、潮熱、盜汗等症。舌淡苔薄白,脈細。方葯:養精湯。

5.氣血虛弱證 臨床見證:小腹隱痛而有空墜感,喜揉按,面色不華,神疲乏力,氣短。舌質淡,脈細弱。方葯:聖愈湯。

【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預防與護理】【現代研究】【療效評定】【其它療法】【中藥名廠與中成藥】盆腔淤血綜合征盆腔淤血綜合征是由於盆腔靜脈淤血而致的一種婦科常見病症之一。常與早婚早育、多產、難產、輸卵管結紮手術、子宮後位、習慣性便秘及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有關,以25—40歲婦女多見。本病屬中醫學「痛經」、「腹痛」、「帶下」等病證範疇。 [病因病機] 氣滯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機。分實虛兩證,以實證為主。精神抑鬱,肝氣鬱結,或寒濕、熱毒之邪客於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阻而不通者為實;早婚早育、反覆人流,精氣耗傷,氣血兩虛,運行無力者為虛。兩者形成的共同病理結果為瘀血阻胞,而反過來又成為發病原因,惡性循環,久之致沖任胞宮(盆腔)氣血阻滯,發為本病。從盆腔靜脈的解剖學特點看,因常有兩條以上的靜脈伴隨同名動脈;並有較多的吻合支及靜脈叢,故自身血流緩慢,加之盆腔靜脈較薄,大都無辦脈、彈性差等,更易形成盆腔內生殖器官、膀胱、直腸等靜脈叢淤血,造成血管壁紆曲、擴散,同時還常合併外陰、子宮頸及下肢等部位靜脈曲緩。 [診斷與鑒別] 一、診斷 1.病史 有經行腹痛或平素下腹疼痛、腰骶酸痛、小腹下墜、腹脹、帶下增多等不適病史。 2.臨床表現 下腹墜痛(可為兩側而一側較重),腰痛,月經過多,腹脹,乳脹,疲勞,帶下增多,性交痛、無快感。當累及膀胱及直腸時,可有相應刺激癥狀,舌質紫,脈澀。 3.婦科檢查 外陰陰道呈紫藍色,子宮頸搖舉痛;子宮後位、增大、質軟,附件增厚、質柔軟,可捫及界限不清的軟性腫塊。 4.輔助檢查 (1)盆腔靜脈造影術:將造影劑注入子宮腔底部肌層內,注入後20秒、40秒分別攝片,觀察有無造影劑滯留及其指出滯留程度。 (2)盆腔血流圖:採用XL-1型圖儀,連接XDHO-2型心電儀,分別測定兩側盆腔血流圖形(恥骨旁一尾骨導連)。異常波型出現率在60%以上。 (3)腹腔鏡檢查:可見子宮後位、肥大淤血,子宮卵巢靜脈充盈、曲張、增粗。 二、鑒別 1。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的臨床癥狀與本病頗為相似,應仔細鑒別。一般說來,盆腔炎病人多有盆腔感染史及反覆急發病史,腹痛與月經周期相關,但並無子宮頸、陰道及下肢靜脈曲張,盆腔造影不顯示淤血,婦檢時盆腔腫塊質較硬,有明顯周界,粘連固定感;而本病則無腫塊可及,既往附件增厚,但質柔軟,周界不清,無粘連固定感。2。子宮內膜異位症 兩病之經行腹痛或平素下腹疼痛不適、腰骶疼痛相似,但其與月經周期的密切相關性及婦科檢查、B超檢測或盆腔靜脈造影等可資鑒別。 [辨病論治] 本病一般多有某種程度的瘀血表現,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疏通沖任為主。但臨床確有個別病人無典型可辨之證,據此,可選下列藥物治療。 1.沖任疏(二炮西安中醫多學科研究所研製) 組成:琥珀、烏葯、丹參、赤芍、元胡、乳香、沒藥等。 本方疏通沖任氣血,溫經散寒除濕,化瘀祛積止痛。用於寒濕凝滯胞脈衝任、氣血不通之痛經及盆腔淤血綜合征、各種下腹痛。 2。加減桂枝茯苓湯(《新編婦科秘方大全》) 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及各10g。 加減變化:血瘀伴血熱口苦、舌紅、苔黃、脈數者,加柴胡9g,川朴花、青皮、佛手各10g。伴氣虛見頭暈乏力、氣喘、舌淡脈遲澀者,加熟地、党參、黃芪各30g,當歸15g。 上藥加水1200ml、煎至400ml,濾去藥液再加水800ml,煎至400ml,兩次藥液混合,早晚空腹各服400ml、15劑為一療程。 [辨證論治] 根據疼痛的性質、程度及月經的期、量、色、質,辨別其虛實屬性;疼痛劇烈拒按者為實,反之為虛;經血色黯夾血塊,塊出痛減者為血瘀;絞痛、腹冷、喜暖者為寒,反之為熱;以脹為主者為氣滯。 本病應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要治則。或活血,或行氣,或散寒,或清熱。沖任疏通,氣血暢行,諸症自除。 1.氣滯血瘀證 (1)臨床見證:下腹脹痛、墜痛,伴乳脹、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黯紅,夾血塊。舌質紫黯,有瘀點,脈弦。 情志抑鬱,肝失調達柔順之性,沖任氣血郁滯,故下腹脹痛;胞宮瘀阻,故經量少,夾血塊;舌紫、脈弦皆為氣血阻滯之徵。 (2)辨證依據: ①下腹脹痛、墜痛,伴乳脹。 ②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黯紅,夾血塊。 ③舌質紫黯,有瘀點,脈弦。 ④素性抑鬱或情志內傷史。 (3)治法與方葯 治法:理氣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 組成:當歸、柴胡、赤芍、桃仁、紅花、枳殼、元胡、五靈脂、丹皮、烏葯、香附、甘草。 諸葯相伍,共奏化瘀、行氣、止痛之效,使氣血暢行,瘀祛痛止。 二陰墜脹者,可加柴胡、川芎。 2.血瘀夾寒證 (1)臨床見證:下腹冷痛,經期加重,喜暖拒按,月經量少,色黯黑有塊,苔白膩,脈沉。 寒邪性主凝滯,客於沖任胞宮與血相搏結,氣血運行澀滯,故下腹冷痛,血為寒凝,瘀寒相搏,故經不暢,經血夾塊。苔白脈沉均為寒瘀內結之證。 (2)辨證依據: ①下腹冷痛,經期加重,喜暖拒按。 ②月經量少,色黯黑有塊,苔白膩,脈沉。 ③經期或產後感寒史。 (3)治法與方葯: 治法: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組成:小茴香、乾薑、元胡、當歸、沒藥、川芎、肉桂、赤芍、五靈脂、蒲黃。 方中小茴香、乾薑、肉桂溫宮散寒除濕,當歸、赤芍養血活血祛瘀,元胡、五靈脂、蒲黃,沒藥化瘀止痛。全方溫經散寒,活血散寒,活血祛瘀止痛。痛甚或厥者,可加附子以溫陽氣而行血瘀。 3.濕熱瘀阻證 (1)臨床見證:下腹灼痛,經來加劇,經血黯紅,質稠夾血塊,小便頻數急,尿道口灼熱不適。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 濕熱之邪蘊於下焦,滯留沖任、胞宮,故下腹灼熱疼痛;邪毒侵及膀胱,則尿頻、尿急、尿痛;經血色質、舌脈均為濕熱客留之象。 (2)辨證依據: ①下腹灼痛,經來加劇。 ②經血黯紅,質稠夾血塊。 ③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 ④經期產後感受濕熱之邪病史。 (3)治法與方葯 治法:清利濕熱,化瘀止痛。 清熱調血湯(《古今醫鑒》)加蒼朮、黃柏 組成:丹皮、紅花、莪術、香附、元胡、黃連、白芍、當歸、川芎、生地、桃仁、蒼朮、黃柏。 全方清熱化瘀,理氣止痛,加蒼朮、黃柏清熱除濕。熱毒盛者可加紅藤、敗醬草。小便頻、數、急者,合八正散加減治之。 4.肝腎虛損證 (1)臨床見證:下腹隱痛,綿綿而作,腰膝酸軟,月經量少、質稀、色淡。可伴有耳鳴、潮熱、盜汗等症。舌淡苔薄白,脈細。 肝腎虧損,沖任俱虛,精血失養,故下腹綿綿而痛;經量少質稀色淡皆為腎精不足之象;潮熱、耳鳴、盜汗、舌淡、苔薄脈細均系肝腎虧損使然。 (2)辨證依據: ①下腹隱痛,綿綿而作,腰膝酸軟。 ②月經量少、質稀、色淡。 ③舌淡苔薄白,脈細。 ④肝腎不足或房勞多產史。 (3)治法與方葯: 治法:補腎填精,益肝止痛。 養精湯(經驗方) 主要由紫河車、熟地、黃精、白芍等組成。全方重在補益肝腎精血,調平腎之陰陽,使肝腎沖任功能復常,胞宮、胞脈得養,不止痛而痛自止。 5.氣血虛弱證 (1)臨床見證:小腹隱痛而有空墜感,喜揉按,面色不華,神疲乏力,氣短。舌質淡,脈細弱。 氣血不足,沖任空虛,經脈失養,或氣血虛弱運行無力,澀滯不暢,故下腹隱痛,揉按後氣血運行漸復,故隱痛可消。舌淡脈細,面色無澤,氣短乏力,均系氣血虛弱使然。 (2)辨證依據:

①小腹隱痛而有空墜感,喜揉按。 ②面色不華,神疲乏力,氣短。 ③舌質淡,脈細弱。 ④素體氣血不足或失血耗氣史。 (3)治法與方葯: 治法:補氣益血止痛。 聖愈湯(見「痛經」節) 氣血雙補,血海充盈,榮則不痛。 若伴腰酸者加杜仲、川斷、桑寄生。 [預防與調護] 1.提倡晚婚,節制生育。 2.採用新法接生,防止產程過長和難產。 3.保護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和慢性咳嗽。 4.做好婦女勞動衛生保護,避免長期站立或蹲位以及重體力勞動。 5.推廣產後體操。 [療效判定] 治癒:下腹及腰骶部墜脹疼痛及其他癥狀消失。 顯效:主要癥狀及其他癥狀明顯減輕。 有效:主要癥狀及其他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減輕。 無效:癥狀無改變甚或有所加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採用驍龍625處理器的手機?
《美國恐怖故事:畸形秀》的人物原型是什麼?
大家怎麼看待美食博主李子柒的視頻風格?
《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作為九把刀的青春片新作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有可比性嗎?
有什麼好吃的抹茶味零食?

TAG:綜合 | 綜合征 |